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环境特殊、作业空间小、条件条件复杂,受到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等五大灾害的威胁。目前,我们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都有新的较大的提高与改善,煤矿事故明显减少。但是,在煤矿事故中,冒顶事故仍占着较大比例,这就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知道顶板的分类、顶板事故的危害,掌握顶板压力规律,冒顶事故的分类及处理冒顶事故的行动原则和方法。因此,防治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顶板事故 发生因素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14-01
煤矿开采是一项特殊的、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其由于处于井下开采并且管理的问题,不安全因素较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较高,其中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基于此,煤矿的安全管理中,顶板管理是重中之重。本文就顶板事故的发生因素与防治做了简单分析概况。
一、顶板的分类
我们开采煤层上面的岩层叫顶板,煤层下面岩层叫底板。
煤层顶板分:伪顶、直接顶、老顶(基本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属页岩类碳质或泥质。
直接顶——位于伪顶之上或煤层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跨落的岩层。常见的有页岩、砂页岩等。
老顶(基本顶)——位于直接或煤层之上,坚硬而难于跨落的岩层。常见有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在通常情况煤层之上既有直接顶又有老顶,有时煤层之上没有直接顶。
二、顶板压力的一般规律
矿山压力从顶板上反映最为明显,所以通常叫“顶板压力”,又叫支架承压力,影响工作面顶板压力的因素很复杂,其压力大小的变化一般规律是:
1、顶板暴露面积越大,压力越大;反之,压力就小。
2、頂板暴露时间越长,压力越大;反之,顶板压力就小。暴露时间长,下沉量就大,因此而发生离层和破碎,顶板压力就显著增加。
3、顶板越软、破碎,压力就越大。
4、巷道越宽,顶板压力越大。
5、护首煤粒越小,顶顶压力越大。
6、交叉点处和采动压力影响范围压力大。
7、断层多,裂隙多,压力越大。
三、冒顶前的顶兆
冒顶前,特别是大冒顶前,一般都有预测兆,如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这些预兆是:
1、响声:有顶板断裂声、木支架劈裂声、金属支呆活动粒下沉等;
2、漏顶:发现顶撒碴,棚子抖动;
3、片帮现象严重,煤壁松软;
4、瓦斯涌出量增大,顶板淋水增加。
四、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因素
(一)地质构造因素
煤矿所处的区域一般的地质构造的较为复杂,在漫长的形成煤矿的过程中,地壳、地层等发生褶皱、断层、挤压等多重岩层变化,最后形成独特的地理构造。
当煤矿开采遇到断层、褶皱、陷落柱等特殊地质构造时,其造成的地层破坏较大,稍有忽视,顶板破碎就很容易导致冒顶和漏顶。进行煤矿开采时,尤其进行回采时老顶进行初次来压或者周期来压时,顶板的下沉速度、下沉量迅速变化,顶板的支架承受的压力短时间内变化较大,如果顶板破碎,就很容易导致顶板冒顶。
(二)支护因素
支护不及时:煤矿开采过程中,采掘工作面的支护工作跟进不及时,或者空顶作业,尤其是进行过破碎带、贯通等施工工作时,安全措施不到位;支柱被碰倒或者放炮被崩倒,没有积极的采取补救措施,很容易发生冒顶的危险。支护质量差:这方面的因素很多,例如锚杆插入深度不够,锚固力没有达到标准,锚喷巷道厚度不足,顶板有顶煤遗留现象,支柱架设在浮煤(矸)上等等。当顶板来压时,穿顶插底或者支柱摧倒,支撑作用有限,容易发生冒顶。如果巷道修理时所用的材料不合规格,支设强度较低,操作程序不对,也很容易发生冒顶危险。
(三)采煤方法不合理
一些煤矿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对煤矿的地质情况、支设隋况等都了解不足,往往是边采边探,破坏了巷道四周的围岩应力,支护及巷道的压力增加,工作面露顶面积过大,支护不及时造成空顶或者空帮现象。顶板来压时,岩层松散。并且,有时候开采顺序不当,留设的煤柱达不到标准,煤层的稳定性也遭到破坏,极易发生冒顶危险。
1、不遵循正规循环作业
受瓦斯及地质条件影响,工作面常常不能保证正规循环作业方式,导致推进的速度较缓,自然顶板垮落步距及规律被打乱,顶板的压力作用时间长,支护支撑不力,即发生冒顶。
2、开采管理不规范
进行煤矿开采时,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或者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只是编制一般的、通用的、格式化的规程或者技术措施,针对性不足,对事故的发生和工程顺序不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控制。
3、安全意识不足,管理跟不上
多起顶板事故的后期调查证明,很多时候都是对“安全第一”的第一原则认识不足,对安全管理抓的不力,麻痹大意,违章作业,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五、煤矿顶板事故的防治对策分析
(一)前期加强对地质构造的调研和分析
进行煤矿开采之前,首先要对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构造进行调研和分析,重点调研煤层顶板的变化情况,其岩性、煤层结构等情况,并且将能够影响到顶板变化的地质因素、分布区域等要在采掘图上标注,并且随时补充、修改。
(二)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法
