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观察的主题,是课堂观察活动的灵魂,是实施观察活动过程中,各种观察行为的指向中心,是纲领性的目标。语文课堂观察活动中,主题的选定应基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主题的选定可来自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主题的选定可源于教研活动中的思考,主题的选定可根据不同视角多方位同时展开。
[关键词]课堂观察;主题选择;语文教学
课堂观察是当下对专业的、预设目标的听评课活动的新称呼。要进行课堂观察,必须要先选定主题,再根据主题,开好“课前会议”,布置好观察任务,明确成员的分工,以便顺利实施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主题等于是课堂观察活动的灵魂,是实施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各种观察行为的指向中心,是纲领性的目标。那么,课堂观察的主题该如何选定呢?这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里,以本人熟悉的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为例,谈谈课堂观察的主题选择。
一、主题的选定应基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语文课堂,它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总体目标,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媒体使用情况、师生交流互动等所有课堂上出现的现象和行为,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训练、阅读能力、阅读感受等情况,也都是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比如,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很多观察团队就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题,进行系列观察活动。通过活动后的研讨和交流,教师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然后把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反馈给上课教师,使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他的课堂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观察,能促使教师和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再如语文课堂上教师根据文本语言材料进行的语言训练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因此,专业的教研组就可以把“语言训练设计”作为课堂观察的主题,观察整堂语文课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训练环节有哪些,是否有效。语文课堂观察一定要基于语文课堂,直面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使课堂观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二、主题的选定可来自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观察而观察,是为了改进教学,完善教学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和困惑,这些难题和困惑如何解决?课堂观察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手段。
有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感觉自己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学生发言总是不够热烈,想方设法调动但还是收效甚微。教研组长指点他,可能是因为评价语言不能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位教师决定通过课堂观察的手段来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他先是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观察了本校一位语文骨干教师的课堂,发现这位骨干教师的課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充满激情和温度,骨干教师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而且较为风趣幽默,学生上他的语文课总是兴趣盎然。然后这位年轻教师就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课堂,发现差异较大,评价语言比较单调,很多都是“对了,请坐”之类的,而当学生回答不到位或回答有误时,评价往往更让学生扫兴,时间一长,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就被打消了。
于是,他决定从改变评价语言人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自己的课堂。一方面,他向多位优秀语文教师学习教学评价语言,运用于自己的课堂;另一方面,他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多用激励性的,形象化的语言。慢慢地,他发现只要自己的评价语言得当,能够鼓励学生,学生就学得兴趣十足,反之,评价语言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情绪低落。经过几个学期对自己课堂的观察和对别人课堂的观察,这位年轻教师终于解决了自己教学中的一大困惑。如今,他走上讲台,总是激情洋溢,信心满怀。
“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教学中产生的困惑,最0终还得自己去解决。课堂观察这种科学、理性的研究方式,能使教师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另外,教师的课堂观察,可以是团队或同伴互助的集体观察,更多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课堂或别人课堂的观察。教师个人的课堂观察比较灵活,不需兴师动众,不需很长时间的准备,也不需要各种人员和媒体的配合,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下观察的主题和目标,随时可以进行。
三、主题的选定可源于教研活动中的思考
教研组活动是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团队,因为它的规范化和持续性,也是最具有战斗力的教研队伍。如果教研组活动能借助课堂观察这一有效手段,将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更具针对性。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研组活动完全可以借助课堂观察的手段,吸收学习校内外优秀教师甚至特级教师的精华,提高组内全体成员的教学基本功。例如,一个语文教研组活动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训练是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组内的研讨又一时无法得到解决,于是,他们决定通过观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研究他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因为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观察,不同于一般的听课,组内教师很快从中发现了语言训练的一些“秘诀”,课后讨论时相互交流,总结出一系列的方法,收获颇丰。这样的收获来自课堂观察,来自特级教师这块“他山之石”,最终目的是“攻”本校这块“玉”。
(二)找到病因,对症下药
教研组应该最了解组内教师的情况,也最有可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帮助教师找到“病因”是最重要的,课堂观察就能够帮教师找到“病因”。教研组可以针对本组的实际情况,选定主题,在组内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如语文教研组长发现组内几位教师课堂提问太多,一堂语文课上成“十万个为什么”,致使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于是开展了“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活动。通过量表的统计,结果使上课教师大吃一惊:“80多个问题,我真的提了那么多的问题吗?”教师终于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提问这个环节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开始有意识地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提问有效性。试想,这样的“病因”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能不能被发现呢?没有“铁证如山”的数据统计,教师又能心服口服吗?
