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指导中,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旨在全面落实计算教学目标。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方法缺乏科学性,因此我们需要开展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基于此,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有效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教学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主要依靠大量的习题练习,尽管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具有一定作用,但是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课上时间和课余时间,相对来说教学效率较低。基于新课改对于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计算教学活动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计算能力培养效率。
1.创设有效情境,做好教学铺垫
情境创设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合理创设计算教学情境,为计算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逐步具备主动学习意向,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学习计算的定理、法则,有利于计算教学有效性提升。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记住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我带着同学在课堂上用硬纸板制作长方体教具。学生在教具制作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单独计算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并给出自己所制作长方体面积求得的步骤。学生计算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的两个对面面积相等的性质,学生通过钻研,自己就總结出了“长方体表面积=2(ab+ah+bh)”的计算公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全程参与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演,因而其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记忆十分深刻,在具体的计算中计算效率和准确率也极高,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2.鼓励学生灵活计算,发展数学思维
学生之间由于成长环境和智力水平的不同,在计算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提供助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面对计算题时,由于思路不同,学生所采用的算法也不同,其速度和准确率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不能过分强调最优算法,计算之后通过比较发现算法并了解算法最优化的原理,也就是让学生先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2]。例如,在习题课中,对于题目175×9.5的计算,A同学给出了175×9+175×0.5的算法,B同学给出了175×10-175×0.5的算法,C同学给出了100×9.5+75×9.5的算法。这些算法都能够帮助同学得到正确的答案,但对于不同的题目,不同的算法其效率是不同的。针对A、B、C三名学生同一题目多算法的现象,我给予了鼓励。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又给出170×5.6同类变式题目,同学通过将这道题目和之前题目不同的算法进行归纳,让学生在掌握不同算法的同时,了解了对于不同题目最优算法的选择要点。
3.做好估算教学,为计算能力培养提供助力
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其计算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估算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扩展数学思维,将复杂的计算问题简单化[3]。将估算教学内容贯穿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显然利于提升小学身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案例:“老师一共带着29名学生去参观游玩,每人应付8元门票钱,问老师大约应该带多少钱?”一般这种程度的计算是可以通过乘法准确算出的,但是要运用估算的方法时,就可以将29约为30,这样29*8≈240元,便可以很快速地解决问题。
4.创新计算教学方法,优化计算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对计算教学方法的创新,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并且不能够深入理解算理,造成计算教学有效性丧失。想要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只有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才会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计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特点,结合小学生贪玩、好动的特点,我们一定要给予小学生更宽广的自主实践契机,促进计算教学的直观化发展[4],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讲解“凑十”相关知识点时,小学生在初接触时会对十进制不够理解,这时候教师便可利用算盘去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教师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对“凑十”这一基本计算规律有深刻的理解,然后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下去体会“凑十”的意义,便于日后的深入学习。又如,在讲解“除法”相关知识点时,初接触除法知识的小学生对于4÷2=2的概念不够理解,因此教师便可拿出4只铅笔,将它分给2名学生,每人得到2只铅笔,而学生便能够通过对实际操作的观察,深化对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由此可见,创新计算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理念。
结束语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指导课程活动的时候,要立足计算教学的实际需求,创新和调整计算教学方法。本文尝试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的指导方法,希望能够给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何朝霞.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4,6(02):162-164,167-168.
[2]郝玉,刘来金.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6(02):1123-1124,1127-1130.
[3]田淑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8,21(15):106-108,110-112.
[4]李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开展策略[J].学周刊,2017,21(35):175-178,180-182.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教学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主要依靠大量的习题练习,尽管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具有一定作用,但是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课上时间和课余时间,相对来说教学效率较低。基于新课改对于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计算教学活动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计算能力培养效率。
1.创设有效情境,做好教学铺垫
情境创设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合理创设计算教学情境,为计算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逐步具备主动学习意向,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学习计算的定理、法则,有利于计算教学有效性提升。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记住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我带着同学在课堂上用硬纸板制作长方体教具。学生在教具制作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单独计算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并给出自己所制作长方体面积求得的步骤。学生计算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的两个对面面积相等的性质,学生通过钻研,自己就總结出了“长方体表面积=2(ab+ah+bh)”的计算公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全程参与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演,因而其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记忆十分深刻,在具体的计算中计算效率和准确率也极高,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2.鼓励学生灵活计算,发展数学思维
学生之间由于成长环境和智力水平的不同,在计算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提供助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面对计算题时,由于思路不同,学生所采用的算法也不同,其速度和准确率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不能过分强调最优算法,计算之后通过比较发现算法并了解算法最优化的原理,也就是让学生先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2]。例如,在习题课中,对于题目175×9.5的计算,A同学给出了175×9+175×0.5的算法,B同学给出了175×10-175×0.5的算法,C同学给出了100×9.5+75×9.5的算法。这些算法都能够帮助同学得到正确的答案,但对于不同的题目,不同的算法其效率是不同的。针对A、B、C三名学生同一题目多算法的现象,我给予了鼓励。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又给出170×5.6同类变式题目,同学通过将这道题目和之前题目不同的算法进行归纳,让学生在掌握不同算法的同时,了解了对于不同题目最优算法的选择要点。
3.做好估算教学,为计算能力培养提供助力
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其计算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估算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扩展数学思维,将复杂的计算问题简单化[3]。将估算教学内容贯穿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显然利于提升小学身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案例:“老师一共带着29名学生去参观游玩,每人应付8元门票钱,问老师大约应该带多少钱?”一般这种程度的计算是可以通过乘法准确算出的,但是要运用估算的方法时,就可以将29约为30,这样29*8≈240元,便可以很快速地解决问题。
4.创新计算教学方法,优化计算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对计算教学方法的创新,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并且不能够深入理解算理,造成计算教学有效性丧失。想要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只有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才会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计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特点,结合小学生贪玩、好动的特点,我们一定要给予小学生更宽广的自主实践契机,促进计算教学的直观化发展[4],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讲解“凑十”相关知识点时,小学生在初接触时会对十进制不够理解,这时候教师便可利用算盘去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教师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对“凑十”这一基本计算规律有深刻的理解,然后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下去体会“凑十”的意义,便于日后的深入学习。又如,在讲解“除法”相关知识点时,初接触除法知识的小学生对于4÷2=2的概念不够理解,因此教师便可拿出4只铅笔,将它分给2名学生,每人得到2只铅笔,而学生便能够通过对实际操作的观察,深化对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由此可见,创新计算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理念。
结束语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指导课程活动的时候,要立足计算教学的实际需求,创新和调整计算教学方法。本文尝试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的指导方法,希望能够给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何朝霞.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4,6(02):162-164,167-168.
[2]郝玉,刘来金.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6(02):1123-1124,1127-1130.
[3]田淑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8,21(15):106-108,110-112.
[4]李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开展策略[J].学周刊,2017,21(35):175-178,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