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hzl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协整发展
  李树民
  
  旅游产业融合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在共生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创立一种新型的业态和一种新的共生产品,并且这种新业态和新型的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能够迅速成长为一种新的行业。旅游产业协整,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在共生发展中通过互补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在发展中不同产业仍保持着清晰的产业边界,双方之间没有形成一种规模化的新业态。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和包容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和很多产业之间存在着交叉并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产业融合和产业协整这两种形式都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但在理论上,目前并没有对这两种现象进行辨析和界定,在现实上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例如,在学科和专业设定上,一些学校设置了会展旅游、旅游房地产等专业科目。旅游业和会展业、房地产业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和共生性,但在共生发展中双方产业始终保持着明晰的产业边界,并没有形成相互融合的规模化新生业态。所以,将产业协整发展作为专业科目的设定对象,会使专业科目缺乏清晰的研究目标和明确的专业范围。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两个产业之间相互共生发展过程中主体行为是产业协整发展。一个旅游景区的成功开发往往能带动景区周围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房地产业发展和升值潜力预期往往是景区建设加大投资的动因和保障,能够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实现两个产业的协整发展需要前瞻性眼光和政府的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出现了很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协整发展的成功案例,其中,西安曲江旅游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就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协整发展的典型案例。西安市政府通过对大雁塔景区和大唐芙蓉园景区的前瞻性投资建设,从而带动了曲江旅游开发区几十平方千米的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升值空间给前期大规模的核心景区建设投资带来了充裕的回报,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协整发展成为西安曲江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
  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协整发展在全国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昆明世园会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当年区域范围的旅游业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会展业协整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业态,如出现产权酒店、旅游交易会展等新业态,但这种新业态的出现并没有规模化发展,其市场成长空间有限,严格地说,并不存在旅游房地产业和旅游会展业这种新型行业。产业协整发展始终是左右两个产业互补作用的主导力量。
  旅游业和另外一些产业的相互发展又以产业融合为主导发展方向。例如,文化产业的兴起很快和旅游业的发展生出了交叉和融合,新的文化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广西的“印象·刘三姐”,陕西的“长恨歌”等文化旅游经典产品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可。文化旅游市场成长空间有可能形成规模化的新业态。
  产业融合和产业协整是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谋求共同发展的两种途径和方式,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两种现象进行辨析和界定,研究这两种现象发展的机制和途径,使旅游业的发展获取更多的市场空间和成长路径。
  