煤矿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煤层的贮存条件以及顶板的特点都是不同的,应该根据实际的岩层情况,坚持使用前探梁,应用松动圈理论,对支护方法改进,增强对围岩的应力检测。巷道放炮之后,首先进行临时支护,尽量降低空顶时间;合理选择工作面的支护方法,据其顶、底板的力学性质;特殊的区域范围可以采用锚喷的方式,或者可缩性的支设,联合的支护方法等多种方法提高顶板和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预防煤矿顶板事故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煤矿各员工的的安全意识,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员工学习正确的操作规程及法律法规。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并且积极主动的做好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各项工作。并且定期对员工培训顶板事故的危害、预防等内容,将顶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扼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四)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要依据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各个岗位等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规定,有现场跟班制度、矿井检查养护制度等,做到环环相扣预防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疏忽有“法”可依。
(五)加强现场管理
一般发生煤矿顶板事故时,都是在采掘工作面,因此,现场管理做得好很大程度上能够预防煤矿顶板事故。首先,安全管理层必须对矿井的煤层、结构、顶板等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定时巡查每个工作面时,能够及时的发现顶板管理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排除隐患;一线的采矿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素质,我国的很多中小煤矿的一线采掘人员都是未经培训的工人,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几率,在进行采掘工作时能够预防顶板事故;指定专人在安全地点观察顶板的情况,一旦有事故预兆,及时排除或者通知撤离人员;
除此之外,还有加强顶板支护技术措施的落实,实时的应用新的采掘技术,合理安排开采方法,加强地质测量工作等方法来积极有效的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总结:如何能够有效的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就是要分析和掌握顶板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煤矿的不同地质构造及煤层情况,合理的选择支护方式和开采方法,重点提高采矿工人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加强其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现场管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控制和防治煤矿顶板事故。
作者简介
张水平,男,生于1969年2月,汉族,山西省高平市人,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词]顶板事故 发生因素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14-01
煤矿开采是一项特殊的、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其由于处于井下开采并且管理的问题,不安全因素较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较高,其中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基于此,煤矿的安全管理中,顶板管理是重中之重。本文就顶板事故的发生因素与防治做了简单分析概况。
一、顶板的分类
我们开采煤层上面的岩层叫顶板,煤层下面岩层叫底板。
煤层顶板分:伪顶、直接顶、老顶(基本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属页岩类碳质或泥质。
直接顶——位于伪顶之上或煤层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跨落的岩层。常见的有页岩、砂页岩等。
老顶(基本顶)——位于直接或煤层之上,坚硬而难于跨落的岩层。常见有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在通常情况煤层之上既有直接顶又有老顶,有时煤层之上没有直接顶。
二、顶板压力的一般规律
矿山压力从顶板上反映最为明显,所以通常叫“顶板压力”,又叫支架承压力,影响工作面顶板压力的因素很复杂,其压力大小的变化一般规律是:
1、顶板暴露面积越大,压力越大;反之,压力就小。
2、頂板暴露时间越长,压力越大;反之,顶板压力就小。暴露时间长,下沉量就大,因此而发生离层和破碎,顶板压力就显著增加。
3、顶板越软、破碎,压力就越大。
4、巷道越宽,顶板压力越大。
5、护首煤粒越小,顶顶压力越大。
6、交叉点处和采动压力影响范围压力大。
7、断层多,裂隙多,压力越大。
三、冒顶前的顶兆
冒顶前,特别是大冒顶前,一般都有预测兆,如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这些预兆是:
1、响声:有顶板断裂声、木支架劈裂声、金属支呆活动粒下沉等;
2、漏顶:发现顶撒碴,棚子抖动;
3、片帮现象严重,煤壁松软;
4、瓦斯涌出量增大,顶板淋水增加。
四、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因素
(一)地质构造因素
煤矿所处的区域一般的地质构造的较为复杂,在漫长的形成煤矿的过程中,地壳、地层等发生褶皱、断层、挤压等多重岩层变化,最后形成独特的地理构造。
当煤矿开采遇到断层、褶皱、陷落柱等特殊地质构造时,其造成的地层破坏较大,稍有忽视,顶板破碎就很容易导致冒顶和漏顶。进行煤矿开采时,尤其进行回采时老顶进行初次来压或者周期来压时,顶板的下沉速度、下沉量迅速变化,顶板的支架承受的压力短时间内变化较大,如果顶板破碎,就很容易导致顶板冒顶。
