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流,近年来在我国试行并推广。本文介绍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特点、模式,浅谈了在机制工艺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启示。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法 课堂教学 职业行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76-01
在德国拉文斯堡职业学校进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期间,通过参观、听课、与德国教师交流探讨,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在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优质就业等方面所展现的强大的生命力。
1 “行动导向”教学法
双元制为背景的德国职业教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有很强的能力针对性,与典型的“四步教学法”—— 准备、演示、模仿、练习一致,传统的以“教”和“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被打破,一种新的学生主动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被普遍接受和推广。
1.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具体的方法。
1.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鲜明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不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做什么?怎样进行?准备什么?怎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方法正确吗?哪些需要再提高?(2)以能力为本位。不单纯看学生的期末学习成绩排名,而是通过学生独立或以小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或具体的工作任务程序,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即在行动导向的过程中除了专业能力,也将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与人协作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几乎包含了人的个体发展应具备的全部能力。(3)以完整的行为过程为导向。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4)以整合后的课程为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的片面的单科知识传授,而是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的知识整合体。
1.3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在职业教育中,给学生的授课方式要遵照与实际职业工作情景相符合的完全行为模式,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具体的教学方法由可不同教学阶段组成,具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以通过多年的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不断完善和扩充的引导文教学法为例,其教学过程一般由6个阶段构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每个阶段都有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工作方法和完成时间要求等。通常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激发全面行动的方式,在学生进行行动之前,教师需要精心设置一个由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及引导原则组成的引导文,以加强对实际任务的理解。
2 教学启示
机制工艺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智力特点更侧重于形象思维,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制定教学过程的活动,在轻松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达到培养综合的职业行动能力的目标。对我的启示如下。
2.1 改变传统教师角色观,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看重知识的“传”和“授”,把学生当成承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是“一言堂”,且传统的师道尊严过于注重课堂纪律,忽视学生情感需求,师生关系紧张。心理学研究表明:消极压抑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压抑,思路狭窄思维呆板。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乐于发言,从而自主自信、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2.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精神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教学变得轻松,学习变得愉快,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利用图、文、声、像俱全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将教与学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予知识学习于生动直观的情景之中。讲解平面磨床磨削方法时,用在工厂录制、经过处理的工作过程,重点内容反复播放、慢速播放,学生观察、思考,很容易掌握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再如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上讲台根据挂图介绍机床主要部件及功能,模拟切削运动,不足之处其他学生做补充,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抓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后积极参与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诸如此类,在每次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彻底改变“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枯燥的落后现象。
2.3 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注重职业行动能力培养
讲解车削实例时,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学生的任务是根据零件图确定加工方案。首先划分学习小组,推选组长,全员参与,明确任务。然后依次完成教学模式的相关步骤:根据零件图独立分析问题,查阅资料、手册获取相关知识:应满足的功能,刀具和量具的选择,定位、装卡、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步骤等;展开组内讨论,制定方案;针对方案中的疑惑与教师探讨,确定方案;每组派代表演示成果,组员加以补充;最后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指导性评价的方式加以肯定并给出建议。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行动理解专业知识,成果演示又有了成就感,教师、同学的肯定又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在学到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沟通能力,实践了温家宝总理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融合到一起的精神。
3 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然而“路漫漫兮其行远亦”,今后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将我院教学改革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Qusetions and answers on the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Germany[Z].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Science,Research and Technology,199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法 课堂教学 职业行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76-01
在德国拉文斯堡职业学校进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期间,通过参观、听课、与德国教师交流探讨,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在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优质就业等方面所展现的强大的生命力。
1 “行动导向”教学法
双元制为背景的德国职业教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有很强的能力针对性,与典型的“四步教学法”—— 准备、演示、模仿、练习一致,传统的以“教”和“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被打破,一种新的学生主动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被普遍接受和推广。
1.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具体的方法。
1.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鲜明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不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做什么?怎样进行?准备什么?怎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方法正确吗?哪些需要再提高?(2)以能力为本位。不单纯看学生的期末学习成绩排名,而是通过学生独立或以小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或具体的工作任务程序,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即在行动导向的过程中除了专业能力,也将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与人协作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几乎包含了人的个体发展应具备的全部能力。(3)以完整的行为过程为导向。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4)以整合后的课程为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的片面的单科知识传授,而是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的知识整合体。
1.3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在职业教育中,给学生的授课方式要遵照与实际职业工作情景相符合的完全行为模式,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具体的教学方法由可不同教学阶段组成,具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以通过多年的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不断完善和扩充的引导文教学法为例,其教学过程一般由6个阶段构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每个阶段都有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工作方法和完成时间要求等。通常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激发全面行动的方式,在学生进行行动之前,教师需要精心设置一个由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及引导原则组成的引导文,以加强对实际任务的理解。
2 教学启示
机制工艺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智力特点更侧重于形象思维,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制定教学过程的活动,在轻松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达到培养综合的职业行动能力的目标。对我的启示如下。
2.1 改变传统教师角色观,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看重知识的“传”和“授”,把学生当成承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是“一言堂”,且传统的师道尊严过于注重课堂纪律,忽视学生情感需求,师生关系紧张。心理学研究表明:消极压抑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压抑,思路狭窄思维呆板。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乐于发言,从而自主自信、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2.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精神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教学变得轻松,学习变得愉快,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利用图、文、声、像俱全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将教与学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予知识学习于生动直观的情景之中。讲解平面磨床磨削方法时,用在工厂录制、经过处理的工作过程,重点内容反复播放、慢速播放,学生观察、思考,很容易掌握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再如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上讲台根据挂图介绍机床主要部件及功能,模拟切削运动,不足之处其他学生做补充,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抓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后积极参与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诸如此类,在每次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彻底改变“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枯燥的落后现象。
2.3 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注重职业行动能力培养
讲解车削实例时,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学生的任务是根据零件图确定加工方案。首先划分学习小组,推选组长,全员参与,明确任务。然后依次完成教学模式的相关步骤:根据零件图独立分析问题,查阅资料、手册获取相关知识:应满足的功能,刀具和量具的选择,定位、装卡、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步骤等;展开组内讨论,制定方案;针对方案中的疑惑与教师探讨,确定方案;每组派代表演示成果,组员加以补充;最后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指导性评价的方式加以肯定并给出建议。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行动理解专业知识,成果演示又有了成就感,教师、同学的肯定又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在学到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沟通能力,实践了温家宝总理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融合到一起的精神。
3 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然而“路漫漫兮其行远亦”,今后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将我院教学改革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Qusetions and answers on the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Germany[Z].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Science,Research and Technology,199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