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以儿童的视觉切入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利用童言以遵循儿童语言规律、引入多媒体技术切合儿童形象思维以及巧用肢体语言满足儿童交流习惯等有效管理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 儿童思维特点 语言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68-02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希望组建起一个和谐而团结的班集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需要掌握适合小学生个性特点的管理方式和沟通方式,真正了解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管理时抓住重点、对症下药。以下,笔者结合班级管理实践经验和儿童心理特点,尝试以儿童的视角切入小学班级管理,具体从语言方式、思维特点及交流习惯等几个方面提出策略。
一、遵循儿童语言规律,巧用童言童语
语言是传递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管理较为常用的手段。班主任作为成年人,其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均与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与学生沟通时,班主任下意识遵循的是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班主任常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语言过于生硬、严肃、刻板,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对此,班主任应当改变说话方式,在交流时遵循小学生的语言习惯,使用小学生熟悉的表达形式,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从语言上取得学生的好感,进而逐步展开教育管理。
笔者的班级中有几名学生因为贪玩游戏,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任课教师多次批评教育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思来想去,笔者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设计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游戏”。首先,笔者找到这几名学生,用聊天的口吻问他们:“你们平时都爱玩什么游戏呀?”一名学生小声说:“玩手机游戏。”笔者轻描淡写地追问:“是‘农药’还是‘吃鸡’呀?”学生听到熟悉的“术语”,顿时惊讶极了。然后笔者故作神秘地说:“想不想玩一个不用手机也能做任务的游戏?”学生将信将疑地点头。第二步,笔者拿出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示意:“以后,作业就是老师发布给你们的任务,你们完成后就到班级的微信群里找我这个NPC交任务,我会根据交作业的时间和正确率发放‘点数’,我们来搞一个班级排位赛,怎么样?”几名学生对这个“游戏”感到新奇,而且听到教师用的都是平时他们玩手机游戏时的习惯用语,不需要过多解释就明白了“游戏规则”,都表示愿意尝试。
笔者根据手机游戏中的名称设置了段位名称,同时请各科任课教师帮忙配合,每日把“布置作业”变成“发布任务”,并且每周总结一次排位,前十名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越来越多学生被吸引加入“游戏”,笔者不忘经常夸奖完成得早和正确率高的学生是“全班最靓的仔”,还会鼓励一时表现不佳的学生:“来,老师给你加个Buff!”“抓紧时间啊,小心落地成盒。”在这种熟悉的语言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游戏的竞争性,也让学生觉得做作业不再是一件枯燥厌烦的事情,而是有趣“游戏”的一部分。
当代小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语言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尤其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渴望获得认同,也希望能够被视为平等的人。在沟通时如果班主任能采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方式传达信息,更容易使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从而愿意将班主任视为“自己人”,乐于接受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建议,师生间沟通将更顺畅、气氛更和谐,这样更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迎合儿童形象思维,巧用多媒体技术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表现为具体形象性,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通过直观的形象和表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如果仅以抽象文字和口头语言进行指导,往往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对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班级管理,通过生动、直观的动画、图画、声音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的主旨。
例如,班会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常会利用班会总结上一周的班级管理工作、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点评学生的日常表现等,但传统的班会往往局限于班主任的口头讲话,学生对此缺乏兴趣,甚至视每周一次的班会为负担,这样很难收到班会活动的预期效果。为了改进班会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班会活动的兴趣,笔者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班会内容制作成PPT。在班会上,当总结到班级卫生检查情况时,笔者轻点鼠标,一个折线图出现在画面上,每个折点代表了一周的評比总分,一只可爱的小白鸽顺着折点依次飞过,描绘出整条折线。飞翔的小白鸽在折线最高点时是大笑的表情,飞到低点时就变成了哭泣的表情,画面非常生动。学生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总结形式,觉得新奇,都专心地看着。笔者相机提问:“小白鸽飞到低处时为什么会哭?”学生齐声说:“因为分数变低了。”笔者再次发问:“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分数会变低吗?”学生一时之间沉默了,这时笔者点击低点小白鸽的图案,弹出上周检查卫生时拍摄到的照片,照片呈现了清扫区有纸屑、桌椅不整齐、垃圾桶残留垃圾等情况。学生看到这些照片后都惭愧地低下了头。笔者接着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白鸽不再哭呢?”学生大声回答:“认真打扫!”这一次的班会气氛热烈,学生反响积极,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此外,班规纪律也可以利用影像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强调课堂纪律时,笔者播放了一个短视频,视频展示了学生上课时的画面:铃声响起,同学们欢快地跑进教室,在课桌前整齐地坐好,认真地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时精神饱满,同时配上儿歌“上课铃声响,赶紧进课堂。听讲守纪律,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书本摆桌上。发言先举手,回答甜又亮。站直看前方,比比谁最棒”。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当看到生动易懂的画面、听到朗朗上口的歌谣,往往愿意学习模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视听技术将班级管理内容变成生动、直观的画面,更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这样简化了班级管理工作,也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
