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职学校生源日趋紧张,生源素质下降明显,中职生的文化基础不断弱化。大多数学生化学学得不好,给中职化学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从加强化学实验,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伟人故事、言名句及适当的课堂活动等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
关键词: 中职化学 学习兴趣 激发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神奇的驱动作用,强烈的兴趣会产生巨大的动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和探究,把无效变有效,低效变高效,当学生满怀兴趣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时,对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要提高中职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除了要求化学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较丰富的生活生产经验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具有直观、真切和印象深刻的特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的知识性对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有强有力的验证作用。用实验激发兴趣创设学习情境,产生学习欲望。比如:学生在学习Fe和硫氰化钾(KSCN)溶液的反应的时候,我们把这个实验改成一个趣味实验——“喷雾显字”。
我们准备好以下物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FeCl溶液、硫氰化钾溶液。然后,先用毛笔蘸取硫氰化钾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如“祝××节日快乐!”等。接着,把纸晾干,钉在木架上。最后,将装有FeCl溶液的喷雾器喷在写字的白纸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SCN=Fe(SCN),Fe(SCN)是一种络合物——溶液变为血红色,这个实验很灵敏,可检验微量Fe的存在。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很清楚,并且对知识点非常了解,留下较深刻印象。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有吸引力,尤其是趣味性实验,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并积极认真地预习本实验内容,理解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了解注意事项,然后督促学生自己动手,规范操作,在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如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给每组学生发适量的金属钠让他们用小刀切开金属钠并观察其变化,这样既可以了解到金属钠质软具有金属光泽的物理性质,又可以发现钠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的化学性质,继续将切下的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滴加酚酞的水中观察现象。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2HO=2NaOH H↑。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的学习就有较大兴趣,并且也会有较深刻的印象。
也可以将某些知识点的导入由实验完成。例如,原电池的原理是学习的难点,为突破该难点,可创设以下实验情境,引入问题:演示“番茄原电池”趣味实验。提问:音乐卡发声说明了什么?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相互探讨质疑,联系导电原理分析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呢?设问用稀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原理是什么?学生从水果电池出发,很快就建立起对原电池概念的有关认识,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倍增。再提供电流表、铜片、锌片、硫酸铜、硫酸锌溶液、导线、烧杯等必要器材,让学生组建原电池装置,并演示原电池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原电池概念,化解难点。
二、关注生活现象,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令人匪夷所思。其实,有很多变化从化学视角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如“苹果汁变色”的现象,用榨汁机把青苹果榨成汁,果汁短时间显浅绿色,放置几分钟后,苹果汁变成黄颜色并逐渐加深,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很快由黄色变浅或变为原来的颜色。该生活现象内含的化学知识包含Fe和Fe之间的相互转化,即苹果汁中的Fe被氧化剂(氧气)氧化为Fe,Fe被还原剂(维生素C)还原成Fe。该生活现象既适合于铁离子和亚铁离子转化的教学,又适用于氧化还原知识点的教学,起教材教学实验的补充作用。不仅提供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看待化学的视角,而且是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种“化学的生活化”处理手段,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饮食及营养价值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如讲解碳酸氢钠时,让学生描述它在生活中的用途,“既可以作为发酵粉蒸出又大又软的馒头,又可以用于洗涤油污等”;还有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盐也就是氯化钠,它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用处,例如: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等。
当然化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如工业应用中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造成臭氧空洞,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温室效应,工业“三废”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等。再如食品行业中,食品添加剂的运用改变了食品品质,人们才能享受到色、香、味、形俱佳的各式各样的诱人食品。而化学品的滥用使人们面临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辣椒油、毒大米、毒蔬菜、假酒、地沟油,等等,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酸雨的危害,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等现象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更好地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意识。
三、适当的伟人故事和名人名言
在氯气教学课程中,我们可以讲解发现氯气的科学家及氯气在二战时期作为毒气弹的用途,从而让学生对氯气有简单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讲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时候让学生先回家收集关于这方面的资料,然后讲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为了我国的氯碱化工事业,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冲破了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由于侯德榜在制造纯碱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发明的这个方法与1941年被世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侯氏制碱法”,并得到国内外化学界的广泛赞誉与和高度评价。“侯氏制碱法”是一个以中国人的姓名命名的发明在我们国家深受帝国主义欺辱、被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时候,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能够闪烁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上,将世界制碱科学史推上一个新阶段,这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介绍侯德榜让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更加了解,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在学习有机物苯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对苯的结构产生兴趣并有一个大致了解。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
如法国化学大师拉瓦锡在他人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验证,推翻了“燃素”说,创立了氧化理论,提出了质量守恒原则,实现了化学革命。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历经三年九个月处理了很多沥青铀矿渣,成功提炼出0.1g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相对原子量。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实现硝酸甘油的安全引爆,在实验过程中失去了五位朋友和亲人,他顶住压力和痛苦,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雷汞管,死后又捐出了自己的财产,设立了著名的诺贝尔科学奖励基金。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教育,能够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动力,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当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很好地运用上述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让过渡更自然,也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甚至设置奖励政策等。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让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刘冰.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J].职业,2009(1).
