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精品课程基础上的转换升级,是以高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学习者,特别是行业企业一线员工为受众的网络共享课程类型。准确实现对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充分理解及合理建设,对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园林环境分析与处理》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推动资源共享为课程建设目标,对现阶段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80-02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中所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精品”“共享”应当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核心与关键。精品是指资源的质量,优质的资源要能够为学习者获取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提供帮助。共享是指资源通过各种共享系统向所有课程的受众进行传播,要能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各种新媒体应用实现精品资源的充分开放,实现网络的无限共享。
通过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内涵深入充分的了解,本建设团队对《园林环境分析与处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思路
课程内容及其功能定位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园林环境分析与处理》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我院中央财政支持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能力提升服务产业要求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本课程在教改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来涉及园林土壤、园林气象和园林生态三个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主要针对园林技术岗位技能应具备的理论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重新设计。新的课程共分六个项目:园林植物土壤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水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温度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光照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环境温度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大气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生物环境分析与处理,全部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每个项目的教学和实训内容。课程目标定位在培养高职学生掌握分析园林植物环境性状的能力,判断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改良的基本技能,并为广大园林企业一线员工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在将该课程建设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过程中,教学团队经过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深入了解,首先理清建设思路:根据课程特点,进一步对课程服务对象进行准确定位,一方面是为高职园林技术学生提供自学资源,同时尽可能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辅助资源,进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为尽可能多的社会受众提供共享的资源。为实现这个目的,着力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方式建设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途径
(一)合理配备师资,保障资源和课程整体质量
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及实施的关键,直接决定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团队要求,要有“专业教师和技术骨干教师,同时高职院校还要考虑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年龄、专业、技术职称,双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专业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与掌握先进教育技术、具备一定教研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并同期要求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方式提升双师素质。再者,利用我校自开设园林技术专业以来建成的校企合作平台,邀请园林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作在企业生产一线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等级的技术骨干,作为教师团队的兼职教师,甚至是讲座专家,满足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师团队的要求。同时加强网站建设、网页设计方面的技术力量,由学院多媒体专业和艺术专业的教师负责网络及其他新媒体的建设,对后期资源共享形成技术支撑。通过这种方式构建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资源的形成、上传和共享能够流畅进行,高质量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开拓资源渠道,丰富资源内容和形式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是共享的核心内容,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展现该课程的精品程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结合本课程特点,两种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在基本资源方面,原有精品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整体设计可以继续选用。重点对教学录像和教学案例进行调整。在资源共享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强调学习者主体性,微课作为“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结合微课使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在教学录像部分尝试以某些典型的技能点、知识点设计成微课,增加微课在教学资源中的比重,以提高学生对资源的关注,促进资源的网络传播。考虑到《园林环境分析与处理》技能要符合生产岗位所需,在教学案例部分,请合作企业的一线教师和兼职专家根据实际项目,采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景,结合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技能进行整理制作,可以让案例贴近实践,增强案例教学的可操作性,尽量减少为讲解知识而虚拟的场景案例。
拓展资源部分,建成案例库和素材库,特别添加了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作品,尝试工学结合形式下学生的实训成果纳入其中,增强资源的交互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更新基本资源,丰富拓展资源,并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共享
(三)充分利用新型媒介,促进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在设计资源共享课程时,要充分發挥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新型媒介,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包括各类终端,如PC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甚至微信、云课堂等方式,都应当成为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发结合应用的。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并加以研究应用,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受众提供多终端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既可以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也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便捷的知识服务,促进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四、结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精品教学资源广泛而深入地共享到教与学中,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结合《园林环境分析与处理》课程而言,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过程中,应该结合园林环境实际,即时更新课程资源,保证课程资源的时效性以及实用性,才能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钟慈芳.关于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
[2]李静荣.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经济,2015(18).
[3]任淑美,李宁湘.对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5).
[4]张鸣蕾.高校教学改革视野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
[5]王少杰,陈红普,张梦婷.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1).
[关 键 词]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80-02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中所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精品”“共享”应当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核心与关键。精品是指资源的质量,优质的资源要能够为学习者获取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提供帮助。共享是指资源通过各种共享系统向所有课程的受众进行传播,要能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各种新媒体应用实现精品资源的充分开放,实现网络的无限共享。
通过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内涵深入充分的了解,本建设团队对《园林环境分析与处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思路
课程内容及其功能定位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园林环境分析与处理》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我院中央财政支持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能力提升服务产业要求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本课程在教改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来涉及园林土壤、园林气象和园林生态三个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主要针对园林技术岗位技能应具备的理论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重新设计。新的课程共分六个项目:园林植物土壤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水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温度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光照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环境温度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大气环境分析与处理,园林植物生物环境分析与处理,全部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每个项目的教学和实训内容。课程目标定位在培养高职学生掌握分析园林植物环境性状的能力,判断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改良的基本技能,并为广大园林企业一线员工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在将该课程建设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过程中,教学团队经过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深入了解,首先理清建设思路:根据课程特点,进一步对课程服务对象进行准确定位,一方面是为高职园林技术学生提供自学资源,同时尽可能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辅助资源,进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为尽可能多的社会受众提供共享的资源。为实现这个目的,着力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方式建设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途径
(一)合理配备师资,保障资源和课程整体质量
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及实施的关键,直接决定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团队要求,要有“专业教师和技术骨干教师,同时高职院校还要考虑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年龄、专业、技术职称,双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专业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与掌握先进教育技术、具备一定教研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并同期要求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方式提升双师素质。再者,利用我校自开设园林技术专业以来建成的校企合作平台,邀请园林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作在企业生产一线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等级的技术骨干,作为教师团队的兼职教师,甚至是讲座专家,满足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师团队的要求。同时加强网站建设、网页设计方面的技术力量,由学院多媒体专业和艺术专业的教师负责网络及其他新媒体的建设,对后期资源共享形成技术支撑。通过这种方式构建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资源的形成、上传和共享能够流畅进行,高质量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开拓资源渠道,丰富资源内容和形式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是共享的核心内容,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展现该课程的精品程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结合本课程特点,两种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在基本资源方面,原有精品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整体设计可以继续选用。重点对教学录像和教学案例进行调整。在资源共享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强调学习者主体性,微课作为“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结合微课使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在教学录像部分尝试以某些典型的技能点、知识点设计成微课,增加微课在教学资源中的比重,以提高学生对资源的关注,促进资源的网络传播。考虑到《园林环境分析与处理》技能要符合生产岗位所需,在教学案例部分,请合作企业的一线教师和兼职专家根据实际项目,采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景,结合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技能进行整理制作,可以让案例贴近实践,增强案例教学的可操作性,尽量减少为讲解知识而虚拟的场景案例。
拓展资源部分,建成案例库和素材库,特别添加了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作品,尝试工学结合形式下学生的实训成果纳入其中,增强资源的交互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更新基本资源,丰富拓展资源,并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共享
(三)充分利用新型媒介,促进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在设计资源共享课程时,要充分發挥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新型媒介,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包括各类终端,如PC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甚至微信、云课堂等方式,都应当成为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发结合应用的。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并加以研究应用,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受众提供多终端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既可以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也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便捷的知识服务,促进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四、结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精品教学资源广泛而深入地共享到教与学中,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结合《园林环境分析与处理》课程而言,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过程中,应该结合园林环境实际,即时更新课程资源,保证课程资源的时效性以及实用性,才能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钟慈芳.关于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
[2]李静荣.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经济,2015(18).
[3]任淑美,李宁湘.对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5).
[4]张鸣蕾.高校教学改革视野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
[5]王少杰,陈红普,张梦婷.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