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指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区域游戏中,教师应该准备充分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由地探索。但是,教师看着孩子游戏会紧张、会忍不住“越俎代庖”,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事实上对孩子帮助更大的是让孩子自己掌控游戏,教师要“管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做一个有技巧的、聪明的“懒”老师。
【关键词】让孩子自己玩 让孩子自己说 自己做 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做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6-02
幼儿园区域游戏越来越重要,它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充足的操作机会。它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最能体现幼儿游戏的“三自方针”,即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游戏方式。
这一阶段我结合乡土课题,尝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乡土主题区域游戏”的探索。我的家乡永安是著名的笋竹之乡,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耕作、生活,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的风土人情、家乡特产、丰富的自然景观都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很好的教育资源。安贞堡是其中的一处著名的优美的历史文化景点,它的造型、内部结构、装饰、功能都非常的独特,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如果能将它们进行开发,将其转换成幼儿园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以区域游戏、集中活动、小组活动等形式和孩子一起深入地感知、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现和创造,不但能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能体现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如:
镜头一:要开放“小吃店”了,老师们像往常一样加班加点制作各种材料,孩子们在边上无所事事,他们问:“老师,你们在做什么?”“别吵,老师忙得很。”“老师,需要我帮忙吗?”老师却说:“不用了,老师自己来。等下你做不好。”
镜头二:《小吃店》里,教师介绍制作芋包的材料和方法时,个别孩子不认真听,老师就不停地走过去提醒,还说:“等下看你会不会做”。活动完,老师说:“真累呀!”
镜头三:在区域游戏中,多多在美工区里做着手工,久久没有动作。他看着角色区《小商店》,那里的顾客、营业员快乐地忙碌着,眼里流露出渴望参加的神情,想去,又不敢去。因为老师活动前有交代,不能换区活动。
以上现象的出现,暴露了教师对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的困惑,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不敢放手让孩子进行操作,不给他们选择的权利,而是要求他们按照成人的意愿行事, “担心他们做不好”,事事包办代替。这样不但会磨灭孩子爱学习的天性,会瓦解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其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不许换区游戏”这种区域的实体性观念,更是从根本上断绝了不同区域活动之间自由地流动与交往的可能性。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观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
对此,我就“区域活动中充分以孩子主体,并将区域之间有效联动,让各区域服务于同一主题”“区域游戏中老师的放手”为内容,做了以下尝试,初见成效。
第一:让孩子自己玩的“懒”老师。以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安贞堡》为例。在活动刚开始时,我在“竹乡书院”的阅读区中投放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孩子在其中自主地看,交流和讲述;有的孩子在美工区里尝试描画《最美角落》,表达自己对安贞堡的美初步感受;有的还将图剪开,玩拼图的游戏……气氛宽松而自主。再到后来,孩子们产生了搭建了安贞堡的意愿。为了表现出安贞堡的造型美、艺术美、独特美,使安贞堡更加逼真,孩子们分成了指挥部(负责总体协调工作)、施工组(负责安贞堡的基本搭建工作),材料加工组(负责加工装饰窗花、彩绘、柱子、石础)。区域活动时间里,班级一片热闹:只见窗花组一部分幼儿裁好底板请另一部分人帮忙贴上剪好的窗花再由施工组的幼儿进行张贴;柱子组的装饰好后汇同石础组的一起将它安置到安贞堡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不断进行人员的调配,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安贞堡一天天地搭建起来。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们改变了班级区域的格局,除了设在室外的正在搭建的安贞堡外,教室里增设了纪念品商店和竹乡小吃店,供“游客们”进餐和休息、购买纪念品,从而使我们乡土主题背景下的活动更加丰满。
《指南》指出,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学习和发展规律,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活动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暖的、宽松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学习,愉快地游戏,主动地探索,快乐地成长。
第二:让孩子自己说,自己做的“懒”老师。在安贞堡的屋顶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生成了“制作安贞堡瓦片”的活动。到底用什么材料合适,才能表现出安贞堡瓦片的形状、颜色、层叠的关系呢?有的说可以用花瓣,这样很漂亮;有的说可以用落叶,这样很环保;有的说可以用纸筒,它们搭在一起很像瓦片……老师不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请孩子们自己动手试一试。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也总结出做瓦片的东西必须符合几个条件:颜色要像,形状要像,能叠在一起,还要立体,要环保,不能浪费。直到有一天,孩子们看见果箱隔片时,才发现如果把它钉在一起,再刷上颜色,这样就可以做屋顶了。
第三: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做的“懒”老师。仍以《我们的安贞堡》为例。安贞堡的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飞檐更让建筑有了展翅欲飞的美。但同时它也是整体搭建的重点和难点。在区域游戏中,孩子们进行多次尝试之后,仍然没有成功,搭建陷入了僵局。孩子们商讨后,决定请家长帮助,共同解决屋顶的设计和制作问题。于是,他们精心设计、制作了邀请函,自己联系家长参与活动。有建筑经验的芷璇爷爷走进课堂,为孩子讲解安贞堡屋顶的层叠的原因和方法。在理解了安贞堡的屋顶是前低后高,左右对称,飞檐是层层叠加后,孩子们自由选择纸皮、尺子等材料,和同伴共同制作,同心协力地克服困难。
在整个乡土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他们不用老师组织,便能积极动脑,或者合作商量,或者向家长求助,总能竭尽全力,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体现了区域游戏推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指南》实施以后,真正受益的不仅是孩子,还有老师,因为老师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针对孩子年龄特点该提供什么材料,不用纠结他们不会玩、玩不好,更多地转变为材料的提供上,观察孩子的操作上,支持孩子的探索上,真正地将老师从“忙碌”中“解放出来”。但这对老师的专业素质挑战更强,这就需要教师熟读《指南》,领会其精神,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
快来一起做个聪明的“懒”老师吧!
