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学分制条件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old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广,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压缩人才培养在总学分方面的基本要求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少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双方面的要求都很高。研究认为,在充分考虑高校办学背景与学科特色的前提下,对传统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知识核心课程等进行科学重组,构建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优化结合、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相互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制定大类招生和少学分制条件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077-05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广,许多高校对有条件的专业均实行大类招生,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大学生应该有更多“自主学习”时间的理念,人才培养在总学分方面的基本要求被大量压缩。因此,大类招生和少学分制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形势,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工程领域相当广泛,其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无论在基础理论知识,还是在学科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对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要确保大类招生、少学分双重约束条件下,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合格优秀人才,就必须针对新条件下普遍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胆研究、优化和重建工作。以继承与发扬为原则,在传承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电教设备设施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带来的便利办学条件和优势,从课程重组与优化入手,更科学合理地安排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知识核心课程,进一步深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训互补的教学理念,构建一套新的既符合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基本特征和要求,又能体现出各自高校传统办学优势和学科专业特点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二、土木工程人才需求与培养途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水利、土木、建筑项目方兴未艾,人才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的需求巨大,高校承担了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据2013公布的不完全统计资料,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从2016年11月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议上获悉,全国已有超过500所的高校拥有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今天,不少院校将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主干学科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入校时都只有一个专业,即土木工程专业。大类招生在提升生源吸引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方向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广而不专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因此,实行土木工程大类招生的多数院校为了克服大类招生带来的广而不专的缺点,同时也为了保障土木工程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均衡发展,依旧保留了多个专业方向或专业模块,在大二结束时采取学院引导和学生意愿相结合的原则,以民主集中的方法完成学生专业方向(模块)分流工作。
  三、现行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构成
  针对国内部分有代表性的大学,国内顶级的大学,如清华大学,也有985和211的全国重点大学,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还有其他一些省属或地方性大学,如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工业大学、湘潭大学(省部共建)、福州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惠州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对比分析了各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培训方案,整体培养方案都是由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毕业合格标准、学制与学位、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等几方面内容组成(表1)。
  四、各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异同分析
  (一)培养目标方面
  培养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各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標。
  对上述16所包含了国立、省部共建、省属、省市共建等不同层次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各学校的培养大纲里的总体培养目标都制定了5个主要方面的目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尽管在具体实现程度要求上可能存在不同:(1)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2)使学生掌握坚实的数学和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获得工程师的良好训练。(3)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继续学习能力。(5)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良好的沟通、管理与领导等能力。
  同时,由于学校档次的不同,各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质量、生源组成、就业市场定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这直接导致了不同学校在为自己的本科生人才类型定位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侧重点各有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提法:(1)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高层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2)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3)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级专门人才/高级人才;(4)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卓越人才;(5)工程骨干技术人才/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6)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另一项重大差别体现在和高校办学背景密切相关的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上。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主干学科已实行大类招生,但多数院校为了学科均衡发展的需要依旧保留了多个专业方向或专业模块,在大二结束时采取引导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完成学生专业方向(模块)分流工作。   至于专业方向(模块)的设置,由于各学校的办学背景、侧重的行业领域的不同,加上各校所具有的传统学科优势项目也有区别,使得各学校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以及在专业方向数量的确定上都明显不同,表现出明显的中国高校传统办学意义上的行业特征。统计发现土木工程学科下设的专业方向(模块)基本上可归纳为较通用的4类和行业特色突出的3类共7类。
