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管理的缺失,催生了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的提出
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企业感悟职业活动必备的隐性知识,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理解工作标准,是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由于企业存在着生产任务与实习内容的冲突,学校存在着学生分散实习的管理、考核困难等问题,学生存在着参加顶岗实习的身份转变所造成的角色难以适应等问题,致使“基于学习的工作”的顶岗实习,成为了高职院校管理的难点,“放羊”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成了“学生工”。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学院自2009年提出了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的理念,认为顶岗实习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高级阶段,是校内学习的延伸,是连接校内学习和企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工作”,只有通过校企联动,使实习过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轮流顶岗,才能形成系统的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无缝对接的就业能力。
二、借鉴PDCA循环和ISO质量管理模式,构建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以校企联动作为保障,循环顶岗作为目标,其基本思路是,校企联合制定顶岗实习计划,联合确定循环岗位,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考核实习效果。
1.校企联动建立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
在研究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总体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校企联动确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
(1)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参与率为100%,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率为95%以上,循环顶岗实习的岗位数为3个以上。
(2)实习单位对学生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90%以上,家长对顶岗实习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就业率达到8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
(3)学生参加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参考率达到100%,取证率达到100%以上。
2.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构建校企“三层”联动机制
第一层:组建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推进,交通运输骨干企业、潍坊市对口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有关交通职业院校参与的山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六个工作部和七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其中人才培养部对接学院内部的教务处、就业中心和企业中的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校企联动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等业务。
第二层:专业群与行业企业对接的汽车、道桥、物流等7个专业工作委员会,校企双方有专人负责,处理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等各项具体事宜。
第三层: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以学生顶岗实习为纽带,联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评价实习效果。
3.借鉴ISO质量管理文件,构建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
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文件,通过PDCA循环,将顶岗实习工作划分为前期准备、中期过程管理与监控、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使顶岗实习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持续改进,达到顶岗实习质量目标。
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文件由三级文件构成。
第一级为程序文件,描述校企双方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规范顶岗实习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为各部门的良好协同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和保障。
第二级为作业文件,对程序文件规定的顶岗实习工程流程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第三级为记录文件,包括顶岗实习流程中所需要记录的数据项目和格式要求,作为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依据,同时为今后的持续改进提供分析数据。
4.校企联动实行双导师制,建立四元评价机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动配合,在顶岗实习前,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企业工作岗位设置,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实习时间、预期成果和考核标准等,并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校内导师通过现场检查指导、网络、电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企业导师在现场完成技术业务指导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院建立四元评价机制。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内导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四部分组成。
5.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实施过程动态监控
学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实行远程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顶岗实习计划、实施、控制的远程实时交流,真正做到实习安排、过程管理、结果考核“可视化与动态化”。
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实习公告”“实习规定”“岗前培训”“实习计划”“实习周志”“实习总结”“实习评价”等功能模块,学生可在平台上完成自主学习、实习报告的提交、实习疑难问题的交流等,导师可完成学生实习报告的评阅、问题的解答以及实习效果的评价等。
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建立,实现了实习过程的动态监控和实时交流与评价,拉近了学生与导师的距离,有效地解决了实习地点分散、难于管理的问题。
三、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实现三方共赢
1.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工作”,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的顶岗实习是连接学校专业知识和企业专业技能的纽带,通过多岗位循环顶岗实习这一途径,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全面的实践,对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有了全面了解,从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2.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基于工作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顶岗实习不同于工人的做工,是一种以做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习。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渴望通过顶岗实习的途径尽快融入到行业企业中,对枯燥、单一的工作岗位积极性不高,通过岗位循环方式,提高了实习的积极性和实习的稳定率,能更好地完成这种以学习为目的的工作。
3.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价值观得到全面提升
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任务、工作纪律和社会责任的严格要求,规范了学生的职业行为。为了适应企业环境,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必要的社交礼仪,感受到“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可靠、容易引起共鸣的人和事。
4.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和渗透
校企联动促成了学校与企业的亲密关系,由“邻居”发展到“亲戚”,最后成了“一家人”。校企联动使企业深层次参与到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培养的人才更有针对性。学院2010届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的比例达到了87%,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构建了校企“三层”联动机制和系统的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实行了双导师制,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实施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建立了四元评价机制,有效解决了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组织管理不到位、指导和管理困难、实习目标不明确、实习岗位单一等问题。
