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一个机械加工企业而言,产品的成本关乎着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如何能有效降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果可以有效控制生产的成本,就能有效的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本文从工序成本控制的意义、总体思路、内容及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产成本;责任成本;工序成本控制;企业
一、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意义
众所周知,整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企业的贡献,企业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源泉,要让企业能生存下去就要让企业具备盈利能力,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都再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针对加当前机械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一定要围绕产品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集以及产品销售成本等几个方面,在近些年行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类企业一直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整改,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太好的的办法能够实现有效的效益提升,所以后来经过认真总结变化思路,以产品生产工序为突破口,采取了全新的成本控制策略,施行了新的企业行政管理手段,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也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新的工序的成本控制在与传统的成本方面的管理有着很大差别,所以在实行工序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法差别。以前传统的成本控制在量化和下达方式上基本都是从上而下,一级一级的向下传达,所以难免在传达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无法传达到,加上控制指标大多数是理论化的或者是专业性太强等原因,所以在实际中表现出来的不准确、不具体、难以考核等弊病,而现阶段的工序成本控制主要考察的是实际一线工人的工作与产品成本的两者联系,这在传达上是从下而上的,换句话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才是这场变革的实际落脚点。
我国的经济体制目前而言仍然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我国的经济才能更加繁荣。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单纯的计划经济,通过计划指标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渐渐起到了主导地位,很多经济活动都开始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运转,政府对市场逐渐放开,不在进行强制干预,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就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协议要求,政府不能过于动用行政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制造企业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中占据主动才能让企业利于不败之地,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和产品的成本同样重要,这都是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同档次的产品,谁的成本低,谁的利润就高,谁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发展,所以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在成本控制上狠下功夫。
二、工序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
整体工作思路是总结过去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归纳出一种从工序过程中人的行为活动开始就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方法中吸收了过去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融入了一些现代管理理念中责任理论思想,增强了方法的操作性,使之更适合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
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改革,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工序成本从管理的角度看也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出发点是如果我是操作者应该怎样控制成本的换位思考方法,在实际操作上更注重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创新意识在成本管理中的融合,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管理热情,从而更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工序成本控制
(一)责任成本的计算
企业责任成本的核算体系分为二级组织体系:厂级和车间级。厂级由厂计划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制定各单位责任成本指标,评价考核完成情况,归集整理产品成本,建立产品部套责任成本明细账。车间级由车间控制组负责,主要职责是计算部套及工序零件的责任成本,对照标准责任成本检查评价操作者完成的实际责任成本,建立基础资料账目,向上级报送相应的报表。
(二)责任成本的计算方法
按计算责任成本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标准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标准责任成本是按照行业或部门规定的标准参数而计算出的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是指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真实的统计结果,计算公式有所区别,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定额工时(小时)×工艺规定所需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实际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实动工时(小时)×满足工艺标准要求的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标准责任成本是操作者认知工件工序成本的标准,只有知道了工序应该发生多少成本为正常值后,才能有目标地去控制它的发生,标准只对被考核者产生作用,是控制、考核、评价、奖惩的依据。
四、设备小时费用率计算
设备小时费用率实际上就是该设备上述四项费用的计算之和,要实现上述的计算就要明确几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因为各种设备结构复杂程度、操作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等有较大差异,体现出所消耗的价值也不一样。二是合理确立工人工资,不同类别的设备对操作者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平均工资以设备的不同类别加以区分。三是制订设备折旧额的转移方法,设备折旧分二类,一类是在正常折旧年限的折旧;另一类是超期服役设备的折旧。两种分类的折旧额有较大区别,通过对设备的分类和不同的费用标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运行中的有形资产价值转移情况。四是制造费用中一些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责任体的分摊费用,分摊的标准仍然以不同类别分摊不同的额度的费用。
五、在实施工序成本控制中应注意的几项工作
1、组织好业务培训。开展好培训工作,做好层层培训,使这项工作成为人人皆知的一种普及活动,同时要组建好专职队伍,明确岗位职责。
2、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利益关系。通过工序成本控制,企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职工的个人收益也应增加,如果职工在这个活动中没有得到任何报酬,这项工作就很难开展好。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办法,以保证工作能顺利实施,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3、定额工时的全面整顿。工序成本控制工作是以产品定额工时为基础,工时定额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成本发生的真实性和操作者收益的合理性。在整顿工时过程中,保证职工的收益不受影响,并随着工时调整的日趋科学合理,职工的收益应逐步有所提高,也使产品定额工时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过程。
六、总结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尤其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来说,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赢得生存机会、掌握市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落实工成本控制策略,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的成本缩减目标的实现,从而让企业更具核心竞争力,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企业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的关键原则,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发扬这样理念。
