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保障并完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要从学生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着手,通过切入学情、重视积累、加强指导、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等途径,推动学生个性化基础、语言、思维等写作素养的形成,最终引导学生走向个性写作表达之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素养;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55-02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在部编版教材的指导下,写作能力尤其是个性化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在未来高考中可能占据半壁江山的分值比重。因而,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素养,不仅是新时代语文写作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的必然结果。而从学生语文写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走出高考套作化、模式化的误区,就必须从个性化写作入手,通过有效的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走向自我成熟的个性化写作之路。而这种个性化写作教学,既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更是学生个性化写作素养培养的过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从写作基础夯实、写作语言培养、写作思维养成等四个方面,论述初中語文作文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
一、密切联系学情,夯实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
所谓个性化即是指学生个体独特的物质,是区别其他学生写作的风格、思维等。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就特别强调满足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之需要。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既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部分,更需要夯实写作基础。而这恰恰就需要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具体分析,从而指导通过拓展文学视野、加强写作训练等方式来夯实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夯实个性化写作基础通过有如下几步:第一步是摸清学生的写作功底,熟悉学生学情。摸清学生的写作功底,其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针对性进行个性指导。如对于表达不流利的学生,就要通过阅读推荐、日记撰写、词语积累本等方式,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加强词汇储备与运用,强化学生自我选择下的个性化基础培养。第二步是结合平时写作教学,强化学生个体化写作特色培养。在平时写作教学及作文修改中,笔者有个习惯就是观察学生的字迹及词汇运用,观察字迹变化往往可以大致了解学生作文时的心理状态,而词汇运用的习惯是学生写作特色及基础夯实的有效指标。如从词频运用的角度出发,总结出某一学生喜欢用的词汇及其表达意思,就可以透过词频侧面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籍,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个性化写作风格得到强化。第三步是改练结合,夯实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对于中学生而言,其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与个性化写作基础的夯实是同步的,前者突出了作文的整体性与有机性,后者突出了过程性与碎片性。语文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边改边练,不断使自己的个性化写作特色得到加强,才能夯实个性化写作基础。由此可见,密切联系学情,通过把学生写作功底、写作习惯、词汇运用等加以细致区别,并在这一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制定出符合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发展的写作训练方案,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的夯实。
二、重视写作积累,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写作语言、写作风格还是写作思维,都属于写作基础的一部分。但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四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就个性化写作语言而言,在基础中更多体现的是词语的积累及运用,但在写作素养中,其表现更明显的是表达能力。转换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则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在个性化写作语言的培养中,写作积累的不单纯是词汇的运用,更强调每句话表达的独特性与个性化。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作为一节写作思维培养的教学课,但却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不一样,就意味着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的培养也要有不同的指导。笔者在课上让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用不超过10个字来描写自己的父亲,结果却反映出异乎寻常的效果:
生1:父亲如山,沉默而有担当。
生2:我的父亲像一头老黄牛。
生3:爸爸,最熟悉的陌生人。
三个不同的学生,在自己个性化叙述中,都反映出自己写作语言的区别与不同。第一个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较好,把爸爸与山及其特征联系起来,突出一家之主的父亲有责任、有担当的形象。但不足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形象是传统文化视野下父亲的形象,因而在指导其个性化语言中既要保持学生丰富想象的联系纽带,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山的其他特征:厚实、稳重……与父亲的形象相联系,丰富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的积累。第二个学生则是通过老黄牛的形象来类比父亲,虽然语言单调一些,但考虑字数的限制,老黄牛的内蕴也就不言而喻。笔者在指导这类学生的过程中,就是通过加强其对新时代事物的理解,将父亲形象用更富有时代特色的事物联想起来,从而使父亲的形象更丰满。相对前面两个学生,第三个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语言最值得期待。一方面,学生通过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彰显出父子关系的隔阂,将整首歌的意蕴与父亲形象联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父亲形象更多的是一种不理解的苦恼之情。简单的一首歌名,折射出学生无奈与叛逆之后的普遍家庭父子常态,形象而生动。没有丰富的写作积累,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如此切合实际的个性化写作语言。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写作积累,要从语言到表达,从词汇到句子,进行一定量的科学训练,将学生学情与个性化发展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使每个学生的写作活动具有独特性。
