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必要性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教学情境;创新能力
当前,在初中学科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此,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对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通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科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崭新的知识体系,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目的。因此,为了提升学科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对策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感性认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程度的启发,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某初中语文教师依据文中对初春的山、水、虫、鸟、草、树、风、雨、人描写的赏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文字、影像等信息,使学生自主学习,拉近了学生与课文《春》的距离。同时,该教师利用PPT将描写初春的重点词语,如欣欣然、朗润、赶趟儿、舒活等做成闪烁文字,使每个学生能够重点感悟,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生字词的认知。教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
2. 利用信息技術创设合作平台
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互动平台,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声音和图片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课程重点,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孟子〉二章》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某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就为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将全班学生分成每/组4人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实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与同学讨论的方式,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如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有的小组负责搜集孟子的政治和哲学主张,有的小组负责查找孟子的言行记录,有的小组负责了解孟子的地位和贡献等。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互动能力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教师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搭建良好的沟通互动平台。语文教师应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生活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能力。
例如,在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在相关教学网站搜集亚洲的地理、自然和人文知识,在课上使学生针对教学网站的知识板块,采取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然后教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小组学生推选出小组长对本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汇报,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方式有效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合作平台,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此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敏敏.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基于实践教学的角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8-9.
[2]韩那官.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学课程资源,2017(9):45-47.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教学情境;创新能力
当前,在初中学科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此,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对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通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科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崭新的知识体系,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目的。因此,为了提升学科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对策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感性认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程度的启发,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某初中语文教师依据文中对初春的山、水、虫、鸟、草、树、风、雨、人描写的赏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文字、影像等信息,使学生自主学习,拉近了学生与课文《春》的距离。同时,该教师利用PPT将描写初春的重点词语,如欣欣然、朗润、赶趟儿、舒活等做成闪烁文字,使每个学生能够重点感悟,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生字词的认知。教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
2. 利用信息技術创设合作平台
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互动平台,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声音和图片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课程重点,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孟子〉二章》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某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就为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将全班学生分成每/组4人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实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与同学讨论的方式,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如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有的小组负责搜集孟子的政治和哲学主张,有的小组负责查找孟子的言行记录,有的小组负责了解孟子的地位和贡献等。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互动能力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教师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搭建良好的沟通互动平台。语文教师应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生活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能力。
例如,在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在相关教学网站搜集亚洲的地理、自然和人文知识,在课上使学生针对教学网站的知识板块,采取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然后教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小组学生推选出小组长对本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汇报,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方式有效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合作平台,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此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敏敏.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基于实践教学的角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8-9.
[2]韩那官.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学课程资源,2017(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