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企业文化
当今,在市场上有效的竞争主要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竞争。中国企业走向有效竞争,关键是获得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获得,涉及到企业的制度问题、企业的战略问题和企业文化问题,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积极倡导和培育企业文化,就是要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实现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其中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事实,10年前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现在已有三分之一淘汰出局、销声匿迹了。留下的三分之二企业,其中有寿命在百年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有生命力、能够持续发展,原因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有专家说过,
“民众富强靠经济,经济兴旺靠企业,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
二 企业文化的建设仰仗好的领导班子
我们说企业文化,文化就是教化。这教化,教就是上课,讲一讲,灌注一下,这是由外向内的,这是次要的。我们给员工讲一讲,员工知道了企业文化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并不等于认同了。要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就是化。化是什么?化就是熏陶,感染,融化,是不言的教育,是领导的率先垂范,是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领导树立的先进和模范作用也非常的突出。所以,企业文化在一定情况下就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雕刻者和塑造者。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是企业经营者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海尔的张瑞敏、松下的松下幸之助,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决定着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个性,他们的社会名望和社会影响往往是某种企业文化向社会的辐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领导班子的积极倡导、精心培育和身体力行,领导人员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命令,领导人员的表率是一面旗帜。集团领导者是如何将个性、思维与认知扩展为企业家群体的共同认知,进而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认知、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形成文化体系。纵观成功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是各级领导者个性魅力向团队、企业、社会逐步延伸传播的过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实质是企业经营谋略的竞争。更深一层说,市场竞争是经营者智慧的较量,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领先时代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先决条件。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力量,既要自觉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和有效管理者,又要把领导者倡导、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规范的制度、机制和必要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具体落实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而且,要特别注意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创新是企业文化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
三 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单位的实际特色
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以质量创品牌、以多元化促扩张的阶段,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也由质量、服务向创新和创效不断转变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着活力,始终起着整合员工和企业理念的作用。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必然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要符合企业的特点。任何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同一行业,企业现状和员工构成,以及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是不一样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可能有种种的差异。企业文化必须要在这些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无法立足于社会;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同样无法生存,更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可以说,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和维护企业的诚信。香港长江实业公司董事长李嘉诚说:“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失去了信誉,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安全文化必须立足于提高标准化水平。质量标准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被企业所认同,并遵守执行的国家标准,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近几年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班组建设、现场质量的动态达标、职工的行为规范达标正是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细化。标准化是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没有标准化,企业管理就没有基础,没有依据,企业管理就无从谈起。
第三,要创新性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就要弘扬和培育创新企业文化。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学习和创新,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特别是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接受日新月异技术的人才资源,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面对市场竞争和新技术的挑战,企业要保持高度敏感,坚决抛弃僵化保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维习惯,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在变革和创新中把握机会。企业文化的创新依赖于职工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投入,要重视员工的个性和首创精神,使每位职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地尝试和实践创新。
四 企业文化建设依赖于员工的认同
具有行业特点和富有时代气息与员工特征的团队精神、口号和管理理念,对统一员工认识,凝聚员工人心,鼓舞员工工气,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它是否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而每个员工都应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补充者、完善者和体现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若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纸上,仅仅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强制员工遵守,是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的。
文化与制度的区别在于制度往往是员工的对立之物,而文化则是超越了制度的对立,成为员工的自觉之物,制度是一种强制力,而文化是一种更为强大的自然整合力。文化的根本标志在于它的自动整合功能,它强大得无需再强调或者强制,它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从而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只有达到这种程度,一个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系才可能被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在于企业经营理念的具体化和抽象化的无限互动,它必然要经过从上到下的灌输过程或由下而上的生成过程。从上到下的灌输方式,即先由企业领导层提出完整的企业理念和文化体系,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强行贯彻,逐渐达到共同和全面的认同,从而形成具有自我生成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文化体系。从下而上的生成方式,即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管理层不断搜集、整理、总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经提高和升华成为企业的文化理念。两种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必须被全体员工认同,并成为超越制度的、具有自我生长能力的文化形态。
