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再现】
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家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生活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试题解读】
第一个题目,关注的是考生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检验考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能力,符合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原则,有利于考生调动生活积累,展示自我才情,彰显创新精神。
1.深刻感悟题目内涵。“家”这个题目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亲人一起居住的地方,这是“家”最基本的含义。写作时,一定要选取能体现家的温馨与美好的事情来突出文章的主题。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家”无处不在。我们学习的班级是我们成长的家,我们生活的中国也是我们的家。如果能选取这两个方面来写,立意会显得更加高远。
2.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如果写自己的小家,要把“我”在家中的表现展示出来,这样文章的主题会更加鲜明。在班级这个“家”中,“我”可以是普通一员,但一定要在关键时刻“露脸”,从而更好地体现为班级所做的贡献。如果写国家,可以写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3.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家”这个题目,在语言的表达上适宜采用叙述、描写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形式上可以采用题记、小标题、日记等形式。
第二个题目是材料作文。试题给出了一段关于“青蛙成长”的材料,每句话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给考生以启发。
以第一句为例,“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可以提炼出“成长过程中要经历蜕变”等观点。写作时,可以从记叙的角度入手,写自己或身边的某个人成长中“蜕变”的往事、勇于开拓进取获得成功的故事或善于把握机会、展示自我的经历。
【佳作展示一】
家
吉林一考生
时光不疾不徐,一站又一站,如年轮般记录着人世间的变化与沧桑。十几年的人生路上,我辗转于家与学校之间,停停歇歇,珍藏变动的风景,不经意间触摸到了家的脉搏……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家是港湾与归宿。因为学校离家远,上中学后,我便成为一名住宿生。学校不准带手机,所以我很少与父母联系。每周最喜欢的日子便是星期五,因为那一天是回家的日子。每次回家,车刚到站,便能看到父亲或母亲站在路边等我归来。下车时,父母上前接过书包,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回家的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开心的事想和父母分享,难过的事想和父母倾诉,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吐不快,生怕错过他们不在身边时发生的点滴。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有家。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家是思念与牵挂。北方有“起身饺子落身面”的说法,妈妈上学期间,每次返校姥姥都会包饺子。这种习俗延续到母亲身上。每当假期结束,剁饺子馅的声音便在家里响起。在学校食堂吃腻的时候,我最想念的就是妈妈包的三鲜馅饺子。饺子包裹着妈妈对我的牵挂与不舍,包含着满满的爱。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家是补给站与蓄电器。正在中考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我回想起父母送考的情景,他们虽然并不富裕,但却尽自己所能给我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考取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后,我离家也会越来越远。我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去追逐理想。虽生而平凡,但可以让家人因我的存在感到生活更加美好。不负韶华,不负父母的期待。
烛影摇曳处,清泪落纸成书;皎月当空时,思念绕枕无眠;漫夜划玉栏,寄予思语万千。只一句,愿家和家人一切安好。
【亮点剖析】
这篇文章的生活气息浓郁,表达了考生对家的真挚感情。每周五回家路上和父亲或母亲同行的欢声笑语、吃腻了食堂的饭菜想念母亲包的饺子……这些极富生活气息的画面,表现出考生对父母、对家的热爱。结尾段诗意作结,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佳作展示二】
历经蜕变,收获成长
吉林一考生
蝌蚪變青蛙,褪掉尾巴,收获成长。人的一生也需要经历多次蜕变,否则每天都在机械地循环往复。在泣血中挣脱往昔的束缚,在砸碎过去的锁链中寻觅新的生机,每一次蜕变,都是成长。
蜕变往往伴随着痛苦,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以更好地蜕变、成长呢?
历经蜕变,收获成长,需要我们把握时代,洞察未来。1992年,一位35岁的年轻人本可以接受许多公司给予的高薪和高职位,但他婉拒了所有聘请,临危受命,担任连续亏损7年、已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厂长。第二年,他创立京东方,希望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显示领域的“缺屏之痛”。他就是京东方的董事长——王东升。今天,京东方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巨人。
历经蜕变,收获成长,需要我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我们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上个世纪,国家做出了要独立研制卫星导航系统的决策,52岁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项事业。面对尚未起步就已落后20多年的严峻挑战,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攻坚克难,终于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他就是北斗系统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我们年轻一代,更应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要敢于求索、开拓进取,在创新创造中积累经验,收获成功。
历经蜕变,收获成长,需要我们挑战自我,就像是走一趟从未走过的旅程,最终超越自我。
人非生而不同,一样的起点,迥异的终点,关键取决于途中奔跑的速度。让我们以充足的准备去历经蜕变,收获成长!
