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划时代的历史性事件。然而,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则不可能有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与半封建半殖民地歷史彻底决裂,中国人民成为自身命运的真正主人,要归功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距离其诞生地万里之遥的中国发展成为富有生命力的行动指南而非僵化的教条,原因恰恰在于中国共产党根据本国历史和政治经济环境将其进行发展和应用。中国共产党不是“适应”马克思主义,而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及在其带领下的今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不是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所谓的偏狭性,恰恰相反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有效性。这种普遍性,在前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生动体现。
意大利共产党人总结出了这样的历史教训:对共产党人而言,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仅仅有庞大且根深蒂固的组织是不够的。要知道,原意大利共产党(1921—1991)直至解散前夕,其组织力量和政治影响力都是非常强大的。然而,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并不在于此,而是在于能否从意识形态上无条件地、发自内心地坚持和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恰恰是原意共后期所不重视的。对马列主义的步步抛弃,是原意共最终解散的根本原因。
毫无疑问,观察今天的中国,需要认识到1949年以来它所经历的深刻转型——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农业国向工业化的、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国转变,这是在不可遏制的进步力量的推动下完成的。在未来的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中,这些深刻的转变及其必然性都会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主题。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转型的进程中作出了大量牺牲,也存在失衡。中国共产党对此的看法是睿智的,态度也是清晰明确的——只有在历史的涤荡中通过进一步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的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出的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让人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愿景。
中国共产党从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中汲取了深刻教训。中国与苏联的历史存在很大差异。在遭遇列强殖民统治近一个世纪后,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凸显,并且坚不可摧。我们相信,这个伟大的国家绝不会接受任何对其独立性的质疑。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人民尊重党的历史,党在人民中享有极大的声望且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见证了极少数垄断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市场逻辑是如何反人民的。在生产社会化的今天,市场不仅扮演着优化资源配置的调节者的中立角色,而且还塑造着生产关系,这与古老而原始的贸易关系大不相同。在中国,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引导了经济,这与在意大利发生的情况恰恰相反。有重要迹象表明,中国加强了对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我们对此感到高兴。但是,我们也不愿意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所推动的改革,曾经内心也存在过某种忧虑。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坚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担心生产基础中市场份额过度扩展是否会改变上层建筑。不过,目前,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的把握充满信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市场经济实践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欧美等国的军事联盟对许多处于美国及其盟国霸权和战争目标之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以及中国所表现出的侵略性,并不是暂时的现象。这种侵略性,是由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最终实现对这些国家的掌控。对此,世界上的共产党人高举和平和维护国际法的旗帜,正确地向全世界劳动者阐明了战争的危害以及意图控制全世界的帝国主义侵略性的危险。
过去一年中,中国和古巴向意大利派遣的红十字医疗队和提供的医疗物资支持,在意大利民众中引发了对社会主义的共鸣和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共鸣已经延伸到许多受疫情影响的医疗工作者身上,因为他们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出于团结互助对意大利提供的慷慨援助。但是,我们国家的情报部门和媒体扭曲了这种援助的性质。
中国目前是一个制造业经济占GDP比重高于金融经济的国家,因此在其对外投资中采取了一种做法,即维护其制造业的占比和价值。这与通常来自金融利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的国际垄断企业的投资情况完全相反。金融主导,往往将导向纯粹出于投机目的的投资,从而破坏整个生产部门。
事实上,在意大利,每天都有本来可以继续生产的工厂遭遇关停的情况出现。为了推进资本垄断和集中而拆除工厂,严重损害了工人的利益。毫无疑问,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关系中,如何平衡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是最敏感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赢”的做法,这与西方垄断资本主义以掠夺为基础的做法截然不同。