五 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必须把塑造“五优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部、班 组、基层部门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更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前沿阵地。富有企业个性又富有时代特征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够体现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品牌是企业综合素质和工程项目水平的集中体现。那么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就要通过塑造核心的价值观、全新的经营理念、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质的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来实现。而且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营造品牌效应,通过创建品牌工程、品牌项目部、品牌班组、品牌技术和品牌设备等小品牌,去打造企业的大品牌。
2、必须把创建“学习型基层团队”,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基层团队是人才培养的最好的基地,也是员工成长成才的摇篮。为此,基层团队要以实际工作为依托,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树立员工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技术型、知识型等复合型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必须把加强团队建设、创建和谐项目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一块。如果将这个比喻再引申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水。因此,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项目部要通过人性化管理,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创建和谐项目部。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直接满足员工消费需要的休闲文化,如篮球赛、象棋赛等;二是满足管理技术人员学习需要的专业文化,如技术讨论等;三是体现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操的观念文化,具有更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是最高层次的思想文化,如诚信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等。
4、必须把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文化的企业制度会导致人的机器化,没有制度的企业文化会导致企业的瘫痪。《诸葛亮兵要》上说:“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能胜。”可见制度的重要性。没有铁的制度和纪律,不可能造就一支铁的队伍,更不可能造就一支能打硬仗、会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建立和完善项目部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从而达到以个体形象构筑企业整体形象的目的。
5、必须把企业文化向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延伸,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如果对分包(劳务协作)方的管理欠缺,不但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和效益,而且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必须把企业日文化向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延伸,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改变对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管理理念,树立按合同办事、按流程办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营造尊重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良好氛围;二是将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生活营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三是统一为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购买安全防护用品和人身保险;四是在开展项目部优秀员工评比中将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纳入范围,增强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自豪感,从而增强胜建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当今,在市场上有效的竞争主要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竞争。中国企业走向有效竞争,关键是获得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获得,涉及到企业的制度问题、企业的战略问题和企业文化问题,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积极倡导和培育企业文化,就是要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实现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其中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事实,10年前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现在已有三分之一淘汰出局、销声匿迹了。留下的三分之二企业,其中有寿命在百年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有生命力、能够持续发展,原因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有专家说过,
“民众富强靠经济,经济兴旺靠企业,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
二 企业文化的建设仰仗好的领导班子
我们说企业文化,文化就是教化。这教化,教就是上课,讲一讲,灌注一下,这是由外向内的,这是次要的。我们给员工讲一讲,员工知道了企业文化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并不等于认同了。要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就是化。化是什么?化就是熏陶,感染,融化,是不言的教育,是领导的率先垂范,是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领导树立的先进和模范作用也非常的突出。所以,企业文化在一定情况下就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雕刻者和塑造者。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是企业经营者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海尔的张瑞敏、松下的松下幸之助,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决定着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个性,他们的社会名望和社会影响往往是某种企业文化向社会的辐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领导班子的积极倡导、精心培育和身体力行,领导人员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命令,领导人员的表率是一面旗帜。集团领导者是如何将个性、思维与认知扩展为企业家群体的共同认知,进而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认知、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形成文化体系。纵观成功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是各级领导者个性魅力向团队、企业、社会逐步延伸传播的过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实质是企业经营谋略的竞争。更深一层说,市场竞争是经营者智慧的较量,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领先时代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先决条件。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力量,既要自觉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和有效管理者,又要把领导者倡导、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规范的制度、机制和必要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具体落实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而且,要特别注意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创新是企业文化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
三 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单位的实际特色
