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季感冒,秋季是很容易感冒的一个季节,那么秋季感冒怎么办呢?中医治疗秋季感冒的针灸疗法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咳嗽的病因病理
本证之发生,其原因有二:一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卫受邪,于是肺气雍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一为它脏病变,累及肺脏而致咳嗽者,加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肺气不得下降;或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盛烁肺,气失清肃,均可导致咳嗽。
中医辨证
一.内伤
(1)痰湿侵肺:咳嗽粘痰,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肝火烁肺:咳嗽胸胁引痛,气逆作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二.外感
(1)风热:咳嗽咯痰色黄,身热头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2)风寒:咳嗽喉痒,痰液稀薄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治疗方法
一.水针
选穴:定喘、大杼、风门、肺俞。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选注背部肺俞等穴,每次取穴一对,注射0.5毫升,由上而下,依次轮换取穴。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二.灸法
选穴:大椎、肺俞(或风门)、膏肓。
方法:采用麦粒灸,3-5天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或予艾条灸。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可和针刺配合应用。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三.针灸
(1)内伤:
①痰湿侵肺:
治法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处方:肺俞、太渊、章门、太白、丰隆。
方义:原穴为本脏真气所输注,故取肺原太渊与脾原太白,配合肺俞、章门,健运脾土而利肺气,因脾为生痰之源,故脾肺同取,为标本合治之法,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其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②肝火烁肺:
治法: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不灸。
处方: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方义:肺俞调肺气,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以免肺阴受灼。
(2)外感:
治法: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后在背部肺俞等穴拔罐。
处方:肺俞、列缺、合谷。
随证配穴咽喉肿痛:少商尺泽。
发热:大椎、外关。
方义: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宜浅刺。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能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凡风热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点刺出血,泻尺泽,可清泄肺热以消肿利咽。发热者取大椎、外关用泻法,以疏泄热邪,使邪从外泄而热自解。
咳嗽的病因病理
本证之发生,其原因有二:一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卫受邪,于是肺气雍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一为它脏病变,累及肺脏而致咳嗽者,加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肺气不得下降;或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盛烁肺,气失清肃,均可导致咳嗽。
中医辨证
一.内伤
(1)痰湿侵肺:咳嗽粘痰,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肝火烁肺:咳嗽胸胁引痛,气逆作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二.外感
(1)风热:咳嗽咯痰色黄,身热头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2)风寒:咳嗽喉痒,痰液稀薄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治疗方法
一.水针
选穴:定喘、大杼、风门、肺俞。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选注背部肺俞等穴,每次取穴一对,注射0.5毫升,由上而下,依次轮换取穴。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二.灸法
选穴:大椎、肺俞(或风门)、膏肓。
方法:采用麦粒灸,3-5天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或予艾条灸。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可和针刺配合应用。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三.针灸
(1)内伤:
①痰湿侵肺:
治法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处方:肺俞、太渊、章门、太白、丰隆。
方义:原穴为本脏真气所输注,故取肺原太渊与脾原太白,配合肺俞、章门,健运脾土而利肺气,因脾为生痰之源,故脾肺同取,为标本合治之法,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其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②肝火烁肺:
治法: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不灸。
处方: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方义:肺俞调肺气,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以免肺阴受灼。
(2)外感:
治法: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后在背部肺俞等穴拔罐。
处方:肺俞、列缺、合谷。
随证配穴咽喉肿痛:少商尺泽。
发热:大椎、外关。
方义: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宜浅刺。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能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凡风热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点刺出血,泻尺泽,可清泄肺热以消肿利咽。发热者取大椎、外关用泻法,以疏泄热邪,使邪从外泄而热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