三、满足儿童交流习惯,巧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形式,它虽然是无声的,也承载着不比有声语言少的信息。如果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善用肢体语言,有时能起到比有声语言更好的管理效果。
笔者在担任二年级(2)班的班主任时,发现班里有一名比较淘气的学生,他喜欢随意推拉、敲打桌椅,而且屡教不改。经过走访和分析,笔者了解到这名学生是因为家人忙于工作,感到孤单,想用这样的方法引起大家的注意。获悉原因后,笔者没有批评他,而是在他面前小心地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并示意他也这样做。当学生不解地照做时,笔者突然用力敲了一下桌子,学生被吓了一跳。笔者问:“你喜欢刚才老师做的事情吗?”学生迅速摇头,笔者笑着说:“刚才书桌也说它不喜欢我敲它。”学生似有所悟,在接下来的几天,笔者观察到他每每想敲打桌子时,会突然停下来,看向自己。笔者立刻朝他露出赞赏的笑容,并竖起大拇指,受到激励后他敲打桌子的行为逐渐减少。笔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关注他,比如课中多把目光投向他,鼓励他回答问题;路上遇到他,热情地向他打招呼;等等。学生从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了教师对他的关注和鼓励,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也改掉了推拉敲打桌子的习惯,甚至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摆整齐桌椅。
此外,笔者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也注重肢体语言的使用,如当学生学习取得好成绩时,朝他们高高地竖起大拇指,或热烈地鼓掌,给予他们肯定;当学生努力尝试某件事情时,用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或者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以示鼓励。在笔者的带动下,班级氛围变得空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管理效果可见一斑。可见,肢体动作和身体接触能够传达出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信任和友善,更符合儿童的交流习惯和认知规律,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育管理因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科学的小学班级管理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从儿童的视觉提出管理方法。实践证实,充分利用儿童语言规律、引入多媒体辅助技术适应儿童形象思维方式,以及巧用肢体语言满足儿童交流习惯,能够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者简介】封宇(1974— ),女,广西容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以及学校管理。
(责编 黄健清)
【关键词】班级管理 儿童思维特点 语言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68-02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希望组建起一个和谐而团结的班集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需要掌握适合小学生个性特点的管理方式和沟通方式,真正了解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管理时抓住重点、对症下药。以下,笔者结合班级管理实践经验和儿童心理特点,尝试以儿童的视角切入小学班级管理,具体从语言方式、思维特点及交流习惯等几个方面提出策略。
一、遵循儿童语言规律,巧用童言童语
语言是传递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管理较为常用的手段。班主任作为成年人,其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均与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与学生沟通时,班主任下意识遵循的是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班主任常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语言过于生硬、严肃、刻板,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对此,班主任应当改变说话方式,在交流时遵循小学生的语言习惯,使用小学生熟悉的表达形式,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从语言上取得学生的好感,进而逐步展开教育管理。
笔者的班级中有几名学生因为贪玩游戏,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任课教师多次批评教育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思来想去,笔者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设计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游戏”。首先,笔者找到这几名学生,用聊天的口吻问他们:“你们平时都爱玩什么游戏呀?”一名学生小声说:“玩手机游戏。”笔者轻描淡写地追问:“是‘农药’还是‘吃鸡’呀?”学生听到熟悉的“术语”,顿时惊讶极了。然后笔者故作神秘地说:“想不想玩一个不用手机也能做任务的游戏?”学生将信将疑地点头。第二步,笔者拿出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示意:“以后,作业就是老师发布给你们的任务,你们完成后就到班级的微信群里找我这个NPC交任务,我会根据交作业的时间和正确率发放‘点数’,我们来搞一个班级排位赛,怎么样?”几名学生对这个“游戏”感到新奇,而且听到教师用的都是平时他们玩手机游戏时的习惯用语,不需要过多解释就明白了“游戏规则”,都表示愿意尝试。
笔者根据手机游戏中的名称设置了段位名称,同时请各科任课教师帮忙配合,每日把“布置作业”变成“发布任务”,并且每周总结一次排位,前十名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越来越多学生被吸引加入“游戏”,笔者不忘经常夸奖完成得早和正确率高的学生是“全班最靓的仔”,还会鼓励一时表现不佳的学生:“来,老师给你加个Buff!”“抓紧时间啊,小心落地成盒。”在这种熟悉的语言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游戏的竞争性,也让学生觉得做作业不再是一件枯燥厌烦的事情,而是有趣“游戏”的一部分。
