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障儿童观察、了解世界更多的是通过除声音外的其他途径,先天或后天的认识能力的缺失,导致大多数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注重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文章拟就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的实施进行探讨,寻觅有效提升情绪控制教育实效的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5-0141-02
情绪是一个人的情感、想法的外在表象,准确地表达情绪,人与人之间才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沟通,这是人们社会交往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而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失,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难以正常接纳他人的情绪信息,在表达情绪的能力方面也有所缺失,与人交往容易产生问题,这不利于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因此,针对听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情绪控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特殊教育教师应积极加强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教育,找到他们情绪控制干预教育的有效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生活。
一、听障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听障儿童的情绪发展一方面具有学龄期儿童的共性,另一方面听力障碍的存在使他们的情绪发展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教育,一定要注意他们情绪发展的特殊性。
1.缺乏充分的情绪体验
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的情绪是多样而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声音是情绪的主要传达方式,而这其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不同的音色、音调和强度的组合,会传达不同的情绪信息。而听障儿童对声音的感受能力不足,所以难以体会到完整的情绪信息,这是知觉体验的一种缺失。
2.情绪程度差异传达的错层
完整的情绪表达与接收需要多感官共同配合完成,不同情绪的表达在某一个感觉范围的情绪体验具有同向性,但程度差异却大不相同。比如,开心与兴奋、难过与绝望,它们之间的情绪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两种情绪应该作出的共情反应也应有差异性。想要準确表达这样的情绪,在动作、表情上的细节传达,远不如声音,而听障儿童在这方面的理解和感受是有所缺失的,所以通常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更倾向于内容的准确传达,而忽略了情绪程度的差异,常常用比较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绪,而不区别程度的强弱或者说难以区别情绪的细微变化。因此,他们的情绪表达与普通人是有差异的,会导致普通人误解他们是不是过于兴奋了,是不是太容易激动了,等等。
3.理解情绪意图趋于表面化
听障儿童在生活中主要依靠视觉信息来识别他人的情绪,从面部表情、动作来判断他人的态度,揣测其行为意图。但由于人的情绪是复杂的,有时候表面化特征并不能真实反映情绪的真实意图,比如,愤怒的表象是面部眉毛竖立、眼睛圆睁等,而其传递的情绪内容可能是对某种行为、做法的不满,但随着情境的变化,其内在含义却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个孩子在马路上乱跑,父母对他做出愤怒的表情,但实际上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而听障儿童在接受到这样的情绪时,往往接收到的只是愤怒的外部表象,而感受不到深层的情绪意图,会对这样的情绪做出反抗、拒绝的心理反应,所以在情绪理解方面更趋于表面化。
4.个体情绪稳定性不足
听障儿童的听力障碍对他们接收信息量和交往的空间都有不可避免的影响,“声音”像一道无形的屏障,遮挡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封闭心理,同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情绪表达时更关注自身的愉悦感,且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尽管随着他们的成长,社会交往程度的不断加深,他们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情绪的随意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仍呈现出不稳定性,比如突然的破涕为笑等。这样的情况在听障群体中比较常见,但这样也造成了与他们交往的普通人的疑惑,从而产生交往障碍。
二、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的实施策略
依据听障儿童情绪发展的特殊性,针对他们的特点实施情绪控制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从正确的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理念出发
在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问题的研究领域,一直存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有学者认为不良情绪是大多数人在一定的情境下都可能产生的,听障儿童在这方面不具有特殊性。有学者则认为,听障儿童的情绪发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成年后融入社会的能力。而结合相关实践教学的经验,有效的情绪控制教育,能够帮助听障儿童改善情绪控制中的问题,让他们更了解情绪表达的方式,增强理解他人行为意图的能力,懂得控制情绪的方法,并能够对行为后果有一定的预知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情绪表达更趋于准确、适度,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听障儿童情绪控制训练内容
对听障儿童的情绪现状的调查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有所提升的,高年段各种情绪控制表现的得分都明显高于低年段,而经过有效训练的学生相应的能力也高于没受过相应教育的学生。因此,特殊教育的教师应提升对情绪控制教育教学效果的信心,并积极创新情绪控制教学的形式,通过新颖有趣的游戏或者直观的情境体验,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听障儿童的特点是在接受信息时更倾向于视觉形象,对于动作、表情或者形象化的图片有更强的感受力和记忆力。因此,在教学中,特殊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以及小游戏,调动学生参与到各种感受情绪的情境当中,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减少文字描述,多让他们动手去触摸、用眼去观察,并通过反复体会特定情境下的情绪表达内容的差别,正确理解他人的情绪,并准确、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3.选择集体干预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尽管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有他们的普遍共性,但同样在发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而且有些学生的差异性远比普通学生要大。因此,想要情绪控制教育的实施效果得到提升,就应采用团体干预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听障儿童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特点。比如,有的儿童思维活跃,愿意参与游戏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有些儿童则相对内向、胆怯,不愿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这样,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在集体课程中加入个性化设计,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进行情绪控制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4.教师积极提高自身手语水平
