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就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源动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以设疑、解疑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纷纷议论,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军消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其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社会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二、以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经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知识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如在讲授国家的出现过程时,先让学生思考:“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生产力的发展。”接着问学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私有制,后来又产生了哪两大对立阶级?”回答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然后问学生:“两者的关怎样?”学生答是“根本对立的。”最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矛盾能否调和?结果怎样?”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知识——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作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身体随着年龄的增 长,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 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身。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一比喻,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轻松。
四、以优美感人,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政治课总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要改变这种局面,生动幽默的语言自然起着极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语言干巴,学生听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反之,如果语言生动幽默,达情达理,就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书本讲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每年净增1500万人,相当于荷兰人口数或两个瑞士的人口数。”如把“相当于”换成“生”等于说“我国每年要生出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照此速度下去,只要再过几年,我们就能生出日本、英国等。”使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达到教学目的。
五、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 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讲“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播放VCD让学生欣赏一幅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再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那空前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語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设疑、解疑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纷纷议论,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军消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其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社会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二、以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经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知识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如在讲授国家的出现过程时,先让学生思考:“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生产力的发展。”接着问学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私有制,后来又产生了哪两大对立阶级?”回答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然后问学生:“两者的关怎样?”学生答是“根本对立的。”最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矛盾能否调和?结果怎样?”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知识——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作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身体随着年龄的增 长,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 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身。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一比喻,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轻松。
四、以优美感人,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政治课总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要改变这种局面,生动幽默的语言自然起着极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语言干巴,学生听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反之,如果语言生动幽默,达情达理,就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书本讲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每年净增1500万人,相当于荷兰人口数或两个瑞士的人口数。”如把“相当于”换成“生”等于说“我国每年要生出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照此速度下去,只要再过几年,我们就能生出日本、英国等。”使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达到教学目的。
五、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 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讲“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播放VCD让学生欣赏一幅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再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那空前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語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