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诗教目的:“发其志意”
体现中国古文化深厚积淀的古典诗词,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具有他者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理想、心智和情感的重要教育和激励价值。《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典诗词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因此,教师要挖掘诗词中蕴藏的丰富精神营养,充分发挥诗教的特殊价值,使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滋养下,“发其志意”,与审美活动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为广阔的生命空间,努力使他们成为情趣高雅、精神健康、人格丰盈的时代青年。
二、意象——解读诗词的钥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的本质是抒情,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借助意象把读者引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从而体味诗家词人的情感。
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是解读诗词的钥匙。作为诗词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熔铸了诗家词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固定。王昌龄《诗格》论诗艺创造时提出“意象经营”一说,“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即意象的创造,可以从讽诵前人的作品来触发文思,创造出新的意象。表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经营”,有“递相沿袭”的特点,所谓“日月依旧而光景常新”。
从意象入手,展开想象和联想,是理解诗词的必由之路。所以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可将解读意象作为突破口。如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则会对鉴赏古典诗词带来很大帮助。
因此,通过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感知诗词情感,把握诗词内容,领会诗词主旨,提高诗词鉴赏力,从而充分发挥诗教的特殊价值。
三、意象教学的具体措施
当前我们使用的苏教版必修一至五与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教材,其古诗词所占的篇幅大增,大量背诵内容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再者,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凝练含蓄、结构跳跃的特点,加上学生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学生缺乏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为此,我针对高中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进行了不同教学措施的实践。以下分别作些介绍。
(一)明确现状,有的放矢
此措施针对高一学生。经过小学至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对常见意象已有一定的积累。高一期间古诗词所占的篇幅较多(尤其是高一第二学期学习的必修四),在教学之前,我首先对学生已熟悉的常见意象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得知学生已基本明确了月亮、杨柳、大雁等最常见意象的涵义。作了此项调查之后,我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为帮助学生识记常见意象的基本涵义,我通过网络查询和自编歌谣等形式,提供相关资料,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网络查询)“月亮大雁表相思,杨柳长亭表离情,子规梧桐含凄苦,东风春雨喻美好,花草鱼鸟为自由。”(自编)等等。
(二)调动积累,学会迁移
此法针对高二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尤其是必修四诗词单元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常见意象的涵义。因此,在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我适时补充与选文有相同意象的诗词,调动学生已有的贮备与积累,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迁移。
现以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作一说明。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由于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末晋初时代,作品大多隐晦曲折,可谓“百代之下,难以猜测”。其中飞鸟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学习该篇之前,我向学生补充推荐了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我启发学生思考苏词中的“幽人”、“孤鸿”这两个主要意象的含义,再结合初贬黄州时苏轼的境况介绍,理解作品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抒发词人孤傲清高、蔑视流俗的情怀,从而理解词人郁结的一种“高贵的孤独”和“圣贤的寂寞”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去赏析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学生对作品的感情就明朗了许多,他们认为可将“孤鸿”、“翔鸟”两个意象作为突破口,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前之物、眼前之景,同时也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唱着一曲哀伤的歌。
此外,学生对高考题往往十分关注,选取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作为例子,也不失为让学生熟悉意象的途径之一。于是,我又补充了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2010年高考山东卷),帮助学生学会迁移。
此法通过课内分析与课外补充相结合,既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同一意象相对固定的涵义,也能在知识迁移中提高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整理资料,制作卡片
学生主动探究比教师单向传授更有实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高二第二学期,在开始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我组织学生制作了“意象分类卡”,引导他们尝试编制《意象辞典》,帮助他们在探究中理解与积累。
1.制作“意象分类卡”
我建议学生从意象表达的情感角度,将意象分为喜悦、闲适、哀思、愁苦、爱恋、憎恨等几类,制作“意象分类卡”,对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蕴含的象征意义进行初步整理和归类。
这一提议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纷纷参与,现将学生制作的部分“意象分类卡”摘录如下:
(1)表达喜悦情感的意象:春风(东风)——和谐、柔美;春雨——喜爱、欢愉;美酒——希望和祝福。
(2)表达闲适情感的意象:白云、清风、明月、泉溪、花草——清闲恬淡之情;三径、五柳、南山、东篱、桃源、凤凰——向往隐逸生活。
(3)表达哀思情感的意象:残月、杨柳、长亭、鸿雁(孤雁)——思乡怀人、怨别怀远。
