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虚证”立论初探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bobo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同“虚”的因素有密切关系,从气血、脏腑、阴阳等方面探讨慢性荨麻疹之“虚”产生的不同途径及各自的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治法,为临床能够准确识别病因和辨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虚证;过敏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27-03
  荨麻疹,中医学称“瘾疹”,俗称“鬼饭疙瘩”。属于皮肤黏膜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为皮肤黏膜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即风团。荨麻疹几乎每天发作,持续6周或6周以上者。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1]。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与“虚”有关,吴徳汉《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曰:“要知易风为病着,表气素虚”,《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癗》曰:“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阐明了发病原因:“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生癗”。郭艳辉等[2]认为“表虚之人更易发病”[2]。本文试图探讨总结慢性荨麻疹产生的不同途径及各自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能够准确识别病因和辨证提供参考。
  1发病途径及临床特点。
  11表虚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下·风候》曰:“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也。”又曰:“人皮肤虚,为风所折,则起瘾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俗称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卧露寒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均明确指出了表虚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本证多见于慢性寒冷性荨麻疹。郭艳辉等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探讨认为“表虚之人更易发病”[3]。临床症见风团色淡微红,以暴露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着风遇凉更甚,得热则缓,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缓。
  12气虚证《灵枢·五变》说:“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指出气血不足为慢性荨麻疹发病之本。正气虚损,卫外不固,腠理开合失司,外邪易于入侵。沈明等[4]亦认为本病大多由于气虚卫外不固,致风邪入侵客于肌肤而成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多属久病体虚或平素体弱,致气血耗伤,卫外不固,风邪侵袭。辨证以“虚”为主,尤其是气虚,治疗上也应注重补气固表。临床症见风团色淡不鲜,晨起或遇风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13肝肾阴虚证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瘾疹日久,或耗气伤阴血,或治疗用药不当,过于辛散疏风、清热利湿,以致耗伤阴血,损及肝肾,阴虚生风。本证临床多见面色憔悴、肌肤干燥,全身散布抓痕,脱屑,疹块,皮疹骤起骤消,色呈淡红色,皮肤划痕征阳性,伴烦躁,头眩目干,舌红无苔,脉细。
  14肺脾气虚证《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津并行”。慢性荨麻疹与肺脾关系密切。脾为肺之母,肺虚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亦虚。终至肺脾同病。肺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肺气虚则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不足,不能受纳与运化水谷,肌肤不得充养,气血不足,易于反复感受外邪。本证多见风团色淡红,常伴有疲乏、恶风、食少、气短、易感冒、纳呆、便溏等肺脾气虚的症状,舌淡白,苔腻,脉弦细。肺脾气虚,卫外不固者,治宜补脾益肺,益气固表,可用玉屏风散加减;气虚夹湿,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
  15气血两虚证《灵枢·五变》说:“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指出气血不足为慢性荨麻疹发病之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的关系。气血俱虚,久则“肉不坚,腠理疏”,肌腠失养,腠理疏松,玄府开合
  失司,营卫运行不畅,外邪更易入侵,致本病迁延。证见:皮肤散在淡白色风团或疹块,疹子不固定,少气懒言,自汗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耳嫩,脉细弱。治宜气血双补,可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16冲任失调证“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久病则血虚,同时又受风、热、燥、湿等外邪侵袭,致病情缠绵难愈。冲任与女子生殖月事密切相关。杨娴[5]通过实验,又认为不明原因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血清性激素有关。且提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根据性激素水平与对应性治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调血养血,调摄冲任二脉亦为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针对性治则。证见:烦躁易怒、月经量多或量少,皮疹骤起骤消,与情绪或月经周期有关、色呈淡红色,头眩目干,舌红无苔,脉细。治宜调补冲任、理气活血,宜加味逍遥散。
  17气虚血瘀证叶天士“初病在气,久病在血”,《医林改错》亦有“久病入络为血瘀”之说。“病久必瘀”。荨麻疹反复发作,久病入络,络脉瘀阻,肌腠失养,腠理疏松,玄府开合失司,营卫运行不畅,外邪更易入侵,致本病缠绵难愈。临床症见皮损色泽暗红或呈紫红,入夜多加重,部位相对固定,多伴有面色晦黯,头晕、烦闷、口干不欲饮、舌淡白或暗红,边有齿痕、淤点,苔白或少,脉细或涩。孙广裕[6]认为本病迁延日久,由“瘀”所致者为数甚多。
  2典型案例
