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我与地坛》感悟史铁生般的人生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ONG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十五年在地坛摇着轮椅沉思的结果,同时也是他生命中的真实记录,这是一篇自我解析、袒露心曲的自白。该文融汇了大量体验与思索,理解了《我与地坛》也就掌握了史铁生的创作意义。
  关键词:史铁生;《我与地坛》;解读
  史铁生作为最令人震撼的作家之一,对他而言,写作与生命已经交融,他拥有缺陷的身体写出了丰满、健全的思想。在感受生命苦难的同时,展现了欢乐与明朗,敏锐的言辞为心灵点燃了一盏灯。21岁的史铁生失去了双腿,之后他发奋读书,从只有初中学历的工人一跃成为哲学性作家。
  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我与地坛》是他对十五年摇轮椅的探索结果,同时也是对艰难的记录,它很好的体现了人文价值。该文融汇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其中痛悔、真率、坦诚、反省,缩短了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可以零距离的评价、体会、观察史铁生。
  剧烈的疼痛后开始回归平静,急躁后开始平息,似乎一切都变得澄澈、透明,不是特意写出高深的文章,但是每句都透着玄机;在展示自身的脆弱与卑微的同时,让世人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韧性,没有炫耀与夸饰,只专注在自责与谈剖上,于无意中让世人读懂了他的追悔与悲哀。
  人之所以被称作万物之灵,是因为他被赋予了特定的精神价值。诗人席勒曾经说过:谈到勤奋,你不如蜜蜂;谈到敏捷,你如同一只蠕虫,可是人类的独占精神。史铁生拥有伟大精神,他对人生的感受与处事态度,都让我们敬佩。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在现实中是痛苦的,所以必须寻找家园。每个独立的人都拥有精神家园,桃花源是陶渊明的精神家园,荷塘世界对应的是朱自清,空中楼阁对应的是李乐薇。史铁生的家园则是被誉为精神家园、抚慰心灵的归宿——地坛。
  地坛是城市宁静一隅,同时也是正在受难的人的避风港,作者经历了几年专心思考。同时也是作者思想飞升的时期,地坛有玉砌雕阑、高墙的作用,并且完全没有哀伤,只有经历风霜后的坦然、超然。
  这对一个难以找到归属、找不到工作,似乎什么都找不到的作者而言,它是一种鼓舞。地坛不会由于自身衰弱与冷落逐渐暗淡,依然在每个坎坷上都映照落日余晖。在最落寞时,将天地唤的更加苍凉的雨燕,能帮助世人荡起与未来相连的脚印。哪些淡出喜忧,依然淡然屹立世间的古柏,哪些秋天、暴雨季节带来的种种等,都激励着作者勇往直前不断进取。在这个地坛中,蜜蜂像一朵小雾一样一直停留在空中;當瓢虫不耐烦后,依然会祈祷着展开翅膀,然后飞升。树枝上面留着蝉蜕,犹如空屋一般寂寞,此时露水一直在草叶上聚集滚动,压弯之后突然坠地,并且发出一道金光。这些生动、精美的语言,都形象、生动的记录了作者所在的那片荒芜的地坛以及干涸、期待复苏的心田。哪些时常来地坛的人儿,就如同相互扶持的老夫妻,运气一般的长袍人员、正在练唱的歌唱者、正在捉鸟的汉子、出生就弱智的美丽姑娘……。这一系列五彩斑斓的故事中,都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儿千差万别,不可能绝对公平与平等,更不能完美。
  不断进取是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所在,无数的人为作者给予了感动与鼓励,同时也为作者营造了新的生机,通过这片森林也让作者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并且坚强的走下去。甚至可以说地坛在无形中感染病救赎着作者,并且带领作者脱离死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探索,以及对后续生活的思想跨越都源于此。
  生死问题一直是世界观与价值观争论探索的方面,同时也是人生观的核心部分,生死又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谈到生命都会想到死亡。死亡能督促人类思考生命价值与生存意义。一个从不探索死亡的人,不可能真正掌握并了解人生,更不可能得到更多的领悟。
  在赏析《我与地坛》时,它的另一重点是理解文中的母爱。在二十一岁时,史铁生就因为腿疾不得不回到北京住院治疗,之后再没有站起来,人生最美好的时间段没有了双腿,对于一个青年而言就像晴天霹雳。用史铁生自己的话就是:曾经一度几个小时都在思索死亡的实情,经历过死神与心灵的较量后,最后他亦然拒绝死亡。其根本原因是,史铁生的母亲帮他唤起了对生命的渴望。原文第二部分借助自叙的方式对母爱进行了催人累人、夺人心神的描绘。一方面很好的展现了我对生前母亲的各种追忆与惋惜。另一方面,借助作者的假想,通过心理描绘深入到作者目前深沉、复杂的心理世界,很好的揭示了母爱的无私与赤城。通过从不同领域进行交叉对照与分析,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了母爱。首先,母爱是无言、苦难、坚韧的,当儿子遭到二十多岁突然截瘫的打击后,作为母亲她没有退缩、逃避,只是默默的承受了儿子的不幸与对自己心灵的打击。母亲用她瘦削的肩膀与无言的爱主动承担起精神创伤与生活压力。此处母亲的勇敢展现在她的坚韧,她一直默默承受,没有任何屈服。其次,母爱是善解人意、睿智、通达的。母亲对儿子的爱体现在理解与尊重,她不会一味询问儿子不愿意讲的实情,也不过问儿子出门,还鼓励儿子多出去活动、多去地坛看书。作者的母亲明白未来的路是儿子自己的,必须有一条通向幸福的路。也正是因为母亲爱的通达,最后儿子顺利的走上了一条自强的路。母亲教会了儿子怎样在逆境中用坚韧的毅力承担困苦,并且不失去信仰与信心。在母亲的影响下,作者逐渐从焦灼、悲观、绝望的境遇中解脱,通过自身努力,最后成为杰出的青年小说家,所以说母爱是优良品质与道德情操的来源。
  综上所述,作者在遭遇命运的不公后,经过了沉沦悲观、怨恨狂躁、痛苦反省的折磨,在母亲温暖怀抱与宁静的地坛中,通过一次次深入的思索与分析,他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最后完成了艰难的思想飞升,让人生观上升到珍爱生活与生命的境界。
其他文献
老爸走了,我现在赶去机场,回北京。  2016年11月13日。老爸十天前还能吃能喝,半盘子鹵肘子吃光之后喝光一碗粥,两天前还在做饭炒蘑菇,今天上午还吃了半碗面条,今天下午五点,就毫无痛苦地过去了。他九月份过了八十三岁生日。今天还是老妈的生日。  我订完机票,取消下周所有会,打了几个电话,安顿好,忽然想到,每次见到老爸,他都不太说话,都给我倒一杯热茶,眼泪下来,止不住。我知道,走得这么快、这么安详,
据新京报报道,2016年3月16日,在广西玉林北流市白马镇,三名辍学少年,在篮球场殴打一名智障男子,打断两根木棍后,又换了铁管继续殴打,最终将一罐汽油从智障男子头顶浇下,点燃……后来,这位同样年轻、出生在1993年的智障男子,因全身大面积烧伤死亡。2017年6月20日,玉林法院一审宣判了这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  十六岁零六个月、十七岁零七个月、十七岁零八个月,这是三位少年的年龄。  小学三年级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