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构建——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来源 :商讯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追求时尚潮流,消费欲望较为强烈,故难免产生许多闲置物品。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推行,二手商品交易与志愿捐赠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事情。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分别对卖家和买家做了问卷调查,从而得出结论:许多学生表示对二手交易和志愿捐赠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缺乏线上平台来获取消息。故构建一个线上平台能够实现二手物品快速有效的交易与捐赠。
其他文献
中国扶贫治理战略已经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化为治理相对贫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治理相对贫困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治理相对贫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因数字鸿沟会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则会缓解农村多维相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外减贫合作研究很少关注妇女减贫,相关研究存在性别视角缺失的问题。补充性别视角可以发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妇女减贫合作建立在深厚的现实基础之上,以中国妇女赋权减贫经验为模板的妇女减贫发展新思路,通过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发展合作、经贸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路径,渗透在沿线妇女减贫合作的实践探索之中,中国妇女减贫经验对于沿线国家具有重要的可借鉴意义。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妇女减贫经验的国际
在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胜利之后,加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成为了现阶段的发展目标,而农村金融则是其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本文以2006—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户减贫增收效应之间的关系,检验农村金融发展是否能够有效改善农户经济状况。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户经济水平的改善产生消极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户经济水平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并且农村金融发展
本文采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抑制相对消费贫困的发生,还可以降低相对消费贫困的强度;(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放松流动性约束和便利支付来减轻相对消费贫困,同时流动性约束与相对消费贫困之间存在“U”型关系;(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在2016年之后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40年来我国女性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全面梳理,深入分析我国女性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揭示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女性教育未来的研究方向,即要关注女性教育地位评价体系的构建、女性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多学科融合的交叉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等诸多问题。并指出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本土化女性教育研究框架和内容体系,是女性教育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以期为更深刻地认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从激发内力入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而人力资本是激发内力、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减贫的影响,探讨了非农就业水平在人力资本作用于贫困过程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在相对贫困的标准下,贫困农村家庭的教育、健康、技能培训和迁移水平均比非贫困农村家庭的水平低;教育、健康
绝对贫困消除后,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开始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战略切换。社会救助制度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兜底保障,如今需要进一步明确社会救助的目标定位、存在的短板及改革方向,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民生基础。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当前农村社会救助应进行功能升级,从巩固保障生存基础、维护底线公平的基本目标转变到提高贫困群体的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城乡融合共治等新的目标
农旅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在推动农业提档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农户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绿色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扶贫开发政策效果和环境脆弱性五个方面构建了绿色减贫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农旅融合水平进行了测算,最后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旅融合
内生动力的培育是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效果及其持续性的重要保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有效构建外源支持和内部动力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众多边疆多维贫困村落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滇西多维贫困山区村落马坪关的调查与思考,揭示在政府扶持和社会组织引导下,村落正围绕“人的内生性”“社区组织的内生性”与“资源的内生性”三个方面,逐步建设积极的内生式村落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实践,对深度贫困地
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边境民族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此,对普洱市思茅区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思茅区茶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举措,如深入挖掘文化、打造精品项目、广拓宣传渠道、引入高端人才、坚持联农兴农等,为边境民族地区深化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茶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