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导入,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开始的三到五分钟内师生的教学活动。它所占时间虽短,却是一节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起着聚集学生学习注意力、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中职学生是一群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注意力极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群体。如果我们在课堂导入环节不能做到叩击学生心扉、启迪学生思维、点燃学生热情,那么他们就很难对学科课程产生浓厚且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以教学内容为目标,运用有趣巧妙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渴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敲响课堂的第一钟,以此促使语文课堂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是身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我们当前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疑问导入法
疑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才会有所思考、有所探究,进而才会有所收获。疑问式的课堂导入,可以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知产生一种极度想要了解和探索的渴望,能帮助学生尽快消除在课间产生的杂念和興奋情绪,使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在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和探索时投入满腔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这无论是对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吸收还是整节课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以《世界上最会花钱的人》这篇课文为例,在导入新课时,我对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都说花钱容易挣钱难,但是,如果你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若想花钱时使钱花得有意义、有价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尔·盖茨就曾说过:‘有效地花钱与起初挣到这笔钱相比,几乎是同样困难的。’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比尔·盖茨为什么这么说吗?世界上哪个人不花钱?但为什么比尔·盖茨却说花钱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钱究竟应该怎样花?”这一段话中始终围绕“花钱”这一主题进行,而且提出了层层疑问,这些疑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极为贴近,因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心理,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其中渗透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能帮助我们顺利引出新课内容,将学生迅速带入到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探究的状态中,便于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感染式导入法
人类的情感是最为丰沛的。中职院校的学生身心正处于转折时期,他们的情感敏感、细腻,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就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感染式导入法,以此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便于我们更好、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通过语言的表述,可以转达人的思想,体现人的情感。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文本,通过口头语言的描述来渲染一种气氛或情绪,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描述中,学生可以迅速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对文本文字进行初步理解和感知的同时,还能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我们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课文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蚕要经历卵—蛹—蝶这一蜕变过程,这个过程可称为蚕的成长过程。而你们的成长,是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懵懂顽童到才俊少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太多太多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有些让你反省自身、蜕变成长,有些让你眉开眼笑、欢欣愉悦,想必大家都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余华的脚步,去一起经历他成长的故事吧!”这样,通过在导入阶段为学生陈述这一段富有诗意的文字,创设了一种浓郁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记忆中的成长体验。在我们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时,学生也都能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对其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进而从文本中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
三、引用导入法
引用导入法,即采取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对联、熟语等方式来引出课文文本。它们虽然在形式上比较简短,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意蕴,能够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使人反思自省、领悟成长。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在导入环节依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运用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等方式来引出教学主题,如此,既能紧紧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感悟到语文课程的魅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借此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和理解时更加容易和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杨柳》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进行课堂导入的:“自古以来,中国的很多文人都曾将‘柳’写入过诗词当中,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陈光的《长安新柳》: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散文,丰子恺的《杨柳》,他同样是描写‘柳’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丰子恺笔下的柳是怎样的?从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引入本节课文本内容的主题。这样,我通过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引用古代文人的一些诗句,给语文课堂增加了美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时,学生也都能全程投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杨柳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学会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句话的含义是一篇文章的开头应当讲究落笔艺术,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导入应该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极度关注和重视。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起高度的重视,充分意识到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所具有的积极促进作用,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教学内容为目标,运用有趣巧妙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渴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敲响课堂的第一钟,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并以此促使语文课堂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技工学校(514500)
中职学生是一群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注意力极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群体。如果我们在课堂导入环节不能做到叩击学生心扉、启迪学生思维、点燃学生热情,那么他们就很难对学科课程产生浓厚且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以教学内容为目标,运用有趣巧妙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渴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敲响课堂的第一钟,以此促使语文课堂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是身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我们当前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疑问导入法
疑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才会有所思考、有所探究,进而才会有所收获。疑问式的课堂导入,可以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知产生一种极度想要了解和探索的渴望,能帮助学生尽快消除在课间产生的杂念和興奋情绪,使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在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和探索时投入满腔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这无论是对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吸收还是整节课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以《世界上最会花钱的人》这篇课文为例,在导入新课时,我对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都说花钱容易挣钱难,但是,如果你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若想花钱时使钱花得有意义、有价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尔·盖茨就曾说过:‘有效地花钱与起初挣到这笔钱相比,几乎是同样困难的。’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比尔·盖茨为什么这么说吗?世界上哪个人不花钱?但为什么比尔·盖茨却说花钱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钱究竟应该怎样花?”这一段话中始终围绕“花钱”这一主题进行,而且提出了层层疑问,这些疑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极为贴近,因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心理,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其中渗透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能帮助我们顺利引出新课内容,将学生迅速带入到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探究的状态中,便于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感染式导入法
人类的情感是最为丰沛的。中职院校的学生身心正处于转折时期,他们的情感敏感、细腻,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就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感染式导入法,以此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便于我们更好、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通过语言的表述,可以转达人的思想,体现人的情感。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文本,通过口头语言的描述来渲染一种气氛或情绪,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描述中,学生可以迅速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对文本文字进行初步理解和感知的同时,还能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我们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课文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蚕要经历卵—蛹—蝶这一蜕变过程,这个过程可称为蚕的成长过程。而你们的成长,是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懵懂顽童到才俊少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太多太多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有些让你反省自身、蜕变成长,有些让你眉开眼笑、欢欣愉悦,想必大家都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余华的脚步,去一起经历他成长的故事吧!”这样,通过在导入阶段为学生陈述这一段富有诗意的文字,创设了一种浓郁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记忆中的成长体验。在我们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时,学生也都能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对其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进而从文本中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
三、引用导入法
引用导入法,即采取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对联、熟语等方式来引出课文文本。它们虽然在形式上比较简短,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意蕴,能够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使人反思自省、领悟成长。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在导入环节依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运用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等方式来引出教学主题,如此,既能紧紧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感悟到语文课程的魅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借此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和理解时更加容易和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杨柳》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进行课堂导入的:“自古以来,中国的很多文人都曾将‘柳’写入过诗词当中,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陈光的《长安新柳》: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散文,丰子恺的《杨柳》,他同样是描写‘柳’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丰子恺笔下的柳是怎样的?从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引入本节课文本内容的主题。这样,我通过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引用古代文人的一些诗句,给语文课堂增加了美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时,学生也都能全程投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杨柳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学会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句话的含义是一篇文章的开头应当讲究落笔艺术,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导入应该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极度关注和重视。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起高度的重视,充分意识到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所具有的积极促进作用,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教学内容为目标,运用有趣巧妙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渴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敲响课堂的第一钟,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并以此促使语文课堂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技工学校(5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