(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指的是组内语文教师之间,相互有意识地进行课堂观察。教研组同伴之间的课堂观察,不受约束,较少受限制,非常容易开展,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学习同组教师的教学之长。而这种相互间的课堂观察可以是常态化的,长期性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有利。
四、主题的选定可从不同视角同时展开
语文课堂观察的主题要根据预设好的目标,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定。另外,课堂观察使用科学精密的观察和统计方法,这不是每一个教师一下子就能熟练掌握的。所以说,课堂观察的主题的选定要根据实际目标和教师的熟练程度,可以采用单一视角,也可以是多维视角。
(一)单一视角
即对教师语文教学的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观察。上面所举到的几个例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评价语言”“语言训练的设计”等,都是单一视角的课堂观察。由于任务单一,便于操作。刚接触课堂观察的教师应先采用这种观察方式。
(二)多维视角
即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堂课。等教师有一定的课堂观察能力后,可以采用多维视角的观察。例如在一个语文教研组内,把教师分为几个组,每个组都有各自不同的观察目标:第一组观察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第二组观察教师的评价语言,第三组观察语言训练设计,第四组观察学生自主阅读时间……每个组的目标各不相同,可以“各取所需”。某教师想学习别人的教学评价语言,就从评价语言的角度去观察;某教师想了解学生创新思维情况,就从这个方面观察……
以上内容以语文课堂观察为例,探究课堂观察主题的选定。选择课堂观察主题时,教师应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以解决教学中各种实际问题为动力,在不同视角的交叉透视中,完善课堂,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课堂观察;主题选择;语文教学
课堂观察是当下对专业的、预设目标的听评课活动的新称呼。要进行课堂观察,必须要先选定主题,再根据主题,开好“课前会议”,布置好观察任务,明确成员的分工,以便顺利实施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主题等于是课堂观察活动的灵魂,是实施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各种观察行为的指向中心,是纲领性的目标。那么,课堂观察的主题该如何选定呢?这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里,以本人熟悉的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为例,谈谈课堂观察的主题选择。
一、主题的选定应基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语文课堂,它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总体目标,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媒体使用情况、师生交流互动等所有课堂上出现的现象和行为,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训练、阅读能力、阅读感受等情况,也都是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比如,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很多观察团队就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题,进行系列观察活动。通过活动后的研讨和交流,教师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然后把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反馈给上课教师,使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他的课堂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观察,能促使教师和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再如语文课堂上教师根据文本语言材料进行的语言训练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因此,专业的教研组就可以把“语言训练设计”作为课堂观察的主题,观察整堂语文课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训练环节有哪些,是否有效。语文课堂观察一定要基于语文课堂,直面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使课堂观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二、主题的选定可来自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观察而观察,是为了改进教学,完善教学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和困惑,这些难题和困惑如何解决?课堂观察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手段。
有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感觉自己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学生发言总是不够热烈,想方设法调动但还是收效甚微。教研组长指点他,可能是因为评价语言不能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位教师决定通过课堂观察的手段来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他先是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观察了本校一位语文骨干教师的课堂,发现这位骨干教师的課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充满激情和温度,骨干教师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而且较为风趣幽默,学生上他的语文课总是兴趣盎然。然后这位年轻教师就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课堂,发现差异较大,评价语言比较单调,很多都是“对了,请坐”之类的,而当学生回答不到位或回答有误时,评价往往更让学生扫兴,时间一长,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就被打消了。
