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后进生,是指那些自卑厌学,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心,逆反心理严重,纪律涣散,习惯不良,自我期望值低,懒惰不思进取,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群体。“黄荆棍子出好人”是中国教育界信奉了几千年的古训,人们历来认为,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以严厉的手段去逼迫,使其在棍棒之下走上正路,去发奋学习。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这条古训不再有用武之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变得更具挑战性。究竟怎样在初中阶段引导后进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呢?我认为老师应该象春风细雨一样关爱学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去调动内因,因势利导。
我在一个偏僻小县城的一所农村中学工作,为了有利于因材施教,学校每年将录取的学生按程度编班。基础班的学生一般都是成绩较差,问题较多的后进生,当基础班的班主任让人感到压力大。因此,工作中就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否则,这样的班级会变成让所有人头疼的“硬骨头”。现根据本人担任基础班班主任的经历来谈谈自己转化后进生的体会。接手班级后,通过半学期的观察,我将全班学生基本分为三种:一类是攻击型,表现为活泼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一类是退缩型,表现为羞怯胆小,沉默寡言,自卑、孤僻,对人对事冷谈,回避与他人接触等。另一类为得过且过型,表现为上课有耳朵听没用心记,作业对与错都无所谓,在班上不调皮捣蛋也不主动关心班级体,只想将年龄混大,好回家干活或出外打工。针对这三类学生的不同特点,我采取了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
1 运用激励机制引导攻击型学生
学生彭某是个典型的攻击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要让他见识广,把他从离县城100公里以外的地方送到我校读书。到校后几天,他身上的缺点就暴露无遗。在寝室中仗着个子大、家庭经济条件好要充“大哥”,别人的东西他想吃就吃;别人打的洗脸洗脚水他端来便洗;寝室熄灯后,别人稍说两句话,他张口就骂,甚至拳脚相加,而他他想说想闹,别人不得吭声,不能表现出半点不满。有一晚上,等到值周老师和寝室管理的老师走后,他伙同另外两个同学在11点钟时起来就在寝室打牌直至第二天凌晨5点。上课时,他注意不集中,要么找人说话影响他人,要么自顾自地玩东西或是发呆,要么就是在老师提问时故意大声地起哄、乱吼,扰乱课堂秩序,要么干脆蒙头大睡。
对这样的学生,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能起任何作用的。苏霍母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首先与该生的家长联系,了解了他的过去;彭某在小学四年级以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后来因与同班的班主任老师的孩子发生磨擦,受到班主任老师的不公正对待,致使他产生反抗情绪,成绩因此下滑,性格变得暴躁而具有攻击性。但他一直很爱好体育运动,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并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于是,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为当时学校正在办第四届体育艺术节,我找来彭某,亲切地对他说:“艺术节要举办运动会,我知道你在体育方面很有特长,这次的比赛,你可要为班子多挣几分!”他非常高兴地说:“没问题!”我接着说:“近段时间班上的接力赛、长跑、跳远项目的训练,由你负责召集同学和安排时间,你看行不行?”他很高兴,但又有些担心,怕同学们不听他的。于是我趁机给他分析了他变坏的原因,他以往什么地主不对,以致同学们不服他。如果他改正了自己的缺点,现在又是为班上出力,同学们一定会听他指挥的……我的话还未说完,彭某竟一下跪在地上,大声哭产:“老师,你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疙瘩。你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做……”果然,后来班上的体育训练,基本上不用我操心。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运动会上,他个人获得了跳远第一名、长跑第二名,班了取得了接力赛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活动,他改掉了许多缺点,上课也认真了,在同学中逐渐有了威信,被同学们推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
2 用真挚的爱温暖退缩型学生的心