当代小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语言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尤其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渴望获得认同,也希望能够被视为平等的人。在沟通时如果班主任能采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方式传达信息,更容易使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从而愿意将班主任视为“自己人”,乐于接受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建议,师生间沟通将更顺畅、气氛更和谐,这样更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迎合儿童形象思维,巧用多媒体技术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表现为具体形象性,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通过直观的形象和表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如果仅以抽象文字和口头语言进行指导,往往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对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班级管理,通过生动、直观的动画、图画、声音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的主旨。
例如,班会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常会利用班会总结上一周的班级管理工作、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点评学生的日常表现等,但传统的班会往往局限于班主任的口头讲话,学生对此缺乏兴趣,甚至视每周一次的班会为负担,这样很难收到班会活动的预期效果。为了改进班会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班会活动的兴趣,笔者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班会内容制作成PPT。在班会上,当总结到班级卫生检查情况时,笔者轻点鼠标,一个折线图出现在画面上,每个折点代表了一周的評比总分,一只可爱的小白鸽顺着折点依次飞过,描绘出整条折线。飞翔的小白鸽在折线最高点时是大笑的表情,飞到低点时就变成了哭泣的表情,画面非常生动。学生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总结形式,觉得新奇,都专心地看着。笔者相机提问:“小白鸽飞到低处时为什么会哭?”学生齐声说:“因为分数变低了。”笔者再次发问:“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分数会变低吗?”学生一时之间沉默了,这时笔者点击低点小白鸽的图案,弹出上周检查卫生时拍摄到的照片,照片呈现了清扫区有纸屑、桌椅不整齐、垃圾桶残留垃圾等情况。学生看到这些照片后都惭愧地低下了头。笔者接着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白鸽不再哭呢?”学生大声回答:“认真打扫!”这一次的班会气氛热烈,学生反响积极,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此外,班规纪律也可以利用影像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强调课堂纪律时,笔者播放了一个短视频,视频展示了学生上课时的画面:铃声响起,同学们欢快地跑进教室,在课桌前整齐地坐好,认真地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时精神饱满,同时配上儿歌“上课铃声响,赶紧进课堂。听讲守纪律,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书本摆桌上。发言先举手,回答甜又亮。站直看前方,比比谁最棒”。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当看到生动易懂的画面、听到朗朗上口的歌谣,往往愿意学习模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视听技术将班级管理内容变成生动、直观的画面,更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这样简化了班级管理工作,也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
三、满足儿童交流习惯,巧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形式,它虽然是无声的,也承载着不比有声语言少的信息。如果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善用肢体语言,有时能起到比有声语言更好的管理效果。
笔者在担任二年级(2)班的班主任时,发现班里有一名比较淘气的学生,他喜欢随意推拉、敲打桌椅,而且屡教不改。经过走访和分析,笔者了解到这名学生是因为家人忙于工作,感到孤单,想用这样的方法引起大家的注意。获悉原因后,笔者没有批评他,而是在他面前小心地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并示意他也这样做。当学生不解地照做时,笔者突然用力敲了一下桌子,学生被吓了一跳。笔者问:“你喜欢刚才老师做的事情吗?”学生迅速摇头,笔者笑着说:“刚才书桌也说它不喜欢我敲它。”学生似有所悟,在接下来的几天,笔者观察到他每每想敲打桌子时,会突然停下来,看向自己。笔者立刻朝他露出赞赏的笑容,并竖起大拇指,受到激励后他敲打桌子的行为逐渐减少。笔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关注他,比如课中多把目光投向他,鼓励他回答问题;路上遇到他,热情地向他打招呼;等等。学生从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了教师对他的关注和鼓励,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也改掉了推拉敲打桌子的习惯,甚至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摆整齐桌椅。
此外,笔者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也注重肢体语言的使用,如当学生学习取得好成绩时,朝他们高高地竖起大拇指,或热烈地鼓掌,给予他们肯定;当学生努力尝试某件事情时,用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或者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以示鼓励。在笔者的带动下,班级氛围变得空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管理效果可见一斑。可见,肢体动作和身体接触能够传达出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信任和友善,更符合儿童的交流习惯和认知规律,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育管理因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科学的小学班级管理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从儿童的视觉提出管理方法。实践证实,充分利用儿童语言规律、引入多媒体辅助技术适应儿童形象思维方式,以及巧用肢体语言满足儿童交流习惯,能够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者简介】封宇(1974— ),女,广西容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以及学校管理。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