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角下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

来源 :继续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x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供给领域,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需求层次以及利益相关者,公共服务长期面临“效能低下”的困境,从供给结构看,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目前呈总量丰富却供给不均的现状,从供给质量看,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供给规模化发展和学习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匹配。从供给侧角度研究二者的融合发展,以补足政策供给、优化经费供给结构、规划共建共治共享共用长效机制等方面为抓手,可以改善供给主体重复投入建设等问题,提升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供给的综合利用率。
其他文献
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积极开展老年教育能够对解决老龄化问题和提升社区建设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大众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子女们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有事可做,老人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学习到更多东西。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社区老年教育质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社区教育下老年教育开展的必要性,探讨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临床护理师资管理及岗位能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床护理师资岗位胜任力问卷对重庆地区31家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64名临床护理管理者和护理骨干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9家基层妇幼保健机构(61.29%)设立有护理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学与师资组织管理体系;临床护理师资岗位能力评分为(142.80±16.84)分,教学总体满意度(17.39±4.06)分;得分
<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领域,而金融普及教育是这一实践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各地开展金融普及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就需要部分条件相对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在这方面深圳的“深圳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可提供一定的启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日渐富裕,金融理财需求相应提升,但同时也普遍存在居民金融知识匮乏、金融风险意识淡薄等
期刊
<正>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伴随着经济呈级数的增长和影音数字技术的普及,拍摄行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身体反应"和被更多人使用的"书写方式"。这个人口基数有多大呢?技术门槛愈低基数愈大,几乎涵盖每一位手机用户。快闪、抖音、微视等等新媒体的流行呈爆炸性趋势,每天都有亿万人次的发布与点击量。与这种趋势相对应,大学、相关机构与学术平台、读书会、茶吧、咖啡吧专场等等,都有定期不定期的展映与交流,有自己的互动人群
期刊
相对于轮式机器人,双足机器人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在离散的地形中进行移动,从而在人类活动的环境中执行任务。机器人如果要辅助人类工作,一些基础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之一便是在人类活动环境中进行转向的能力,例如在上楼梯时的拐角,带有转角的通道等场景中,都需要双足机器人具有灵活的转向能力。传统的转向实现方法主要分为多步的小角度转向和双脚接触地面滑动转向两种,其中双脚接触地面滑动转向方法实现的转向角度范围较小
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而社区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不断向基层、社区延伸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打通老年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北京市16个市辖区及燕山地区的社区老年大学(学校)为调查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从学校数量、学员规模、办学经费、教职工队伍、课程建设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TOPSIS熵权法来对北京市收集到社区老年大学(学校)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比较。
运用SPSS和EViews分析软件,对2005—2018年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经费收入和四川省GDP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的经济发展与应用型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密切关系;四川省GDP增长不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经费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新建本科院校的投入增加并不是四川省GDP增长的关键因素。建议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加大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投入,促进其更好地发挥
<正>情感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往往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惧、恨”等。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自身的情感态度,去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成尚荣在《人民日报》发表教育时评:“情感教育激发成长动力,教育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在丰富的精神生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教育除了教学学科知识外,更要以情感教育为抓手,以课堂实践为主线,关注学生生命教育。只有
期刊
国内有关口碑的研究相较国外起步晚、量级小,且存在差距越拉越大的趋势,在社交媒体时代不利于中国学术话语权提升与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旨在把握口碑研究的国内外差异和发展轨迹,归纳并更新一个口碑研究框架,以期推动国内口碑理论发展。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研究重点梳理了口碑的内涵与发展脉络,发现:(1)区别于口碑研究,网络口碑研究的特征体现为更丰富的内涵、更多样的载体、更多元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