  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
  王朝辉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品形态。产业融合的结果,使参与融合的产业产生了新的增长点和专业附加,进一步促进市场发育,促进融合产业的共同发展。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市场需求逐渐从较为单一的“文化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方向转化,旅游需求的这种动态变化以及产业综合性特征,使它容易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这也决定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从旅游发展本身而言,产业融合是促进旅游大众化、社会化以及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措施;从市场供求领域来看,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促进业态发展,丰富产品体系,增加旅游产业供应;另一方面,产品体系的丰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出行选择,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大众化与社会化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产业融合是当前我国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重要动力与路径。
  一是转变传统的资源观,围绕资源进行融合开发。旅游产业融合是其他产业中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功能的实现,是其他产业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融入旅游产业,形成旅游新形式或旅游新产品,丰富旅游产业供应体系。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方式逐渐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这为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重点推进旅游与农业等第一产业融合,利用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多彩的民俗地域文化以及特色地方产品,积极推进大农业与旅游的产业融合,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促进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渔)家乐、民宿、特色农庄等产业业态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有资源优势的工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劳动场景、厂区风貌、工业历史等方面的旅游资源,满足旅游市场参与、体验、求知等需求动机,提升工业产业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工业旅游发育。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会展、影视等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促进产品多元化、产业多样化发展。
  二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旅游需求的多元化促使旅游业不断发展,业态在旅游发展中不断变化与创新,而这种发展与创新中,新技术的融入起到关键作用。这样,一方面旅游业积极与新技术融合,或者其他产业以技术优势融入旅游业,产生新的旅游业态,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如动漫产业与旅游融合的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互联网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携程旅行网等等,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市场发育。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的渗透,促进旅游产业本身及要素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与创新,提升产业在市场培育、质量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等领域的运行效率与效益,推动旅游增长方式的转变。旅游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为旅游业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创新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提高技术支持与保障,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率和发展水平。
  三是大力推进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涉及产业链条较长,旅游需求的多元化与综合性,使旅游发展建立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旅游大众化、提升旅游发展空间,就必须大力推进旅游与信息、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运输、旅游信息化等基础设施的创新发展。旅游发展过程中,从旅游开发到旅游区域的产业链建设,旅游领域发展所需的资本规模大,而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并且旅游发展初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往 往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由于开发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导致旅游发展缓慢。而旅游发展过程中,资金投入对于旅游发展的撬动至关重要。旅游经济发展离不开高起点的规划、高水平的产品开发与包装、高起点旅游策划和规模性的市场营销以及完善配套的接待产业体系,而这些环节的开发建设都需要规模资金投入。因此,促进金融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创新旅游发展资金筹措方式、拓宽旅游发展融资渠道、建立旅游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于旅游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四是坚持政府规范引导下的市场为主体的产业融合。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大众化、社会化以及旅游需求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目前我国旅游发展状况,现阶段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应坚持政府的积极引导与规范、市场主体运作的原则。地方政府要制定有利的促进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协调好不同行业与部门在产业融合与发展中的分工与职责,不断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环境。积极引导、规范并扶持具有旅游资源优势与资源开发潜力的行业、企业挖掘旅游元素,致力于旅游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要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产业融合发展状况,推行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试点与示范工作,并在发展初期给予政策、资金、市场支持,发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效应。加强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与加快发展旅游发展所需的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提高旅游产业运行效率。根据地域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产业与旅游发展融合,构建产业发展大格局。
  
  旅游业融合发展中政府的作用
  吴三忙
  
  产业融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政府管制放松而出现的一种产业创新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产业融合正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旅游业作为一个界限并不是十分分明的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性特点,同其他产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叉关系。旅游业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创新优化、竞争水平提升、产业链拓展、组织结构优化等多种效应全面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当然,实现旅游业融合发展知易行难,最为根本的是要明确政府的作用。旅游业发展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政府和市场在实现旅游业融合发展中都应该发挥作用,但是,到底由谁来主导?政府应发挥多大的作用?政府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如何才能发挥好作用?都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澄清。
  
  一、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应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从需求角度来看,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因是游客多样化的体验性旅游需求。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多样化、体验性的旅游需求日益成为旅游消费需求演变的重要特征,而多样化的体验性旅游消费需求要求旅游产品具有复合性、差异性、知识性、延伸性、参与性和补偿性等特点,而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性、静态性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旅游业保持开放性的特性,加快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各种价值的复合体。为满足旅游者对多样化体验性旅游产品的需求,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只能通过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要素在产业间流动配置才能实现。从供给方面来看,企业对经济性的追求是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之所以有动力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主要是因为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旅游业趋于无边界发展,多业务组合分散了风险,多元化产生协同效应,多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强了可持续性,经营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因此,从供给与需求角度看,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市场,是产业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其发展应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事实上,不仅旅瓣业融合发展需要由市场主导,从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来看,当前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向市场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旅游需求呈现指数增长,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比较落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都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旅游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旅游供给无法满足旅游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大力兴建旅游设施和出台各种旅游政策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经改变,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旅游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在解决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可以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
  当然,要发挥市场在实现旅游业融合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关键是要加快放松行业管制。旅游业实现融合发展必然要求各种要素能够在不同行业之间较为自由的流动,旅游业才能与其他产业实现市场、技术和功能等的融合。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行业管制现象仍比较突出,如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中就遇到了体育产业严格管制的制度障碍,如果不放松或变革这些政策与管制,旅游业融合发展难以实现。
  
