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的中远期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9±15.38岁.4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9例,D级33例.病因诊断:结核性后凸50例,先天性后凸1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X线、CT、MRI检查,确定后凸顶点,并测量后凸角度.对合并侧凸的21例患者测量侧凸角度.在全脊柱X线片上评价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状况.临床评价包括下肢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将患者依照年龄、后凸病因、后凸严重程度(后凸角度)、后凸顶椎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结果比较,并对随访ODI评分改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1.47±4.68个月(36~9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94.14°±22.57° (60.0°~ 155.2°),术后减少至31.92°±16.79°,末次随访时为34.60°±18.09°,后凸矫正率为(64.26±15.13)%.21例同时伴有侧凸的患者术前平均侧凸角度37.36°±26.19 (12.0°~107.0°),术后减少至13.21°±14.72°,末次随访时为14.33°±14.93°,侧凸矫正率为(69.70±28.44)%.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3例患者从A级或B级提高到C级,5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D级,1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E级,21例患者从D级提高到E级.术后平均ODI改善率为(48.82±33.99)%,平均VAS改善率为(64.03±21.42)%;患者PSI为91.2%.对后凸矫正率、ODI改善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后凸角度小于95°和年龄小于35岁时,后凸矫正率更高;当患者角状后凸顶点位于T10或以下,术前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或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时,其临床改善率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前后凸角越小,随访时后凸角矫正度数越大,术前Frankel分级为D或E级,其ODI改善率越高.中远期发生内固定失败6例(8.8%),均行翻修手术.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胸腰椎中重度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中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效果以及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其他文献
黄河会是蓝色的吗?从小长到老,似乎只听到一句用来打赌发誓的名言,即把无法想象的事称作是“只待海枯石烂黄河清”rn黄河能不能变得清澈些,甚至变得幽蓝一些,此情此景在刘家
期刊
目的:调查婴儿期急诊患儿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儿资料,1岁以内就诊并拍摄胸腹部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提问是一个经常用到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步骤,提问这种方法运用非常灵活,可以发挥多种功能.高中语文教师要总结以往教学中运用提问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