体现中国古文化深厚积淀的古典诗词,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具有他者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理想、心智和情感的重要教育和激励价值。《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典诗词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因此,教师要挖掘诗词中蕴藏的丰富精神营养,充分发挥诗教的特殊价值,使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滋养下,“发其志意”,与审美活动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为广阔的生命空间,努力使他们成为情趣高雅、精神健康、人格丰盈的时代青年。
二、意象——解读诗词的钥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的本质是抒情,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借助意象把读者引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从而体味诗家词人的情感。
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是解读诗词的钥匙。作为诗词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熔铸了诗家词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固定。王昌龄《诗格》论诗艺创造时提出“意象经营”一说,“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即意象的创造,可以从讽诵前人的作品来触发文思,创造出新的意象。表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经营”,有“递相沿袭”的特点,所谓“日月依旧而光景常新”。
从意象入手,展开想象和联想,是理解诗词的必由之路。所以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可将解读意象作为突破口。如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则会对鉴赏古典诗词带来很大帮助。
因此,通过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感知诗词情感,把握诗词内容,领会诗词主旨,提高诗词鉴赏力,从而充分发挥诗教的特殊价值。
三、意象教学的具体措施
当前我们使用的苏教版必修一至五与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教材,其古诗词所占的篇幅大增,大量背诵内容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再者,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凝练含蓄、结构跳跃的特点,加上学生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学生缺乏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为此,我针对高中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进行了不同教学措施的实践。以下分别作些介绍。
(一)明确现状,有的放矢
此措施针对高一学生。经过小学至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对常见意象已有一定的积累。高一期间古诗词所占的篇幅较多(尤其是高一第二学期学习的必修四),在教学之前,我首先对学生已熟悉的常见意象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得知学生已基本明确了月亮、杨柳、大雁等最常见意象的涵义。作了此项调查之后,我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为帮助学生识记常见意象的基本涵义,我通过网络查询和自编歌谣等形式,提供相关资料,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网络查询)“月亮大雁表相思,杨柳长亭表离情,子规梧桐含凄苦,东风春雨喻美好,花草鱼鸟为自由。”(自编)等等。
(二)调动积累,学会迁移
此法针对高二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尤其是必修四诗词单元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常见意象的涵义。因此,在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我适时补充与选文有相同意象的诗词,调动学生已有的贮备与积累,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迁移。
现以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作一说明。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由于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末晋初时代,作品大多隐晦曲折,可谓“百代之下,难以猜测”。其中飞鸟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学习该篇之前,我向学生补充推荐了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我启发学生思考苏词中的“幽人”、“孤鸿”这两个主要意象的含义,再结合初贬黄州时苏轼的境况介绍,理解作品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抒发词人孤傲清高、蔑视流俗的情怀,从而理解词人郁结的一种“高贵的孤独”和“圣贤的寂寞”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去赏析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学生对作品的感情就明朗了许多,他们认为可将“孤鸿”、“翔鸟”两个意象作为突破口,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前之物、眼前之景,同时也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唱着一曲哀伤的歌。
此外,学生对高考题往往十分关注,选取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作为例子,也不失为让学生熟悉意象的途径之一。于是,我又补充了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2010年高考山东卷),帮助学生学会迁移。
此法通过课内分析与课外补充相结合,既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同一意象相对固定的涵义,也能在知识迁移中提高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整理资料,制作卡片
学生主动探究比教师单向传授更有实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高二第二学期,在开始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我组织学生制作了“意象分类卡”,引导他们尝试编制《意象辞典》,帮助他们在探究中理解与积累。
1.制作“意象分类卡”
我建议学生从意象表达的情感角度,将意象分为喜悦、闲适、哀思、愁苦、爱恋、憎恨等几类,制作“意象分类卡”,对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蕴含的象征意义进行初步整理和归类。
这一提议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纷纷参与,现将学生制作的部分“意象分类卡”摘录如下:
(1)表达喜悦情感的意象:春风(东风)——和谐、柔美;春雨——喜爱、欢愉;美酒——希望和祝福。
(2)表达闲适情感的意象:白云、清风、明月、泉溪、花草——清闲恬淡之情;三径、五柳、南山、东篱、桃源、凤凰——向往隐逸生活。
(3)表达哀思情感的意象:残月、杨柳、长亭、鸿雁(孤雁)——思乡怀人、怨别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