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我国英语教学历史,传统的语法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国内许多英语教科书都把语言结构或句型操练列入其中;句型操练和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至今还为一些教师津津乐道。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结构;但随着功能语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单纯地学习语法结构是没有意义的,教语法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亦即语法教学所关注的并不只是语言形式或语法知识本身,而是人们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如何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
  语言的结构或形式与功能和意义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语句在不同场合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The tea is really cold.”这句话,在寒冷的冬天,句中表达的可能是抱怨;而在炎热的夏天,表达的则可能是一种赞许。在不同的场景中,“Why don’t you close the door?”可能表示不同的功能,比如建议或命令等。
  不同的语言形式也可能表示相似的功能。一种交际功能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示。例如,请人关门就有以下一些表达方式:
  Close the door,please.
  Why don’t you close the door?
  C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
  Excuse me,could I trouble you to close the door?
  上述四句话中有三句是问句,但它们的功能并不是提问,而是表示请求。因此,教师不应仅教学生一些语言结构,而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情景,鼓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把语言形式同交际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
  在语法练习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操练重复出现在单句中的某个语法点,其结果是学生只知道这种语法现象是正确的,却不知道它为什么是正确的以及在什么场合是正确的。如果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联系人为地隔开,学生就很难意识到语言形式、语法意义和交际功能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在实际交际中,语法符合和语法规则的运用总是与一定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来体现某种交际功能的。例如,一位汽车销售商对车主说:“If your car should need any attention during the first 12 months,take it to an authorized dealer.”有些学生认为,句中的should可以省略;但是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可以看出汽车销售商并不希望顾客的车出问题,句中用should表示的是一种虚拟语气,用来说明汽车销售商不希望这一事情在将来发生。因此,该句中使用should是恰如其分的。
  由此可见,语法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答案,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语境变了,语言形式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教师切忌在语法教学中把问题简单化和公式化。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语法实例,进一步探讨形式、意义、功能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1.情态动must和should的使用
  
  情态动词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难点,大部分学生习惯用翻译的方法理解情态动词,在他们看来must(必须)和should(应该)都表示一种责任、义务或必要性,很难加以区别。在教学中,笔者提供了以下对话,通过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不同用法(T=Teacher,S =Student A,O =Other students):
  T(to S ):You must practice at least an hour a day.
  S (to O ):I have to practice an hour a day!
  O (to S ):You should practice for more than an hour.
  句中的must表示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权威;have to表示来自于外部的压力;should表示来自朋友的建议或鼓励。通过设置这样的情景,学生对这些词的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2.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
  
  不少英语教师在教被动语态时很少引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用被动语态,而是先给学生出示一些主动句,然后让学生把主动句变为被动句。这种机械性的操练导致了许多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就使用“by+动作执行者”这一结构。有效的语法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句,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变,应在什么场合变,什么场合适合用主动语态,什么场合用被动语态。例如:
  People suspect him of stealing money.
  He was suspected of stealing money.
  He was suspected of stealing money by people.
  上述三句中第二句是最佳选择。因为主动语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而被动语态则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动作本身,很显然,这里“he”是谈论的焦点,所以第一句不妥。另外,既然我们强化“he”,淡化“people”,那么在被动语态中,“by people”也是不必要的。
  另外,语态的选择也与话题的一致性密切相关。例如:
  A:The flowers are all gone.What happened to them?
  B:They were destroyed by the rain.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分析词汇量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得出了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瓶颈这一结论。为此,本文结合记忆理论提出了扩大词汇量的具体方法,并就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英语学习瓶颈 词汇量 突破方法    一、引言    在中国,大部分学生从初一就开始学英语,甚至更早。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十到十二年)来学习英语,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学、大学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经验及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方法,以期能够对以后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词汇 教学 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果词汇贫乏、同义含混,就会造出理解和表达的障碍。英语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过:“由此看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离开
临床药师参与1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脓毒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从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调整、疗程的判断等方面协助医生优化了治疗方案,最终使患者血糖保持相对平稳,
摘 要:本文分析了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介绍了语境化的理论背景,阐述了何谓语境化、为何要语境化,着重论述了如何通过语境化来指导词汇教学实践,旨在通过对词汇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高英语词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词汇教学 影响因素 语境化    1.引言    1.1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Without grammar,there are few things we can express;wh
摘要: 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对使役关系的表达手段单一,没能灵活运用学过的英语使役动词。这一现象的形成既有母语给学习者带来的习惯迁移、又与母语本身词化程度有关。这就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使役表达 迁移 词化 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语句生成的过程中,同一种语义在一种语言之内可能和多种语言形式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语言之中,用以表达这种语义的语言形式,更
目的:骨科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从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中的23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任意分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