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实践,初中美术教育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将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山水画作为中国画极具代表性的形式,有景有情适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4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美术课程势在必行。本文详细介绍了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选择教学突破口
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拥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审美培养应从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方面入手。 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态风格的鉴赏能力,美感教育是为学生树立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学习山水画过程就是在逐步培养渗透审美思想的过程,从不了解山水画到可以欣赏、领悟画中的意境,甚至可以自主绘制山水画,达到创造美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辅助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极大正面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学生喜爱风格的山水画进行教学,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引起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使学生接触大量画作
绘画必不可少的是积累的过程,提供大量的范画,增加学生的画作储备量,学生日后的独立创作才能得心应手。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览,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的接受艺术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提升审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的灵感都找寻于生活小事中。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琐事中发现美,创造美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锻炼。
(四)强化学生的绘画能力
创作是展现一个人美术能力的方式,当学生掌握了审美方法,画作的规律,就应该进入创作阶段,在此之前还应该通过大量的临摹练习,掌握绘画的运笔方式,调色比例,绘画技巧等等。教师不应该依照固有的教学模式仅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应在实践中使学生感悟参透名家创作的思路和在画作中蕴含的情感。在思考中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更高水平。
(五)树立正确的艺术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严谨的艺术态度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审美高度。所谓审美,简单地说,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建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审美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人的价值观和对中国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使学生的审美方向始终正确。
二、分模块教学
教师应该分模块教学,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侧重点。
第一课,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山水画的渊源,发展,种类,特点等等,使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开端。例如在学习《中国山水画》这一课时,教师要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之后可使学生可以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通过观察思考、比较等得到美,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美,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开始简单的进行审美欣赏。
第二课,教师可以传授学生绘画技巧,使学生基本掌握山水画的运笔方式,调色比例,绘画技巧。在课上以《富春山居图》为例使学生临摹练习,在练习技法的同时感悟山水画的意境,使未来达到审美可以转化成创造力的高度。
第三课,教师应为学生讲解山水画中的构图之美,教师可以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第四课,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捕捉美景进行创作。这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选取素材时学生就在进行审美判断。
第五课,教师可以对这一整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概括总结,教师应强调艺术态度,即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三、结束语
审美的培养不仅在于美术方面,还在于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向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注意。
参考文献
[1]谢华文.中国山水画写生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28-29.
[2]万玲.论山水画之位置经营与意境营造[J].四川戏剧,2019(09):183-185.
[3]陈燕.好山好水武夷山——如何让山水画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名师在线,2019(31):5-6.
[4]蒋志琴.画学文学化的审美意蕴——以董其昌山水画理论为例[J].中国文学批评,2019(04):45-56+158.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4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美术课程势在必行。本文详细介绍了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选择教学突破口
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拥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审美培养应从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方面入手。 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态风格的鉴赏能力,美感教育是为学生树立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学习山水画过程就是在逐步培养渗透审美思想的过程,从不了解山水画到可以欣赏、领悟画中的意境,甚至可以自主绘制山水画,达到创造美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辅助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极大正面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学生喜爱风格的山水画进行教学,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引起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使学生接触大量画作
绘画必不可少的是积累的过程,提供大量的范画,增加学生的画作储备量,学生日后的独立创作才能得心应手。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览,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的接受艺术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提升审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的灵感都找寻于生活小事中。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琐事中发现美,创造美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锻炼。
(四)强化学生的绘画能力
创作是展现一个人美术能力的方式,当学生掌握了审美方法,画作的规律,就应该进入创作阶段,在此之前还应该通过大量的临摹练习,掌握绘画的运笔方式,调色比例,绘画技巧等等。教师不应该依照固有的教学模式仅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应在实践中使学生感悟参透名家创作的思路和在画作中蕴含的情感。在思考中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更高水平。
(五)树立正确的艺术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严谨的艺术态度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审美高度。所谓审美,简单地说,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建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审美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人的价值观和对中国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使学生的审美方向始终正确。
二、分模块教学
教师应该分模块教学,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侧重点。
第一课,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山水画的渊源,发展,种类,特点等等,使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开端。例如在学习《中国山水画》这一课时,教师要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之后可使学生可以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通过观察思考、比较等得到美,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美,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开始简单的进行审美欣赏。
第二课,教师可以传授学生绘画技巧,使学生基本掌握山水画的运笔方式,调色比例,绘画技巧。在课上以《富春山居图》为例使学生临摹练习,在练习技法的同时感悟山水画的意境,使未来达到审美可以转化成创造力的高度。
第三课,教师应为学生讲解山水画中的构图之美,教师可以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第四课,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捕捉美景进行创作。这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选取素材时学生就在进行审美判断。
第五课,教师可以对这一整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概括总结,教师应强调艺术态度,即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三、结束语
审美的培养不仅在于美术方面,还在于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向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注意。
参考文献
[1]谢华文.中国山水画写生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28-29.
[2]万玲.论山水画之位置经营与意境营造[J].四川戏剧,2019(09):183-185.
[3]陈燕.好山好水武夷山——如何让山水画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名师在线,2019(31):5-6.
[4]蒋志琴.画学文学化的审美意蕴——以董其昌山水画理论为例[J].中国文学批评,2019(04):45-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