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应当承担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理论教育方面,而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教育的实践教育。
关键词:责任教育
现如今的高校和社会在现实教育情况中,都没有承担起责任教育应有的责任。
主要表现在:高校在许多方面对教育责任缺乏必要的组织;缺乏宣传;缺乏相关的文化环境;缺乏责任教育效果的制度保障;没有相应的责任教育的评价机制。此外,除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能够承担自身的教育责任外,其他科目的教师都缺乏教育责任意识。个别教师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没有更好的把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理论教育,无视教育对象,就造成心理冷漠、麻木。
社会上关注大学生的责任教育主要只是对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负责任的现象进行批评,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进行讨论,所以这种批评只是一時的。
而高校和社会本身就应该承担起教育主体相应的责任,承担起为大学校树立榜样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在教育实践中却没有发挥出来,大学生责任教育面临着要求大学生实现自己都尚未达到标准的这种教育困境。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尤其是在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的网络群,存在很多负面信息的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尽管近年来引进了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限制未成年人及其他相关工作也正在迅速扩大,网络本身的特点,尤其是监控管理困难和管理责任无法确定,使大学生面临更多的教育的问题。面对恶劣的攻击,最有效、最根本的力量是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共同抵御。
当前的责任教育还忽略了教育过程中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由于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差异,所以就需要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因为不同的年龄段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责任教育也需要遵循人的责任心理成长的热点进行。同时,大学生又可以从性别,学科,地域及其他角度或从加入的社团、从事的专业来进行区分。大学生开展责任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变化。统一使用相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一个群体行之有效,而对于另一个群体也许会不那么有效。事实上,在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实践中,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一些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对不同的群众采取的教育却是相同的,没有考虑到中间的差异。
例如,从学科和性别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性别差异,女孩男孩的教育重点会有所不同。因为女孩子的家庭教育更为严格、详细,所以女孩的责任感应该是教育的成果。相比之下,比较外向的男生,叛逆强烈他们的责任感是自身摸索体会出来的。对于这一点,对女生的责任教育应该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通过实践产生其外在的责任感,以此来加强责任行为能力。还需要加强对男生的理论教育,这样他们才能在实践中让责任意识得到教育升华。从文科和理科的角度来说,知识结构具有很大的区别。在实践中,文科生往往会从一种主观意识的确定性的角度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理性的因素可以迅速的内在化,理科学生都习惯于寻找客观规律,使逻辑迅速的外化。因此,相关数据显示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往往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责任教育应着眼于“缺少什么”的教育,文理科生需要互相弥补下。因此忽视教育的目标群体差异的责任教育,将会导致差异的不断扩大。
目前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独立的教育理论,教育理论的内容已经过时。通过长期的测试,反复证明灌输理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也十分重要,但长期以来这种教育方式也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比如,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引导学生的思维等。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接触到网络信息,所以网络信息比直接传授更具有威信。但是,虚拟的网络空间,缺乏有效的监测机制,因此就需要大学生用自己的道德和责任感来抵制不良的影响。面对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就需要适应网络的发展,创新责任教育网络教育的方式。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调查研究具有非凡的重要性。责任教育理论的教育环境需要适应环境的发展和创新。例如,想知道如何有效的施行责任意识教育,就不能依赖教师的教学结论,需要自己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在当前开展的责任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有着明显的滞后和被动,导致研究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落后。
教育责任的主要目的不仅局限于培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责任实现能力是最重要的。大部分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但是仍然有非常多的学生实现能力较弱,他们应该知道怎么办,但目前还没有积极主动去做。这是教育的责任之间的内在和外在难以跨越的鸿沟。
大学生责任教育效果还具有稳定性差和整体性不强的问题。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它就应该是时刻在生活中承担起,不应该是一时的,这样的责任才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但是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意识普遍较差。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针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现在问题应该是持续性,而不该成为阶段性的问题,不应当仅仅从大学校园进行培养,应该动用全社会并集合家庭的力量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道理.大学生道德观特点及教育方法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07(8):4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9).
[3]金亮贤.学校责任教育略论[J].教书育人,2002(22).
[4]黄本玉.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与道德责任教育[J].潍坊学院学报,2006(01).
