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典型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x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福建闽北山丘盆地(浦城县)、闽西低山丘陵(连城县)、闽东滨海平原(福鼎市)3个典型双季稻区开展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闽紫5号和余江大叶生育期均表现较皖江大叶青和弋江种长。同一试验点紫云英品种鲜草产量存在差异,在浦城以闽紫5号最高,达41.68t/hm2;连城以余江大叶最高,达28.82t/hm2;福鼎以皖江大叶青最高,达29.85t/hm2;同试验点紫云英品种植株养分含量存在差异。综合考虑紫云英生长性状、鲜草产量及植株养分含量等因素,闽北山丘盆地、闽西低山丘陵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闽紫5号和余江大叶,闽东滨海平原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闽紫5号和皖江大叶青。
  关键词:紫云英;品种;生长性状;产量;养分含量
  中图分类号 S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83-03
  紫云英是福建省冬季主要绿肥作物,作为稻田绿肥是一种天然优质有机肥资源,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1-4]。20世纪70年代中期福建省冬种紫云英20多万hm2,重点在闽西北、闽东北冬闲田示范推广,对当时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化肥工业迅速成长,以及對绿肥经济效益不明显、收益期长的片面认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然而,化肥大量施用带来的环境、土壤质量等问题逐渐显现,社会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需求不断提高,绿肥生产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5-6],但近20a研究推广停滞,紫云英的生产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现代农业条件下不同生态区适宜品种的选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7]。福建省闽北山丘盆地、闽西低山丘陵、闽东滨海平原3个典型双季稻区在气温、降水、无霜期和≥10℃积温等气候条件方面均有所差异[8],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紫云英生长、产量及养分含量。本文通过对4个当前主栽的紫云英品种在不同双季稻区生长特性进行比较,旨在为选择区域适宜的紫云英品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的4个紫云英品种为当前福建省双季稻区主要栽培品种,分别为闽紫5号、余江大叶、弋江种、皖江大叶青。
  1.2 试验地点 试验点设在闽北山丘盆地浦城县盘亭镇庙湾村、闽西低山丘陵连城县新泉镇官庄村、闽东滨海平原福鼎市秦屿镇太阳头村的双季稻田进行,各试验点位置及供试验土壤理化性状如表1所示。
  1.3 试验设计 每个参试品种为1个处理,共4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0m2。紫云英播种时间统一为2011年10月12日,播种量22.5kg/hm2,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d,浸种12h后与细沙按2∶1比例拌匀。每小区施钙镁磷肥600g、氯化钾150g。各小区除品种不同外,其他栽培与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1.4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紫云英生长过程中分别记载品种间生育期生长特征,其中,始花期为试验区内25%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2012年3月26日,对各品种鲜草株高、株分枝数、鲜草茎粗进行观察记载,测定鲜草产量,计算开花率,开花率由每个小区选取50株植株统计得来(开花率取整5、整10)。同时将采集植株样称重、烘干,测定含水量,磨碎后测定其氮、磷、钾含量。采用浓硫酸—过氧化氢消化后,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全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钾含量[9]。数据采用Excel软件整理分析,利用Duncan新复极差法统计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试验点紫云英主要生育期特性比较 各试验点紫云英品种主要生育期特性如表2所示,其中弋江种、皖江大叶青的第一分技期、现蕾期和始花期表现较为一致,比闽紫5号、余江大叶早2~5d。福建双季稻区早稻插秧一般安排在4月中上旬,紫云英压青还田要求在插秧15d左右结合犁田进行水耕翻压,试验于2012年3月26日紫云英翻压前进行开花率观察比较,4个试验品种中,弋江种开花率最高,3个试验点平均开花率80%;余江大叶开花率最低,3个试验点平均开花率55%。开花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弋江种、皖江大叶青、闽紫5号、余江大叶。说明在这4个紫云英品种中,弋江、皖江大叶青相对为中早熟品种,闽紫5号、余江大叶相对为中熟品种。
