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的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建国60周年到来的日子里,笔者采访了一位特殊的雕塑家,他叫刘安文,从2002年起,刘安文倾注全部心血,痴心雕塑了50多尊邓小平雕像。这些雕塑作品中有头像、胸像、全身像、有立体圆雕、浮雕等,大的头部比真人还大,小的头像高度只有4厘米,为了做这些雕像,刘安文倾其所有,固守清贫,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举办一个名为“小平、您好”的雕塑展,来纪念和缅怀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光辉的一生。
伟人南巡心生灵感
刘安文今年50岁,家住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他的童年很不幸,3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每天只能拖着残腿在地上爬,所以从他幼年起,便对亲密接触的泥土有了深厚的感情。刘安文也遗传了搞艺术的父亲的天赋和灵性,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用泥土搓捏人和动物,以及一些物品,看着心灵手巧的他这样爱好艺术,父亲决定教他学习舞台美术。在刘安文10岁时,他的绘画水平就已经非常出色了,经常发表作品并收到一些令他无比兴奋的稿费。这个时候的刘安文也变得特别有想法了,他发誓一定要站起来行走,同时要好好学习和钻研艺术。
在12岁那年,刘安文接受了第一次手术治疗。在以后的10年里,他每年都要做一次大手术,来治疗他的小儿麻痹症。终于在26岁那年,历经身心阵痛后的刘安文终于可以站起来走路了,能直起腰走路的那一天,刘安文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举起双手,向着太阳的方向挥舞,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升华了。
能走路后,刘安文的人生也有了更新的目标,他决定要在艺术领域做出一番成绩来,也就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于是他决定充电。1991年,刘安文来到深圳,开始了边打工边学习艺术的生活。在深圳市书画院,刘安文尽情地吸吮着艺术的营养。同时,来到特区后,刘安文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这种生活的巨变,带给了刘安文艺术的冲动,他一直在酝酿着如何来讴歌这火热的新生活。巧的是,1992年在深圳街头,刘安文有幸目睹了来此南巡的邓小平的伟人风采,面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刘安文一下子有了灵感,他决定在自己艺术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一定要为邓小平雕像,来表现老人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建树的丰功伟绩。
刘安文是一个做事情特别执著的人,对于心中定下的目标,他从不轻言放弃。
长时间在外学习,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安文来说,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一直咬着牙坚持着。在深圳打工期间,刘安文又寻找机会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刘安文的艺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他参加了北京至秦皇岛奥林匹克大道360米浮雕墙《竞走》的制作。2004年,他设计制作了铁道部多功能厅大型浮雕壁画《人与自然》,同年12月,他设计制作了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奖《伊尹奖》。2005年,他的作品《道德鼻祖——舜帝》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雕塑作品《最后一个百岁老红军孙毅将军像》被孙毅纪念馆保存。在此期间,他成为吉林省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中国工艺协会会员,并出任双阳书画院副院长。
痴心不改从头再来
艺术水平精湛后,刘安文才开始以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制作伟人邓小平的雕像。