当然,我们不能以西方人的眼光机械地看待“中国道路”。我们必须更仔细地研究中国的世俗历史,研究中国数千年文化的演变进程,进而研究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翻译”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我认为,加强党际联系,加强对彼此的了解是必要的。研究和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推动意大利的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进入党际联系新阶段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统筹。译者李凯旋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摘自4月2日《光明日报》)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距离其诞生地万里之遥的中国发展成为富有生命力的行动指南而非僵化的教条,原因恰恰在于中国共产党根据本国历史和政治经济环境将其进行发展和应用。中国共产党不是“适应”马克思主义,而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及在其带领下的今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不是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所谓的偏狭性,恰恰相反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有效性。这种普遍性,在前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生动体现。
意大利共产党人总结出了这样的历史教训:对共产党人而言,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仅仅有庞大且根深蒂固的组织是不够的。要知道,原意大利共产党(1921—1991)直至解散前夕,其组织力量和政治影响力都是非常强大的。然而,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并不在于此,而是在于能否从意识形态上无条件地、发自内心地坚持和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恰恰是原意共后期所不重视的。对马列主义的步步抛弃,是原意共最终解散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毫无疑问,观察今天的中国,需要认识到1949年以来它所经历的深刻转型——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农业国向工业化的、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国转变,这是在不可遏制的进步力量的推动下完成的。在未来的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中,这些深刻的转变及其必然性都会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主题。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转型的进程中作出了大量牺牲,也存在失衡。中国共产党对此的看法是睿智的,态度也是清晰明确的——只有在历史的涤荡中通过进一步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的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出的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让人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愿景。
中国共产党从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中汲取了深刻教训。中国与苏联的历史存在很大差异。在遭遇列强殖民统治近一个世纪后,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凸显,并且坚不可摧。我们相信,这个伟大的国家绝不会接受任何对其独立性的质疑。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人民尊重党的历史,党在人民中享有极大的声望且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见证了极少数垄断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市场逻辑是如何反人民的。在生产社会化的今天,市场不仅扮演着优化资源配置的调节者的中立角色,而且还塑造着生产关系,这与古老而原始的贸易关系大不相同。在中国,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引导了经济,这与在意大利发生的情况恰恰相反。有重要迹象表明,中国加强了对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我们对此感到高兴。但是,我们也不愿意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所推动的改革,曾经内心也存在过某种忧虑。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坚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担心生产基础中市场份额过度扩展是否会改变上层建筑。不过,目前,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的把握充满信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市场经济实践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中国倡导双赢,与西方做法截然不同
欧美等国的军事联盟对许多处于美国及其盟国霸权和战争目标之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以及中国所表现出的侵略性,并不是暂时的现象。这种侵略性,是由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最终实现对这些国家的掌控。对此,世界上的共产党人高举和平和维护国际法的旗帜,正确地向全世界劳动者阐明了战争的危害以及意图控制全世界的帝国主义侵略性的危险。
过去一年中,中国和古巴向意大利派遣的红十字医疗队和提供的医疗物资支持,在意大利民众中引发了对社会主义的共鸣和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共鸣已经延伸到许多受疫情影响的医疗工作者身上,因为他们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出于团结互助对意大利提供的慷慨援助。但是,我们国家的情报部门和媒体扭曲了这种援助的性质。
中国目前是一个制造业经济占GDP比重高于金融经济的国家,因此在其对外投资中采取了一种做法,即维护其制造业的占比和价值。这与通常来自金融利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的国际垄断企业的投资情况完全相反。金融主导,往往将导向纯粹出于投机目的的投资,从而破坏整个生产部门。
事实上,在意大利,每天都有本来可以继续生产的工厂遭遇关停的情况出现。为了推进资本垄断和集中而拆除工厂,严重损害了工人的利益。毫无疑问,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关系中,如何平衡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是最敏感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赢”的做法,这与西方垄断资本主义以掠夺为基础的做法截然不同。
当然,我们不能以西方人的眼光机械地看待“中国道路”。我们必须更仔细地研究中国的世俗历史,研究中国数千年文化的演变进程,进而研究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翻译”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我认为,加强党际联系,加强对彼此的了解是必要的。研究和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推动意大利的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进入党际联系新阶段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统筹。译者李凯旋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摘自4月2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