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以质量创品牌、以多元化促扩张的阶段,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也由质量、服务向创新和创效不断转变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着活力,始终起着整合员工和企业理念的作用。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必然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要符合企业的特点。任何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同一行业,企业现状和员工构成,以及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是不一样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可能有种种的差异。企业文化必须要在这些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无法立足于社会;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同样无法生存,更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可以说,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和维护企业的诚信。香港长江实业公司董事长李嘉诚说:“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失去了信誉,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安全文化必须立足于提高标准化水平。质量标准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被企业所认同,并遵守执行的国家标准,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近几年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班组建设、现场质量的动态达标、职工的行为规范达标正是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细化。标准化是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没有标准化,企业管理就没有基础,没有依据,企业管理就无从谈起。
第三,要创新性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就要弘扬和培育创新企业文化。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学习和创新,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特别是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接受日新月异技术的人才资源,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面对市场竞争和新技术的挑战,企业要保持高度敏感,坚决抛弃僵化保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维习惯,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在变革和创新中把握机会。企业文化的创新依赖于职工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投入,要重视员工的个性和首创精神,使每位职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地尝试和实践创新。
四 企业文化建设依赖于员工的认同
具有行业特点和富有时代气息与员工特征的团队精神、口号和管理理念,对统一员工认识,凝聚员工人心,鼓舞员工工气,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它是否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而每个员工都应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补充者、完善者和体现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若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纸上,仅仅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强制员工遵守,是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的。
文化与制度的区别在于制度往往是员工的对立之物,而文化则是超越了制度的对立,成为员工的自觉之物,制度是一种强制力,而文化是一种更为强大的自然整合力。文化的根本标志在于它的自动整合功能,它强大得无需再强调或者强制,它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从而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只有达到这种程度,一个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系才可能被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在于企业经营理念的具体化和抽象化的无限互动,它必然要经过从上到下的灌输过程或由下而上的生成过程。从上到下的灌输方式,即先由企业领导层提出完整的企业理念和文化体系,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强行贯彻,逐渐达到共同和全面的认同,从而形成具有自我生成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文化体系。从下而上的生成方式,即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管理层不断搜集、整理、总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经提高和升华成为企业的文化理念。两种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必须被全体员工认同,并成为超越制度的、具有自我生长能力的文化形态。
五 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必须把塑造“五优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部、班 组、基层部门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更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前沿阵地。富有企业个性又富有时代特征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够体现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品牌是企业综合素质和工程项目水平的集中体现。那么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就要通过塑造核心的价值观、全新的经营理念、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质的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来实现。而且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营造品牌效应,通过创建品牌工程、品牌项目部、品牌班组、品牌技术和品牌设备等小品牌,去打造企业的大品牌。
2、必须把创建“学习型基层团队”,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基层团队是人才培养的最好的基地,也是员工成长成才的摇篮。为此,基层团队要以实际工作为依托,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树立员工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技术型、知识型等复合型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必须把加强团队建设、创建和谐项目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一块。如果将这个比喻再引申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水。因此,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项目部要通过人性化管理,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创建和谐项目部。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直接满足员工消费需要的休闲文化,如篮球赛、象棋赛等;二是满足管理技术人员学习需要的专业文化,如技术讨论等;三是体现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操的观念文化,具有更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是最高层次的思想文化,如诚信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等。
4、必须把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文化的企业制度会导致人的机器化,没有制度的企业文化会导致企业的瘫痪。《诸葛亮兵要》上说:“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能胜。”可见制度的重要性。没有铁的制度和纪律,不可能造就一支铁的队伍,更不可能造就一支能打硬仗、会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建立和完善项目部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从而达到以个体形象构筑企业整体形象的目的。
5、必须把企业文化向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延伸,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如果对分包(劳务协作)方的管理欠缺,不但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和效益,而且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必须把企业日文化向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延伸,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改变对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管理理念,树立按合同办事、按流程办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营造尊重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良好氛围;二是将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生活营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三是统一为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购买安全防护用品和人身保险;四是在开展项目部优秀员工评比中将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纳入范围,增强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自豪感,从而增强胜建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