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形态及其对幼儿环境需求的满足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建筑形态是幼儿园的物理环境之一,关系到幼儿活动室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分布,与幼儿园的整体空间布局有着密切联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深圳市南山区126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筑形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筑形态以“一”型为主,占比达40.5%,其次是“L”型和围合型,各占19.8%和18.3%;就其满足幼儿对环境的基本需求来说,“L”型幼儿园的满足情况最好,其次是围合型幼儿园,“一”型幼儿园最差。为发挥环境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今后小区配套幼儿园在新建或改扩建过程中应注意融合不同建筑形态的优点,重视幼儿园建筑的整体设计,注意增加室内与户外活动场地的便利连通,以更好地满足幼儿对环境的舒适、运动、控制感与能力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形态;环境需求
  一、问题提出
  (一)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背景
  我国目前处于急剧的城市化过程中,为了确保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和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等问题,国务院2010年出台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 ,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充分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2018年,国家又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第八条明确规定,截止到2019年6月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要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使用并进行专项治理。随后,2019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治理工作做了明确的部署。从以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见,当前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是国家发展城市学前教育、解决城市幼儿“入园难”等问题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最近几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比如广东省于2015年出台了《广东省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广东省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管理、监督等进行了明确的部署,并于2019年颁布了《广东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增建、改建、扩建、移交等进行规范和管理。根据政策,2019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全国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国共摸排了城镇居住小区4.21万个,其中存在规划、建设、移交或普惠不到位等方面问题的有1.84万所幼儿园。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的有6300余所,占总数的35%。全国整改任务超过900所的有9个省份,合计1.13万所,占总数的61.4%。[1]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治理正在热烈开展的同时,任务也非常的艰巨。
  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设施,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不仅可为幼儿提供就近入学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学位,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目前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产权、是否同步配建、幼儿园性质、政府的规划及监管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2][3][4]以及小区配套幼儿园如何转为公办园[5]等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各地政府也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文件,重点关注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否严格依标建设、确保移交和规范使用等三方面的工作,即严格要求依标配建和监督城镇小区开发商同期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或根据需要改建、扩建陈旧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并按照规定确保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及时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已经移交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坚持以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原则,对办学资质、管理、卫生安全、保教质量、普惠补助等方面进行统筹,规范使用小区配套幼儿园。但同时,政府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园舍规范建设关注较少,如在广东省2019年颁布的《广东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中,对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只提出要依照《幼儿园建设标准》和《幼儿园、托儿所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配建幼儿园,但在幼儿园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却没有明确监督机制,没有教育主管部门、开发商和使用主体的幼教人员三方的协商机制,致使有一部分幼儿园的建筑环境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对幼儿园建筑形态进行调查,以期为提升幼儿园教育环境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 幼儿园建筑对幼儿健康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建筑是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对幼儿在园日常生活、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和以儿童为视角的教育理念的发展,幼儿园建筑的作用也成为建筑学、环境心理学及学前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生态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认为,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直接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是其微系统中的重要環境之一。