  王某,女,35岁,2009年10月21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皮肤大小不等风头伴瘙痒,发无定处,皮疹时起时落,愈抓愈痒,久治不愈,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曾多次治疗,内服各种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近半来皮疹消退缓慢,临床症见风团色淡不鲜,晨起或遇风加重,四肢困倦,面色无华,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气虚证。方用加味玉屏风散。黄芪30 g,白术30 g,防风15 g,当归12 g,生地12 g,荊芥10 g,蝉蜕10 g,白花蛇舌草15 g,九里光15 g,刺蒺藜15 g,生甘草10 g。水煎服,日1剂,并嘱饮食忌辛辣、鱼虾等。共服7剂,皮肤瘙痒减轻,疹块范围逐渐缩小,再发间隔时间较前明显延长。守方继服20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柯琴谓玉屏风散:“防风 遍行周身,为风药中之润剂,……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足以见其捷效也。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病久必虚”,《诸病源候论》曰:“人皮肤虚,为风所折,则起瘾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也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之说。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虽然复杂多变,然归根结底总离不开其“虚”,或本不虚,病久体弱必虚;或虚人患病,误辨误治,愈虚,细察之,皆与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失调有关,或气虚卫外不固,腠理开阖失司,致使营卫失调,外邪气入侵;或可由肝肾阴虚,气郁化火,灼伤阴血;或冲任不调,血虚生风化燥而致;正虚邪恋,则皮疹反复发作,病久耗伤气血,则顽固难治[7]。病至此慢性阶段皮疹数量星点散在分布,兼之皮疹时起时消,不乏个别医者据其发病部位游移不定而拘泥于风邪致病之说,误用大量的祛风止痒药,病程愈长,惘治愈多,正气愈虚,患者最易感受外邪,反复发病,恶性循环,直至迁延难愈。因而加强慢性荨麻疹“虚证”甚或“虚实夹杂证”致病的主病机在该病临证时的高致病的证型思路认识,减少误辨误治,从而提高诊疗佳效何其重要。综上,慢性荨麻疹病机主要是包括气虚证、表虚证、肺脾气虚证、气血两虚证、冲任失调证、肝肾阴虚证,“虚则补之”是中医对虚实证候总的治疗原则,治法当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补脾益肺、气血同补、调补冲任、滋补肝肾等为主;常用处方为桂枝汤、玉屏风散、消风散、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补中益气汤、加味逍遥散加减、当归饮子、四物汤加减。诚然,并非一概而论不加思考地认为,慢性荨麻疹均要一律以“虚证”辨治,治病求本,临证时,尚有其他如“虚实夹杂证”、“真假虚实证”等较为复杂证型,必要明辨,才捷效。
  参考文献:
  [1]吴伊旋,沈惠风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2):136-137
  [2]郭艳辉,彭鑫,潘晓辉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医研究,2009,22(1):9-11
  [3]郭艳辉,彭鑫,潘晓辉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医研究,2009,22(1):9-11
  [4]沈明,叶秋华,周文彬祛风补气法治疗慢性荨麻疹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4):217-218
  [5]杨娴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4(20)194-195
  [6]孙广裕慢性荨麻疹从瘀论治浅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7]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3
  (收稿日期:2014-04-24)
其他文献
关键词:情志因素;心肝肾;胚胎停育;妇科;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32-02  胚胎停育是指妊娠早期因某种原因所致胚胎停止发育,是自然流产的一种形式。B超检查表现为妊娠囊内胎芽或胎儿形态不整,无胎心搏动,或表现为枯萎卵。[1]胚胎停育的发病率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并且威胁着其家庭的和睦,已成为国内外
期刊
关键词:艾滋病;皮肤瘙痒症;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12-0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免疫缺陷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展性传染病。艾滋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30例患者,以复方当归注射液4 mL交替注射肾俞(双侧)、刺髎(双侧),得气后缓缓注入,同时配合艾灸神阙、关元穴。随机选择对照组30 例患者,给予芬必得胶囊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2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参麻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麻通络胶囊口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及中医证侯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肾虚寒湿型水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为水疝的患者36例,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法辨证施治,并结合外敷疗法。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水疝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并发证,减少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风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水疝;肾虚寒湿型;益气活血利水法;中医内外合治  中图分类号:R697文献标志码:
期刊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五色理论;五色汤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30-02  溃疡性结肠炎(UC)见于中医“痢疾”、“便血”、“肠澼”等范畴,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多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精神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治疗疗效有限且易复发,极大的困扰着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笔者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榕树须总黄酮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脑偏瘫、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等试验方法,测定榕树须总黄酮对小鼠脑血栓的保护率、大鼠血栓形成时间;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浴致小鼠血瘀模型观察榕树须总黄酮对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榕树须总黄酮227 g生药/kg能明显促进偏瘫小鼠恢复(P<005),113、227 g/kg显著减缓电刺激大鼠的血管栓塞(P<0001),并延长寒凝血瘀小鼠的凝血
期刊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病机;中西医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88-0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的记忆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与衰老显著相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攀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AD 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疾病的发
期刊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当归益胃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45-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等。本病发病率高,而且临床上易反复发作,难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