从2002年初开始,刘安文开始制作邓小平雕像。为了节约制作成本,他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刘安文的制作室非常狭小,设备也很简陋,工作时弥漫的粉尘和有毒气体常常呛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坚持着、奋斗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刘安文刚开始做出来的十几个雕像很不成功,一方面是在制作过程中雕像破损严重,一方面是对人物的神情把握不准,有的过于张扬,有的过于拘谨。面对这样的失败,刘安文真是痛心疾首,这些失败的作品是他花费一年多时间做出来的,为此他也花光家里仅有的一万多块钱积蓄。其实刘安文家里生活很困难,一个孩子在读大学,一个孩子在读高中,这些年来他挣的微薄收入除了贴补家用,其余的全都花在了他的学习和创作上,结果换来的却是失败。
在痛苦中苦苦思索了几天后,脾气倔强的刘安文做出了一个非常决定,他毅然砸碎了这些不成功的作品,开始了新的创作。为了更好地吃透人物的神情,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刘安文开始仔细研读邓小平著作和相关报道。同时,他还寻着伟人的足迹进行踏访,寻找创作灵感。为此,他到过长白山天池,感受邓小平当时在天地间虚怀若谷的胸襟,他还到过深圳仙湖植物园,在邓小平亲手种植的高山榕下久久伫立沉思,体味他的慈
祥和温暖的泽爱……他还借了一架旧照相机,到地摊旧报刊中翻拍邓小平的图片资料,回来后加以研究。
泣血丹心伟人情结
刘安文在艺术上执著地追求着,这也让家人很不理解,甚至有怨言,在婚后的24年里,他与家人真正团聚的时间不足4年。早在2002年时,他还和妻子开了一家装璜材料商店,生意也算红火,可自从他开始制作邓小平雕像后,完全没时间打理装璜店的生意,最后没办法,妻子将装璜店关门停业了。面对艺术上的困境和家人的埋怨,刘安文丝毫没有动摇重新制作邓小平雕像的决心。他的执著精神也终于感动了家人,为了支持他,妻儿齐上阵,一起当起了他的助手,看到一件件成功的作品出来了,刘安文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从2002年初到现在,刘安文付出了全部心血,制作了从青年时期到晚年时期的50多尊邓小平雕像,这每尊雕像,都是刘安文的心血结晶。这些作品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从作品数量上看,在国内外都是极为罕见的。刘安文还给每尊雕像起了贴切的名字,他把那尊邓小平和外孙子在一起看书的作品起名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把1984年国庆阅兵邓小平敬礼的雕像作品起名为“同志们好”,在这些作品中,比较大的就是那尊名为“百年小平”,作品中小平坐在沙发上,目光炯炯地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似乎我们就在伟人身边。
目前,刘安文还有更新的打算,他想在经济条件允许后,继续制作高分子、仿真的邓小平雕像,同时,他希望自己制作完成的这些邓小平雕像能在全国进行巡展,然后捐给有关部门。在目睹刘安文制作的这一尊尊邓小平雕像时,我们除了有深深的崇敬和怀念,还会被他的一片泣血痴情所感染。
伟人南巡心生灵感
刘安文今年50岁,家住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他的童年很不幸,3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每天只能拖着残腿在地上爬,所以从他幼年起,便对亲密接触的泥土有了深厚的感情。刘安文也遗传了搞艺术的父亲的天赋和灵性,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用泥土搓捏人和动物,以及一些物品,看着心灵手巧的他这样爱好艺术,父亲决定教他学习舞台美术。在刘安文10岁时,他的绘画水平就已经非常出色了,经常发表作品并收到一些令他无比兴奋的稿费。这个时候的刘安文也变得特别有想法了,他发誓一定要站起来行走,同时要好好学习和钻研艺术。
在12岁那年,刘安文接受了第一次手术治疗。在以后的10年里,他每年都要做一次大手术,来治疗他的小儿麻痹症。终于在26岁那年,历经身心阵痛后的刘安文终于可以站起来走路了,能直起腰走路的那一天,刘安文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举起双手,向着太阳的方向挥舞,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升华了。
能走路后,刘安文的人生也有了更新的目标,他决定要在艺术领域做出一番成绩来,也就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于是他决定充电。1991年,刘安文来到深圳,开始了边打工边学习艺术的生活。在深圳市书画院,刘安文尽情地吸吮着艺术的营养。同时,来到特区后,刘安文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这种生活的巨变,带给了刘安文艺术的冲动,他一直在酝酿着如何来讴歌这火热的新生活。巧的是,1992年在深圳街头,刘安文有幸目睹了来此南巡的邓小平的伟人风采,面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刘安文一下子有了灵感,他决定在自己艺术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一定要为邓小平雕像,来表现老人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建树的丰功伟绩。