  二、政府应在旅游业融合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宏观管理作用
  尽管实现旅游业融合发展应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政府应在实现旅游业融合发展中积极发挥宏观管理作用。一是战略规划作用。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自然地理条件等差异较为明显,旅游业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点,明确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突破点,通过规划引导要素的流向,促进旅游业融合有序发展。二是产品标准制定。旅游业融合发展必然衍生出新的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农业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科技旅游产品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快相应产品标准的制定,确实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在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和惠民便民服务体系等,形成“大旅游”的公共服务格局。四是加强市场监管。旅游业融合发展意味着旅游新业态的出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旅游企业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为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旅游业与商业融合的机遇与挑战
  赵晓燕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尤其具有产业融合的特性。由于旅游业是根据旅游者需要界定的产业,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娱、购的消费使得旅游能够天然地与众多产业联系在一起,几乎可以和国民经济任何一个产业发生关联、进行融合,并创造出一系列新的需求、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和新的服务,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旅游新业态,新业态在传统旅游业态的 基础上经过产业的发展、演变、融合和创新,逐渐成为构建整个“大旅游业”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一、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为旅游与商业融合创造了机遇
  国务院44号文件提出,2020年把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继2011年1月1日《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在海南拉开帷幕后,惠及我国居民的“离岛免税”政策也于4月20日试行。统计显示,海南旅游业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购物消费只占到20%的份额,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比例。上述政策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海南旅游购物,为海南省旅游与商业的融合提供新的机遇。
  从长远看,海南旅游业能否借助这一政策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更多地取决于海南在营造与离岛免税政策相配套的综合性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方面的作为,以及如何作为。换言之,要切实提升海南旅游购物的吸引力,将之培育成海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迫切需要加大海南旅游业与商业的融合力度,形成旅游业与商业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与离境退税政策相比,离岛免税政策受众覆盖面将大幅增加,税收优惠力度更大,预计将带动海南游客人数增长20%~25%,促进人均消费增长15%~20%,将会给海南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海南省能够抓住这一契机,既可以使游客受益,又可以使海南的旅游景区、免税店、航空公司、物流运输、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中受益。
  离岛免税政策在世界上并不是通行的做法,目前,全球只有日本的冲绳岛、韩国的济州岛和我国台湾澎湖岛等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实施此政策,该项政策对于拉动当地旅游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南实行离岛购物免税政策,就是要将一部分购买力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转移至国人更为便利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据海南省旅游局统计,2010年海南共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587万人次,国内游客占海南客源的95%以上。2010年,中国人在境外购物消费达200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在日本的平均消费达2万多元,而在海南的人均消费只有几百元。这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极不相称。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意味着潜力,有关部门预计离岛免税购物的潜在市场每年高达200亿元左右。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后,使海南在旅游购物环节具备了与海外旅游目的地相似的政策环境,无疑会增强海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有利于改善海南旅游环境、扩大购物的规模、提高购物的档次,促进游客数量和人均消费增长,带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与商业的发展。
  
  二、离岛免税政策面临的问题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将会面临一些不足。一是免税购物政策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在探索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免税市场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个培育期和发展过程,现有免税店少,购物面积小,加之即将实施的“离岛免税”政策又规定了“限数量、限次数、限金额、限品种”的条件,不能充分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当然,对于大陆旅客而言,去海南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比去欧洲要低很多,比去港澳手续又要简便得多,但如果旺季游客过于集中,海南免税店的供应能力必然遭遇瓶颈。三是在社会综合管理水平、商业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日本和韩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推出,暂时还无法影响到海南游的热度,更无法挑战香港在人们心中“购物天堂”的地位。海南要想变成香港之外的另一个“购物天堂”,既需要政策的逐步放开,更需要提升自身的商业服务水平。如何为海南省的旅游购物需求服务,打造旅游购物品牌,将旅游购物培育成海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已成为海南旅游业和商业发展的共同课题。
  
  三、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
  要让离岛免税政策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海南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国外高端商品要进入海南,需要订货、运货、检验等一系列环节。海南的商业部门在货源组织、服务质量等方面需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一些国际规则来提升海南旅游购物服务水平。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性购物中心。第二,要做好海关监管系统、提货方式、退换货等方面的工作。第三,引进港澳台大型免税购物集团、大型零售业,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海南零售业、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比如,海关监管方面相对缺乏经验,就可以考虑把港澳台的一些人员、经验以及技术引入海南,以快速提高海南海关的监管和服务能力。
  总之,离岛免税政策为海南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融合,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有效途径和现实要求。
  
