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尤其是书面语言的表达处于起始阶段,看图写话就是一种有效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形式。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我觉得看图写话的教学有“五要”。
一、指导策略要有“动”有“境”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低年级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表达热情,引导学生走好“意”和“笔”之桥,让孩子去写想说的话,有“动”有“境”练习写话。
长春版实验教材二年级看图说话《谁是美食家?》为孩子提供了一幅有趣的画面,两只可爱的小老鼠坐在一起吃饭,目的是让学生能进行细致的观察,激起孩子的表达愿望,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谁是美食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拓展性的写话练习。
入课后,指导学生“动眼看”——整体看图,点播抓住主要“人物”看图的方法,再细致看图。引导“动口说”——对比说说鼠老大、鼠老二的样子。“为啥他俩的长相不一样呀?”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找到鼠老大和鼠老二的体型不同的原因,谁是美食家的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扮演鼠老大和鼠老二,戴上头饰演一演他们吃饭的情景,加深对科学用餐的认识。拓展“动手写”——师生玩一个贴图写话的游戏,用老师备好的食物小粘贴设计一顿美餐,想一想美餐想送给谁?并对他(她)说几句话,写在横线上。学生为自己的设计配上几句自己要说的话,由动口到动手,把写话变成一种情感的流露,在情境中写话,为写好一段话打基础。
有动,有境,成就畅所欲言的说话课堂,开启书面表达的写话门窗。
二、观察方法要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是美术中的透视原理,同样可以在写话教学中应用,“图”中的人物或动植物同样大小是最浅显和直白的表达了。一般是有“大”有“小”的,也就是有前有后的,前面大的要详细观察、详细来说,后面小的要一嘴带过。
《植树》是人教版的一副经典单幅图画,要求学生抓住近处的两名同学的动作进行详细写话,展开想象,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在指导观察方法时,教师拿两个套娃来演示,一个放在学生书桌上,一个放在讲台上,当然是书桌上的近的看得仔细,讲台上远的也要说上几句,说的“少”一些。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植树》图,近处的说的“多”一些,要把两名学生挖坑、扶树、培土、浇水说的细致一些,同时有相应的顺序指导;远处的一代而过。渗透详略的写作常识。
近大,远小,明确多说少说,直观呈现详略,
三、叙述顺序要有“手”有“段”
小学生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我们用握着的拳头来数一数大小月份。我们尝试把手伸开,看手掌来练习说话,五指的开合来决定要说几段话,可是三部分,四部分,也可以是五部分。手指的长短告诉自己哪里多说,哪里少说。短而壮的拇指告诉大家说的是什么,小而紧贴的小指告诉大家说话要有头还要有尾,等年级高一些,手心上可以代表记叙文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几个内容,握紧了拳头就是说写的内容要紧密围绕中心。
学生在一节美术课上,画了一盆漂亮的看果图,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说话。“同学们都画了王老师养的这盆看果,今天我们就上一节看花的写话课。”
首先,引导找找“写什么”。(写看果的干、枝、叶、果等。)
然后,引导找找“怎么写”。(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板书呈现“手图”。)
(板书在手图上:)根 茎 叶 花 果实
最后,一边观察图,一边按顺序说话,课后写话。
教师总结儿歌:
小手伸出来,
先看说什么,
再想怎么说,
词句有多少,
观察很重要,
结尾不能少,
写话呱呱叫。
有手,有段,渗透段落层次,加深详略认识。
四、训练过程要保“质”保“量”
在平时的写话前就要养成先说话再写话的习惯,为中高年级打腹稿做准备。小学常用的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的描写,我们应该用浅显的语言传达给学生,不要只局限“四要素”和简单的情节或心情描写。例如:在吉林省长春版实验教材二年下册的看图说话课《谁是美食家?》中,图上出现的两只可爱的小老鼠,穿着就很值得一说,学生也喜欢说。
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想象写话。我尝试了一下几种形式的说话、写话。
(1)译讲。《村晚》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首古诗,讲过后,我引导学生加上自己的话来译讲一下,不离大意就可以了,然后可以给诗配上一幅图,把讲的写在下面,制成一张手抄报。这样,一幅幅带着童真、童趣的诗配画、配文的作品就出现了,其中还点缀不少代替汉字的拼音呢!
