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人,从牙牙学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说话。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广阔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们的感官,激发着他们的表达欲望。随着儿童视野的不断拓展和心智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如言不达意或欲说无言,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更系统、更丰富的言语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可见,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和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因此,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技巧,还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一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忽视口语交际课的特点——交际性、互动性,对情景的创设流于形式,学生的互动机械勉强;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问答课、口头作文课的也并非个案。因无“交际”与“互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真正“动”起来?
1 创设“互动”平台,形成交际场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读、多发言,就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及交际能力。几多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发言而绞尽脑汁,设计许多问题以使人人有发言的机会;减低思维难度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尤其是在公开教学时,为了所谓的课堂氛围而“精心备课”,使学生时时有话讲,处处可发言。殊不知,这样的“精心设计”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回答缺乏系统性,揣摩老师的意图投机作答缺乏个性,以答案为中心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
要改变口语交际教学现状,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学生参与的时间、内容、形式、方法上下工夫,为学生参与口语交流搭建互动平台。在注重量的积累的同时,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技能必须在方法上加强指导,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动脑筋,保证口语教学质的提高,切莫以简单的答答说说为全部手段。
2 创设“安全”氛围,彰显学生个性
课堂交流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从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更能据此分析学生存在的口语障碍,实施积极的训练策略。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就是“金口难开”:有的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因为怕说不好说不全挨老师批评同学笑话,也有的是因为缺乏交流的兴趣“甘于寂寞”。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口语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二者互为影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交际障碍。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还是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需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针对学生心因性口语障碍,教师应认真地反思,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2.1 树立平等意识 口语交际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即使是平时口语流畅的学生,也难免由于环境、气氛因素而影响表达的效果。尤其是口语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怕开口。其实,学生之所以怕交流,不在于说什么,而是在乎与谁说。学生之间交流时,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与老师交流时就面红耳赤,浑身不自在。不少成人也有这样的体验,而归根到底是由于交流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向小学生灌输人人平等的思想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意识,抛弃师道尊严,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逐步养成平等交往的习惯;再者,要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讲,不挖苦嘲笑等基本交际礼仪。
2.2培养个性意识 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学生的语言必须反映主观意识。偶尔当我们希望学生与我们争论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他们竟如此的“温顺”,这是为什么?诚然,开放教学已逐步渗透到语文教育的各个领域,但有多少是从意识到形式的全面开放?有多少让学生有自由展示思想、挥洒个性的空间?
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学应当去维护和发扬这种天性,遗憾的是这种率真的天性都在划一目标、规范的教学中消磨殆尽,留下的是成人般的虚伪、言不由衷的谎言。
学生敢于说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心声吧,不要使学生成为“拾人牙慧”者。学生交流的自由度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营造的安全度,那么教师该如何对待课堂上学生的“信口雌黄”?
3 创设“生活”情境,提升语言素养
口语交际训练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说什么。从提高口语训练的效能的角度来看,通过创设情景来提供有容量、有空间的结构性材料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结构性材料,指口语交际训练的题材是具有多向性、互动性、情感性等特点的生动形象的超文本材料,能给学生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真正的开放的想象、开放的表达。用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常用的情景性、结构性材料包括自制课件、自拍录象、影视片段等。
3.1 有利于语言的丰富性
情景化的结构性材料以丰富的表情、动作、画面、声音等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自主参与。教师不再作为主导者出现,而是共同的学习者。此时,学生的思维因为跳出了教师的语言诱导而更加活跃,不仅在表达上摆脱了教师的统一模式(虽然教师没有要求,但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教师的语式来表述),而且在选择表述对象上更具有主动性和多样性,从而实现语言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3.2 有利于语言的情感性
语言是具有情感性的。要培养学生口语的情感性,首先要让学生
学会体验。我们在朗读指导有让学生理解体会文章、句子所蕴涵的情感,这对学生语言的情感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同上述,教师的主导同样成为影响学生情感体验的障碍。当教师把文章章节句子肢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一句一词“咀嚼”感情的时候,学生只能学会怎么读却无法学会体验,尽管听起来很投入很有感情。 情感在于体验而无法通过灌输来培养,只有当学生入情入境时,激发起内在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才会发出肺腑之言。情景式口语交际训练正是体验情感、丰富语言情感的有效途径。
4 创设“角色”载体,营造口语交际大环境
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因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内容和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
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训练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则包括交际心理的训练,只有通过实践或模拟训练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较为有效的几种做法:
4.1 小记者采访活动 教师有意识地布置采访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从采访爸爸妈妈到采访同学老师,从校内采访到校外采访;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要求由低到高。促使学生人人参与社会实践 ,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克服交际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如组织学生以“说家乡上虞的特产”为主题的调查活动——说“盖北葡萄”、“下管板栗”、“崧厦霉千张”等等。
现以说“盖北葡萄”为例。
众所周知,盖北葡萄素有江南吐鲁番之称。盖北葡萄品种多,味道好,“红富士”、“巨峰”、“龙眼”等各个品种的葡萄以其不同的外形、口味各领风骚。多么丰富的口语交际场!