  通用的4类专业方向:(1)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2)道路与桥梁工程;(3)市政工程/地下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4)工程管理/施工与管理。
  行业特色突出的3类专业方向:(1)消防工程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土木工程特色班或创新班(如茅以升班、詹天佑班);(3)工程力学。
  (二)培养要求方面
  各高校在制定了培养目标的条件下,进一步明确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和品德、身体素质和主要知识与能力等3个方面。各高校在前两项要求上基本保持一致,而主要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除了与土木工程学科相关,也与专业方向相关,还与综合素质相关,这部分知识要求至少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土木工程学科知识,土木工程专业方向专门知识,专业综合素质知识(行业法规、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潜力)等。
  提出的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如下:(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3)具有土木工程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结构分析与设计,流体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工程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制图(包含计算机绘图)、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及其应用的能力。(4)具有土木工程学科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培养该专业领域工程项目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为保证较广泛的专业知识面,要求对本学科领域内的其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方向的工程对象也有一定的了解。(5)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如,具有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了解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法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听、说、写的初步能力;符合学习型人才要求,具有一定专业理论与技术应用的创新潜力。
  (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方面
  各高校在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设置上,既考虑土木工程学科的共性,也兼顾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特征。前者构成土木工程学科的主干课程,后者体现出专业方向的特色,构成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
  主干课程又可大致分成以下7类:(1)基础理论类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2)专业学科力学类主干课程: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土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岩体力学与工程、岩石力学、水力学、流体力学。(3)专业技术类主干课程:工程制图、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工程图学、测量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地基处理、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施工技术与管理、土木工程施工、施工组织学、结构试验与检测。(4)结构设计类主干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建筑抗震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工程结构选型与设计、结构分析、基础工程设计。(5)专业素质类拓展课程: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安全管理工程、岩土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概论、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工学、安全评价技术与应用、建筑电气与安全、现代预应力技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结构可靠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机械、爆破工程、特种结构。(6)计算机类课程:土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建筑结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筹学、有限元法、工程软件应用、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7)英語及专业英语类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结构力学(中)/(英)、建筑材料(中)/(英)、基础工程(中)/(英)、岩土工程概论(中)/(英)。
  构成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名目较多,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其中以岩土工程(房屋建筑)方向、道路桥梁方向、工程管理方向、减灾防灾工程方向、消防工程方向的特色核心课程最为明显,各校开出的特色课程大致有:(1)岩土工程(房屋建筑)方向特色课。岩土体工程、地下工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房地产开发、房屋工程、建筑构造、房屋结构构造、房屋建筑等。(2)工程管理方向特色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概预算与招投标、土木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工程造价计价与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建设与房地产法规、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投资与经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建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3)道路与桥梁方向特色课。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线路勘测设计、路面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桥梁结构设计、铁路选线设计、路基及支挡结构、铁道工程、地下铁道、道路工程、隧道工程、高速及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设计、沥青及沥青混合材料、桥渡设计、混凝土桥、钢桥、桥梁建造、桥梁振动、桥梁文化与美学。(4)减灾防灾工程方向。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设计、工程监测与检测、土建安全工程、建筑节能工程、振动力学、实验力学等。(5)消防工程方向。安全系统工程、消防法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消防给排水工程、建筑防火设计原理、防排烟工程、建筑消防自动化技术、火灾风险评价与保险、火灾监控技术、火灾调查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方面
  毕业合格标准有3方面要求:(1)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2)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按规定修满各类课程和最低学分要求(见表2)。(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
  (五)学制与学位方面
  多数学校规定的标准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3-6年(考虑了学分制及学生因故休学等其他因素影响)。土木工程学科本科生获得的学位是土木工程工学学士学位,部分学校为土木工程學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专业非模块)授予的是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方面