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上,特别是针对听障儿童的教育,教师手语、口语的分配比率一直是大家积极讨论的问题。手语是听障儿童的第一语言,教师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目的都是要将教学内容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那么老师的任何教育手段、方式都是徒劳的,所以手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手语水平关系到在情绪教育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与听障儿童的沟通效果。所以教师在情绪控制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手语,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以手语为主,口语为辅,积极提升自身的手语能力。
三、结语
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教育是特殊教育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各一线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强化自身基本功,提高综合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从而找到更有效地提升听障儿童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高敏.聋生情绪控制教育干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周姊毓.聋校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J].黑河学院学报,2013(04).
[3]馬婷婷.精准开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9(19).
[4]刘仔琴,李镇译,荆伟.运用关怀理论矫正聋生冷淡情绪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7(03).
Discuss on the Educational Strategy of Emotional Control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Li Chanjuan
(Taisha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 Taishan 529200, China)
Abstract: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observe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more through other ways than sound. The lack of innate or acquired cognitive ability leads to the poor emotional control ability of most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Therefo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control education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 education can help them form a sound personality and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otion control education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and looks for strategi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motion control education.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emotion contro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关键词:特殊教育;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5-0141-02
情绪是一个人的情感、想法的外在表象,准确地表达情绪,人与人之间才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沟通,这是人们社会交往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而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失,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难以正常接纳他人的情绪信息,在表达情绪的能力方面也有所缺失,与人交往容易产生问题,这不利于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因此,针对听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情绪控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特殊教育教师应积极加强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教育,找到他们情绪控制干预教育的有效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生活。
一、听障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听障儿童的情绪发展一方面具有学龄期儿童的共性,另一方面听力障碍的存在使他们的情绪发展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教育,一定要注意他们情绪发展的特殊性。
1.缺乏充分的情绪体验
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的情绪是多样而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声音是情绪的主要传达方式,而这其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不同的音色、音调和强度的组合,会传达不同的情绪信息。而听障儿童对声音的感受能力不足,所以难以体会到完整的情绪信息,这是知觉体验的一种缺失。
2.情绪程度差异传达的错层
完整的情绪表达与接收需要多感官共同配合完成,不同情绪的表达在某一个感觉范围的情绪体验具有同向性,但程度差异却大不相同。比如,开心与兴奋、难过与绝望,它们之间的情绪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两种情绪应该作出的共情反应也应有差异性。想要準确表达这样的情绪,在动作、表情上的细节传达,远不如声音,而听障儿童在这方面的理解和感受是有所缺失的,所以通常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更倾向于内容的准确传达,而忽略了情绪程度的差异,常常用比较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绪,而不区别程度的强弱或者说难以区别情绪的细微变化。因此,他们的情绪表达与普通人是有差异的,会导致普通人误解他们是不是过于兴奋了,是不是太容易激动了,等等。
3.理解情绪意图趋于表面化
听障儿童在生活中主要依靠视觉信息来识别他人的情绪,从面部表情、动作来判断他人的态度,揣测其行为意图。但由于人的情绪是复杂的,有时候表面化特征并不能真实反映情绪的真实意图,比如,愤怒的表象是面部眉毛竖立、眼睛圆睁等,而其传递的情绪内容可能是对某种行为、做法的不满,但随着情境的变化,其内在含义却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个孩子在马路上乱跑,父母对他做出愤怒的表情,但实际上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而听障儿童在接受到这样的情绪时,往往接收到的只是愤怒的外部表象,而感受不到深层的情绪意图,会对这样的情绪做出反抗、拒绝的心理反应,所以在情绪理解方面更趋于表面化。
4.个体情绪稳定性不足