刘安文是一个做事情特别执著的人,对于心中定下的目标,他从不轻言放弃。
长时间在外学习,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安文来说,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一直咬着牙坚持着。在深圳打工期间,刘安文又寻找机会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刘安文的艺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他参加了北京至秦皇岛奥林匹克大道360米浮雕墙《竞走》的制作。2004年,他设计制作了铁道部多功能厅大型浮雕壁画《人与自然》,同年12月,他设计制作了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奖《伊尹奖》。2005年,他的作品《道德鼻祖——舜帝》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雕塑作品《最后一个百岁老红军孙毅将军像》被孙毅纪念馆保存。在此期间,他成为吉林省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中国工艺协会会员,并出任双阳书画院副院长。
痴心不改从头再来
艺术水平精湛后,刘安文才开始以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制作伟人邓小平的雕像。
从2002年初开始,刘安文开始制作邓小平雕像。为了节约制作成本,他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刘安文的制作室非常狭小,设备也很简陋,工作时弥漫的粉尘和有毒气体常常呛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坚持着、奋斗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刘安文刚开始做出来的十几个雕像很不成功,一方面是在制作过程中雕像破损严重,一方面是对人物的神情把握不准,有的过于张扬,有的过于拘谨。面对这样的失败,刘安文真是痛心疾首,这些失败的作品是他花费一年多时间做出来的,为此他也花光家里仅有的一万多块钱积蓄。其实刘安文家里生活很困难,一个孩子在读大学,一个孩子在读高中,这些年来他挣的微薄收入除了贴补家用,其余的全都花在了他的学习和创作上,结果换来的却是失败。
在痛苦中苦苦思索了几天后,脾气倔强的刘安文做出了一个非常决定,他毅然砸碎了这些不成功的作品,开始了新的创作。为了更好地吃透人物的神情,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刘安文开始仔细研读邓小平著作和相关报道。同时,他还寻着伟人的足迹进行踏访,寻找创作灵感。为此,他到过长白山天池,感受邓小平当时在天地间虚怀若谷的胸襟,他还到过深圳仙湖植物园,在邓小平亲手种植的高山榕下久久伫立沉思,体味他的慈
祥和温暖的泽爱……他还借了一架旧照相机,到地摊旧报刊中翻拍邓小平的图片资料,回来后加以研究。
泣血丹心伟人情结
刘安文在艺术上执著地追求着,这也让家人很不理解,甚至有怨言,在婚后的24年里,他与家人真正团聚的时间不足4年。早在2002年时,他还和妻子开了一家装璜材料商店,生意也算红火,可自从他开始制作邓小平雕像后,完全没时间打理装璜店的生意,最后没办法,妻子将装璜店关门停业了。面对艺术上的困境和家人的埋怨,刘安文丝毫没有动摇重新制作邓小平雕像的决心。他的执著精神也终于感动了家人,为了支持他,妻儿齐上阵,一起当起了他的助手,看到一件件成功的作品出来了,刘安文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从2002年初到现在,刘安文付出了全部心血,制作了从青年时期到晚年时期的50多尊邓小平雕像,这每尊雕像,都是刘安文的心血结晶。这些作品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从作品数量上看,在国内外都是极为罕见的。刘安文还给每尊雕像起了贴切的名字,他把那尊邓小平和外孙子在一起看书的作品起名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把1984年国庆阅兵邓小平敬礼的雕像作品起名为“同志们好”,在这些作品中,比较大的就是那尊名为“百年小平”,作品中小平坐在沙发上,目光炯炯地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似乎我们就在伟人身边。
目前,刘安文还有更新的打算,他想在经济条件允许后,继续制作高分子、仿真的邓小平雕像,同时,他希望自己制作完成的这些邓小平雕像能在全国进行巡展,然后捐给有关部门。在目睹刘安文制作的这一尊尊邓小平雕像时,我们除了有深深的崇敬和怀念,还会被他的一片泣血痴情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