三、融入学科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思维
初中语文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只有融入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才能使其具有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尤其是个性化写作思维的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个层面,但对于初中语文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而言,这四个层面归根到底就是个性化写作思维。从初中语文个性化写作活动的源动力,来源于学生个性化看法表达的需要,而这种看法又是学生思维、思考的外在表现。而只有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其中,个性化写作思维才能实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尝试创作诗歌》中,笔者就结合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跟学生分析诗歌的一般创作过程。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本质上是构思过程或思维过程,因而将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学生个性化写作思维的培养融入一体,其实质是将个性化写作思维回归到学科素养的培养中。如学生《青春》习作:
有人说,青春似火,
可我们面临着不断升学打怪的火堆上。
有人说,青春似风,
可我们面临着不断追风跟风的时代里。
有人说,青春似雨,
可我们面临着不断风吹雨打的日子中。
呵,青春,
火里来,风里追,雨里去,
淘尽黄沙始是金,
奋斗不止,青春不熄。
像这样的诗作,明显是初学者想表达内心情感情绪又游移不定的典型写照,是个性化写作思维不成熟的表现。前面连用三个排比句式,有着不满情绪,而结尾却一转变就成了奋斗的青春。从某种诗学意义上来说,有无病呻吟的造作与矫情,当然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学生。笔者从学生火风雨的比喻中,将四季更替、风火雨雪联系起来,把青春与考验融入到文化认知中,从而指导学生从奋斗的角度重新构思这首诗,那么这首诗就成为了青春之子奋斗历程的价值追求,显然对学生而言既有了个性化情感的宣泄又有了理想的追求,促成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总之,对于初中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而言,要通过学生个性化写作积累、写作训练、写作构思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将语言、结构、表达、情感等基础要素与个性化写作素养培养相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文娜.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58、69.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素养;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55-02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在部编版教材的指导下,写作能力尤其是个性化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在未来高考中可能占据半壁江山的分值比重。因而,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素养,不仅是新时代语文写作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的必然结果。而从学生语文写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走出高考套作化、模式化的误区,就必须从个性化写作入手,通过有效的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走向自我成熟的个性化写作之路。而这种个性化写作教学,既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更是学生个性化写作素养培养的过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从写作基础夯实、写作语言培养、写作思维养成等四个方面,论述初中語文作文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
一、密切联系学情,夯实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
所谓个性化即是指学生个体独特的物质,是区别其他学生写作的风格、思维等。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就特别强调满足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之需要。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既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部分,更需要夯实写作基础。而这恰恰就需要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具体分析,从而指导通过拓展文学视野、加强写作训练等方式来夯实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夯实个性化写作基础通过有如下几步:第一步是摸清学生的写作功底,熟悉学生学情。摸清学生的写作功底,其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针对性进行个性指导。如对于表达不流利的学生,就要通过阅读推荐、日记撰写、词语积累本等方式,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加强词汇储备与运用,强化学生自我选择下的个性化基础培养。第二步是结合平时写作教学,强化学生个体化写作特色培养。在平时写作教学及作文修改中,笔者有个习惯就是观察学生的字迹及词汇运用,观察字迹变化往往可以大致了解学生作文时的心理状态,而词汇运用的习惯是学生写作特色及基础夯实的有效指标。如从词频运用的角度出发,总结出某一学生喜欢用的词汇及其表达意思,就可以透过词频侧面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籍,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个性化写作风格得到强化。第三步是改练结合,夯实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对于中学生而言,其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与个性化写作基础的夯实是同步的,前者突出了作文的整体性与有机性,后者突出了过程性与碎片性。语文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边改边练,不断使自己的个性化写作特色得到加强,才能夯实个性化写作基础。由此可见,密切联系学情,通过把学生写作功底、写作习惯、词汇运用等加以细致区别,并在这一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制定出符合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发展的写作训练方案,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的夯实。
