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问题所在,并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小组合作的恰当时机、评价机制的有效性这几个方面,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21
自主、合作、探究是近几年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指学生个体的自由主动的学习;合作指学生通过与同桌或同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探究指同小组之间,共同针对某一困惑问题,做有目的地深入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学生的学习更独立更有责任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高。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立即进入一种热烈讨论的状态。不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持续的时间不长。一两周以后,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部分小组部分学生的话题与课题不相干;2.部分小组或小组内几个人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3.部分小组的讨论流于形式,组员心不在焉,各做各的事情;4.部分小组讨论后互相推诿,无人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室纪律一团糟。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询问班级学生,走访其他教师,网上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
1.学生准备不充分。有的学生课前没有认真读书,不能深入思考。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展开讨论,使他们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所以只能坐享其成,人云亦云。
2.学生有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不好,课堂发言时害怕说错话被同学嘲笑,因而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这种自卑心理抑制了学生个体的课堂行为,使他不能毫无顾虑、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这种情况在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中尤为常见。
3.教师的指导建议不够合理。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或小组成员搭配不匀,或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小组活动常常被几个胆子大、学习好的积极分子垄断,而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也不敢过分地让学困生充当报告员。这样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由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全面性深刻性高一个层次,往往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积极的发言,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肯定,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探求新知,从而使潜能得以开发。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参与意识不强,主动性欠缺,思维又往往落后学优生,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失去了思考、发言的机会,个体的能力当然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够科学。教学任务有一定的时效性,那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有时会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不敢也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这样,在个别思维活跃的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之后,就匆匆进入下一个问题情境中,致使学生对上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上,缺乏深度。而有时教师对问题的要求过高,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准确理解老师的意图,更无从思考,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时间一长,学生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渐渐失去了兴趣。
三、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的策略
要解决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形式的一种,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教师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多样的学习方式。就要对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估计: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不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小组合作更加合理?小组合作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小组的合作学习才有必要,也才能得以顺利地进行。
2.抓住小组合作的恰当时机
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什么时候呢?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合作学习也一样,不到学生想要交流的时候,学生不会有真正的交流,只有切实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小组成员之间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才会真切地去思考、交流、探求,从而去探究疑难、解释疑惑、解决疑难,从而也让学生个体在此当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3.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
最后,如果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制定并落实好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小组中的个体有更高更好的发展,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好的评价机制能促使小组成员团结一致,力争上游,使小组成员不仅有奋发向上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感,而良性的评价机制的运行,就是它得以实现的保证。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21
自主、合作、探究是近几年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指学生个体的自由主动的学习;合作指学生通过与同桌或同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探究指同小组之间,共同针对某一困惑问题,做有目的地深入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学生的学习更独立更有责任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高。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立即进入一种热烈讨论的状态。不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持续的时间不长。一两周以后,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部分小组部分学生的话题与课题不相干;2.部分小组或小组内几个人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3.部分小组的讨论流于形式,组员心不在焉,各做各的事情;4.部分小组讨论后互相推诿,无人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室纪律一团糟。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询问班级学生,走访其他教师,网上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
1.学生准备不充分。有的学生课前没有认真读书,不能深入思考。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展开讨论,使他们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所以只能坐享其成,人云亦云。
2.学生有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不好,课堂发言时害怕说错话被同学嘲笑,因而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这种自卑心理抑制了学生个体的课堂行为,使他不能毫无顾虑、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这种情况在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中尤为常见。
3.教师的指导建议不够合理。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或小组成员搭配不匀,或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小组活动常常被几个胆子大、学习好的积极分子垄断,而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也不敢过分地让学困生充当报告员。这样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由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全面性深刻性高一个层次,往往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积极的发言,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肯定,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探求新知,从而使潜能得以开发。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参与意识不强,主动性欠缺,思维又往往落后学优生,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失去了思考、发言的机会,个体的能力当然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够科学。教学任务有一定的时效性,那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有时会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不敢也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这样,在个别思维活跃的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之后,就匆匆进入下一个问题情境中,致使学生对上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上,缺乏深度。而有时教师对问题的要求过高,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准确理解老师的意图,更无从思考,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时间一长,学生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渐渐失去了兴趣。
三、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的策略
要解决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形式的一种,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教师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多样的学习方式。就要对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估计: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不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小组合作更加合理?小组合作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小组的合作学习才有必要,也才能得以顺利地进行。
2.抓住小组合作的恰当时机
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什么时候呢?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合作学习也一样,不到学生想要交流的时候,学生不会有真正的交流,只有切实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小组成员之间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才会真切地去思考、交流、探求,从而去探究疑难、解释疑惑、解决疑难,从而也让学生个体在此当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3.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
最后,如果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制定并落实好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小组中的个体有更高更好的发展,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好的评价机制能促使小组成员团结一致,力争上游,使小组成员不仅有奋发向上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感,而良性的评价机制的运行,就是它得以实现的保证。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