[6]幼儿园建筑体现了教育理念,建筑空间本身体现教育意义,幼儿园建筑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服务。[7]我们应倡导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和教育理念的融合,[8]幼儿园建筑空间同时还要体现传统文化。[9]从我国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幼儿园设计规范和标准的探索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推广期和关注教育与建筑关系的发展期等三个时期[10]中可见,最终的关注点在幼儿园建筑的教育价值,可见幼儿园建筑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园建筑空间对幼儿的行为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幼儿园室内外空间整体一贯性的设计非常重要,[11]合理的幼儿园设计能够暗示着运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开放的空间能使幼儿在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中更加活跃。[12]如幼儿探索行为的发展空间顺序是从室内到室外、从户内到户外开展起来的。[13]除了幼儿园室内外空间对幼儿的影响外,幼儿园建筑的声音环境对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14]因此,专家呼吁在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筑空间的回音。[15]另外,幼儿园建筑空间的设计既要符合幼儿园建筑基本标准,也要考虑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已有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获得与幼儿园空间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幼儿移动的便宜性、视觉、听觉关系的存在等空间设计直接影响了幼儿交往。[16]在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有研究者指出幼儿园活动室与盥洗室以及厕所的位置影响幼儿的漱口和洗手等生活习惯。同时,幼儿园出入口的设置影响幼儿是否出去户外自由活动,分散型的出入口比集中型的出入口更容易让孩子出去户外自由活动,特别是半户外空间,对幼儿自发的游戏行为有着促进的作用。[17]幼儿园空间的设计能诱发幼儿游戏行为。研究发现,有3米进深以上的幼儿园半户外空间或离主干道有一定距离的空间,更能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18]从以上幼儿园建筑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研究可见,在幼儿园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建筑主体本身应引起办园者的高度重视,幼儿园建筑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础。   2. 幼儿园建筑设计策略相关研究。
  幼儿园建筑如何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要理解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需求。美国著名的儿童建筑设计师奥尔兹(Olds)指出,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对环境有四项基本的需求,即鼓励运动、保持舒适、助长能力和鼓励控制感。同时,他提出优秀的幼儿园设计必须包括健康的建筑(节能、环保、通风等)、声音、光线、门窗安保系统、颜色、内部装修、家具等7个部分的内容。[19]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确保幼儿园建筑的质量,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幼儿园建筑标准。比如日本,为了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为幼儿发展提供更优的环境,日本文部省自1993年制定《幼稚园设施整备指针》(以下简称“指针”)以来,经过8次修订,不断改进幼儿园建筑指导纲要。2018年,日本文部省指出,幼儿园设施指导纲要修订的基本方针是根据环境进行教育,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即幼儿园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在与人和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进行游戏、健康安全的环境,同时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宜、服务社区。[20]“指针”还要求园舍建立在安全、有健康的文化、符合教育活动的环境中,并有适当的面积和形状。幼儿园建筑要符合安全、功能、舒适、耐用等性能的设计。[21]
  1987年,我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该文件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于2016年重新颁布,并于2019年对该文件进行了修订。《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造型和室内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另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教育部于2016年也颁布了《幼儿园建设标准》。其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建筑应“坚持安全、适用、绿色、节能、环保、经济、美观的原则,营造功能完善、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寓教于乐的学前教育环境”。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国家层面上对幼儿园建筑都非常重视。以上相关文件及研究表明,能够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服务的幼儿园建筑需要满足包括形态、结构、功能、材料、适宜当地文化与周边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而无论是从日本的《幼稚园设施整备指针》中对幼儿园建筑形状的要求,还是我国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建筑造型,以及《幼儿园建设标准》中对幼儿园建筑美观的要求,都体现了幼儿园建筑形态的重要性。
  (三)问题意识与研究意义
  建筑形态的概念在建筑学中强调设计要素的整体展现,用“形状”“光影”“色彩”反映建筑的空间感。[22]建筑形态可理解为一种相对固定不变的外化的建筑形式,也是一定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人们创造“形”的过程。[23]在幼儿园建筑的诸多因素中,本研究着重考虑幼儿园建筑形态这一基本因素,以建筑形态中的“形”为重点考察对象。幼儿园建筑形态是指幼儿园建筑的形状以及建筑与户外活动场地的空间关系。幼儿园建筑形态影响了包括幼儿活动室以及室内外活动场地等在内的幼儿园整体空间的布局。比如,如果幼儿园是以四周为户外活动场地、中间为长条形主体建筑的设计,幼儿活动室则以并列的形式分布,户外活动场地分散;如果是以中庭为户外活动场地、四周为环形主体建筑的设计,幼儿活动室则围绕中庭分布,户外活动场地集中。
