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白城市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农村发展实际,把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发展思路,不断强化推动措施,大力营造推进氛围,农业产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白城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撑。
1.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农业产业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农业资源是白城市最大的资源,农业产业化是促进资源转化的关键,也是白城经济振兴的突破口。为了促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重视和关注农业产业化工作,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任务,2012年又做出打造吉林西部经济区的重要部署。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的重要职责。
2.突出龙头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
为了改变原料转化率低、产业链条短的局面,白城市把建设大型精深加工项目作为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快速优化升级的核心任务。组织市、县两级相关部门精心谋划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功能强的大型精深加工项目,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外宣传推介,吸引域外大公司、大集团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对已经落地开工项目实行政府督查和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全力促进项目如期竣工投产。近年来,依托市、县两级的6个工业园区,相继引进建设了一批大型精深加工项目。同时,通过项目扶持、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措施,扶持域内安大牧业、亿龙葵花、向海油脂、敖东药业等近百户企业实施了扩能改造工程,牛奶、水稻、葵花、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在加工深度上迈出较大步伐,特色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初步形成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支撑大产业的发展格局。2012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95户,实现加工产值2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
3.提高基地水平,打造保障有力的“第一车间”
立足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采取项目倾斜、财政补助、科技支撑等措施,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全力推进生产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目前,水稻、辣椒、绿豆、葵花、奶牛、白鹅等种养布局打破了县域界限,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板块式布局。2012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09亿斤,经济作物产量35亿斤,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4万吨、11万吨、35万吨,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产达效提供了原料保障。全市农业园区总数达到177个。还借助惠农政策的有利条件,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旱田全程灌溉能力提高到46%,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5%。
4.促进产销合作,进一步完善农业特色产业链
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和基地农户采取定单形式进行合作,并采取保底价收购、垫付生产费用、承建基地抗旱设施等措施,吸纳越来越多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针对企业与农户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农户过于分散、双方衔接不便等问题,白城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的公平合作,确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产销合作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2012年,吉林金塔、白城天福、大安先达、安大牧业等百余户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260万亩,养殖合同1600万头(只),订单兑现率提高到90%以上。目前,水稻、葵花、蓖麻、辣椒、奶牛、肉禽6个特色龙型经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通过订单方式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已达16.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2%。此外,裕丰米业、金塔集团等实力较强的企业还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始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的生产基地,产销合作模式开始向深层次推进,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显著。
5.强化组织推动,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
在组织领导上,坚持实行“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包保模式,10位市级领导每年都主持召开所包保的产业发展座谈会,并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专家研讨工作方案,协调部门破解发展难题,把包保工作抓得有条理、有成效。在政策扶持上,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9个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各县(市、区)也对发展农业产业化进行政策扶持。洮南市制定了《关于辣椒产业扶持意见》,财政根据各乡镇出售给深加工企业的红干椒总量,给予每斤0.04元的补贴奖励。通榆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对龙头企業升级进位给予5万~20万元的奖励,大安市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在跟踪考核上,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重点内容,市党政主要领导连续3年带领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进行了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各地、各部门抓好农业产业化的热情。
1.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农业产业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农业资源是白城市最大的资源,农业产业化是促进资源转化的关键,也是白城经济振兴的突破口。为了促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重视和关注农业产业化工作,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任务,2012年又做出打造吉林西部经济区的重要部署。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的重要职责。
2.突出龙头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
为了改变原料转化率低、产业链条短的局面,白城市把建设大型精深加工项目作为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快速优化升级的核心任务。组织市、县两级相关部门精心谋划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功能强的大型精深加工项目,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外宣传推介,吸引域外大公司、大集团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对已经落地开工项目实行政府督查和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全力促进项目如期竣工投产。近年来,依托市、县两级的6个工业园区,相继引进建设了一批大型精深加工项目。同时,通过项目扶持、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措施,扶持域内安大牧业、亿龙葵花、向海油脂、敖东药业等近百户企业实施了扩能改造工程,牛奶、水稻、葵花、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在加工深度上迈出较大步伐,特色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初步形成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支撑大产业的发展格局。2012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95户,实现加工产值2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
3.提高基地水平,打造保障有力的“第一车间”
立足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采取项目倾斜、财政补助、科技支撑等措施,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全力推进生产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目前,水稻、辣椒、绿豆、葵花、奶牛、白鹅等种养布局打破了县域界限,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板块式布局。2012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09亿斤,经济作物产量35亿斤,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4万吨、11万吨、35万吨,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产达效提供了原料保障。全市农业园区总数达到177个。还借助惠农政策的有利条件,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旱田全程灌溉能力提高到46%,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5%。
4.促进产销合作,进一步完善农业特色产业链
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和基地农户采取定单形式进行合作,并采取保底价收购、垫付生产费用、承建基地抗旱设施等措施,吸纳越来越多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针对企业与农户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农户过于分散、双方衔接不便等问题,白城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的公平合作,确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产销合作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2012年,吉林金塔、白城天福、大安先达、安大牧业等百余户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260万亩,养殖合同1600万头(只),订单兑现率提高到90%以上。目前,水稻、葵花、蓖麻、辣椒、奶牛、肉禽6个特色龙型经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通过订单方式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已达16.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2%。此外,裕丰米业、金塔集团等实力较强的企业还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始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的生产基地,产销合作模式开始向深层次推进,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显著。
5.强化组织推动,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
在组织领导上,坚持实行“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包保模式,10位市级领导每年都主持召开所包保的产业发展座谈会,并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专家研讨工作方案,协调部门破解发展难题,把包保工作抓得有条理、有成效。在政策扶持上,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9个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各县(市、区)也对发展农业产业化进行政策扶持。洮南市制定了《关于辣椒产业扶持意见》,财政根据各乡镇出售给深加工企业的红干椒总量,给予每斤0.04元的补贴奖励。通榆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对龙头企業升级进位给予5万~20万元的奖励,大安市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在跟踪考核上,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重点内容,市党政主要领导连续3年带领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进行了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各地、各部门抓好农业产业化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