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rpgu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55-02
  原发性失眠症是指在具备良好睡眠条件,且无躯体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每周多于3个晚上(连续1个月以上)出现入睡困难、反复易醒或早醒,且因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而出现白天功能异常的一组综合征。而失眠在祖国医学中称“不寐”。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寐、寝、梦的记载。更在《黄帝内经》中开始有“不得卧”、“目不螟”、“不能眠”的论述。近代医家根据古代医学理论,结合自身实践,大致将失眠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虚怯等型。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失眠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对30例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取皮内针针刺心俞、脾俞、三阴交的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为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住院患者中收取30例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8.21±11.39)岁。全部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即CCMD-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则根据 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心脾两虚证的诊断标准: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1.2 方法:治疗采取皮内针,(1)取穴:心俞、脾俞。(2)操作方法:先用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采用颗粒型皮内针,左手拇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位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 cm,在露出皮外部分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粘贴一块小方形(1.0×1.0 cm)胶布。埋针时间1天。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
  1.3 观察周期: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5次后、治疗10次后,共观察4次。
  1.4 观测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2]
  1.5 療效评定标准:依据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失眠)判定,分级如下: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为临床痊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为显效;症状减轻,但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足3h以上,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3 讨论
  失眠在祖国医学中称“不寐”,形成不寐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所述的心脾两虚型不寐主因为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于心神不安。在《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在《类证治裁·不寐》中有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而皮内针法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中“静而久留”的方法,留针于腧穴皮下,长时间刺激腧穴而达到治病疗效。心脾两虚型不寐取穴心俞、脾俞,其中心俞是心在背之俞穴,内应心脏,是心气转输、输注之穴,有宁心安神之功。脾俞是心在背之俞穴,内应脾脏,是脾气转输、输注之所,治脾之要穴,可健脾利湿、益气统血。再以皮内针埋针皮下,静而久留,共奏补心脾、生气血之功。
  失眠多有情志因素影响,故于护理上还须多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劝说其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吸烟、不喝酒、不喝浓茶等东西,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亦可配合食疗,如补脾枣薏粥。
  参考文献:
  [1] 2000年《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
  [2]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一107.
其他文献
自发性食管破裂很少见,而发生食管右侧破裂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自发性食管右侧破裂病人.报告如下.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thoracic spine,T-OPLL)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的原因之一,因本病常常导致严重脊髓压迫甚至截瘫,临床
文章对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介绍.
1病例摘要患者男,61岁。因间断多食多饮26年,双下肢水肿5个月,尿量减少2周,于2000-06-06入院。患者于1974年出现多饮、多食伴体重下降,1个月后在外院多次查空腹血糖为13·3mm
目前,普萘洛尔已成为复杂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其究竟是通过何种机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仍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
目的:了解失独者的抑郁症状特征,并与非失独者做对比,用以研究失独者群体的独特性,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和探究完善社会对失独者的支持与帮扶的方法 .方法:采取完全随机抽样的
强直性眷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性骨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早期表现为滑膜炎及韧带附着点的病变,随后可引起椎体周围软组织
该病例特点如下:中年男性,慢性起病,以胸闷乏力起病,继而出现视物模糊、双眼畏光、疼痛,伴有干咳、双指关节疼痛、盗汗、消瘦。体检发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双眼结膜充血明显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方法 :用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将110例胆结石患者分为55例/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
文章对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