关键词:责任教育
现如今的高校和社会在现实教育情况中,都没有承担起责任教育应有的责任。
主要表现在:高校在许多方面对教育责任缺乏必要的组织;缺乏宣传;缺乏相关的文化环境;缺乏责任教育效果的制度保障;没有相应的责任教育的评价机制。此外,除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能够承担自身的教育责任外,其他科目的教师都缺乏教育责任意识。个别教师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没有更好的把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理论教育,无视教育对象,就造成心理冷漠、麻木。
社会上关注大学生的责任教育主要只是对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负责任的现象进行批评,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进行讨论,所以这种批评只是一時的。
而高校和社会本身就应该承担起教育主体相应的责任,承担起为大学校树立榜样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在教育实践中却没有发挥出来,大学生责任教育面临着要求大学生实现自己都尚未达到标准的这种教育困境。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尤其是在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的网络群,存在很多负面信息的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尽管近年来引进了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限制未成年人及其他相关工作也正在迅速扩大,网络本身的特点,尤其是监控管理困难和管理责任无法确定,使大学生面临更多的教育的问题。面对恶劣的攻击,最有效、最根本的力量是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共同抵御。
当前的责任教育还忽略了教育过程中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由于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差异,所以就需要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因为不同的年龄段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责任教育也需要遵循人的责任心理成长的热点进行。同时,大学生又可以从性别,学科,地域及其他角度或从加入的社团、从事的专业来进行区分。大学生开展责任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变化。统一使用相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一个群体行之有效,而对于另一个群体也许会不那么有效。事实上,在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实践中,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一些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对不同的群众采取的教育却是相同的,没有考虑到中间的差异。
例如,从学科和性别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性别差异,女孩男孩的教育重点会有所不同。因为女孩子的家庭教育更为严格、详细,所以女孩的责任感应该是教育的成果。相比之下,比较外向的男生,叛逆强烈他们的责任感是自身摸索体会出来的。对于这一点,对女生的责任教育应该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通过实践产生其外在的责任感,以此来加强责任行为能力。还需要加强对男生的理论教育,这样他们才能在实践中让责任意识得到教育升华。从文科和理科的角度来说,知识结构具有很大的区别。在实践中,文科生往往会从一种主观意识的确定性的角度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理性的因素可以迅速的内在化,理科学生都习惯于寻找客观规律,使逻辑迅速的外化。因此,相关数据显示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往往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责任教育应着眼于“缺少什么”的教育,文理科生需要互相弥补下。因此忽视教育的目标群体差异的责任教育,将会导致差异的不断扩大。
目前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独立的教育理论,教育理论的内容已经过时。通过长期的测试,反复证明灌输理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也十分重要,但长期以来这种教育方式也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比如,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引导学生的思维等。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接触到网络信息,所以网络信息比直接传授更具有威信。但是,虚拟的网络空间,缺乏有效的监测机制,因此就需要大学生用自己的道德和责任感来抵制不良的影响。面对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就需要适应网络的发展,创新责任教育网络教育的方式。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调查研究具有非凡的重要性。责任教育理论的教育环境需要适应环境的发展和创新。例如,想知道如何有效的施行责任意识教育,就不能依赖教师的教学结论,需要自己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在当前开展的责任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有着明显的滞后和被动,导致研究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落后。
教育责任的主要目的不仅局限于培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责任实现能力是最重要的。大部分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但是仍然有非常多的学生实现能力较弱,他们应该知道怎么办,但目前还没有积极主动去做。这是教育的责任之间的内在和外在难以跨越的鸿沟。
大学生责任教育效果还具有稳定性差和整体性不强的问题。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它就应该是时刻在生活中承担起,不应该是一时的,这样的责任才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但是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意识普遍较差。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针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现在问题应该是持续性,而不该成为阶段性的问题,不应当仅仅从大学校园进行培养,应该动用全社会并集合家庭的力量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道理.大学生道德观特点及教育方法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07(8):4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9).
[3]金亮贤.学校责任教育略论[J].教书育人,2002(22).
[4]黄本玉.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与道德责任教育[J].潍坊学院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