基金项目: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9499)。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企业感悟职业活动必备的隐性知识,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理解工作标准,是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由于企业存在着生产任务与实习内容的冲突,学校存在着学生分散实习的管理、考核困难等问题,学生存在着参加顶岗实习的身份转变所造成的角色难以适应等问题,致使“基于学习的工作”的顶岗实习,成为了高职院校管理的难点,“放羊”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成了“学生工”。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学院自2009年提出了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的理念,认为顶岗实习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高级阶段,是校内学习的延伸,是连接校内学习和企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工作”,只有通过校企联动,使实习过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轮流顶岗,才能形成系统的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无缝对接的就业能力。
二、借鉴PDCA循环和ISO质量管理模式,构建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以校企联动作为保障,循环顶岗作为目标,其基本思路是,校企联合制定顶岗实习计划,联合确定循环岗位,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考核实习效果。
1.校企联动建立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
在研究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总体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校企联动确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
(1)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参与率为100%,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率为95%以上,循环顶岗实习的岗位数为3个以上。
(2)实习单位对学生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90%以上,家长对顶岗实习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就业率达到8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
(3)学生参加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参考率达到100%,取证率达到100%以上。
2.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构建校企“三层”联动机制
第一层:组建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推进,交通运输骨干企业、潍坊市对口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有关交通职业院校参与的山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六个工作部和七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其中人才培养部对接学院内部的教务处、就业中心和企业中的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校企联动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等业务。
第二层:专业群与行业企业对接的汽车、道桥、物流等7个专业工作委员会,校企双方有专人负责,处理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等各项具体事宜。
第三层: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以学生顶岗实习为纽带,联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评价实习效果。
3.借鉴ISO质量管理文件,构建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
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文件,通过PDCA循环,将顶岗实习工作划分为前期准备、中期过程管理与监控、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使顶岗实习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持续改进,达到顶岗实习质量目标。
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文件由三级文件构成。
第一级为程序文件,描述校企双方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规范顶岗实习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为各部门的良好协同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和保障。
第二级为作业文件,对程序文件规定的顶岗实习工程流程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第三级为记录文件,包括顶岗实习流程中所需要记录的数据项目和格式要求,作为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依据,同时为今后的持续改进提供分析数据。
4.校企联动实行双导师制,建立四元评价机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动配合,在顶岗实习前,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企业工作岗位设置,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实习时间、预期成果和考核标准等,并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校内导师通过现场检查指导、网络、电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企业导师在现场完成技术业务指导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院建立四元评价机制。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内导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四部分组成。
5.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实施过程动态监控
学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实行远程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顶岗实习计划、实施、控制的远程实时交流,真正做到实习安排、过程管理、结果考核“可视化与动态化”。
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实习公告”“实习规定”“岗前培训”“实习计划”“实习周志”“实习总结”“实习评价”等功能模块,学生可在平台上完成自主学习、实习报告的提交、实习疑难问题的交流等,导师可完成学生实习报告的评阅、问题的解答以及实习效果的评价等。
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建立,实现了实习过程的动态监控和实时交流与评价,拉近了学生与导师的距离,有效地解决了实习地点分散、难于管理的问题。
三、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实现三方共赢
1.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工作”,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的顶岗实习是连接学校专业知识和企业专业技能的纽带,通过多岗位循环顶岗实习这一途径,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全面的实践,对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有了全面了解,从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2.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基于工作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顶岗实习不同于工人的做工,是一种以做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习。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渴望通过顶岗实习的途径尽快融入到行业企业中,对枯燥、单一的工作岗位积极性不高,通过岗位循环方式,提高了实习的积极性和实习的稳定率,能更好地完成这种以学习为目的的工作。
3.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价值观得到全面提升
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任务、工作纪律和社会责任的严格要求,规范了学生的职业行为。为了适应企业环境,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必要的社交礼仪,感受到“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可靠、容易引起共鸣的人和事。
4.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和渗透
校企联动促成了学校与企业的亲密关系,由“邻居”发展到“亲戚”,最后成了“一家人”。校企联动使企业深层次参与到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培养的人才更有针对性。学院2010届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的比例达到了87%,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构建了校企“三层”联动机制和系统的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实行了双导师制,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实施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建立了四元评价机制,有效解决了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组织管理不到位、指导和管理困难、实习目标不明确、实习岗位单一等问题。
基金项目: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9499)。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