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起源于现实生活,并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不仅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146-02
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年纪小,认知能力欠缺,而且对生活又缺乏足够多的经验,因此,小学生很难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时摸不着头脑,没有让课堂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去分析解决,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实践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其认知能力与想象力还处于发展过程,而数学从古至今都是以复杂抽象著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这个性格特点,在课堂上营造数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创设数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数学天地。比如,在教授“图形与几何”这节课时,由于很多图形是非常复杂的,学生对几何形状的运用更是难以捉摸。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存在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在学生找到之后,请学生将这些图形在白纸上画出来,并讲一讲在生活中,这些图形还存在于什么地方,有哪些应用价值,然后,在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名胜古迹中的形状,并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古迹中存在什么形状,有什么作用。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借助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浅显易懂,让学生以最直观的形式学习数学,而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进入课堂,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太过于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太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固然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入了解,但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时却会完全摸不着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课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将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讲解清楚了,并没有引导学生将这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那么将很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导致学生领悟不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巧妙的引入生活素材,让学生不要拘泥于书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数学的奥秘,刺激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制作出一个“小超市”,在这个超市中有很多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物品,而且每个商品都有明码标价可供学生购买,教师可以提问“买哪两个商品是最实惠的?”“一个笔记本比一块橡皮贵多少?”等问题,最后,教师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每组学生商量用100元可以买到什么东西并说明购买的理由,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三、让数学再现生活,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小学生来讲,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会有些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學过程中用形象具体的生活例子来解释数学问题,不仅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进一步掌握,也会提升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引入到课堂,让学生会慢慢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就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应用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如果单纯的将每个面值的大小讲给学生听,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将很难理解真实的大小。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红想要买一支铅笔需要2元,自己在存钱罐里攒了18个一毛的纸币。教师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可以问每组学生“小红可不可以买到一支铅笔?”“小红还差多少就可以买到?”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日常存钱的活动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使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只是课堂学习的开端,教师在保证学生学到知识的前提下,为了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
参考文献:
[1]韦振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J].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2]唐君君.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J].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04期
[3]郭彩艳.从小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0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146-02
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年纪小,认知能力欠缺,而且对生活又缺乏足够多的经验,因此,小学生很难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时摸不着头脑,没有让课堂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去分析解决,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实践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其认知能力与想象力还处于发展过程,而数学从古至今都是以复杂抽象著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这个性格特点,在课堂上营造数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创设数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数学天地。比如,在教授“图形与几何”这节课时,由于很多图形是非常复杂的,学生对几何形状的运用更是难以捉摸。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存在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在学生找到之后,请学生将这些图形在白纸上画出来,并讲一讲在生活中,这些图形还存在于什么地方,有哪些应用价值,然后,在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名胜古迹中的形状,并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古迹中存在什么形状,有什么作用。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借助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浅显易懂,让学生以最直观的形式学习数学,而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进入课堂,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太过于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太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固然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入了解,但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时却会完全摸不着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课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将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讲解清楚了,并没有引导学生将这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那么将很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导致学生领悟不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巧妙的引入生活素材,让学生不要拘泥于书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数学的奥秘,刺激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制作出一个“小超市”,在这个超市中有很多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物品,而且每个商品都有明码标价可供学生购买,教师可以提问“买哪两个商品是最实惠的?”“一个笔记本比一块橡皮贵多少?”等问题,最后,教师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每组学生商量用100元可以买到什么东西并说明购买的理由,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三、让数学再现生活,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小学生来讲,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会有些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學过程中用形象具体的生活例子来解释数学问题,不仅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进一步掌握,也会提升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引入到课堂,让学生会慢慢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就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应用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如果单纯的将每个面值的大小讲给学生听,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将很难理解真实的大小。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红想要买一支铅笔需要2元,自己在存钱罐里攒了18个一毛的纸币。教师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可以问每组学生“小红可不可以买到一支铅笔?”“小红还差多少就可以买到?”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日常存钱的活动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使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只是课堂学习的开端,教师在保证学生学到知识的前提下,为了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
参考文献:
[1]韦振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J].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2]唐君君.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J].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04期
[3]郭彩艳.从小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