  因为各高校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学分要求各不相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以及培养方向的行业侧重因素等影响,导致各类课程的设置、学分学时的分配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各类课程的基本分类及不同类别课程的比例要求等框架大同小异,仅列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作参考(见表3)。
  五、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土木工程学科应用范围广、涉及行业多、跨多个学科领域,对基础理论知识、学科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要求高,大类招生、少学分制条件极大地增加了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难度,这些挑战主要为:
  如何合理设置各类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既能包括土木工程学科的大类知识,也能为不同专业方向设置专门课程。
  大土木招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单一化,应该充分考虑各高校的办学传统与背景,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
  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方面,目前全国各高校并没有统一标准,多的超过190学分,大多数在180学分上下,部分为170学分或更低,如一些农林类院校控制在160学分。多少为好仍在摸索之中,但少学分的趋势十分明显。
  人才培养大纲中的课程大体上分成了三类:公共课、大类课和专业课。但各类课程间的比例,必修课、选修课的确定,各科课程在时间轴上的安排,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搭配与衔接,需要优化组合。
  高校除了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外,还应该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能力、较强的外语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
  六、华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施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目前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建筑学三个本科专业,总招生规模每年稳定在400人,其中土木工程240人(8个班)。该院土木工程专业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专业对口率95%以上(全校最高),毕业生首次失业率则全校最低,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名列全校前三。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15级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根据大类招生和学分总数减少条件下的办学实践经验,在2017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采取了以下优化措施:
  针对大类招生的实际情况,前两个学年的课程,尤其是必修课程的设置上尽量不区分专业,仅仅在第二学年下学期才少量地设置部分专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基础课程,既可以减轻专业分流后过多专业特色课程开设的压力,也能满足部分专业喜好明确的学生尽早接触学科专业知识的需要。
  少学分制方面,并未片面采用目前学校其他专业普遍采用的160学分要求,而是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本身的特色和知识点要求广的条件,在保持少学分制的大前提下,将总学分要求调整到166学分,各学分分配情况如表4所示。
  考虑到学校目前每年以土木工程大类招生方式录取的学生多达240人(8个班),从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以及有利于提升学生毕业时就业门路的多样性、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等出发,2017版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大纲中设置了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地下与岩土工程以及工程管理四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设置。
  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受青睐的程度,为其他专业学生提供三条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途径:1)根据学校规定和要求办理转专业手续,正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2)选修土木工程专业第二学位,获得土木工程专业第二学位的总学分要求为57学分;3)辅修土木工程专业,辅修总学分要求为24.5学分。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除通识教育中设置的英语课程外,还专门设置了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双语课程,如岩土工程概论等。另外,还设置了部分课时少但紧扣专业学科发展前沿的课程,如岩土与地下工程新进展等。
  对于以农、林、兽医、动物科学等为主要办学方向的农林类大学而言,土木工程专业只是新时代下的新兴专业,短时期内还难以与那些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办学特色的老牌大学看齐,因此,突出自己农业类特色成为主要突破口,为此,在培养大纲中专门设置了部分涉农课程,如农业设施工程等。
  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坚持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训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互补的机制,使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市场适用能力。
  对那些有助于构建学生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的课程,因为学时少无法以必修或限选形式开出或学时不足的情况,作为弥补措施,采取尽量多开设一些专业素质拓展课程的方式供学生选修。
  对于一些有共性的课程,或知识点有重叠的课程,如土力学中的土压力理论,与基础工程挡土墙与边坡工程所需的知识一致,那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就要求进行优化重组,通过先后开设这类课程的方式,实现知识递进而不是重叠,避免占用学分。
  七、结论
  面对土木工程大类招生、总学分要求偏少的双重约束,为制定新的、更合理的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在考虑高校的实际办学背景和学科特色的前提下,立足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大胆通过课程设置重组与优化,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有机融合以及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互补等方式,明确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流程和基本要求。编制完成的2017版华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具有农业院校背景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重要资料。
  参考文献:
  [1]刘爱华,唐贵和,杨雨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R].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2]华南农业大学.2017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2017-07.
  [3]刘爱华.少学分条件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
其他文献
从建设安全高效的网络架构、设置适合眼科专科医院发展的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信息系统在专科医院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眼科专科医院信息系统。
<正>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政务院正式改为国务院。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名,会议通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治理身处国家逻辑、地方政府逻辑和学校逻辑之中,多元行动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的错乱交互导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治理陷入种种困境,具体表征为治理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