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开展效能监察作为创建本廉企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提高管理干部履职效能,推进企业管理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处在激烈竞争和腐败“边缘”的工程施工企业,深化效能监察,对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堵塞经营漏洞,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防控因腐败给企业稳健运营造成的风险意义更为重要。
一、 效能监察的实现途径
选题立项是深化效能监察的“切入点”,是实施有效监察的前提。针对施工业实际,我们选准确立以下重点立项内容:
一是安全履职重点。主要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中政策执行、制度落实、职责履行情况,有无失职、渎职行为,强化项目法施工条件下的项目经理层安全管理职能。
二是项目管理重点。以项目为中心,推行项目施工总承包,承包成本与投标价分离,独立核算。把项目部的生产组织、安全管理、成本控制、工程签证与决算、帐款清收等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抓好过程控制。
三是工程分包重点。围绕重点项目,强化分包队伍选择程序规范化、分包队伍使用监控全程化,加强对分包队伍的资质审核、履约能力、信誉和施工中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以及分包计价、收方签认、工程款结算、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金和质保金提取以及队伍提前退场影响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四是物资采购重点。所有生产设备、物资统计造册;大型设备,公司统一调剂使用,优化配置;对大宗物资、大型设备按集中招标采购程序和比质比价采购办法进行;对生产项目部实行材料员派驻制,动态掌握备品备件情况。同时,对所購材料实行“透明发票”制,由供货商开具详细购物清单(包含商品名称、购物单位、商品类型、货号、数量、单价、金额及购物日期等),杜绝价外折扣和价内返点、私购公报,或少购多报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是非生产性开支重点。对招待费、手机费、办公用品等实行切块包干负责制,做到总量平衡,限额控制,责任联挂,超消自负。对办公设备实行实名使用,对办公耗材集中定点采购,定量领用。
六是财务管理重点。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实行财务委派制、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人员实行诫免谈话以及对二次分配、账外账、“小金库”等专项监察,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杜绝违反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现象发生。
七是废旧物资处理重点。因工程建设项目周期短、频繁搬家等特性,工程完工后的废旧物资处理一直是个焦点问题,也是企业资产流失的一大漏洞。通过效能监察,有针对性地出台废旧物资处理办法,严格报批程序,坚持执行纪检、财务、企管、器材供应四部门联合处理程序,可以有效避免处理废旧物资中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杜绝以新充旧、以旧充废的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
八是人才使用培养重点。提拔任用以及招聘引进人才严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并按程序考察、公示,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实行新委聘干部试用制和干部任期制。
二、实施效能监察应注意的问题
效能监察具有内容上的宽泛性、政策上的专业性和操作上的繁杂性。因此,在效能监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把握住以下三点。
首先, 制度预立。根据企业的实际和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和步骤,实施效能监察应遵循的基本程序是:信息搜集→调查分析→研究立项→制定方案→项目实施→定论考核→兑现奖惩→项目后评价→完善制度→统计归档。通过严格程序,促进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调查了解,获取信源,发现问题;可以通过信访、账目审核,获取资料,找到症结;可以通过任职审计、财务审计,收集证据,有效控制。
其次,透明运作。“透明化”的制度要靠“阳光化”操作。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来说,在公关支出等成为企业无力抗拒、不可回避的现象时,建立健全相关会计核算控制办法,为这类相对合理支出开辟一个“容身之道”,以疏治堵。同时,建立完整、系统的信息披露、报告和企务公开制度,包括监督实施的过程、相关信息一定范围、一定渠道内的畅通等。
再次,多方连动。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党政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需要纪检监察部门的实施协调,更需要发动财务、审计、工程、安监、企管、供应、人事等各个部门乃至职工群众的全员、全过程参与。 当在工程分包、合同管理等方面遇到复杂问题时,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谋求专业上的支持。
三、立足长效机制建设,实现由查错纠偏向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转变
有效实施效能监察,作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完善惩防腐败体系、创建“本廉”企业的重要途径,其终端是通过对某一项目或系统实施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遏制和预防腐败,提升企业经营和项目运营管理水平的效果。因此,经过检查立项、实施了必要的奖惩、提出了整改建议,不能就简单地认为整项效能监察工作就结束了。还要立足长效机制建设,对整个项目运营或系统运行情况提出监察建议,对相关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同时,做好考评和项目后评价延伸,实现效能监察由查错纠偏向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转变。
近年来,有点企业通过对一些重点项目开展效能监察项目后评价,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在资金管理上,由公司统筹调控,建立统一帐户,杜绝资金体外循环,保证了安全生产投入和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实行分级预算、预决算审计和项目运营情况调查、分析、评价,并组织重大项目调研,规范项目决策、运作程序,强化项目运作能力体系建设,化解了企业经营风险;按照“不允许存在不受约束的单位和员工,不允许存在不受监督控制的业务”的原则,推行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考核,依据集团公司工程施工业战略计划阶段完成、工程成本及实现利润、效益工资节超、资金回笼率,教育培训及安全、工期、质量、招待费等效能考核指标,运用平衡记分卡管理。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项目运营全过程闭合管理,达到了监控管理行为,预防腐败、化解和规避风险的目的。
