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就很可能立即对当前的市场产生影响,尤其是资产价格相当之贵的A股市场。
1月8日,证监会宣布,国务院原则性同意开展融资融券和推出股指期货两项业务。长期以来,只能单边做多的中国股市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尽管短期内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所产生的沽空力量还不可能和做多资金相抗衡,但是中国市场终于成为了多边市场。
在2009年末,就有市场人士表示,2010年将是中国股市划时代的一年,因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国际板都将在这一年横空出世。
但是严格来说,相比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所形成的沽空机制,国际板的推出对于市场的影响相对更小。因为在短期内,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还难以实现,所以即使跨国公司能够通过国际板在中国股市上市,也很难将其在上海交易所发行的股票转托管为其他交易所之间发行的股票。此外,中国股市的再融资程序与首次公开发行(IPO)相差无几。因此,国际板的推出可能不会对中国股市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而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就很可能立即对当前的市场产生影响,尤其是资产价格相当之贵的A股市场。无论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还是财政刺激政策发生效力后的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都保持在了非常高的水平。股价能够始终维持在高位,某种意义上是因为中国可供投资的储蓄资金规模巨大,推高了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价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投资资金只能单边做多——资金入市只能推高股价。
因此从长期来看,沽空机制的形成,对于纠正过高的股价,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短时间来看,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却可能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在1986年,香港市场推出恒生指数期货的时候,股票交易量随即就增加了60%。如果A股市场也出现同样的流动性暴增,风险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唯一确定能够从沽空机制中受益的要算券商股,因为只要成交量上涨,券商就能够增加利润。
对于整个市场,必须防范沽空机制引发的风险。在内地,监管部门始终是化解风险的主要角色。平心而言,中国的监管部门已经算得上是小心翼翼了,在应对沽空机制时更是如此。
之前,中国市场上也曾出现过沽空工具——认沽权证。这种随上市公司股改而推出的产品,在2007年一度受到追捧,但是由于数量有限,而且当时市场过于狂热,因此认沽权证并无法起到纠正股价的作用,反倒成为了投资者“击鼓传花”的豪赌筹码。
就在今年,也就是为了防范风险,证监会取消了权证的发行。而之前的2009年,有计划发行分离债的企业也被建议转发可转债,其原因就是分离债所附带的权证难以监管。不难看出,证监会已经在竭力防范风险了。但是无论多么谨慎,创新所要面对的风险总还是必需的,毕竟相比国际市场,中国股市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如果没有沽空机制,单边市场积聚的风险更加难以控制。
种种考虑之下,证监会很可能会对沽空机制的运行推出严格的限制。对于融资融券来说,证监会能做的就是增加投资者的保证金比例,缩小做多和沽空的杠杆;而对于股指期货,证监会很可能对股指期货的投资者身份进行限制。
跨入“沽空”时代后,散户们也需要调整投资方式。目前,一些从估值上看已经完全没有价值的股票,却一直受到热捧。曾经有一位分析师生动地说道,“投资股票并非因为它所代表的企业业绩良好,而是因为有更傻的傻瓜会出高价来接手。”未来,这种情况可能会得到调整,投资者将会转向业绩良好的股票。
如果企业有着很好的盈利和成长性,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是经得起考验的。2007年,笔者参加深圳的一次阳光私募研讨会时,多位国内知名的投资专家都表示,“即使未来市场上存在沽空机制,但是并不影响基本面好的股票。即使在沽空时代,投资者也主要是通过做多赚钱,因为经济还是处于增长之中。沽空机制的意义在于减少那些无意义的追高。”
或许,沽空机制的推出,能够让A股更加成熟,毕竟单边市场很难做到与国际接轨。
(作者系财经媒体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1月8日,证监会宣布,国务院原则性同意开展融资融券和推出股指期货两项业务。长期以来,只能单边做多的中国股市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尽管短期内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所产生的沽空力量还不可能和做多资金相抗衡,但是中国市场终于成为了多边市场。
在2009年末,就有市场人士表示,2010年将是中国股市划时代的一年,因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国际板都将在这一年横空出世。
但是严格来说,相比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所形成的沽空机制,国际板的推出对于市场的影响相对更小。因为在短期内,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还难以实现,所以即使跨国公司能够通过国际板在中国股市上市,也很难将其在上海交易所发行的股票转托管为其他交易所之间发行的股票。此外,中国股市的再融资程序与首次公开发行(IPO)相差无几。因此,国际板的推出可能不会对中国股市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而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就很可能立即对当前的市场产生影响,尤其是资产价格相当之贵的A股市场。无论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还是财政刺激政策发生效力后的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都保持在了非常高的水平。股价能够始终维持在高位,某种意义上是因为中国可供投资的储蓄资金规模巨大,推高了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价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投资资金只能单边做多——资金入市只能推高股价。
因此从长期来看,沽空机制的形成,对于纠正过高的股价,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短时间来看,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却可能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在1986年,香港市场推出恒生指数期货的时候,股票交易量随即就增加了60%。如果A股市场也出现同样的流动性暴增,风险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唯一确定能够从沽空机制中受益的要算券商股,因为只要成交量上涨,券商就能够增加利润。
对于整个市场,必须防范沽空机制引发的风险。在内地,监管部门始终是化解风险的主要角色。平心而言,中国的监管部门已经算得上是小心翼翼了,在应对沽空机制时更是如此。
之前,中国市场上也曾出现过沽空工具——认沽权证。这种随上市公司股改而推出的产品,在2007年一度受到追捧,但是由于数量有限,而且当时市场过于狂热,因此认沽权证并无法起到纠正股价的作用,反倒成为了投资者“击鼓传花”的豪赌筹码。
就在今年,也就是为了防范风险,证监会取消了权证的发行。而之前的2009年,有计划发行分离债的企业也被建议转发可转债,其原因就是分离债所附带的权证难以监管。不难看出,证监会已经在竭力防范风险了。但是无论多么谨慎,创新所要面对的风险总还是必需的,毕竟相比国际市场,中国股市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如果没有沽空机制,单边市场积聚的风险更加难以控制。
种种考虑之下,证监会很可能会对沽空机制的运行推出严格的限制。对于融资融券来说,证监会能做的就是增加投资者的保证金比例,缩小做多和沽空的杠杆;而对于股指期货,证监会很可能对股指期货的投资者身份进行限制。
跨入“沽空”时代后,散户们也需要调整投资方式。目前,一些从估值上看已经完全没有价值的股票,却一直受到热捧。曾经有一位分析师生动地说道,“投资股票并非因为它所代表的企业业绩良好,而是因为有更傻的傻瓜会出高价来接手。”未来,这种情况可能会得到调整,投资者将会转向业绩良好的股票。
如果企业有着很好的盈利和成长性,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是经得起考验的。2007年,笔者参加深圳的一次阳光私募研讨会时,多位国内知名的投资专家都表示,“即使未来市场上存在沽空机制,但是并不影响基本面好的股票。即使在沽空时代,投资者也主要是通过做多赚钱,因为经济还是处于增长之中。沽空机制的意义在于减少那些无意义的追高。”
或许,沽空机制的推出,能够让A股更加成熟,毕竟单边市场很难做到与国际接轨。
(作者系财经媒体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