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今天一个人所体现出来的精气神有效地写入到作品里。”作家的写作要跟着社会、时代,跟着现实一点一点地往前走。
2019年5月19日,“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十七期在京举行。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以自身创作体会为切入点,全面阐释“写作中的软实力和硬功夫”,带给现场观众全新的文学创作视野和思考维度。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部分学员、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
徐则臣,《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被2015年《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中国青年领袖”,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德、英、韩、意、蒙、荷、阿、西等十余种语言。
自《耶路撒冷》之后,徐则臣的新作《北上》,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再度成为读者争相传颂的力作。
徐则臣提到,写作如何能够保质保量,需要“软实力”,一个是意识,一个是视野。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作品来说,其中获奖的作家大部分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家所思考、所表达的的问题,其实是站在整个人类的前沿,去体察人类自身的一个困境,在表达着或者至少是极力表达着人类的前沿问题。
徐则臣动情地向现场观众讲述了他所深情热爱的京杭大运河,以及他为什么写大运河。他表示,运河的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如果从长江和黄河来看,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两条母亲河,运河未尝不是第三条母亲河。至少对北京而言,没有运河就没有北京城。人们常说,没有永定河没有北京城,实际上没有运河也没有北京。苏湖熟天下足,这是运河的一部分功能。运河更大的功能,是贯穿南北以后带来了整个国家的交流和协调。进而,徐则臣表示,自己写运河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跟这条河有关系,自己很多年一直生活在运河边。
徐则臣还表示,写作中的软实力,也跟作者对文学的认知有关系。比如辽阔的时空跨度如何处理,用什么形式来处理。“如何根据题材,如何根据今天的审美,如何基于全球化时代,重新讲述这条河的故事,这就需要不停地转换思维。”
“把今天一个人所体现出来的精气神有效地写入到作品里。”作家的写作要跟着社会、时代,跟着现实一点一点地往前走,这是所谓的“软实力”之一。
在精辟诠释写作中的“软实力”后,徐则臣對写作中的“硬功夫”也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在创作《北上》时,他四年来沿着运河走了一遍,检索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对作品中的每个细节负责任,尽最大所能负责任,经得起推敲。”
比如,小说里写1901年一个中国人跟一个意大利人介绍淮安的河下古镇,提及《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生活在河下镇。然而《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胡适考证出来的。所以,1901年,不可能有这么一段介绍。徐则臣颇有感慨地指出:历史很宏大,但是再宏大也是由细节组成。所以,作者在创作中要靠自己的努力多坐一点冷板凳,多做一点案头工作,多做一点调查。所谓的“硬功夫”其实就是死功夫。徐则臣风趣地说:“我从南到北把运河走一遍,跟坐在书房里想像这条河再写出来是不一样的。”“顺水还是逆水的船速需要计算。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数学的算术能力提高不少,因为要不停地算。”在写作中,无论做多少“硬功夫”,都不算多,这样作品才扎实、可靠、厚重。这个厚重在于提供了多少有效的、准确的、可靠的信息。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一个作家需要呈现纸面上的东西,特别要下足纸面之下、八分之七的功夫。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部厚重的、有历史感的作品。
2019年5月19日,“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十七期在京举行。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以自身创作体会为切入点,全面阐释“写作中的软实力和硬功夫”,带给现场观众全新的文学创作视野和思考维度。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部分学员、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
徐则臣,《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被2015年《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中国青年领袖”,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德、英、韩、意、蒙、荷、阿、西等十余种语言。
自《耶路撒冷》之后,徐则臣的新作《北上》,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再度成为读者争相传颂的力作。
徐则臣提到,写作如何能够保质保量,需要“软实力”,一个是意识,一个是视野。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作品来说,其中获奖的作家大部分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家所思考、所表达的的问题,其实是站在整个人类的前沿,去体察人类自身的一个困境,在表达着或者至少是极力表达着人类的前沿问题。
徐则臣动情地向现场观众讲述了他所深情热爱的京杭大运河,以及他为什么写大运河。他表示,运河的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如果从长江和黄河来看,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两条母亲河,运河未尝不是第三条母亲河。至少对北京而言,没有运河就没有北京城。人们常说,没有永定河没有北京城,实际上没有运河也没有北京。苏湖熟天下足,这是运河的一部分功能。运河更大的功能,是贯穿南北以后带来了整个国家的交流和协调。进而,徐则臣表示,自己写运河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跟这条河有关系,自己很多年一直生活在运河边。
徐则臣还表示,写作中的软实力,也跟作者对文学的认知有关系。比如辽阔的时空跨度如何处理,用什么形式来处理。“如何根据题材,如何根据今天的审美,如何基于全球化时代,重新讲述这条河的故事,这就需要不停地转换思维。”
“把今天一个人所体现出来的精气神有效地写入到作品里。”作家的写作要跟着社会、时代,跟着现实一点一点地往前走,这是所谓的“软实力”之一。
在精辟诠释写作中的“软实力”后,徐则臣對写作中的“硬功夫”也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在创作《北上》时,他四年来沿着运河走了一遍,检索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对作品中的每个细节负责任,尽最大所能负责任,经得起推敲。”
比如,小说里写1901年一个中国人跟一个意大利人介绍淮安的河下古镇,提及《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生活在河下镇。然而《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胡适考证出来的。所以,1901年,不可能有这么一段介绍。徐则臣颇有感慨地指出:历史很宏大,但是再宏大也是由细节组成。所以,作者在创作中要靠自己的努力多坐一点冷板凳,多做一点案头工作,多做一点调查。所谓的“硬功夫”其实就是死功夫。徐则臣风趣地说:“我从南到北把运河走一遍,跟坐在书房里想像这条河再写出来是不一样的。”“顺水还是逆水的船速需要计算。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数学的算术能力提高不少,因为要不停地算。”在写作中,无论做多少“硬功夫”,都不算多,这样作品才扎实、可靠、厚重。这个厚重在于提供了多少有效的、准确的、可靠的信息。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一个作家需要呈现纸面上的东西,特别要下足纸面之下、八分之七的功夫。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部厚重的、有历史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