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酷暑,杂志社诸同志接待了来沪“拜票”的谢志峰老师。谢志峰同志是原广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收藏鉴赏家。此次来沪“拜票”,是因为今年秋季将在广州召开“谢志峰收藏理论研讨会”。筹备期间,得到了沪上的许多专家、书画家及同行的支持,这次是专程来登门向他们表示感谢的。为祝贺研讨会的召开,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同志的题联是“修身亮风节,求真鉴古今”,给了谢志峰同志很高的评价。
长期的收藏实践,谢志峰同志形成了自己很丰富的收藏理论。他很早就提出“藏宝于民,国宝归国”的主张,从1986年10月至2005年近二十年间,先后捐赠了九批珍贵文物给有关部门,按现在的市值估价,约有1.5亿元人民币。在鉴赏活动中,他崇尚“以友为师”的理念,他认为,“朋友就是老师,老师即为知识,而知识即为财富,而且是受用不尽的财富”,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在收藏方法上,他主张搞“系列收藏”,这样可以更有利于物与物之间的比较和研究。他以自己的收藏品作为研究对象,至今已出版了15部专著,文章内容也凸显了他提出的“以物见史,以物论史”的特色。
艺术品欣赏
收藏行为是由收藏价值观决定的,每个人的收藏价值观不同,也决定了收藏行为不尽相同。但只要是不损害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不同的收藏方法、收藏对象、兴趣爱好和对藏品归宿的认识等,都应该互相包容和互相尊重。只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推动收藏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谢志峰同志“彻底奉献才是人生的归宿”的文物收藏理念和人生坐标,反映和代表了中国收藏历史上的和当代的不少仁人志士的想法,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修身亮风节”,谢志峰同志超凡脱俗的收藏理念,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为了让读者了解谢志峰同志的收藏,我们挑选了4件他的个人藏品,供欣赏。
编辑:刘超
老茶壶的鉴定方法 王挺俊
1、壶盖。壶盖有平形和弧形两类。同时盖分有盖舌与无盖舌两种。如果是使用过的壶,在壶的盖舌外沿就会留下茶垢,茶垢的厚度基本与壶内的茶垢相当,因为每次泡茶盖盖时,盖舌总是浸在茶汁内。如果壶盖是平的,又没有盖舌的盖,盖的内壁也会有茶垢,但是茶垢要比盖舌、壶内要淡得多。如果壶盖是弧形的,那么壶盖内就不会有茶垢。因为茶汁不会碰到壶盖内壁。造旧的人往往把壶的内部、壶舌和盖内都涂上一样的黑色,没有层次。只要仔细辨认就能识破。
胡定(1709~1787),字敬醇,号静园。广东南雄人。少时性聪敏,博闻强记,十四岁考取秀才,十七岁中举,二十一岁成进士,可谓少年得志。雍正十一年进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即匾额落款上的“癸丑庶吉士”。乾隆元年授检讨,充《大清一统志》纂修官,随后还担任过广西乡试主考。乾隆五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并协理山东、江南、浙江诸道。从此开始了他的“谏臣”生涯。
清代的监察御史为风宪督察之官,担负着各级官吏的监督纠察之责。品级虽不高,但有向皇帝专折奏事之特权,因而地位颇为清要。胡定为官,不避权贵,直谏敢言。上任的头一年,即乾隆五年七月,他就上疏奏陈湖南巡抚许容诬陷粮道谢济世一案,揭发湖广总督孙嘉淦以及布政使、按察使、长沙知府、善化知县等朋比为 奸倾陷谢济世情状。经朝廷派人勘察,雪谢济世冤情,有关官员受到惩戒。此案搅动了“太平盛世”的一潭死水,牵涉官员位高面广,朝野为之震动,胡定因此声誉鹊起。之后,他升任负责兵部官员督察的兵科给事中一职,并担任京西巡城御史。
胡定的性格,决定了他仕途的坎坷,最终被削官下狱。乾隆二十二年,胡定的冤案虽然得以平反,但他此时已无意为官,而是回到故乡掌教凤仪书院,开始了他教书育人的后半生。
胡定为官一生,两袖清风,生活淡泊。但他助学育人却乐此不疲,不遗余力。在京城为官时曾兴办义学于彰义门,并捐出自己的官俸。他还担任过一任的广西乡试主考,在选拔人才方面也颇有作为。
《环桥豪俊》匾额即是胡定勉励晚辈学子的一个实证。“环桥”本指古代学宫前面的石桥,这里借指通往功名之路;“豪俊”即俊杰,出类拔萃之誉。这是他在乾隆42年,年近古稀时为“国学生”赖锦贤所题。睹物思人,不禁让我对这位直谏敢言、乐于助学育人的古代先贤产生几分由衷的敬仰!