(二)支护因素
支护不及时:煤矿开采过程中,采掘工作面的支护工作跟进不及时,或者空顶作业,尤其是进行过破碎带、贯通等施工工作时,安全措施不到位;支柱被碰倒或者放炮被崩倒,没有积极的采取补救措施,很容易发生冒顶的危险。支护质量差:这方面的因素很多,例如锚杆插入深度不够,锚固力没有达到标准,锚喷巷道厚度不足,顶板有顶煤遗留现象,支柱架设在浮煤(矸)上等等。当顶板来压时,穿顶插底或者支柱摧倒,支撑作用有限,容易发生冒顶。如果巷道修理时所用的材料不合规格,支设强度较低,操作程序不对,也很容易发生冒顶危险。
(三)采煤方法不合理
一些煤矿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对煤矿的地质情况、支设隋况等都了解不足,往往是边采边探,破坏了巷道四周的围岩应力,支护及巷道的压力增加,工作面露顶面积过大,支护不及时造成空顶或者空帮现象。顶板来压时,岩层松散。并且,有时候开采顺序不当,留设的煤柱达不到标准,煤层的稳定性也遭到破坏,极易发生冒顶危险。
1、不遵循正规循环作业
受瓦斯及地质条件影响,工作面常常不能保证正规循环作业方式,导致推进的速度较缓,自然顶板垮落步距及规律被打乱,顶板的压力作用时间长,支护支撑不力,即发生冒顶。
2、开采管理不规范
进行煤矿开采时,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或者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只是编制一般的、通用的、格式化的规程或者技术措施,针对性不足,对事故的发生和工程顺序不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控制。
3、安全意识不足,管理跟不上
多起顶板事故的后期调查证明,很多时候都是对“安全第一”的第一原则认识不足,对安全管理抓的不力,麻痹大意,违章作业,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五、煤矿顶板事故的防治对策分析
(一)前期加强对地质构造的调研和分析
进行煤矿开采之前,首先要对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构造进行调研和分析,重点调研煤层顶板的变化情况,其岩性、煤层结构等情况,并且将能够影响到顶板变化的地质因素、分布区域等要在采掘图上标注,并且随时补充、修改。
(二)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法
煤矿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煤层的贮存条件以及顶板的特点都是不同的,应该根据实际的岩层情况,坚持使用前探梁,应用松动圈理论,对支护方法改进,增强对围岩的应力检测。巷道放炮之后,首先进行临时支护,尽量降低空顶时间;合理选择工作面的支护方法,据其顶、底板的力学性质;特殊的区域范围可以采用锚喷的方式,或者可缩性的支设,联合的支护方法等多种方法提高顶板和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预防煤矿顶板事故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煤矿各员工的的安全意识,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员工学习正确的操作规程及法律法规。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并且积极主动的做好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各项工作。并且定期对员工培训顶板事故的危害、预防等内容,将顶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扼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四)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要依据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各个岗位等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规定,有现场跟班制度、矿井检查养护制度等,做到环环相扣预防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疏忽有“法”可依。
(五)加强现场管理
一般发生煤矿顶板事故时,都是在采掘工作面,因此,现场管理做得好很大程度上能够预防煤矿顶板事故。首先,安全管理层必须对矿井的煤层、结构、顶板等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定时巡查每个工作面时,能够及时的发现顶板管理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排除隐患;一线的采矿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素质,我国的很多中小煤矿的一线采掘人员都是未经培训的工人,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几率,在进行采掘工作时能够预防顶板事故;指定专人在安全地点观察顶板的情况,一旦有事故预兆,及时排除或者通知撤离人员;
除此之外,还有加强顶板支护技术措施的落实,实时的应用新的采掘技术,合理安排开采方法,加强地质测量工作等方法来积极有效的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总结:如何能够有效的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就是要分析和掌握顶板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煤矿的不同地质构造及煤层情况,合理的选择支护方式和开采方法,重点提高采矿工人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加强其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现场管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控制和防治煤矿顶板事故。
作者简介
张水平,男,生于1969年2月,汉族,山西省高平市人,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