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房颤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确诊为房颤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2组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依从性的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认知态度及不良行为,增强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能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房颤;护理干预;抗心律失常药物;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6-01
心房颤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可降低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也是脑卒中及外周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目前通过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复律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但因疗程长,需反复调节用药剂量,患者依从性差,使病情易复发,为提高房颤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依从性,提高转复律及窦性心律的维持,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自2006年1月我科对房颤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冠心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心悸,发病时间为0.5小时至72小时不等,经常规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初次发作者12例,余48例既往曾有房颤发作史,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45—7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 (1)认知干预 。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安排1名主管护师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房颤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使患者了解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及擅自停药、减量等不依从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2)心理干预。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如采用安慰、鼓励、支持等措施,也可邀请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与其交流,使病人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3)行为干预。由主管护师培养和督促患者,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会患者将服药行为与日常习惯联系起来,如书写便条,写明服药时间及剂量等,要求家属关心患者,督促坚持按时服药,建立电话联系卡,按时与出院病人联系,督促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1.2.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在参阅相关文献[1]的基础上,由护理专家指导自行设计而成,其Cronbach’s a值为0.77,调查前对负责调查者进行了统一培训,内容包括:(1)是否忘记服药或症状改善时自行停药。(2)是否不按时、按量服药。(3)是否经常需要家属及医护人员督促服药。(4)是否担心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等。问卷以调查对象自己填写为主,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者逐条询问并记录,所有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100%。
1.2.3 判定标准 [2] :完全依从:主动接受药物治疗,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部分依从:
被动接受药物治疗,按时不按量或按量不按时服药。不依从:不遵医嘱服药,经常拒绝或忘记服药。
1.2.4 数据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知-信-行模式认为健康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健康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只有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3],本研究通过对房颤患者进行认知、心理、行为干预,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致能够产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去遵医嘱执行。
3.2 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必须由护理人员给患者传授其所缺乏的健康知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交流技巧,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工作责任感得以升华,更多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贾立萍.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现代护理,2003,9(1):29
[2] 李荣琴.定期门诊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1-3
[3] 廖月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67-68
【关键词】房颤;护理干预;抗心律失常药物;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6-01
心房颤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可降低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也是脑卒中及外周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目前通过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复律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但因疗程长,需反复调节用药剂量,患者依从性差,使病情易复发,为提高房颤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依从性,提高转复律及窦性心律的维持,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自2006年1月我科对房颤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冠心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心悸,发病时间为0.5小时至72小时不等,经常规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初次发作者12例,余48例既往曾有房颤发作史,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45—7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 (1)认知干预 。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安排1名主管护师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房颤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使患者了解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及擅自停药、减量等不依从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2)心理干预。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如采用安慰、鼓励、支持等措施,也可邀请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与其交流,使病人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3)行为干预。由主管护师培养和督促患者,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会患者将服药行为与日常习惯联系起来,如书写便条,写明服药时间及剂量等,要求家属关心患者,督促坚持按时服药,建立电话联系卡,按时与出院病人联系,督促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1.2.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在参阅相关文献[1]的基础上,由护理专家指导自行设计而成,其Cronbach’s a值为0.77,调查前对负责调查者进行了统一培训,内容包括:(1)是否忘记服药或症状改善时自行停药。(2)是否不按时、按量服药。(3)是否经常需要家属及医护人员督促服药。(4)是否担心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等。问卷以调查对象自己填写为主,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者逐条询问并记录,所有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100%。
1.2.3 判定标准 [2] :完全依从:主动接受药物治疗,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部分依从:
被动接受药物治疗,按时不按量或按量不按时服药。不依从:不遵医嘱服药,经常拒绝或忘记服药。
1.2.4 数据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知-信-行模式认为健康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健康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只有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3],本研究通过对房颤患者进行认知、心理、行为干预,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致能够产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去遵医嘱执行。
3.2 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必须由护理人员给患者传授其所缺乏的健康知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交流技巧,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工作责任感得以升华,更多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贾立萍.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现代护理,2003,9(1):29
[2] 李荣琴.定期门诊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1-3
[3] 廖月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