编辑:刘超
铜镜上的趣味诗 程 程
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忽接朋友胡先生的电话:说他搞到一面钟形且上面有诗句的铜镜,叫我过去看看。放下电话,我寻思着这面古铜镜的造型和年代,估摸着这是面南宋时的钟形镜。
小林手中的这只花盆通高15.50厘米,口径24.50厘米,足径11厘米。撇口,折沿,底足里外向中切削呈二层台。该盆造型为康熙中晚期花盆标准式样。器物周身满绘《秋江泛舟图》。图中远景山峦起伏蜿蜒,近景江水滔滔,小桥、舟帆栩栩如生。树丛中微露屋宇人物,秋风吹拂着树木,大雁结对南飞,显得清幽寂静。显现了一幅韵味十足,情景雅致的中国山水图卷。
该盆胎质缜密坚硬,瓷化好,手感重,釉面清爽透亮。整体画面构图舒展,布局巧妙。作者采用了中
国画“分水”皱染技法,画出了山的层次,景的远近。描绘出了秋高气爽,江面泛舟的美丽景色。特别是器物釉下红、蓝、豆青三色,
浓淡深浅,交相映衬,纹饰凸凹起伏。使
整体画面更显丰富绚丽,极富立体效果。形成了康熙“釉里三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特点。
最后,乔先生说:这件釉里三色花盆,为康熙朝晚期“官搭民烧”、“官民竞市”风潮下民窑上等精品之作,它敦厚古拙,质朴大气。而且其胎釉之精良,绘画之精湛,色彩之纯正,充分体现了康熙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和装饰美的艺术效果。
编辑:刘超
长期的收藏实践,谢志峰同志形成了自己很丰富的收藏理论。他很早就提出“藏宝于民,国宝归国”的主张,从1986年10月至2005年近二十年间,先后捐赠了九批珍贵文物给有关部门,按现在的市值估价,约有1.5亿元人民币。在鉴赏活动中,他崇尚“以友为师”的理念,他认为,“朋友就是老师,老师即为知识,而知识即为财富,而且是受用不尽的财富”,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在收藏方法上,他主张搞“系列收藏”,这样可以更有利于物与物之间的比较和研究。他以自己的收藏品作为研究对象,至今已出版了15部专著,文章内容也凸显了他提出的“以物见史,以物论史”的特色。
艺术品欣赏
收藏行为是由收藏价值观决定的,每个人的收藏价值观不同,也决定了收藏行为不尽相同。但只要是不损害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不同的收藏方法、收藏对象、兴趣爱好和对藏品归宿的认识等,都应该互相包容和互相尊重。只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推动收藏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谢志峰同志“彻底奉献才是人生的归宿”的文物收藏理念和人生坐标,反映和代表了中国收藏历史上的和当代的不少仁人志士的想法,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修身亮风节”,谢志峰同志超凡脱俗的收藏理念,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为了让读者了解谢志峰同志的收藏,我们挑选了4件他的个人藏品,供欣赏。
编辑:刘超
老茶壶的鉴定方法 王挺俊
1、壶盖。壶盖有平形和弧形两类。同时盖分有盖舌与无盖舌两种。如果是使用过的壶,在壶的盖舌外沿就会留下茶垢,茶垢的厚度基本与壶内的茶垢相当,因为每次泡茶盖盖时,盖舌总是浸在茶汁内。如果壶盖是平的,又没有盖舌的盖,盖的内壁也会有茶垢,但是茶垢要比盖舌、壶内要淡得多。如果壶盖是弧形的,那么壶盖内就不会有茶垢。因为茶汁不会碰到壶盖内壁。造旧的人往往把壶的内部、壶舌和盖内都涂上一样的黑色,没有层次。只要仔细辨认就能识破。