①在葡萄成熟季节,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或者葡萄园的实地视频录像,引领学生走进葡萄园,观察葡萄的叶、枝和果实; 创设情境,采访葡萄园的小主人,了解葡萄的品种、特点、管理方法。在实践中自然少不了语言的交流,用我们的语言表达眼中观察的、心中领会的葡萄。这时的生生互动、生生交流自然是主动而积极的。
②可以让学生课前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做好充分准备,给同学讲“葡萄的故事”。
③可以布置模拟销售场景,让学生走上销售葡萄的摊位,体验售货员的口语交际。
4.2 小主持人活动 让学生来主持每天的晨间说话课,虽然时间很短,话也不多,但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都能精心准备;同时,勇于面对全班同学,对于培养自信心也很有帮助。
要求人人参与,这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训练机会。每天让学生放胆说,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只要能有味地说出自己的见闻就可以了。
还可以给“每日一讲”细化为几个固定的小栏目,发动学生为自己的栏目起自己喜欢的名字,如“现在播报”、“晨间5分钟”、“大风车”等。此时,学生在讲所见所闻时,似乎觉得自己是一位名牌主持人。这时所体验的心境是惬意的,在惬意中,学生更能发挥出自己口语交际上的水平。
于是,学生会更关注平时的“生活”,更细心留意周围事物。渐渐地,学生善于接受见闻了,也善于发布见闻了。
4.3 小剧团演出活动 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学生按兴趣组成“临时剧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尝试把课本片段搬上“舞台”,把童话故事搬上“舞台”,把生活情景搬上舞台。从中体会不同场合、不同角色运用情感、语调的不同;体会朗读与口语的不同。“演员们”精心准备的过程、演出和同学们的评议的过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体验与提高过程。
创设口语交际训练的“角色”载体,使口语训练成为学生经常性的、乐于参加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些活动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活动的结果,在提高语言丰富性和情感性的同时,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
①有利于语言的生活化
教学语言的纯书面语现象是课堂口语训练的一大缺点。产生这种
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以教材为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师生都无法摆脱教材定势的影响。书面语与口语无论从表达方式还是使用范围都是有差异的。书面语不能替代口语,而必须经过口语化才能用于口语交际,这一过程既包括词汇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语音语调的变化。在中外影视片的比较中,国产片的人物对白总显得生拗别扭,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用词运调的原因,使人觉得更像演戏而不像真实的生活。
参加模拟社会实践、模拟社会生活,弥补了口语题材的局限,从形式到内容更接近生活,并让学生有充分参与的机会,体现教学为生活、生活即教学的原则。生生合作,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学习关系,消除因为各种差异造成的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
②有利于语言的个性化
活动的学生自主性,决定了学生的自由度。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
价值观、判断力和情感好恶对人物语言进行处理。学生自行处理的语言,是学生自己的语言,情感是学生的真情实感。说什么,怎么说,体现了学生的语言个性。教师该做的是在方法上加以指导,使其处理更合乎情理,表达更准确到位。
诚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尝试。只要把握正确的口语交际教学方向,搭建良好的交际互动的平台,给学生足够的安全度、自由度,放手让学生成为口语交际训练的主体,辅以生动活泼的载体,强化指导和激励,必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质的飞跃。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忽视口语交际课的特点——交际性、互动性,对情景的创设流于形式,学生的互动机械勉强;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问答课、口头作文课的也并非个案。因无“交际”与“互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真正“动”起来?