【亮点剖析】
作者根据材料中的“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一句确立观点,并作为题目。论述过程中,选取京东方董事长扭转“缺屏之痛”、谭述森带领团队开发卫星导航系统的事例加以论证,达到了很好的论述效果。
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家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生活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试题解读】
第一个题目,关注的是考生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检验考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能力,符合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原则,有利于考生调动生活积累,展示自我才情,彰显创新精神。
1.深刻感悟题目内涵。“家”这个题目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亲人一起居住的地方,这是“家”最基本的含义。写作时,一定要选取能体现家的温馨与美好的事情来突出文章的主题。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家”无处不在。我们学习的班级是我们成长的家,我们生活的中国也是我们的家。如果能选取这两个方面来写,立意会显得更加高远。
2.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如果写自己的小家,要把“我”在家中的表现展示出来,这样文章的主题会更加鲜明。在班级这个“家”中,“我”可以是普通一员,但一定要在关键时刻“露脸”,从而更好地体现为班级所做的贡献。如果写国家,可以写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3.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家”这个题目,在语言的表达上适宜采用叙述、描写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形式上可以采用题记、小标题、日记等形式。
第二个题目是材料作文。试题给出了一段关于“青蛙成长”的材料,每句话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给考生以启发。
以第一句为例,“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可以提炼出“成长过程中要经历蜕变”等观点。写作时,可以从记叙的角度入手,写自己或身边的某个人成长中“蜕变”的往事、勇于开拓进取获得成功的故事或善于把握机会、展示自我的经历。
【佳作展示一】
家
吉林一考生
时光不疾不徐,一站又一站,如年轮般记录着人世间的变化与沧桑。十几年的人生路上,我辗转于家与学校之间,停停歇歇,珍藏变动的风景,不经意间触摸到了家的脉搏……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家是港湾与归宿。因为学校离家远,上中学后,我便成为一名住宿生。学校不准带手机,所以我很少与父母联系。每周最喜欢的日子便是星期五,因为那一天是回家的日子。每次回家,车刚到站,便能看到父亲或母亲站在路边等我归来。下车时,父母上前接过书包,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回家的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开心的事想和父母分享,难过的事想和父母倾诉,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吐不快,生怕错过他们不在身边时发生的点滴。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有家。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家是思念与牵挂。北方有“起身饺子落身面”的说法,妈妈上学期间,每次返校姥姥都会包饺子。这种习俗延续到母亲身上。每当假期结束,剁饺子馅的声音便在家里响起。在学校食堂吃腻的时候,我最想念的就是妈妈包的三鲜馅饺子。饺子包裹着妈妈对我的牵挂与不舍,包含着满满的爱。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家是补给站与蓄电器。正在中考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我回想起父母送考的情景,他们虽然并不富裕,但却尽自己所能给我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考取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后,我离家也会越来越远。我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去追逐理想。虽生而平凡,但可以让家人因我的存在感到生活更加美好。不负韶华,不负父母的期待。
烛影摇曳处,清泪落纸成书;皎月当空时,思念绕枕无眠;漫夜划玉栏,寄予思语万千。只一句,愿家和家人一切安好。
【亮点剖析】
这篇文章的生活气息浓郁,表达了考生对家的真挚感情。每周五回家路上和父亲或母亲同行的欢声笑语、吃腻了食堂的饭菜想念母亲包的饺子……这些极富生活气息的画面,表现出考生对父母、对家的热爱。结尾段诗意作结,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佳作展示二】
历经蜕变,收获成长
吉林一考生
蝌蚪變青蛙,褪掉尾巴,收获成长。人的一生也需要经历多次蜕变,否则每天都在机械地循环往复。在泣血中挣脱往昔的束缚,在砸碎过去的锁链中寻觅新的生机,每一次蜕变,都是成长。
蜕变往往伴随着痛苦,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以更好地蜕变、成长呢?
历经蜕变,收获成长,需要我们把握时代,洞察未来。1992年,一位35岁的年轻人本可以接受许多公司给予的高薪和高职位,但他婉拒了所有聘请,临危受命,担任连续亏损7年、已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厂长。第二年,他创立京东方,希望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显示领域的“缺屏之痛”。他就是京东方的董事长——王东升。今天,京东方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巨人。
历经蜕变,收获成长,需要我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我们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上个世纪,国家做出了要独立研制卫星导航系统的决策,52岁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项事业。面对尚未起步就已落后20多年的严峻挑战,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攻坚克难,终于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他就是北斗系统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我们年轻一代,更应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要敢于求索、开拓进取,在创新创造中积累经验,收获成功。
历经蜕变,收获成长,需要我们挑战自我,就像是走一趟从未走过的旅程,最终超越自我。
人非生而不同,一样的起点,迥异的终点,关键取决于途中奔跑的速度。让我们以充足的准备去历经蜕变,收获成长!
【亮点剖析】
作者根据材料中的“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一句确立观点,并作为题目。论述过程中,选取京东方董事长扭转“缺屏之痛”、谭述森带领团队开发卫星导航系统的事例加以论证,达到了很好的论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