【关键词】生产成本;责任成本;工序成本控制;企业
一、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意义
众所周知,整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企业的贡献,企业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源泉,要让企业能生存下去就要让企业具备盈利能力,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都再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针对加当前机械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一定要围绕产品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集以及产品销售成本等几个方面,在近些年行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类企业一直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整改,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太好的的办法能够实现有效的效益提升,所以后来经过认真总结变化思路,以产品生产工序为突破口,采取了全新的成本控制策略,施行了新的企业行政管理手段,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也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新的工序的成本控制在与传统的成本方面的管理有着很大差别,所以在实行工序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法差别。以前传统的成本控制在量化和下达方式上基本都是从上而下,一级一级的向下传达,所以难免在传达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无法传达到,加上控制指标大多数是理论化的或者是专业性太强等原因,所以在实际中表现出来的不准确、不具体、难以考核等弊病,而现阶段的工序成本控制主要考察的是实际一线工人的工作与产品成本的两者联系,这在传达上是从下而上的,换句话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才是这场变革的实际落脚点。
我国的经济体制目前而言仍然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我国的经济才能更加繁荣。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单纯的计划经济,通过计划指标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渐渐起到了主导地位,很多经济活动都开始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运转,政府对市场逐渐放开,不在进行强制干预,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就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协议要求,政府不能过于动用行政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制造企业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中占据主动才能让企业利于不败之地,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和产品的成本同样重要,这都是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同档次的产品,谁的成本低,谁的利润就高,谁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发展,所以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在成本控制上狠下功夫。
二、工序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
整体工作思路是总结过去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归纳出一种从工序过程中人的行为活动开始就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方法中吸收了过去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融入了一些现代管理理念中责任理论思想,增强了方法的操作性,使之更适合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
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改革,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工序成本从管理的角度看也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出发点是如果我是操作者应该怎样控制成本的换位思考方法,在实际操作上更注重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创新意识在成本管理中的融合,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管理热情,从而更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工序成本控制
(一)责任成本的计算
企业责任成本的核算体系分为二级组织体系:厂级和车间级。厂级由厂计划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制定各单位责任成本指标,评价考核完成情况,归集整理产品成本,建立产品部套责任成本明细账。车间级由车间控制组负责,主要职责是计算部套及工序零件的责任成本,对照标准责任成本检查评价操作者完成的实际责任成本,建立基础资料账目,向上级报送相应的报表。
(二)责任成本的计算方法
按计算责任成本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标准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标准责任成本是按照行业或部门规定的标准参数而计算出的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是指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真实的统计结果,计算公式有所区别,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定额工时(小时)×工艺规定所需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实际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实动工时(小时)×满足工艺标准要求的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标准责任成本是操作者认知工件工序成本的标准,只有知道了工序应该发生多少成本为正常值后,才能有目标地去控制它的发生,标准只对被考核者产生作用,是控制、考核、评价、奖惩的依据。
四、设备小时费用率计算
设备小时费用率实际上就是该设备上述四项费用的计算之和,要实现上述的计算就要明确几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因为各种设备结构复杂程度、操作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等有较大差异,体现出所消耗的价值也不一样。二是合理确立工人工资,不同类别的设备对操作者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平均工资以设备的不同类别加以区分。三是制订设备折旧额的转移方法,设备折旧分二类,一类是在正常折旧年限的折旧;另一类是超期服役设备的折旧。两种分类的折旧额有较大区别,通过对设备的分类和不同的费用标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运行中的有形资产价值转移情况。四是制造费用中一些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责任体的分摊费用,分摊的标准仍然以不同类别分摊不同的额度的费用。
五、在实施工序成本控制中应注意的几项工作
1、组织好业务培训。开展好培训工作,做好层层培训,使这项工作成为人人皆知的一种普及活动,同时要组建好专职队伍,明确岗位职责。
2、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利益关系。通过工序成本控制,企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职工的个人收益也应增加,如果职工在这个活动中没有得到任何报酬,这项工作就很难开展好。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办法,以保证工作能顺利实施,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3、定额工时的全面整顿。工序成本控制工作是以产品定额工时为基础,工时定额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成本发生的真实性和操作者收益的合理性。在整顿工时过程中,保证职工的收益不受影响,并随着工时调整的日趋科学合理,职工的收益应逐步有所提高,也使产品定额工时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过程。
六、总结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尤其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来说,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赢得生存机会、掌握市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落实工成本控制策略,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的成本缩减目标的实现,从而让企业更具核心竞争力,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企业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的关键原则,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发扬这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