[2]杨林梅.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体会[J].职业技术教育,2011(4).
[3]刘新友.中职化学教学有效途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2(18).
关键词: 中职化学 学习兴趣 激发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神奇的驱动作用,强烈的兴趣会产生巨大的动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和探究,把无效变有效,低效变高效,当学生满怀兴趣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时,对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要提高中职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除了要求化学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较丰富的生活生产经验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具有直观、真切和印象深刻的特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的知识性对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有强有力的验证作用。用实验激发兴趣创设学习情境,产生学习欲望。比如:学生在学习Fe和硫氰化钾(KSCN)溶液的反应的时候,我们把这个实验改成一个趣味实验——“喷雾显字”。
我们准备好以下物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FeCl溶液、硫氰化钾溶液。然后,先用毛笔蘸取硫氰化钾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如“祝××节日快乐!”等。接着,把纸晾干,钉在木架上。最后,将装有FeCl溶液的喷雾器喷在写字的白纸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SCN=Fe(SCN),Fe(SCN)是一种络合物——溶液变为血红色,这个实验很灵敏,可检验微量Fe的存在。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很清楚,并且对知识点非常了解,留下较深刻印象。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有吸引力,尤其是趣味性实验,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并积极认真地预习本实验内容,理解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了解注意事项,然后督促学生自己动手,规范操作,在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如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给每组学生发适量的金属钠让他们用小刀切开金属钠并观察其变化,这样既可以了解到金属钠质软具有金属光泽的物理性质,又可以发现钠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的化学性质,继续将切下的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滴加酚酞的水中观察现象。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2HO=2NaOH H↑。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的学习就有较大兴趣,并且也会有较深刻的印象。
也可以将某些知识点的导入由实验完成。例如,原电池的原理是学习的难点,为突破该难点,可创设以下实验情境,引入问题:演示“番茄原电池”趣味实验。提问:音乐卡发声说明了什么?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相互探讨质疑,联系导电原理分析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呢?设问用稀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原理是什么?学生从水果电池出发,很快就建立起对原电池概念的有关认识,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倍增。再提供电流表、铜片、锌片、硫酸铜、硫酸锌溶液、导线、烧杯等必要器材,让学生组建原电池装置,并演示原电池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原电池概念,化解难点。
二、关注生活现象,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令人匪夷所思。其实,有很多变化从化学视角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如“苹果汁变色”的现象,用榨汁机把青苹果榨成汁,果汁短时间显浅绿色,放置几分钟后,苹果汁变成黄颜色并逐渐加深,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很快由黄色变浅或变为原来的颜色。该生活现象内含的化学知识包含Fe和Fe之间的相互转化,即苹果汁中的Fe被氧化剂(氧气)氧化为Fe,Fe被还原剂(维生素C)还原成Fe。该生活现象既适合于铁离子和亚铁离子转化的教学,又适用于氧化还原知识点的教学,起教材教学实验的补充作用。不仅提供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看待化学的视角,而且是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种“化学的生活化”处理手段,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饮食及营养价值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如讲解碳酸氢钠时,让学生描述它在生活中的用途,“既可以作为发酵粉蒸出又大又软的馒头,又可以用于洗涤油污等”;还有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盐也就是氯化钠,它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用处,例如: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等。
当然化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如工业应用中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造成臭氧空洞,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温室效应,工业“三废”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等。再如食品行业中,食品添加剂的运用改变了食品品质,人们才能享受到色、香、味、形俱佳的各式各样的诱人食品。而化学品的滥用使人们面临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辣椒油、毒大米、毒蔬菜、假酒、地沟油,等等,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酸雨的危害,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等现象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更好地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意识。
三、适当的伟人故事和名人名言
在氯气教学课程中,我们可以讲解发现氯气的科学家及氯气在二战时期作为毒气弹的用途,从而让学生对氯气有简单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讲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时候让学生先回家收集关于这方面的资料,然后讲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为了我国的氯碱化工事业,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冲破了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由于侯德榜在制造纯碱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发明的这个方法与1941年被世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侯氏制碱法”,并得到国内外化学界的广泛赞誉与和高度评价。“侯氏制碱法”是一个以中国人的姓名命名的发明在我们国家深受帝国主义欺辱、被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时候,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能够闪烁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上,将世界制碱科学史推上一个新阶段,这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介绍侯德榜让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更加了解,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在学习有机物苯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对苯的结构产生兴趣并有一个大致了解。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
如法国化学大师拉瓦锡在他人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验证,推翻了“燃素”说,创立了氧化理论,提出了质量守恒原则,实现了化学革命。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历经三年九个月处理了很多沥青铀矿渣,成功提炼出0.1g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相对原子量。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实现硝酸甘油的安全引爆,在实验过程中失去了五位朋友和亲人,他顶住压力和痛苦,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雷汞管,死后又捐出了自己的财产,设立了著名的诺贝尔科学奖励基金。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教育,能够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动力,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当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很好地运用上述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让过渡更自然,也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甚至设置奖励政策等。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让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刘冰.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J].职业,2009(1).
[2]杨林梅.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体会[J].职业技术教育,2011(4).
[3]刘新友.中职化学教学有效途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