于是,他决定从改变评价语言人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自己的课堂。一方面,他向多位优秀语文教师学习教学评价语言,运用于自己的课堂;另一方面,他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多用激励性的,形象化的语言。慢慢地,他发现只要自己的评价语言得当,能够鼓励学生,学生就学得兴趣十足,反之,评价语言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情绪低落。经过几个学期对自己课堂的观察和对别人课堂的观察,这位年轻教师终于解决了自己教学中的一大困惑。如今,他走上讲台,总是激情洋溢,信心满怀。
“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教学中产生的困惑,最0终还得自己去解决。课堂观察这种科学、理性的研究方式,能使教师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另外,教师的课堂观察,可以是团队或同伴互助的集体观察,更多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课堂或别人课堂的观察。教师个人的课堂观察比较灵活,不需兴师动众,不需很长时间的准备,也不需要各种人员和媒体的配合,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下观察的主题和目标,随时可以进行。
三、主题的选定可源于教研活动中的思考
教研组活动是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团队,因为它的规范化和持续性,也是最具有战斗力的教研队伍。如果教研组活动能借助课堂观察这一有效手段,将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更具针对性。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研组活动完全可以借助课堂观察的手段,吸收学习校内外优秀教师甚至特级教师的精华,提高组内全体成员的教学基本功。例如,一个语文教研组活动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训练是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组内的研讨又一时无法得到解决,于是,他们决定通过观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研究他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因为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观察,不同于一般的听课,组内教师很快从中发现了语言训练的一些“秘诀”,课后讨论时相互交流,总结出一系列的方法,收获颇丰。这样的收获来自课堂观察,来自特级教师这块“他山之石”,最终目的是“攻”本校这块“玉”。
(二)找到病因,对症下药
教研组应该最了解组内教师的情况,也最有可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帮助教师找到“病因”是最重要的,课堂观察就能够帮教师找到“病因”。教研组可以针对本组的实际情况,选定主题,在组内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如语文教研组长发现组内几位教师课堂提问太多,一堂语文课上成“十万个为什么”,致使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于是开展了“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活动。通过量表的统计,结果使上课教师大吃一惊:“80多个问题,我真的提了那么多的问题吗?”教师终于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提问这个环节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开始有意识地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提问有效性。试想,这样的“病因”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能不能被发现呢?没有“铁证如山”的数据统计,教师又能心服口服吗?
(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指的是组内语文教师之间,相互有意识地进行课堂观察。教研组同伴之间的课堂观察,不受约束,较少受限制,非常容易开展,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学习同组教师的教学之长。而这种相互间的课堂观察可以是常态化的,长期性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有利。
四、主题的选定可从不同视角同时展开
语文课堂观察的主题要根据预设好的目标,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定。另外,课堂观察使用科学精密的观察和统计方法,这不是每一个教师一下子就能熟练掌握的。所以说,课堂观察的主题的选定要根据实际目标和教师的熟练程度,可以采用单一视角,也可以是多维视角。
(一)单一视角
即对教师语文教学的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观察。上面所举到的几个例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评价语言”“语言训练的设计”等,都是单一视角的课堂观察。由于任务单一,便于操作。刚接触课堂观察的教师应先采用这种观察方式。
(二)多维视角
即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堂课。等教师有一定的课堂观察能力后,可以采用多维视角的观察。例如在一个语文教研组内,把教师分为几个组,每个组都有各自不同的观察目标:第一组观察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第二组观察教师的评价语言,第三组观察语言训练设计,第四组观察学生自主阅读时间……每个组的目标各不相同,可以“各取所需”。某教师想学习别人的教学评价语言,就从评价语言的角度去观察;某教师想了解学生创新思维情况,就从这个方面观察……
以上内容以语文课堂观察为例,探究课堂观察主题的选定。选择课堂观察主题时,教师应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以解决教学中各种实际问题为动力,在不同视角的交叉透视中,完善课堂,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