  旅游产业与“产业旅游”:义理要筋
  张世满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持续升温及旅游现象的普遍化,旅游活动的对象与内容必然趋于多样与多元。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自然风景、古迹名胜观光旅游,而要追求其他方面的观赏、体验与休闲。适应这种需求态势,旅游开发的目光自然就从传统的旅游资源转向社会资源,从农林渔牧等第一产业,到工业生产制造的第二产业,乃至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特色鲜明而且对大众具有吸引力的产业资源就被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加以开发即可变成工农业产业旅游点,这样就出现旅游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产业旅游随之应运而生。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旅游的出现起码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产业资源的引入大大扩展了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产业资源亦可成为旅游资源从而发挥对游客的吸引功能;产业资源的开发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开发出的产业旅游点有效扩充了旅游产业辐射的领域,大大拓展了游客旅游活动的范围,为旅游产业开辟了新的源泉。
  其次,开辟了原有产业提升绩效的新途径。产业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旅游产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也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企业或经营单位在优化主打产品的同时,依托主业开发旅游项目就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凭借富有特色的产业景观资源、奇妙有趣的生产流程、名优产品本身以及其他因素,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访问、休闲度假,可以在增加有限投入的情况下,有效拓展经营范围,取得附加收益,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三,扩大产业旅游点的知名度,增加产品销售额。产业旅游点要吸引游客,就要通过广告宣传,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游客的到访,又必然会进一步传播产业旅游点的相关信息,往往也会附带购买旅游点的产品,进而扩大产业旅游点的市场影响力和产品销售量,取得良好的市场营销效应。
  其四,可以降低旅游投资的市场风险。旅游产业已经走过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初级阶段,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旅游投资的风险也在增加,如何降低投资风险、取得理想收益,成为旅游 投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与纯粹旅游景区开发相比较,借助已有产业开发旅游,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投资额度,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因为,不论是厂矿企业,还是农林渔牧等经营实体,都有其自身的主导业务,开展旅游业务具有附带经营特征,在不影响基本生产的前提下,接待游客就能带来额外的收益,游客越多效益越好;退一步讲,即使游客不多,也基本不存在亏本经营现象,因为其主业仍在按部就班运营。这一点正是投资产业旅游最大的优势。
  产业旅游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发展前景看好。但是,要开发成为产业旅游点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具备可以转变成特色旅游吸引物的良好产业资源。产业资源并不等于旅游资源,只有在能够引起游客兴趣、具备较强吸引力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产业旅游资源,比如花团锦簇的田园风光,高挂山坡的层层梯田,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青青牧场,名酒老醋、美味佳点等老字号食品的制作工艺,名优手工制品的传统工艺流程,现代名牌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高科技产品神秘的生产过程,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开采的壮观场景,凡此种种,都是颇具吸引力可以发展产业旅游的良好资源。如果不具备这一关键条件,产业旅游很难成功。
  第二,转型开发的难度不大。工农业产业点要经营旅游服务,当然要进行一定的规划设计与开发建设,因为原有的生产点在建设之初一般不会考虑旅游服务功能,现在要变成旅游点,就意味着要给游客的参观游览提供专门的通道与活动场所,要配套起码的旅游服务设施,否则旅游无从谈起。一般来说,只有在这种转型开发难度不算太大、投资需要不是太多的情况下,发展产业旅游才是经济可取的。
  第三,环境良好,旅游安全有保障。旅游需要优良的环境。任何产业点想要发展旅游,就必须认真审视一下自身的环境条件,只有具备优良的旅游环境,才有可能吸引接待游客。如果环境质量较差,而且改善难度较大,趁早不要考虑发展旅游。旅游安全是另一必备条件,尤其是厂矿企业要开展产业旅游,必须是在能够保证游客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同时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这两点都很重要,任何一点做不到都不能搞产业旅游。
  第四,区位较佳,交通便捷。产业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景区旅游,景色佳美、品位极好的景区会对游客产生强大吸引力,这样的景区即使很遥远,或者交通不是很方便,也挡不住对游客的诱惑,还是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游览,可谓酒好不怕巷子深;产业旅游点则不然。一般来说,产业旅游点不具备那样的吸引力,游客往往是在比较便利的前提下才可能光顾。鉴于这一特点,产业旅游点对区位和交通的要求就比较苛刻,最好是距离主要客源地较近,比如市区内或市郊,而且交通一定便利,通达性好。如果能够和其他著名景点呼应组成旅游线路的话,就更理想了。
  
