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小学生大课间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其交际能力,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课间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开展效果不佳,地位正面临挑战。本文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和家长层面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 大课间 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研究
大课间体育活动一般是在早上九点左右开始,时间一般是半个小时以上,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广播操外,还融合了我国优良的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学校体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发挥健身价值、健心价值、教育价值,然而在我国,由于主观客观上的原因,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存在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组织形式单一,活动专场、设施、器材不足,组织策划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其开展效果不佳,地位正面临挑战。
一、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层面的原因
在对待大课间活动的态度上,学校方面大致可分为三种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一种是中立的态度,还有一种则是过分重视导致形式主义的态度。就中立的态度而言,则主要表现为学校对大课间活动有正确的认识,也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来努力保障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但苦于原有场地及经费的不足,而致大课间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太过分重视的态度则主要表现为学校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其“形象工程”,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身心的锻炼,而是为了在大课间的评比、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那些购置的专门的器材也仅仅是在参加比赛和检查时才拿出来“展示”一下。这样的大课间活动不仅没有达到其原有的目的和要求,而且严重助长了奢华浮夸和形式主义之风的盛行。
(二)教师层面的原因
对小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主要是依靠该校的体育专业教师,但其他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随课教师在该活动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大课间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实施。对小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策划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承担此项工作的体育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克服场地、经费、器材的不足;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来使大课间活动的具体项目既形式多样,满足小学生的兴趣,又要符合小学生的身体体质;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整个设计应严格掌握时间。但在实践中这样的体育专业教师并不多见,认为只是要多给学生多“玩”一个小时,而采取放任学生自由活动的方式。
(三)学生层面的原因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不积极不主动,除了活动形式单调引不起学生兴趣及少部分学生因各种自身原因不喜欢运动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小学生年龄太小,对大课间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其不可能对为什么要进行大课间活动,怎么进行大课间活动及在锻炼中怎样才算达到健身目的有个清楚的认识,而只能在老师们的口令中被动地接受和进行锻炼,根本谈不上什么积极主动地参与,更谈不上什么展示自我。
二、对策研究
(一)学校层面——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
学校领导对大课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情况。受传统重文化教育轻体育思想的影响及来自现实的升学压力,有些学校领导对大课间的关注和重视不够,没有提供较充裕的经费作为支撑,导致大课间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或达到既定目标。因此,首先应改变的是学校领导的体育意识。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学校领导的思想教育,提高学校领导的学生全面发展观。在此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加大对大课间的投入,这个投入不仅包括经费上的投入,还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即引进综合素质强的体育专业人才,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等。同时,学校不应把大课间活动视为体育教师的专项工作,只对体育教师进行考评;而应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系统管理模式,对各位教师的职责进行细化并进行监督和考评,集全校教师力量共同组织和管理大课间活动,用制度来保障、用行政力量来推进大课间的实施和开展。
(二)教师层面——充分认识并真正重视
对专职体育教师而言,在此项工作中应负有强烈的责任感,一方面要克服现有场地、器材不足等现状,根据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生理特征去创新丰富活动的内容、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自学和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将培训内容在实践工作中得以体现。对其他教师而言,也应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其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尤其是班主任和带班老师在大课间活动的开辟 ,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和带班老师应按照学校的规定,有序组织和安全带领学生到指定场地进行大课间活动,并以身作则,正确指导小学生开展活动。
(三)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小学阶段跨时空较长,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对包括体育活动在内的社会活动的认知能力有较大差距。因此,学校在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上,也应区别对待。对高年级学生,可以主要采取理论教育的方式,通过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端正度,提高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低年级学生,则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打比喻、讲故事等方式使其知道进行大课间活动是为了让自己更强壮、更健康。同时,学校应将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分成两大群体,再根据学生体质体能、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具体项目。总的说,就是在符合小学生身体承受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样化、趣味性、简单易学易记。
摘 要 小学生大课间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其交际能力,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课间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开展效果不佳,地位正面临挑战。本文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和家长层面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 大课间 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研究
大课间体育活动一般是在早上九点左右开始,时间一般是半个小时以上,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广播操外,还融合了我国优良的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学校体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发挥健身价值、健心价值、教育价值,然而在我国,由于主观客观上的原因,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存在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组织形式单一,活动专场、设施、器材不足,组织策划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其开展效果不佳,地位正面临挑战。
一、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层面的原因
在对待大课间活动的态度上,学校方面大致可分为三种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一种是中立的态度,还有一种则是过分重视导致形式主义的态度。就中立的态度而言,则主要表现为学校对大课间活动有正确的认识,也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来努力保障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但苦于原有场地及经费的不足,而致大课间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太过分重视的态度则主要表现为学校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其“形象工程”,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身心的锻炼,而是为了在大课间的评比、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那些购置的专门的器材也仅仅是在参加比赛和检查时才拿出来“展示”一下。这样的大课间活动不仅没有达到其原有的目的和要求,而且严重助长了奢华浮夸和形式主义之风的盛行。
(二)教师层面的原因
对小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主要是依靠该校的体育专业教师,但其他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随课教师在该活动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大课间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实施。对小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策划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承担此项工作的体育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克服场地、经费、器材的不足;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来使大课间活动的具体项目既形式多样,满足小学生的兴趣,又要符合小学生的身体体质;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整个设计应严格掌握时间。但在实践中这样的体育专业教师并不多见,认为只是要多给学生多“玩”一个小时,而采取放任学生自由活动的方式。
(三)学生层面的原因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不积极不主动,除了活动形式单调引不起学生兴趣及少部分学生因各种自身原因不喜欢运动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小学生年龄太小,对大课间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其不可能对为什么要进行大课间活动,怎么进行大课间活动及在锻炼中怎样才算达到健身目的有个清楚的认识,而只能在老师们的口令中被动地接受和进行锻炼,根本谈不上什么积极主动地参与,更谈不上什么展示自我。
二、对策研究
(一)学校层面——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
学校领导对大课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情况。受传统重文化教育轻体育思想的影响及来自现实的升学压力,有些学校领导对大课间的关注和重视不够,没有提供较充裕的经费作为支撑,导致大课间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或达到既定目标。因此,首先应改变的是学校领导的体育意识。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学校领导的思想教育,提高学校领导的学生全面发展观。在此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加大对大课间的投入,这个投入不仅包括经费上的投入,还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即引进综合素质强的体育专业人才,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等。同时,学校不应把大课间活动视为体育教师的专项工作,只对体育教师进行考评;而应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系统管理模式,对各位教师的职责进行细化并进行监督和考评,集全校教师力量共同组织和管理大课间活动,用制度来保障、用行政力量来推进大课间的实施和开展。
(二)教师层面——充分认识并真正重视
对专职体育教师而言,在此项工作中应负有强烈的责任感,一方面要克服现有场地、器材不足等现状,根据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生理特征去创新丰富活动的内容、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自学和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将培训内容在实践工作中得以体现。对其他教师而言,也应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其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尤其是班主任和带班老师在大课间活动的开辟 ,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和带班老师应按照学校的规定,有序组织和安全带领学生到指定场地进行大课间活动,并以身作则,正确指导小学生开展活动。
(三)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小学阶段跨时空较长,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对包括体育活动在内的社会活动的认知能力有较大差距。因此,学校在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上,也应区别对待。对高年级学生,可以主要采取理论教育的方式,通过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端正度,提高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低年级学生,则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打比喻、讲故事等方式使其知道进行大课间活动是为了让自己更强壮、更健康。同时,学校应将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分成两大群体,再根据学生体质体能、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具体项目。总的说,就是在符合小学生身体承受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样化、趣味性、简单易学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