二、重视写作积累,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写作语言、写作风格还是写作思维,都属于写作基础的一部分。但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四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就个性化写作语言而言,在基础中更多体现的是词语的积累及运用,但在写作素养中,其表现更明显的是表达能力。转换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则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在个性化写作语言的培养中,写作积累的不单纯是词汇的运用,更强调每句话表达的独特性与个性化。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作为一节写作思维培养的教学课,但却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不一样,就意味着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的培养也要有不同的指导。笔者在课上让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用不超过10个字来描写自己的父亲,结果却反映出异乎寻常的效果:
生1:父亲如山,沉默而有担当。
生2:我的父亲像一头老黄牛。
生3:爸爸,最熟悉的陌生人。
三个不同的学生,在自己个性化叙述中,都反映出自己写作语言的区别与不同。第一个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较好,把爸爸与山及其特征联系起来,突出一家之主的父亲有责任、有担当的形象。但不足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形象是传统文化视野下父亲的形象,因而在指导其个性化语言中既要保持学生丰富想象的联系纽带,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山的其他特征:厚实、稳重……与父亲的形象相联系,丰富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的积累。第二个学生则是通过老黄牛的形象来类比父亲,虽然语言单调一些,但考虑字数的限制,老黄牛的内蕴也就不言而喻。笔者在指导这类学生的过程中,就是通过加强其对新时代事物的理解,将父亲形象用更富有时代特色的事物联想起来,从而使父亲的形象更丰满。相对前面两个学生,第三个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语言最值得期待。一方面,学生通过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彰显出父子关系的隔阂,将整首歌的意蕴与父亲形象联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父亲形象更多的是一种不理解的苦恼之情。简单的一首歌名,折射出学生无奈与叛逆之后的普遍家庭父子常态,形象而生动。没有丰富的写作积累,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如此切合实际的个性化写作语言。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写作积累,要从语言到表达,从词汇到句子,进行一定量的科学训练,将学生学情与个性化发展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语言,使每个学生的写作活动具有独特性。
三、融入学科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思维
初中语文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只有融入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才能使其具有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尤其是个性化写作思维的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个层面,但对于初中语文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而言,这四个层面归根到底就是个性化写作思维。从初中语文个性化写作活动的源动力,来源于学生个性化看法表达的需要,而这种看法又是学生思维、思考的外在表现。而只有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其中,个性化写作思维才能实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尝试创作诗歌》中,笔者就结合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跟学生分析诗歌的一般创作过程。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本质上是构思过程或思维过程,因而将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学生个性化写作思维的培养融入一体,其实质是将个性化写作思维回归到学科素养的培养中。如学生《青春》习作:
有人说,青春似火,
可我们面临着不断升学打怪的火堆上。
有人说,青春似风,
可我们面临着不断追风跟风的时代里。
有人说,青春似雨,
可我们面临着不断风吹雨打的日子中。
呵,青春,
火里来,风里追,雨里去,
淘尽黄沙始是金,
奋斗不止,青春不熄。
像这样的诗作,明显是初学者想表达内心情感情绪又游移不定的典型写照,是个性化写作思维不成熟的表现。前面连用三个排比句式,有着不满情绪,而结尾却一转变就成了奋斗的青春。从某种诗学意义上来说,有无病呻吟的造作与矫情,当然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学生。笔者从学生火风雨的比喻中,将四季更替、风火雨雪联系起来,把青春与考验融入到文化认知中,从而指导学生从奋斗的角度重新构思这首诗,那么这首诗就成为了青春之子奋斗历程的价值追求,显然对学生而言既有了个性化情感的宣泄又有了理想的追求,促成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总之,对于初中个性化写作素养的培养而言,要通过学生个性化写作积累、写作训练、写作构思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将语言、结构、表达、情感等基础要素与个性化写作素养培养相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文娜.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