女学生张某,反应较迟钝,入学时语文才考23分,数学74分,本人多次表示不愿再读书,迫于家长的压力才不得不坐在教室里。但入校后沉默寡言、胆小,不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上课从不回答问题。经了解,原来在小学时,她因成绩差而受到老师歧视,加上家庭条件差,无法购买参加活动的服装,各种活动无法参加,逐渐被排斥在班集体之外,形成了胆小、自卑、孤僻的性格。对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只能以真挚的爱,来融化她心中的冰。于是,我将她编在一个成绩较好又爱帮助人的女生一排,让那女学生帮助她。然后在上课时,碰到容易的问题有意识地抽她起来回答,答对了立即表扬,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并经常让她在课堂上单独朗读课文,以训练她的胆量,文体艺术节时让她参加班上的舞蹈节目,让她体验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经过一个学期的帮助,该性格开朗多了,成绩也有所提高,最近的语文测验成绩得到了61分,家长反映说:“以前她是自己不愿读书,现在却很愿意上学,甚至说我们家长不让她读书是犯法的。”听了家长的话,我为张某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3 用赏识教育法调动得过且过型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是学生进取的不竭动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自己要做一个伯乐,要善于欣赏、发掘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优点,让他们扬起奋进的风帆。
学生马某是为了照顾有病的弟弟作为“陪读”进入我班的。他的学习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平时总是得过且过。但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有一个显著的优点――热爱劳动。我班在文体艺术节中得到的两张奖状,他拿回家精心地用纸板裱糊后再端端正正地挂在教室前面。一扇窗户掉下来,他悄悄地将它钉好,几把被学生丢弃的大扫帚苗,他捡回来收拾成两把好用的新扫帚……于是,我将他作为一个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榜样,号召全班同学学习他。他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赏识,做得就更起劲了。在他的带动下,班上的同学个个以爱劳动为光荣,卫生保洁、教室美化等工作再也不用我操心。在此基础上,我对马某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劳动要积极,成绩也要搞上去。马某由于受到了老师的赏识,自信心增强了,他说自己有信心将学习搞好,不会再像原来一样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后来他的成绩果然慢慢提高。
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到了恰当的教育引导方法,我班很快形成了团结、向上、奋进的优良班风。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要象春风一样抚慰他们的心灵,象春雨一样滋润他们的心田,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势利导。让他们成长为新世纪、新时期祖国建设所需的人才。
我在一个偏僻小县城的一所农村中学工作,为了有利于因材施教,学校每年将录取的学生按程度编班。基础班的学生一般都是成绩较差,问题较多的后进生,当基础班的班主任让人感到压力大。因此,工作中就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否则,这样的班级会变成让所有人头疼的“硬骨头”。现根据本人担任基础班班主任的经历来谈谈自己转化后进生的体会。接手班级后,通过半学期的观察,我将全班学生基本分为三种:一类是攻击型,表现为活泼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一类是退缩型,表现为羞怯胆小,沉默寡言,自卑、孤僻,对人对事冷谈,回避与他人接触等。另一类为得过且过型,表现为上课有耳朵听没用心记,作业对与错都无所谓,在班上不调皮捣蛋也不主动关心班级体,只想将年龄混大,好回家干活或出外打工。针对这三类学生的不同特点,我采取了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
1 运用激励机制引导攻击型学生
学生彭某是个典型的攻击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要让他见识广,把他从离县城100公里以外的地方送到我校读书。到校后几天,他身上的缺点就暴露无遗。在寝室中仗着个子大、家庭经济条件好要充“大哥”,别人的东西他想吃就吃;别人打的洗脸洗脚水他端来便洗;寝室熄灯后,别人稍说两句话,他张口就骂,甚至拳脚相加,而他他想说想闹,别人不得吭声,不能表现出半点不满。有一晚上,等到值周老师和寝室管理的老师走后,他伙同另外两个同学在11点钟时起来就在寝室打牌直至第二天凌晨5点。上课时,他注意不集中,要么找人说话影响他人,要么自顾自地玩东西或是发呆,要么就是在老师提问时故意大声地起哄、乱吼,扰乱课堂秩序,要么干脆蒙头大睡。