开展效能监察作为创建本廉企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提高管理干部履职效能,推进企业管理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处在激烈竞争和腐败“边缘”的工程施工企业,深化效能监察,对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堵塞经营漏洞,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防控因腐败给企业稳健运营造成的风险意义更为重要。
一、 效能监察的实现途径
选题立项是深化效能监察的“切入点”,是实施有效监察的前提。针对施工业实际,我们选准确立以下重点立项内容:
一是安全履职重点。主要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中政策执行、制度落实、职责履行情况,有无失职、渎职行为,强化项目法施工条件下的项目经理层安全管理职能。
二是项目管理重点。以项目为中心,推行项目施工总承包,承包成本与投标价分离,独立核算。把项目部的生产组织、安全管理、成本控制、工程签证与决算、帐款清收等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抓好过程控制。
三是工程分包重点。围绕重点项目,强化分包队伍选择程序规范化、分包队伍使用监控全程化,加强对分包队伍的资质审核、履约能力、信誉和施工中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以及分包计价、收方签认、工程款结算、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金和质保金提取以及队伍提前退场影响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四是物资采购重点。所有生产设备、物资统计造册;大型设备,公司统一调剂使用,优化配置;对大宗物资、大型设备按集中招标采购程序和比质比价采购办法进行;对生产项目部实行材料员派驻制,动态掌握备品备件情况。同时,对所購材料实行“透明发票”制,由供货商开具详细购物清单(包含商品名称、购物单位、商品类型、货号、数量、单价、金额及购物日期等),杜绝价外折扣和价内返点、私购公报,或少购多报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是非生产性开支重点。对招待费、手机费、办公用品等实行切块包干负责制,做到总量平衡,限额控制,责任联挂,超消自负。对办公设备实行实名使用,对办公耗材集中定点采购,定量领用。
六是财务管理重点。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实行财务委派制、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人员实行诫免谈话以及对二次分配、账外账、“小金库”等专项监察,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杜绝违反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现象发生。
七是废旧物资处理重点。因工程建设项目周期短、频繁搬家等特性,工程完工后的废旧物资处理一直是个焦点问题,也是企业资产流失的一大漏洞。通过效能监察,有针对性地出台废旧物资处理办法,严格报批程序,坚持执行纪检、财务、企管、器材供应四部门联合处理程序,可以有效避免处理废旧物资中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杜绝以新充旧、以旧充废的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
八是人才使用培养重点。提拔任用以及招聘引进人才严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并按程序考察、公示,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实行新委聘干部试用制和干部任期制。
二、实施效能监察应注意的问题
效能监察具有内容上的宽泛性、政策上的专业性和操作上的繁杂性。因此,在效能监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把握住以下三点。
首先, 制度预立。根据企业的实际和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和步骤,实施效能监察应遵循的基本程序是:信息搜集→调查分析→研究立项→制定方案→项目实施→定论考核→兑现奖惩→项目后评价→完善制度→统计归档。通过严格程序,促进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调查了解,获取信源,发现问题;可以通过信访、账目审核,获取资料,找到症结;可以通过任职审计、财务审计,收集证据,有效控制。
其次,透明运作。“透明化”的制度要靠“阳光化”操作。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来说,在公关支出等成为企业无力抗拒、不可回避的现象时,建立健全相关会计核算控制办法,为这类相对合理支出开辟一个“容身之道”,以疏治堵。同时,建立完整、系统的信息披露、报告和企务公开制度,包括监督实施的过程、相关信息一定范围、一定渠道内的畅通等。
再次,多方连动。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党政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需要纪检监察部门的实施协调,更需要发动财务、审计、工程、安监、企管、供应、人事等各个部门乃至职工群众的全员、全过程参与。 当在工程分包、合同管理等方面遇到复杂问题时,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谋求专业上的支持。
三、立足长效机制建设,实现由查错纠偏向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转变
有效实施效能监察,作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完善惩防腐败体系、创建“本廉”企业的重要途径,其终端是通过对某一项目或系统实施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遏制和预防腐败,提升企业经营和项目运营管理水平的效果。因此,经过检查立项、实施了必要的奖惩、提出了整改建议,不能就简单地认为整项效能监察工作就结束了。还要立足长效机制建设,对整个项目运营或系统运行情况提出监察建议,对相关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同时,做好考评和项目后评价延伸,实现效能监察由查错纠偏向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转变。
近年来,有点企业通过对一些重点项目开展效能监察项目后评价,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在资金管理上,由公司统筹调控,建立统一帐户,杜绝资金体外循环,保证了安全生产投入和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实行分级预算、预决算审计和项目运营情况调查、分析、评价,并组织重大项目调研,规范项目决策、运作程序,强化项目运作能力体系建设,化解了企业经营风险;按照“不允许存在不受约束的单位和员工,不允许存在不受监督控制的业务”的原则,推行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考核,依据集团公司工程施工业战略计划阶段完成、工程成本及实现利润、效益工资节超、资金回笼率,教育培训及安全、工期、质量、招待费等效能考核指标,运用平衡记分卡管理。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项目运营全过程闭合管理,达到了监控管理行为,预防腐败、化解和规避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