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志强:
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德州是一方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一座希望之城,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经济》杂志社·鲁西北经济文化中心的成立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关于中心的工作,我提3点意见:
第一,坚持党媒姓党,《经济》杂志社的事业延伸到哪里,党的领导就一定要延伸到哪里,必须做到全覆盖,各地中心、办事处无一例外。并且要清醒地从思想上认识到,从行动上完全做到:首先,无论是杂志社总部还是地方中心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党的政治工作者,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彰显着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必须讲政治,守规矩,守纪律;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绝不能有一丝一毫损害党的利益、党的形象、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任何言行发生。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其次,各地中心、办事处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延伸,必须坚决服从社委会的领导和管理,必须坚决服从地方党委的领导和管理,这一点毫不含糊、毫不动摇,绝不允许存在领导和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形成“两不管”的局面。
第二,地方中心要找准定位,明确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五个服务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好、配合好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战略的需要;服务好、引导好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好、满足好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市场消费的需要;服务好、推动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服务好、支持好当地文化艺术工作者发展的需要。
第三,《经济》杂志社社委会希望和要求鲁西北经济文化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在社委会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拓工作局面,不负重托,既能很好地完成杂志社在鲁西北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任务,又能很好地推动鲁西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梁国楹:
“一主多副”联动发展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安定和国力的提升,德州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明显加快。京杭运河的开凿与贯通,为德州营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 、生态 、生活和生产环境 ,是德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京杭运河同时为德州带来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使德州原有的地域文化优势和特点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也为德州创造了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大格局中独特的文化地位。
德州文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德”,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德州的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重,做人有德,做事行德,才能建立信誉,才能引进外资,才能赋予“德”的时代内涵。这也是德州发展的主要层面。其次,是多副,一是德州扒鸡、乐陵金丝小枣、长官包子、保店驴肉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二是在历史上,德州不仅是运河名城,而且是南北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交通比较发达,如今仍是如此;三是德州与山东其他城市相比,其运河文化起步最早,历史最长,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四是董子读书台、苏禄王墓、德州黑陶等都是德州历史遗存的宝贵品牌,其文化内涵中有很深的孝道文化。
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德州文化的开发,不仅要做减法,选择其中的核心点切入,与此同时还要保护其他文化,并加以强化,形成“一主多副”的联动发展格局。
王才路:
聚焦产品,打造品牌
说起德州的运河文化,激起了我很多感情,我们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为此,我感到十分骄傲。
运河这些年的发展,在其两岸走出了很多状元宰相,名人雅士。换一个角度来说,德州运河同样是历史的见证,它忠实记录了封建王朝的荣辱兴亡,两岸老百姓的勤劳智慧,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气息。我见证过运河一系列的文化性格,它温柔起来像少女,发起脾气来像狮子,2003年发大水的时候,淹了很多地方。
而且,运河里面还承载了很多传说、故事、神话和历史。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绵延1747千米,到处撒着种子,结出许多绚烂多彩的花。所以我强调个人的感觉,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到底该怎么用,该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话题,也是文化企业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目前政治、经济、文化的大环境下,德州运河文化能做出的产品很多,产品聚焦之前先要聚集人才,然后确立产品聚焦点,随后进行长期规划,把产品最终做成精品。
不同阶段的人对产品有不同的诉求,以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诉求是要先解决温饱,现在,人们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于是,产品的开发也就不一样了。因此,针对人们的需求来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再利用多元传播手段来进行营销传播,最终形成品牌。
在此过程中,产品链的每个环节都要产生价值,并且清楚知晓其最大价值产生在哪个链条上。由此形成长期效应,打造连续冲击力。
这样既把文化输出了,也一定程度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双边价值都能达到最大化。但不容忽视的是,时间和团队的投入是打造品牌的必须过程,这样打造出来的品牌才能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比如,可以根据运河本身独特的品牌故事来挖掘独特的IP,并转换成游戏、动漫等其他形式进行传播,推广。