1 创设“互动”平台,形成交际场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读、多发言,就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及交际能力。几多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发言而绞尽脑汁,设计许多问题以使人人有发言的机会;减低思维难度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尤其是在公开教学时,为了所谓的课堂氛围而“精心备课”,使学生时时有话讲,处处可发言。殊不知,这样的“精心设计”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回答缺乏系统性,揣摩老师的意图投机作答缺乏个性,以答案为中心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
要改变口语交际教学现状,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学生参与的时间、内容、形式、方法上下工夫,为学生参与口语交流搭建互动平台。在注重量的积累的同时,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技能必须在方法上加强指导,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动脑筋,保证口语教学质的提高,切莫以简单的答答说说为全部手段。
2 创设“安全”氛围,彰显学生个性
课堂交流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从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更能据此分析学生存在的口语障碍,实施积极的训练策略。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就是“金口难开”:有的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因为怕说不好说不全挨老师批评同学笑话,也有的是因为缺乏交流的兴趣“甘于寂寞”。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口语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二者互为影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交际障碍。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还是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需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针对学生心因性口语障碍,教师应认真地反思,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2.1 树立平等意识 口语交际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即使是平时口语流畅的学生,也难免由于环境、气氛因素而影响表达的效果。尤其是口语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怕开口。其实,学生之所以怕交流,不在于说什么,而是在乎与谁说。学生之间交流时,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与老师交流时就面红耳赤,浑身不自在。不少成人也有这样的体验,而归根到底是由于交流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向小学生灌输人人平等的思想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意识,抛弃师道尊严,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逐步养成平等交往的习惯;再者,要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讲,不挖苦嘲笑等基本交际礼仪。
2.2培养个性意识 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学生的语言必须反映主观意识。偶尔当我们希望学生与我们争论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他们竟如此的“温顺”,这是为什么?诚然,开放教学已逐步渗透到语文教育的各个领域,但有多少是从意识到形式的全面开放?有多少让学生有自由展示思想、挥洒个性的空间?
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学应当去维护和发扬这种天性,遗憾的是这种率真的天性都在划一目标、规范的教学中消磨殆尽,留下的是成人般的虚伪、言不由衷的谎言。
学生敢于说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心声吧,不要使学生成为“拾人牙慧”者。学生交流的自由度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营造的安全度,那么教师该如何对待课堂上学生的“信口雌黄”?
3 创设“生活”情境,提升语言素养
口语交际训练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说什么。从提高口语训练的效能的角度来看,通过创设情景来提供有容量、有空间的结构性材料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结构性材料,指口语交际训练的题材是具有多向性、互动性、情感性等特点的生动形象的超文本材料,能给学生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真正的开放的想象、开放的表达。用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常用的情景性、结构性材料包括自制课件、自拍录象、影视片段等。
3.1 有利于语言的丰富性
情景化的结构性材料以丰富的表情、动作、画面、声音等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自主参与。教师不再作为主导者出现,而是共同的学习者。此时,学生的思维因为跳出了教师的语言诱导而更加活跃,不仅在表达上摆脱了教师的统一模式(虽然教师没有要求,但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教师的语式来表述),而且在选择表述对象上更具有主动性和多样性,从而实现语言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3.2 有利于语言的情感性
语言是具有情感性的。要培养学生口语的情感性,首先要让学生
学会体验。我们在朗读指导有让学生理解体会文章、句子所蕴涵的情感,这对学生语言的情感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同上述,教师的主导同样成为影响学生情感体验的障碍。当教师把文章章节句子肢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一句一词“咀嚼”感情的时候,学生只能学会怎么读却无法学会体验,尽管听起来很投入很有感情。 情感在于体验而无法通过灌输来培养,只有当学生入情入境时,激发起内在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才会发出肺腑之言。情景式口语交际训练正是体验情感、丰富语言情感的有效途径。
4 创设“角色”载体,营造口语交际大环境
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因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内容和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
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训练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则包括交际心理的训练,只有通过实践或模拟训练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较为有效的几种做法:
4.1 小记者采访活动 教师有意识地布置采访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从采访爸爸妈妈到采访同学老师,从校内采访到校外采访;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要求由低到高。促使学生人人参与社会实践 ,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克服交际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如组织学生以“说家乡上虞的特产”为主题的调查活动——说“盖北葡萄”、“下管板栗”、“崧厦霉千张”等等。
现以说“盖北葡萄”为例。
众所周知,盖北葡萄素有江南吐鲁番之称。盖北葡萄品种多,味道好,“红富士”、“巨峰”、“龙眼”等各个品种的葡萄以其不同的外形、口味各领风骚。多么丰富的口语交际场!