(2)仿作。学过小诗《妈妈的爱》,我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来说说爸爸的爱,二年级的孩子说的有板有眼:爸爸的爱是带我上学的自行车,转个不停;爸爸的爱是举起又放下的大手,又大又热……发一张彩色的卡纸写一写,一张给爸爸的爱心卡就完成了。
(3)穿写。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用字组词、用词造句、用句组段,带上标点的指导,一个习作片段就产生了!一年级学了“鸟”字,同学组词“小鸟”,我启发学生造句、扩句、加上自己的话再说一说。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段落让我一次次感到为师的乐趣。
保质,保量,打好习作基础,培养写话习惯。
五、评价原则是多“读”少“改”
管建刚老师说,写作的第一能力是写作兴趣。 让学生多读自己的写话作品,可以根据本班的特色开展“日记展读”“写话舞台”等丰富的活动,即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又在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感,为中年级的习作能力的逐渐形成奠定基础。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自己的作品,会使学生爱上写话,爱上自己思考的东西。
写话是孩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低年级孩子写话有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幼稚,也许还有不合常理的东西,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积极保护孩子的那种“童稚”,不要苛求孩子的小文就应该是老师心中的好文章。在评阅习作时,本着“多肯定、少否定”的原则,多领会学生的思想,夸奖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的评价是说话到写话教学的指挥棒,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大步向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会用这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
多读,少改,点燃写话热情,养成习作习惯。
一、指导策略要有“动”有“境”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低年级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表达热情,引导学生走好“意”和“笔”之桥,让孩子去写想说的话,有“动”有“境”练习写话。
长春版实验教材二年级看图说话《谁是美食家?》为孩子提供了一幅有趣的画面,两只可爱的小老鼠坐在一起吃饭,目的是让学生能进行细致的观察,激起孩子的表达愿望,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谁是美食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拓展性的写话练习。
入课后,指导学生“动眼看”——整体看图,点播抓住主要“人物”看图的方法,再细致看图。引导“动口说”——对比说说鼠老大、鼠老二的样子。“为啥他俩的长相不一样呀?”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找到鼠老大和鼠老二的体型不同的原因,谁是美食家的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扮演鼠老大和鼠老二,戴上头饰演一演他们吃饭的情景,加深对科学用餐的认识。拓展“动手写”——师生玩一个贴图写话的游戏,用老师备好的食物小粘贴设计一顿美餐,想一想美餐想送给谁?并对他(她)说几句话,写在横线上。学生为自己的设计配上几句自己要说的话,由动口到动手,把写话变成一种情感的流露,在情境中写话,为写好一段话打基础。
有动,有境,成就畅所欲言的说话课堂,开启书面表达的写话门窗。
二、观察方法要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是美术中的透视原理,同样可以在写话教学中应用,“图”中的人物或动植物同样大小是最浅显和直白的表达了。一般是有“大”有“小”的,也就是有前有后的,前面大的要详细观察、详细来说,后面小的要一嘴带过。
《植树》是人教版的一副经典单幅图画,要求学生抓住近处的两名同学的动作进行详细写话,展开想象,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在指导观察方法时,教师拿两个套娃来演示,一个放在学生书桌上,一个放在讲台上,当然是书桌上的近的看得仔细,讲台上远的也要说上几句,说的“少”一些。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植树》图,近处的说的“多”一些,要把两名学生挖坑、扶树、培土、浇水说的细致一些,同时有相应的顺序指导;远处的一代而过。渗透详略的写作常识。
近大,远小,明确多说少说,直观呈现详略,
三、叙述顺序要有“手”有“段”
小学生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我们用握着的拳头来数一数大小月份。我们尝试把手伸开,看手掌来练习说话,五指的开合来决定要说几段话,可是三部分,四部分,也可以是五部分。手指的长短告诉自己哪里多说,哪里少说。短而壮的拇指告诉大家说的是什么,小而紧贴的小指告诉大家说话要有头还要有尾,等年级高一些,手心上可以代表记叙文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几个内容,握紧了拳头就是说写的内容要紧密围绕中心。
学生在一节美术课上,画了一盆漂亮的看果图,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说话。“同学们都画了王老师养的这盆看果,今天我们就上一节看花的写话课。”
首先,引导找找“写什么”。(写看果的干、枝、叶、果等。)
然后,引导找找“怎么写”。(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板书呈现“手图”。)
(板书在手图上:)根 茎 叶 花 果实
最后,一边观察图,一边按顺序说话,课后写话。
教师总结儿歌:
小手伸出来,
先看说什么,
再想怎么说,
词句有多少,
观察很重要,
结尾不能少,
写话呱呱叫。
有手,有段,渗透段落层次,加深详略认识。
四、训练过程要保“质”保“量”
在平时的写话前就要养成先说话再写话的习惯,为中高年级打腹稿做准备。小学常用的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的描写,我们应该用浅显的语言传达给学生,不要只局限“四要素”和简单的情节或心情描写。例如:在吉林省长春版实验教材二年下册的看图说话课《谁是美食家?》中,图上出现的两只可爱的小老鼠,穿着就很值得一说,学生也喜欢说。
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想象写话。我尝试了一下几种形式的说话、写话。
(1)译讲。《村晚》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首古诗,讲过后,我引导学生加上自己的话来译讲一下,不离大意就可以了,然后可以给诗配上一幅图,把讲的写在下面,制成一张手抄报。这样,一幅幅带着童真、童趣的诗配画、配文的作品就出现了,其中还点缀不少代替汉字的拼音呢!
(2)仿作。学过小诗《妈妈的爱》,我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来说说爸爸的爱,二年级的孩子说的有板有眼:爸爸的爱是带我上学的自行车,转个不停;爸爸的爱是举起又放下的大手,又大又热……发一张彩色的卡纸写一写,一张给爸爸的爱心卡就完成了。
(3)穿写。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用字组词、用词造句、用句组段,带上标点的指导,一个习作片段就产生了!一年级学了“鸟”字,同学组词“小鸟”,我启发学生造句、扩句、加上自己的话再说一说。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段落让我一次次感到为师的乐趣。
保质,保量,打好习作基础,培养写话习惯。
五、评价原则是多“读”少“改”
管建刚老师说,写作的第一能力是写作兴趣。 让学生多读自己的写话作品,可以根据本班的特色开展“日记展读”“写话舞台”等丰富的活动,即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又在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感,为中年级的习作能力的逐渐形成奠定基础。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自己的作品,会使学生爱上写话,爱上自己思考的东西。
写话是孩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低年级孩子写话有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幼稚,也许还有不合常理的东西,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积极保护孩子的那种“童稚”,不要苛求孩子的小文就应该是老师心中的好文章。在评阅习作时,本着“多肯定、少否定”的原则,多领会学生的思想,夸奖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的评价是说话到写话教学的指挥棒,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大步向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会用这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
多读,少改,点燃写话热情,养成习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