毛佩琦:
运河文化的品格传承
运河文化的核心品牌是国家的另外担当。它一方面承担着国家经济命脉延续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承担着文化的传播。运河看似和商业无关,却发挥着商业的作用。运河的管理,属于高效的组织管理型,航运方面的管理不仅涉及商业,还涉及财政税收。
德州运河自隋唐兴起,金朝设将陵仓,元朝改为陵州仓,明清两代,德州既是漕运的储存站又是转运站,德州段运河成为南北水运的咽喉要地,年货运量、周转量、吞吐量都占运河各港口之首。仓储、漕运是大运河作为南北经济大动脉的主要表现。明清以后,运河文化和商业文化对德州影响最大。目前运河周边一带的许多仓栈、货场、铁路转运线等依然使用,是大运河历史上“四仓”(德州、临清、徐州、淮安)中唯一保存完整并仍在发挥作用的仓,延伸了运河的仓栈功能。 运河文化不仅促进了德州商业文明 ,而且在流动中开启了德州沟通南北和向外发展的动力, 苏禄国王及其后裔就是在这种交流沟通中落户德州的。
运河也是科技文明的表现,其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产物,运河周围的航道、治水等方面都体现出其巨大的能量。
运河也是开放、包容的,运河人的眼光绝不是短暂的,而是前瞻性。运河经过的城市很多,运河流到哪里,运河人就走到哪里,这是文化的交融和开放。
运河又是领先的,凡是世界领先的东西,领先的潮流,都在运河中展现。
以上运河的种种品格,换位为企业家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到德州来说,其企业家要能发现运河文化精髓、弘扬传统文化,企业内部要有高效严密的组织机构,要能包容并蓄各方面人才,整个企业要能引领时代潮流,能为德州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曾国祥:
打造德州文化企业梯队
两千年来,大运河因漕运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运河经济带和运河文化带,逐步形成吴越、淮扬文化与齐鲁、燕赵文化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现象。
学习大运河、研究大运河、传承大运河、弘扬大运河是必要且必须的。首先要了解大运河文化。那么,什么叫文化?有人说:“识字就有文化。”字典中说,文化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我的解释是,所谓文化,对自然人来讲,知书达理就是文化。而大运河文化包含范围更广,涉及面更多。
群儒之首董仲舒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对儒学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上书三策,就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和治乱之端提出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董仲舒曾在德州讲学,留下了“三年不窥园”的佳话。
因此,我建议组建德州儒商会,先把文化的力量注入进来。然后选一批企业先作为试点,请专家组成员来探讨研究应对和发展策略,最终形成梯队,达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效果。
另外,仍然要强化“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德州市以往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德州市邻近京、津、济,高校和机构众多,人才智力密集的区位优势,继续加大力度,融入文化,加快德州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入“政”,即德州市相关领导在其中起到推动作用,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最后,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注入文化内涵,起到文化引领的作用。
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德州是一方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一座希望之城,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经济》杂志社·鲁西北经济文化中心的成立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关于中心的工作,我提3点意见:
第一,坚持党媒姓党,《经济》杂志社的事业延伸到哪里,党的领导就一定要延伸到哪里,必须做到全覆盖,各地中心、办事处无一例外。并且要清醒地从思想上认识到,从行动上完全做到:首先,无论是杂志社总部还是地方中心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党的政治工作者,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彰显着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必须讲政治,守规矩,守纪律;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绝不能有一丝一毫损害党的利益、党的形象、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任何言行发生。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其次,各地中心、办事处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延伸,必须坚决服从社委会的领导和管理,必须坚决服从地方党委的领导和管理,这一点毫不含糊、毫不动摇,绝不允许存在领导和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形成“两不管”的局面。
第二,地方中心要找准定位,明确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五个服务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好、配合好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战略的需要;服务好、引导好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好、满足好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市场消费的需要;服务好、推动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服务好、支持好当地文化艺术工作者发展的需要。
第三,《经济》杂志社社委会希望和要求鲁西北经济文化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在社委会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拓工作局面,不负重托,既能很好地完成杂志社在鲁西北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任务,又能很好地推动鲁西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梁国楹:
“一主多副”联动发展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安定和国力的提升,德州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明显加快。京杭运河的开凿与贯通,为德州营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 、生态 、生活和生产环境 ,是德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京杭运河同时为德州带来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使德州原有的地域文化优势和特点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也为德州创造了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大格局中独特的文化地位。