【关键词】让孩子自己玩 让孩子自己说 自己做 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做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6-02
幼儿园区域游戏越来越重要,它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充足的操作机会。它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最能体现幼儿游戏的“三自方针”,即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游戏方式。
这一阶段我结合乡土课题,尝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乡土主题区域游戏”的探索。我的家乡永安是著名的笋竹之乡,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耕作、生活,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的风土人情、家乡特产、丰富的自然景观都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很好的教育资源。安贞堡是其中的一处著名的优美的历史文化景点,它的造型、内部结构、装饰、功能都非常的独特,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如果能将它们进行开发,将其转换成幼儿园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以区域游戏、集中活动、小组活动等形式和孩子一起深入地感知、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现和创造,不但能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能体现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如:
镜头一:要开放“小吃店”了,老师们像往常一样加班加点制作各种材料,孩子们在边上无所事事,他们问:“老师,你们在做什么?”“别吵,老师忙得很。”“老师,需要我帮忙吗?”老师却说:“不用了,老师自己来。等下你做不好。”
镜头二:《小吃店》里,教师介绍制作芋包的材料和方法时,个别孩子不认真听,老师就不停地走过去提醒,还说:“等下看你会不会做”。活动完,老师说:“真累呀!”
镜头三:在区域游戏中,多多在美工区里做着手工,久久没有动作。他看着角色区《小商店》,那里的顾客、营业员快乐地忙碌着,眼里流露出渴望参加的神情,想去,又不敢去。因为老师活动前有交代,不能换区活动。
以上现象的出现,暴露了教师对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的困惑,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不敢放手让孩子进行操作,不给他们选择的权利,而是要求他们按照成人的意愿行事, “担心他们做不好”,事事包办代替。这样不但会磨灭孩子爱学习的天性,会瓦解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其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不许换区游戏”这种区域的实体性观念,更是从根本上断绝了不同区域活动之间自由地流动与交往的可能性。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观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
对此,我就“区域活动中充分以孩子主体,并将区域之间有效联动,让各区域服务于同一主题”“区域游戏中老师的放手”为内容,做了以下尝试,初见成效。
第一:让孩子自己玩的“懒”老师。以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安贞堡》为例。在活动刚开始时,我在“竹乡书院”的阅读区中投放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孩子在其中自主地看,交流和讲述;有的孩子在美工区里尝试描画《最美角落》,表达自己对安贞堡的美初步感受;有的还将图剪开,玩拼图的游戏……气氛宽松而自主。再到后来,孩子们产生了搭建了安贞堡的意愿。为了表现出安贞堡的造型美、艺术美、独特美,使安贞堡更加逼真,孩子们分成了指挥部(负责总体协调工作)、施工组(负责安贞堡的基本搭建工作),材料加工组(负责加工装饰窗花、彩绘、柱子、石础)。区域活动时间里,班级一片热闹:只见窗花组一部分幼儿裁好底板请另一部分人帮忙贴上剪好的窗花再由施工组的幼儿进行张贴;柱子组的装饰好后汇同石础组的一起将它安置到安贞堡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不断进行人员的调配,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安贞堡一天天地搭建起来。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们改变了班级区域的格局,除了设在室外的正在搭建的安贞堡外,教室里增设了纪念品商店和竹乡小吃店,供“游客们”进餐和休息、购买纪念品,从而使我们乡土主题背景下的活动更加丰满。
《指南》指出,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学习和发展规律,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活动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暖的、宽松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学习,愉快地游戏,主动地探索,快乐地成长。
第二:让孩子自己说,自己做的“懒”老师。在安贞堡的屋顶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生成了“制作安贞堡瓦片”的活动。到底用什么材料合适,才能表现出安贞堡瓦片的形状、颜色、层叠的关系呢?有的说可以用花瓣,这样很漂亮;有的说可以用落叶,这样很环保;有的说可以用纸筒,它们搭在一起很像瓦片……老师不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请孩子们自己动手试一试。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也总结出做瓦片的东西必须符合几个条件:颜色要像,形状要像,能叠在一起,还要立体,要环保,不能浪费。直到有一天,孩子们看见果箱隔片时,才发现如果把它钉在一起,再刷上颜色,这样就可以做屋顶了。
第三: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做的“懒”老师。仍以《我们的安贞堡》为例。安贞堡的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飞檐更让建筑有了展翅欲飞的美。但同时它也是整体搭建的重点和难点。在区域游戏中,孩子们进行多次尝试之后,仍然没有成功,搭建陷入了僵局。孩子们商讨后,决定请家长帮助,共同解决屋顶的设计和制作问题。于是,他们精心设计、制作了邀请函,自己联系家长参与活动。有建筑经验的芷璇爷爷走进课堂,为孩子讲解安贞堡屋顶的层叠的原因和方法。在理解了安贞堡的屋顶是前低后高,左右对称,飞檐是层层叠加后,孩子们自由选择纸皮、尺子等材料,和同伴共同制作,同心协力地克服困难。
在整个乡土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他们不用老师组织,便能积极动脑,或者合作商量,或者向家长求助,总能竭尽全力,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体现了区域游戏推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指南》实施以后,真正受益的不仅是孩子,还有老师,因为老师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针对孩子年龄特点该提供什么材料,不用纠结他们不会玩、玩不好,更多地转变为材料的提供上,观察孩子的操作上,支持孩子的探索上,真正地将老师从“忙碌”中“解放出来”。但这对老师的专业素质挑战更强,这就需要教师熟读《指南》,领会其精神,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
快来一起做个聪明的“懒”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