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受者接受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 总结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在单中心接受肝移植且术后丙型肝炎复发受者1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结果 16例中,12例治疗12周内HCV RNA转为阴性,2例HCV RNA水平下降2log,早期应答率达87.5% (14/16);24周后全部
【机 构】
:
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100039北京,武警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受者接受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 总结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在单中心接受肝移植且术后丙型肝炎复发受者1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结果 16例中,12例治疗12周内HCV RNA转为阴性,2例HCV RNA水平下降2log,早期应答率达87.5% (14/16);24周后全部患者HCV RNA转为阴性,转阴性率达100%(16/16).结论 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可采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早期应答率较高。
其他文献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是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移植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无标准的预处理方案.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我们以氟达拉滨、环磷酰胺(Cy)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为主,联合适量细胞毒药物进行非清髓预处理,现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同胞间HLA全相合非清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1~45岁,中位数为3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原因不明的肺血管阻力不断升高,右心负荷不断加重,逐渐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种恶性肺血管疾病[1].由于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往往预后不佳,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不足3年.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外开展得较为成熟,目前每年行移植70例左右,5年存活率为47%[2].国内自1997年北京安贞医院成功采用双肺移植治疗1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以来,迄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无创检测对于预测不同病理分期BKVAN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的479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尿、血标本中BK病毒DNA含量.并且运用常规病理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查移植肾组织,确定BKVAN的诊断,并进行BKVAN病理分期.比较不同的诊断方法预测不同
目的 通过检索和分析相关文献,荟萃相关证据,系统评价小肾癌供肾移植的效果及移植后肿瘤复发风险.方法 通过制定完备的检索策略,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四个数据库中无语言限制地检索相关文献,人工检索入选文献,避免遗漏.2名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好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地筛选文献,按预制好的表格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获取后
目的 评价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标准下供肝移植的疗效.方法 自2011年5年至2012年12月,共实施18例DBCD器官捐献,经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RST)进行供、受者匹配后,共进行肝移植15例,包括1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供肝发现严重脂肪肝或恶性肿瘤而未用于肝移植,另1例经CORST分配至其他医院进行了肝移植.收集DBCD供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后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
200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1]一致推荐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MMF)作为肾移植术后的首选免疫抑制方案.但在药物的剂量和血药浓度上,指南并未作出具体阐述.DeKAF研究最新公布的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维持他克莫司“合理”血药浓度的重要性.DeKAF研究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在北美7个临床中心进行.Isra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应用不含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对受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95例首次接受成人肝移植,且术后规律随访超过6个月受者的临床资料,将受者分研究组(153例)和对照组(142例),研究组受者采用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 MMF)的免疫抑制方案,对照组受者采用Tac+ MMF+皮质激素方案.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第1、2、4、8、12、16、20和24周为观察时间点,检测
肝癌是我国人群高发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肝癌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1].因肝硬化及肿瘤多发等原因,致使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低于30%,且术后5年的复发率高达70%[2].肝移植极限性地切除整个癌变肝脏,同时消除了导致肿瘤复发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理基础,是彻底治愈肝癌的有效途径.中国肝移植注册(CLTR)的数据显示,肝癌患者肝移植约占我国每年施行肝移植总数的50%,其中半数为超出米兰标准的中晚期
补体系统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器官移植中起重要作用,与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和移植耐受的诱导密切相关.补体蛋白参与了器官移植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系统激活后的排斥反应,因此,调控补体的激活就显得较为重要.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硫酸葡聚糖都有抑制补体的特性,但是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硫酸葡聚糖会激活接触系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对机体有潜在的危害.而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硫酸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