胡定(1709~1787),字敬醇,号静园。广东南雄人。少时性聪敏,博闻强记,十四岁考取秀才,十七岁中举,二十一岁成进士,可谓少年得志。雍正十一年进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即匾额落款上的“癸丑庶吉士”。乾隆元年授检讨,充《大清一统志》纂修官,随后还担任过广西乡试主考。乾隆五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并协理山东、江南、浙江诸道。从此开始了他的“谏臣”生涯。
清代的监察御史为风宪督察之官,担负着各级官吏的监督纠察之责。品级虽不高,但有向皇帝专折奏事之特权,因而地位颇为清要。胡定为官,不避权贵,直谏敢言。上任的头一年,即乾隆五年七月,他就上疏奏陈湖南巡抚许容诬陷粮道谢济世一案,揭发湖广总督孙嘉淦以及布政使、按察使、长沙知府、善化知县等朋比为 奸倾陷谢济世情状。经朝廷派人勘察,雪谢济世冤情,有关官员受到惩戒。此案搅动了“太平盛世”的一潭死水,牵涉官员位高面广,朝野为之震动,胡定因此声誉鹊起。之后,他升任负责兵部官员督察的兵科给事中一职,并担任京西巡城御史。
胡定的性格,决定了他仕途的坎坷,最终被削官下狱。乾隆二十二年,胡定的冤案虽然得以平反,但他此时已无意为官,而是回到故乡掌教凤仪书院,开始了他教书育人的后半生。
胡定为官一生,两袖清风,生活淡泊。但他助学育人却乐此不疲,不遗余力。在京城为官时曾兴办义学于彰义门,并捐出自己的官俸。他还担任过一任的广西乡试主考,在选拔人才方面也颇有作为。
《环桥豪俊》匾额即是胡定勉励晚辈学子的一个实证。“环桥”本指古代学宫前面的石桥,这里借指通往功名之路;“豪俊”即俊杰,出类拔萃之誉。这是他在乾隆42年,年近古稀时为“国学生”赖锦贤所题。睹物思人,不禁让我对这位直谏敢言、乐于助学育人的古代先贤产生几分由衷的敬仰!
编辑:刘超
铜镜上的趣味诗 程 程
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忽接朋友胡先生的电话:说他搞到一面钟形且上面有诗句的铜镜,叫我过去看看。放下电话,我寻思着这面古铜镜的造型和年代,估摸着这是面南宋时的钟形镜。

小林手中的这只花盆通高15.50厘米,口径24.50厘米,足径11厘米。撇口,折沿,底足里外向中切削呈二层台。该盆造型为康熙中晚期花盆标准式样。器物周身满绘《秋江泛舟图》。图中远景山峦起伏蜿蜒,近景江水滔滔,小桥、舟帆栩栩如生。树丛中微露屋宇人物,秋风吹拂着树木,大雁结对南飞,显得清幽寂静。显现了一幅韵味十足,情景雅致的中国山水图卷。
该盆胎质缜密坚硬,瓷化好,手感重,釉面清爽透亮。整体画面构图舒展,布局巧妙。作者采用了中
国画“分水”皱染技法,画出了山的层次,景的远近。描绘出了秋高气爽,江面泛舟的美丽景色。特别是器物釉下红、蓝、豆青三色,
浓淡深浅,交相映衬,纹饰凸凹起伏。使
整体画面更显丰富绚丽,极富立体效果。形成了康熙“釉里三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特点。
最后,乔先生说:这件釉里三色花盆,为康熙朝晚期“官搭民烧”、“官民竞市”风潮下民窑上等精品之作,它敦厚古拙,质朴大气。而且其胎釉之精良,绘画之精湛,色彩之纯正,充分体现了康熙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和装饰美的艺术效果。
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