  论旅游产业与现代林业的融合空间
  张玉钧
  
  现代林业的发展催生了森林旅游业,拓宽了林业科学的研究领域。现代林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为林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机遇。
  森林是地球自然界的产物,参与地球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生态循环,森林首先属于自然界。在自然界生命物质循环的大系统中,森林哺育了原始人类,人类从森林中来。当人类发展到足以强大的时候,森林开始受人类的控制,在人类为其生存和社会发展无限获取森林资源时,产生了人类社会的森林产业——林业,后来慢慢地有了森林经营管理的思想。通常以17世纪欧洲中部的先进林区产生的林业管理思想为标志。此时林业的目的就是以获取森林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狭义社会效益为责任。我们可以称为人们认识森林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把长伐期、大蓄积及大径木生产作为经营目标,但是在追求长期的木材生产计划的同时,也开始渐渐地注重森林的保护。人们认识森林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森林的自然属性开始为人类重视,人类社会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向既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更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向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无限制的发展,导致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取得了共识,大会强调森林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环境保护的主导,森林是各部门经济发展和维持所有生物所必不可少的资源。森林资源和林地应采用可持续方式进行经营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全面需要。
  现代林业不再代表传统的部门利益,林业主要服务于社会公众,公益建设、森林多功能服务和可持续林业、特色林业已成为主要的经营内容。人们不仅期望森林发挥供给、支持、调节等服务功能,更希望它成为文化资源。在提倡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森林的游憩休养及文化等多功能也逐渐得到重视。
  森林的文化服务首先体现在它具有特殊的美学特性等方面。森林的景观要素有色彩、体态、形状、气味、声响等,林内植物色彩以绿色和青色为基调,色彩多种多样,即便是绿色,还有嫩绿、翠绿、墨绿之分;同时森林还有冷暖色调、明暗色调的协调对比,能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美感。林内的色彩是通过植物的叶、花、果、枝条和树皮等呈现出来,其中,树叶的色彩起主导作用,彩叶景观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色彩的运用还可以表现在有意识地营建林内的季相变化,创造四季变化的景观。不同的林层结构对应着不同的游憩活动,在营建风景游憩林时应该营造出不同的林层景观,以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其次,森林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憩、强身健体的空间。人类都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天性,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并配有适宜的游憩设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提供了一个可以亲近自然的娱乐休憩场所。森林也是人们健身的理想场所。(1)人类基因:进化过程中,人类的身体大部分时间是在自然中度过的,可以说天生“适应自然型”的。(2)林之色:绿色是对人的眼睛最友好的颜色,同时也可以使人心境安宁。树叶的绿色和它们随风摇曳的波动,可以使观看者心平气和。而且,游憩林随四季而变化的景观,也非常悦目。(3)林之音:林间并不是寂静的,如果侧耳倾听,会有千百种声音。野鸟的啼鸣、昆虫的呢喃、风扶树木的摇曳,可以消除人们的紧张和压力。(4)林之香:林内的树木里含有一种名为植物杀菌素的物质,这种物质有消除人们疲劳的功效。(5)林之浴:在林中漫步,人的听、视、嗅、触、味等“五感”会受到各种刺激,可以降低血压和调节脉搏,解除疲劳。
  森林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到森林里从事游憩、观光、野营、野餐、避暑、度假、疗养、登山、森林浴、狩猎、滑雪、垂钓、摄影、考察、观赏野生动植物等旅游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是生活在现当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对山林野趣的寻觅,因而出现了森林旅游产业。森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既体现了森林本身的游憩价值,也提高了人们对现代林业的整体认识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在WEF《旅游竞争力报告》的分析中,中国的“旅游亲和力”表现出惊人的滞后,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文章意在探寻旅游服务构成元素中“旅游亲和力”的所在及其产生和培育的机理,并从而在中国各地不平衡的发展中寻找出更多的积极因素。为此,文章选取杭州作为有益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旅游供给、市场促销、公共服务等层面给以了一定的追踪,以期能够供旅游城市在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参照思考。  [关键词]旅游竞争力
期刊