①在葡萄成熟季节,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或者葡萄园的实地视频录像,引领学生走进葡萄园,观察葡萄的叶、枝和果实; 创设情境,采访葡萄园的小主人,了解葡萄的品种、特点、管理方法。在实践中自然少不了语言的交流,用我们的语言表达眼中观察的、心中领会的葡萄。这时的生生互动、生生交流自然是主动而积极的。
②可以让学生课前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做好充分准备,给同学讲“葡萄的故事”。
③可以布置模拟销售场景,让学生走上销售葡萄的摊位,体验售货员的口语交际。
4.2 小主持人活动 让学生来主持每天的晨间说话课,虽然时间很短,话也不多,但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都能精心准备;同时,勇于面对全班同学,对于培养自信心也很有帮助。
要求人人参与,这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训练机会。每天让学生放胆说,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只要能有味地说出自己的见闻就可以了。
还可以给“每日一讲”细化为几个固定的小栏目,发动学生为自己的栏目起自己喜欢的名字,如“现在播报”、“晨间5分钟”、“大风车”等。此时,学生在讲所见所闻时,似乎觉得自己是一位名牌主持人。这时所体验的心境是惬意的,在惬意中,学生更能发挥出自己口语交际上的水平。
于是,学生会更关注平时的“生活”,更细心留意周围事物。渐渐地,学生善于接受见闻了,也善于发布见闻了。
4.3 小剧团演出活动 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学生按兴趣组成“临时剧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尝试把课本片段搬上“舞台”,把童话故事搬上“舞台”,把生活情景搬上舞台。从中体会不同场合、不同角色运用情感、语调的不同;体会朗读与口语的不同。“演员们”精心准备的过程、演出和同学们的评议的过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体验与提高过程。
创设口语交际训练的“角色”载体,使口语训练成为学生经常性的、乐于参加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些活动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活动的结果,在提高语言丰富性和情感性的同时,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
①有利于语言的生活化
教学语言的纯书面语现象是课堂口语训练的一大缺点。产生这种
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以教材为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师生都无法摆脱教材定势的影响。书面语与口语无论从表达方式还是使用范围都是有差异的。书面语不能替代口语,而必须经过口语化才能用于口语交际,这一过程既包括词汇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语音语调的变化。在中外影视片的比较中,国产片的人物对白总显得生拗别扭,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用词运调的原因,使人觉得更像演戏而不像真实的生活。
参加模拟社会实践、模拟社会生活,弥补了口语题材的局限,从形式到内容更接近生活,并让学生有充分参与的机会,体现教学为生活、生活即教学的原则。生生合作,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学习关系,消除因为各种差异造成的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
②有利于语言的个性化
活动的学生自主性,决定了学生的自由度。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
价值观、判断力和情感好恶对人物语言进行处理。学生自行处理的语言,是学生自己的语言,情感是学生的真情实感。说什么,怎么说,体现了学生的语言个性。教师该做的是在方法上加以指导,使其处理更合乎情理,表达更准确到位。
诚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尝试。只要把握正确的口语交际教学方向,搭建良好的交际互动的平台,给学生足够的安全度、自由度,放手让学生成为口语交际训练的主体,辅以生动活泼的载体,强化指导和激励,必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