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贵知疑。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求未知的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质疑、指导自学、利用媒体、创设竞争,对培养学生想问、敢问的精神;恒问、乐问的兴趣;善问、会问的方法;以及好问、爱问的习惯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提问;质疑;自学;媒体;竞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鼓励孩子提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研究的。教师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指向和重心要从“学”转到“问”和“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严谨的科学态度,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想问、敢问的精神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心理。所以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出现错误,要根据他错误的性质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和纠正。尊重每位学生,尤其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效地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后,课本和教师都告诉学生检验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在课堂练习时有位同学提出他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也能检验有余数的除法做得是否正确。教师知道他这种方法不适用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但还是表示出兴奋的样子说:“是吗?我们再来试几道题目。”又让同学们用那种方法检验这样几道题目:111÷28、79÷14、462÷35,学生兴趣很浓,做完这几道题,学生满肚子的疑惑,然后教师就刚才几道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那种方法对有的题目行得通,而对有的题目却行不通。这样既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辅导、点拨,又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二、指导自学,培养学生的恒问、乐问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恒问、乐问的兴趣。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通过自学,理解教材内容,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在钉字格板上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用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数一下它的面积,然后把它重新框成一个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学生看书,自学并讨论。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知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这时有一位同学用怀疑的眼光望着老师,举起了手,问:“如果没有方格可数,那怎么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教师没有马上给同学们答复,而是说:“你真爱动脑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重点。”接着教师出示这样一个规则图形,谁能计算它的面积呢?过了一会儿,有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把多出来的部分剪下,移到所缺的地方补上,这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师给予表扬。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同学们都拿出了学具,动手操作了起来……教师对问题提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抓住这一时机及时组织讨论,在讨论中给予点拨、讲解。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对此问题印象特别深刻,而且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
三、利用媒体,培养学生的善问、会问的方法
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形象为直观。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它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善问、会问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四、创设竞争,培养学生的好问、爱问的习惯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教师可由浅入深地从复习铺垫、新课引入、教学重难点、作业练习等几方面循循善诱,通过情境创设等,捕捉出问题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提问,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而竞争无疑是触发激情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的巩固练习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任意梯形中,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同学们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后,剪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这时,有一位学生大胆地提出:“在梯形上底中任找一点与下底的两个顶点连接起来,这样构成的三角形是否都符合题意呢?”教师表扬了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下面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后得知:这样剪下的三角形面积是最大的,因为在这些三角形中,底和高的长度都是最长的。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科学手段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在不断的思索中,学会提问,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廖华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4第4期
[2]杨淑萍.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3]郑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5]叶澜.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关键词】提问;质疑;自学;媒体;竞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鼓励孩子提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研究的。教师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指向和重心要从“学”转到“问”和“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严谨的科学态度,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想问、敢问的精神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心理。所以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出现错误,要根据他错误的性质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和纠正。尊重每位学生,尤其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效地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后,课本和教师都告诉学生检验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在课堂练习时有位同学提出他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也能检验有余数的除法做得是否正确。教师知道他这种方法不适用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但还是表示出兴奋的样子说:“是吗?我们再来试几道题目。”又让同学们用那种方法检验这样几道题目:111÷28、79÷14、462÷35,学生兴趣很浓,做完这几道题,学生满肚子的疑惑,然后教师就刚才几道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那种方法对有的题目行得通,而对有的题目却行不通。这样既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辅导、点拨,又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二、指导自学,培养学生的恒问、乐问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恒问、乐问的兴趣。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通过自学,理解教材内容,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在钉字格板上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用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数一下它的面积,然后把它重新框成一个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学生看书,自学并讨论。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知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这时有一位同学用怀疑的眼光望着老师,举起了手,问:“如果没有方格可数,那怎么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教师没有马上给同学们答复,而是说:“你真爱动脑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重点。”接着教师出示这样一个规则图形,谁能计算它的面积呢?过了一会儿,有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把多出来的部分剪下,移到所缺的地方补上,这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师给予表扬。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同学们都拿出了学具,动手操作了起来……教师对问题提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抓住这一时机及时组织讨论,在讨论中给予点拨、讲解。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对此问题印象特别深刻,而且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
三、利用媒体,培养学生的善问、会问的方法
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形象为直观。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它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善问、会问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四、创设竞争,培养学生的好问、爱问的习惯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教师可由浅入深地从复习铺垫、新课引入、教学重难点、作业练习等几方面循循善诱,通过情境创设等,捕捉出问题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提问,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而竞争无疑是触发激情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的巩固练习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任意梯形中,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同学们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后,剪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这时,有一位学生大胆地提出:“在梯形上底中任找一点与下底的两个顶点连接起来,这样构成的三角形是否都符合题意呢?”教师表扬了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下面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后得知:这样剪下的三角形面积是最大的,因为在这些三角形中,底和高的长度都是最长的。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科学手段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在不断的思索中,学会提问,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廖华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4第4期
[2]杨淑萍.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3]郑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5]叶澜.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