  2.2 不同试验点紫云英经济性状与鲜草产量比较 表3表明,同一试验点不同紫云英品种鲜草产量明显不同,在浦城,闽紫5号鲜草产量最高,达41.68t/hm2,极显著高于皖江大叶青,与余江大叶、戈江种差异也达显著水平,品种间最大差异达10.08t/hm2;在连城,余江大叶鲜草产量最高,达28.82t/hm2,极显著高于皖江大叶青和戈江种,与闽紫5号差异不显著,品种间最大差异达9.77t/hm2;在福鼎,皖江大叶青鲜草产量最高,达29.85t/hm2,极显著高于余江大叶和戈江种,与闽紫5号差异不显著,品种间最大差异达7.39t/hm2。表3也表明同一紫云英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的鲜草产量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浦城鲜草产量相对较高,连城和福鼎相对较低,这与不同试验点的气候条件与土壤肥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对4个试验品种的株高、茎粗和株分枝数进行观察记载(表3),不同试验点紫云英品种株高、茎粗和株分枝的变化规律与鲜草产量变化相对一致,即紫云英鲜草产量较高的品种一般表现出株高较高、茎粗较粗,而株分枝数则较少。在浦城,闽紫5号鲜草产量最高,与其他品种相比,株高高出5.8~16.5cm,茎粗增加0.02~0.06cm,株分枝数减少0.3~0.6枝;在连城,余江大叶鲜草产量最高,与其他品种相比,株高高出5.3~13.7cm,茎粗增加0.03~0.07cm,株分枝数减少0.1~0.7枝;在福鼎,皖江大叶青鲜草产量最高,与其他品种相比,株高高出1.5~9.2cm,茎粗增加0.01~0.07cm,株分枝数减少0.2~0.7枝。   2.3 不同试验点紫云英植株养分含量比较 紫云英鲜草压青还田前采集植株样测定氮、磷、钾含量,由表4可知,同一试验点不同紫云英品种磷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氮、钾含量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浦城、连城试验点均以闽紫5号、余江大叶的氮、钾含量相对较高;福鼎试验点以闽紫5号、皖江大叶青的氮、钾含量相对较高。不同试验点紫云英品种的养分含量高低顺序并无一致规律。如浦城试验点闽紫5号的氮含量最高、余江大叶的钾含量最高,连城试验点余江大叶的氮含量最高、闽紫5号的钾含量最高,而福鼎试验点闽紫5號的氮、钾含量均为最高。
  3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对4个紫云英品种在福建省3个典型双季稻区生育期的观测可以得出在不同稻作区闽紫5号和余江大叶生育期均表现较皖江大叶青和弋江种长。
  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各紫云英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生长性状、鲜草产量以及植株养分含量可以得出,不同双季稻区优选紫云英品种有所不同,闽北山丘盆地、闽西低山丘陵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闽紫5号和余江大叶,闽东滨海平原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闽紫5号和皖江大叶青。
  参考文献
  [1]刘英,王允青,张祥明,等.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8-99.
  [2]王允青,张祥明,刘英,等.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99-700.
  [3]黄庆裕.紫云英压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8(2):29-31.
  [4]官会林,刘士清,张无敌,等.紫云英轮作与退化山地红壤肥力恢复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4):494-497.
  [5]伍文初,孟庆金.稳定发展绿肥生产初探[J].广西农学报,2008,23(3):39-41.
  [6]秦文利,刘忠宽,曹卫东,等.河北省发展绿肥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38-41.
  [7]曹卫东,黄鸿翔.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4):1-3.