德州文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德”,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德州的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重,做人有德,做事行德,才能建立信誉,才能引进外资,才能赋予“德”的时代内涵。这也是德州发展的主要层面。其次,是多副,一是德州扒鸡、乐陵金丝小枣、长官包子、保店驴肉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二是在历史上,德州不仅是运河名城,而且是南北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交通比较发达,如今仍是如此;三是德州与山东其他城市相比,其运河文化起步最早,历史最长,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四是董子读书台、苏禄王墓、德州黑陶等都是德州历史遗存的宝贵品牌,其文化内涵中有很深的孝道文化。
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德州文化的开发,不仅要做减法,选择其中的核心点切入,与此同时还要保护其他文化,并加以强化,形成“一主多副”的联动发展格局。
王才路:
聚焦产品,打造品牌
说起德州的运河文化,激起了我很多感情,我们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为此,我感到十分骄傲。
运河这些年的发展,在其两岸走出了很多状元宰相,名人雅士。换一个角度来说,德州运河同样是历史的见证,它忠实记录了封建王朝的荣辱兴亡,两岸老百姓的勤劳智慧,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气息。我见证过运河一系列的文化性格,它温柔起来像少女,发起脾气来像狮子,2003年发大水的时候,淹了很多地方。
而且,运河里面还承载了很多传说、故事、神话和历史。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绵延1747千米,到处撒着种子,结出许多绚烂多彩的花。所以我强调个人的感觉,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到底该怎么用,该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话题,也是文化企业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目前政治、经济、文化的大环境下,德州运河文化能做出的产品很多,产品聚焦之前先要聚集人才,然后确立产品聚焦点,随后进行长期规划,把产品最终做成精品。
不同阶段的人对产品有不同的诉求,以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诉求是要先解决温饱,现在,人们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于是,产品的开发也就不一样了。因此,针对人们的需求来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再利用多元传播手段来进行营销传播,最终形成品牌。
在此过程中,产品链的每个环节都要产生价值,并且清楚知晓其最大价值产生在哪个链条上。由此形成长期效应,打造连续冲击力。
这样既把文化输出了,也一定程度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双边价值都能达到最大化。但不容忽视的是,时间和团队的投入是打造品牌的必须过程,这样打造出来的品牌才能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比如,可以根据运河本身独特的品牌故事来挖掘独特的IP,并转换成游戏、动漫等其他形式进行传播,推广。
毛佩琦:
运河文化的品格传承
运河文化的核心品牌是国家的另外担当。它一方面承担着国家经济命脉延续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承担着文化的传播。运河看似和商业无关,却发挥着商业的作用。运河的管理,属于高效的组织管理型,航运方面的管理不仅涉及商业,还涉及财政税收。
德州运河自隋唐兴起,金朝设将陵仓,元朝改为陵州仓,明清两代,德州既是漕运的储存站又是转运站,德州段运河成为南北水运的咽喉要地,年货运量、周转量、吞吐量都占运河各港口之首。仓储、漕运是大运河作为南北经济大动脉的主要表现。明清以后,运河文化和商业文化对德州影响最大。目前运河周边一带的许多仓栈、货场、铁路转运线等依然使用,是大运河历史上“四仓”(德州、临清、徐州、淮安)中唯一保存完整并仍在发挥作用的仓,延伸了运河的仓栈功能。 运河文化不仅促进了德州商业文明 ,而且在流动中开启了德州沟通南北和向外发展的动力, 苏禄国王及其后裔就是在这种交流沟通中落户德州的。
运河也是科技文明的表现,其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产物,运河周围的航道、治水等方面都体现出其巨大的能量。
运河也是开放、包容的,运河人的眼光绝不是短暂的,而是前瞻性。运河经过的城市很多,运河流到哪里,运河人就走到哪里,这是文化的交融和开放。
运河又是领先的,凡是世界领先的东西,领先的潮流,都在运河中展现。
以上运河的种种品格,换位为企业家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到德州来说,其企业家要能发现运河文化精髓、弘扬传统文化,企业内部要有高效严密的组织机构,要能包容并蓄各方面人才,整个企业要能引领时代潮流,能为德州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曾国祥:
打造德州文化企业梯队
两千年来,大运河因漕运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运河经济带和运河文化带,逐步形成吴越、淮扬文化与齐鲁、燕赵文化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现象。
学习大运河、研究大运河、传承大运河、弘扬大运河是必要且必须的。首先要了解大运河文化。那么,什么叫文化?有人说:“识字就有文化。”字典中说,文化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我的解释是,所谓文化,对自然人来讲,知书达理就是文化。而大运河文化包含范围更广,涉及面更多。
群儒之首董仲舒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对儒学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上书三策,就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和治乱之端提出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董仲舒曾在德州讲学,留下了“三年不窥园”的佳话。
因此,我建议组建德州儒商会,先把文化的力量注入进来。然后选一批企业先作为试点,请专家组成员来探讨研究应对和发展策略,最终形成梯队,达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效果。
另外,仍然要强化“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德州市以往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德州市邻近京、津、济,高校和机构众多,人才智力密集的区位优势,继续加大力度,融入文化,加快德州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入“政”,即德州市相关领导在其中起到推动作用,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最后,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注入文化内涵,起到文化引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