[摘要]大众对文化和精神的消费需求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世博会就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特定空间高度集聚而成的产物。文章基于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核心内容和衍生产品两方面对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旅游者对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呈现多元性、娱乐性、符号性、实用性和虚拟性体验的趋势。在核心内容的需求方面,旅游者需求较高的依次为:展馆、文化演艺活动和论坛;在衍生产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酒店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中变革型领导对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结果产生的影响,并探索了产生此种影响的内在机制;采用配对样本的方式对12家澳门和珠海高星级酒店的管理者和新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会对新员工的信息寻求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效地提升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质量;信息寻求行为在变革型领导和新员工社会化结果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新员工;信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打造旅游救援系统已成为各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构建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不仅是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需要,也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协调作用,联合有关部门打造当地的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文章以黄山市为例,对其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对黄山
期刊
[摘要]目前,很少有学者采用旅游者博客这一新兴的方式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文章选择中西方旅游者博客话语为切入点,从“文化繁荣”、“宜居和生态”、“现代化大都市”、“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5个维度探讨中西方游客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异同。并讨论了两个不同旅游群体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差异。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来京中西方游客的体验评价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此研究意在强调旅游者
期刊
[摘要]本文回顾了游客凝视的内涵,认为无论是游客凝视,还是东道主凝视、双向凝视,都将游客及东道主置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力”的场景中,对主客双方发展和谐的文化关系十分不利。本文认为,主客之间平等、公正、互重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主客双方从“我一它”走向“我一你”,从凝视走向对话,更有利于唤起东道主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建立起主客之间新型的文化关系。  [关键词]游客凝视;主客对话;文化自觉  
期刊
[摘要]本文从现象学视野和分析逻辑出发,以广州市某中学学生为案例,探讨了旅游对于城市中学生的教育功能以及旅游教育功能的本质。研究表明:(1)中学生旅游具有获取社会化知识的重要功能,中学生通过旅游可以习得多种社会规则、积累文化经验、提高群体互动能力、塑造理想,中学生旅游还具有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作用。(2)中学生旅游与成人旅游具有“八世”与“出世”的不同目的性区别。中学生以各种角色参与“玩”的过程比单
期刊
[摘要]工作倦怠是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研究还未涉及。文章运用MBI工作倦怠问卷,通过2006年和2009年两次问卷调查,对旅行社经理人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在近3年内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旅行社经理人具有轻微的工作倦怠,且旅行社经理人体验到的情感耗竭最高,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的感知较低,对去人性化的感知最低;2)通过对比,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感的总体程
期刊
[摘要]本文以2008年奥帆赛举办地青岛市为例,从目的地居民感知的角度探讨了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价值。基于居民感知的动态性,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以奥帆赛举办一年前、举办过程中和举办结束一年后3次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青岛市居民对举办奥帆赛活动的激动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减退,但是,居民对奥帆赛的支持度仍然一直持续着。总体上看,居民对事件所带来的环境
期刊
[摘要]随着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的日益增多,如何令赴台旅游者满意成为台湾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将“手段一目的”链模型引入旅游者满意因素的研究中,以辽宁访台旅游者为例,基于阶梯式访谈调查数据构建了辽宁赴台旅游者满意因素的判断矩阵和价值层次图,并聚类得出五大最具主导地位的“手段一目的”意义链。在此基础上,从价格策略、游览主题、产品设计和推广、旅游环境、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等角度提出了台湾在今后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