对这样的学生,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能起任何作用的。苏霍母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首先与该生的家长联系,了解了他的过去;彭某在小学四年级以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后来因与同班的班主任老师的孩子发生磨擦,受到班主任老师的不公正对待,致使他产生反抗情绪,成绩因此下滑,性格变得暴躁而具有攻击性。但他一直很爱好体育运动,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并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于是,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为当时学校正在办第四届体育艺术节,我找来彭某,亲切地对他说:“艺术节要举办运动会,我知道你在体育方面很有特长,这次的比赛,你可要为班子多挣几分!”他非常高兴地说:“没问题!”我接着说:“近段时间班上的接力赛、长跑、跳远项目的训练,由你负责召集同学和安排时间,你看行不行?”他很高兴,但又有些担心,怕同学们不听他的。于是我趁机给他分析了他变坏的原因,他以往什么地主不对,以致同学们不服他。如果他改正了自己的缺点,现在又是为班上出力,同学们一定会听他指挥的……我的话还未说完,彭某竟一下跪在地上,大声哭产:“老师,你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疙瘩。你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做……”果然,后来班上的体育训练,基本上不用我操心。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运动会上,他个人获得了跳远第一名、长跑第二名,班了取得了接力赛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活动,他改掉了许多缺点,上课也认真了,在同学中逐渐有了威信,被同学们推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
2 用真挚的爱温暖退缩型学生的心
女学生张某,反应较迟钝,入学时语文才考23分,数学74分,本人多次表示不愿再读书,迫于家长的压力才不得不坐在教室里。但入校后沉默寡言、胆小,不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上课从不回答问题。经了解,原来在小学时,她因成绩差而受到老师歧视,加上家庭条件差,无法购买参加活动的服装,各种活动无法参加,逐渐被排斥在班集体之外,形成了胆小、自卑、孤僻的性格。对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只能以真挚的爱,来融化她心中的冰。于是,我将她编在一个成绩较好又爱帮助人的女生一排,让那女学生帮助她。然后在上课时,碰到容易的问题有意识地抽她起来回答,答对了立即表扬,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并经常让她在课堂上单独朗读课文,以训练她的胆量,文体艺术节时让她参加班上的舞蹈节目,让她体验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经过一个学期的帮助,该性格开朗多了,成绩也有所提高,最近的语文测验成绩得到了61分,家长反映说:“以前她是自己不愿读书,现在却很愿意上学,甚至说我们家长不让她读书是犯法的。”听了家长的话,我为张某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3 用赏识教育法调动得过且过型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是学生进取的不竭动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自己要做一个伯乐,要善于欣赏、发掘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优点,让他们扬起奋进的风帆。
学生马某是为了照顾有病的弟弟作为“陪读”进入我班的。他的学习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平时总是得过且过。但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有一个显著的优点――热爱劳动。我班在文体艺术节中得到的两张奖状,他拿回家精心地用纸板裱糊后再端端正正地挂在教室前面。一扇窗户掉下来,他悄悄地将它钉好,几把被学生丢弃的大扫帚苗,他捡回来收拾成两把好用的新扫帚……于是,我将他作为一个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榜样,号召全班同学学习他。他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赏识,做得就更起劲了。在他的带动下,班上的同学个个以爱劳动为光荣,卫生保洁、教室美化等工作再也不用我操心。在此基础上,我对马某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劳动要积极,成绩也要搞上去。马某由于受到了老师的赏识,自信心增强了,他说自己有信心将学习搞好,不会再像原来一样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后来他的成绩果然慢慢提高。
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到了恰当的教育引导方法,我班很快形成了团结、向上、奋进的优良班风。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要象春风一样抚慰他们的心灵,象春雨一样滋润他们的心田,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势利导。让他们成长为新世纪、新时期祖国建设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