听障儿童的听力障碍对他们接收信息量和交往的空间都有不可避免的影响,“声音”像一道无形的屏障,遮挡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封闭心理,同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情绪表达时更关注自身的愉悦感,且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尽管随着他们的成长,社会交往程度的不断加深,他们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情绪的随意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仍呈现出不稳定性,比如突然的破涕为笑等。这样的情况在听障群体中比较常见,但这样也造成了与他们交往的普通人的疑惑,从而产生交往障碍。
二、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的实施策略
依据听障儿童情绪发展的特殊性,针对他们的特点实施情绪控制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从正确的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理念出发
在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问题的研究领域,一直存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有学者认为不良情绪是大多数人在一定的情境下都可能产生的,听障儿童在这方面不具有特殊性。有学者则认为,听障儿童的情绪发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成年后融入社会的能力。而结合相关实践教学的经验,有效的情绪控制教育,能够帮助听障儿童改善情绪控制中的问题,让他们更了解情绪表达的方式,增强理解他人行为意图的能力,懂得控制情绪的方法,并能够对行为后果有一定的预知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情绪表达更趋于准确、适度,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听障儿童情绪控制训练内容
对听障儿童的情绪现状的调查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有所提升的,高年段各种情绪控制表现的得分都明显高于低年段,而经过有效训练的学生相应的能力也高于没受过相应教育的学生。因此,特殊教育的教师应提升对情绪控制教育教学效果的信心,并积极创新情绪控制教学的形式,通过新颖有趣的游戏或者直观的情境体验,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听障儿童的特点是在接受信息时更倾向于视觉形象,对于动作、表情或者形象化的图片有更强的感受力和记忆力。因此,在教学中,特殊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以及小游戏,调动学生参与到各种感受情绪的情境当中,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减少文字描述,多让他们动手去触摸、用眼去观察,并通过反复体会特定情境下的情绪表达内容的差别,正确理解他人的情绪,并准确、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3.选择集体干预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尽管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有他们的普遍共性,但同样在发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而且有些学生的差异性远比普通学生要大。因此,想要情绪控制教育的实施效果得到提升,就应采用团体干预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听障儿童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特点。比如,有的儿童思维活跃,愿意参与游戏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有些儿童则相对内向、胆怯,不愿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这样,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在集体课程中加入个性化设计,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进行情绪控制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4.教师积极提高自身手语水平
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上,特别是针对听障儿童的教育,教师手语、口语的分配比率一直是大家积极讨论的问题。手语是听障儿童的第一语言,教师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目的都是要将教学内容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那么老师的任何教育手段、方式都是徒劳的,所以手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手语水平关系到在情绪教育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与听障儿童的沟通效果。所以教师在情绪控制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手语,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以手语为主,口语为辅,积极提升自身的手语能力。
三、结语
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教育是特殊教育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各一线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强化自身基本功,提高综合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从而找到更有效地提升听障儿童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高敏.聋生情绪控制教育干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周姊毓.聋校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J].黑河学院学报,2013(04).
[3]馬婷婷.精准开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9(19).
[4]刘仔琴,李镇译,荆伟.运用关怀理论矫正聋生冷淡情绪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7(03).
Discuss on the Educational Strategy of Emotional Control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Li Chanjuan
(Taisha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 Taishan 529200, China)
Abstract: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observe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more through other ways than sound. The lack of innate or acquired cognitive ability leads to the poor emotional control ability of most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Therefo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control education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 education can help them form a sound personality and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otion control education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and looks for strategi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motion control education.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emotion contro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