  [8]林景亮,郭辉煌,赖理清,等.福建土壤[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16
  [9]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63-271. (责编:施婷婷)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玉米优良品种自交系鲁原92为实验材料,以玉米幼苗胚叶和胚根为外植体,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诱导愈伤组织的若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4-D在诱导愈伤组织中起着关键作用,添加一定浓度的KT对诱导起着促进作用,添加微量的AgNO3明显促进愈伤诱导。  关键词:玉米;胚根;胚叶;组织培养;愈伤组织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24-03 
摘 要:在铜陵县灰沙潮土上,通过“3414”试验,分析了本区域春小麦肥料效应,初步探讨了N、P、K肥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氮肥是春小麦产量增加和千粒重降低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氮磷钾间交互作用也有一定影响。综合考虑,每667m2小麦N、P、K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2kg、5kg、6kg。  关键词:小麦;“3414”试验;肥料效应;铜陵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以中华水韭为试验材料,用200μmol·L-1的氯化镉溶液和2g·L-1的硝酸铅分别对其进行胁迫处理,采用cDNA-AFLP技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通过Blast(The 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同源性比对分析基因功能,为寻找耐重金属胁迫相关基因和揭示水韭对环境变化响应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试验结果如下:共有15条差异条带被成功克隆和测序,其中13条
摘 要:为探索严重退化的涂园菜地的有效改良途径,选择极具代表性的涂厂村在主栽作物青皮葱上进行增施商品有机肥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在涂园菜地上适量增施商品有机肥能显著提高青皮葱的产量,其中每hm2增施11.25t,增产最明显,增产率13.7%,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改良土壤的效果逐渐明显,但当季产出投入比以每1hm2增施7.5t最佳,达到1.68。  关键词:有机肥;涂园;青皮葱;应
摘 要:蝗总科特有前翅和后足股节间的摩擦发声机制,在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中,鸣声受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显著的功能性分化。通过对长白山露水河地区长须跃度蝗(Podismopsis dolichocerca)、土门岭跃度蝗(P. tumenlingeensis)、狭翅跃度蝗(P. angustipennis)的鸣声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这几种蝗虫鸣声和发声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通过分析发现,跃度
介绍了半地下式温室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培育健壮嫁接苗、消毒灭菌、定植等。
摘 要: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选育的3个杉木优良无性系“洋6421#”、“洋062#”和“洋243#”为材料,研究其组培苗瓶内瓶外生根技术。结果显示:杉木3个优良无性系组培苗的最佳瓶内生根培养基为:1/4改良MS+IBA(0.3mg/L)+NAA(0.2mg/L)+蔗糖(2%),接种30d后生根率都可达91%以上;瓶外扦插生根需要的最佳激素及其浓度为0.3mg/L的IBA,扦插45d后生根率都可达8
摘 要: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2号,于2012年和2013年在国家优质杂交水稻新成果蕲春展示基地连片示范栽培66.7hm2。Y两优2号上部3片功能叶具有长、直、窄、凹、厚的特点,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禾下穗,米质优,产量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高产栽培要求稀播壮秧,秧龄控制在20~25d。栽培技术:插足基本苗,增施磷钾肥,适时适度晒田,看苗巧施穗粒肥,间隙灌溉至成熟
摘要:于2012年在池州市贵池区进行了长效硅钾肥在水稻上应用的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长效硅钾肥能增强水稻分蘖势,分蘖率提高94%,延长有效分蘖期2d,有效穗增加1.67万/667m2,并能促水稻大穗、多粒,增加千粒重;与习惯施肥相比,每667m2施用长效硅钾肥32.6kg,水稻可增产2.6%,增收25.5元。  关键词:硅钾肥;水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摘 要:通过2a定位对比试验,探索施用山西紫光钾硅肥对水稻、小麦增产、增效及改善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山西紫光钾硅肥,可以有效增加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提高产量。从经济效益角度,水稻、小麦每667m2施用钾硅肥15kg,总增收效果最明显,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较,每667m2总新增产值254.3元,扣除钾肥成本,增纯收益173.3元,增值产投比2.14,经济效益较明显。且连续施用2a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