  究竟怎样的建筑形态才能体现幼儿视角,符合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建筑师马克·杜德克(Mark Dudek)认为幼儿园建筑可给予幼儿想象力。[24]美国著名的儿童研究者及设计师奥尔兹认为建筑是利用材料使理想变成现实的行为,建筑形态呈现的是精神状态。同时,他还提出了三种经常被人们设计的建筑形状,即环形或弯曲形、三角形和四方形,并对这三种形状所表征出来的意义做了解释。[25]日本文部省2018年以“创设更加优良的幼儿园环境”为目的对全国幼儿园进行调查,发现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服务的幼儿园建筑物应采用各空间相互连通、有效利用的形状。[26]根据以上学术研究和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指引,可以总结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学前教育发展服务的幼儿园建筑形态应是有形状变化的连贯性整体。
  目前,我国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幼儿园建筑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设计趋势?幼儿园建筑形态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否为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本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在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形态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提供参考。
  深圳市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是我国城市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代表。深圳市2019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深圳市幼兒园总共有1771所,在园幼儿达到524193人,幼儿园在园人数位居我国各大城市之首。南山区作为深圳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的领头榜样,其跨越式的教育发展速度成了现代化教育的示范区。南山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根据南山教育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5月,南山在园幼儿数达到54482人。南山区目前有8个街道102个社区,其中96个社区已经建立了小区配套幼儿园,政府计划在2020年实现所有社区都建设好小区配套幼儿园,南山区是典型的依靠当地政府强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来发展城市学前教育的代表。因此,对深圳市南山区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借鉴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有两个调查。一是利用网络卫星定位软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幼儿园建筑形态进行分类和统计;二是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教师们对幼儿园建筑形态的评价和感受。
  (一)幼儿园建筑形态调查
  以南山区教育局2019年初官网发布的197所小区配套幼儿园为调查对象。幼儿园建筑形态调查具体分三个流程。首先,2019年2月份到3月份之间利用地理信息定位产品BIGEMAP卫星定位软件①对南山区所有的幼儿园建筑进行筛查和统计,根据南山区教育局2019年初官网发布的数据,南山区总共有197所幼儿园,经BIGEMAP卫星定位统计南山区197所幼儿园中具有独立主体建筑②的幼儿园只有126所。其次,2019年3月份到4月份期间,针对具有独立建筑的126所幼儿园结合网络软件数据和实地考察结果绘制建筑平面图。实地考察时除了考察幼儿园建筑平面设计以外,还记录包括幼儿园的活动室、出入口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等在内的整体空间的布局。最后,对幼儿园建筑形态进行分类。本研究将幼儿园建筑形态具体分为“一”型、“L”型、围合型、集中型、风车型、串联阶梯型、树状型、放射型、复制型、综合型等共10种类型,③并统计出各类型的数量。   (二)幼儿园教师评价调查
  1. 研究对象。
  为了验证不同的幼儿园建筑形态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特点以及是否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根据幼儿园建筑形态的调查结果,以数量占比排名前三的“一”型、“L”型和围合型三种类型幼儿园的教师们作为调查对象。为了尽量降低不同类型园所之间的差距,三种类型的幼儿园都选取了被评为省一级的幼儿园进行调查。其中,随意选取被评为省一级的“一”型幼儿园2所,共33位教师;“L”型幼儿园2所,共31位教师;围合型幼儿园2所,共37位教师进行调查。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自编幼儿园教师评价问卷。问卷内容根据奥尔兹认为的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对环境有四项基本需求(鼓励运动、保持舒适、助长能力、鼓励控制感)[28]和幼儿园空间整体布局共5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分3个选项,共15个问题。其中,幼儿园空间整体布局包括幼儿活动室、出入口和户外活动场地布局3个选项。鼓励运动的环境包含幼儿进出户外的自由度、活动室到户外的路径和教师组织保教活动的便利性3个选项;保持舒适的环境包含建筑外观、室内和户外舒适度3个选项;助长能力的环境包括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多样化空间和材料3个选项;鼓励控制感的环境包括身高尺寸、隐私空间和可预测性3个选项。
  问卷采用5级评分制,从“不符合”到“非常符合”1~5级正向评分,所有项目分值相加取其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越符合幼儿对环境的需求。该问卷效度良好,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39。
  3. 研究过程。
  本调查在征得园方同意后直接发放问卷给教师们进行填写后回收,本次共发放101份问卷,其中“一”型33份、“L”型31份,围合型37份,回收101份问卷,回收率100%。
  4.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效度分析和各个维度的平均分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南山区幼儿园建筑形态分类
  幼兒园建筑形态受到基地总面积和方位及原生地形地貌的影响,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建筑楼体的基本形状组合而成。建筑一般为独立的楼体、两种不同楼体组合、多楼体组合。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图样,将深圳市南山区幼儿园建筑形态分为“一”型、“L”型、围合型、集中型、风车型、串联阶梯型、树状型、放射型、复制型和综合型共10种基本的常见形态并统计出所占比例(详见表1和表2)。
  南山区“一”型建筑形态的幼儿园共有51所,占所有幼儿园比重最高,达到40.5%。51所“一”型建筑形态幼儿园包含50所普惠性和1所非普惠性小区配套幼儿园。数量排行第二的是“L”型建筑形态的幼儿园,共25所,占比为19.8%,其中含15所普惠性和10所非普惠性幼儿园。数量排行第三的是围合型建筑形态的幼儿园,共23所,占比为18.3%,其中包含15所普惠性和8所非普惠性幼儿园。以上三种类型的幼儿园在本次调查中数量排名前三,总共达到99所,占南山区所有独立主体建筑幼儿园的78.6%,剩下的21.4%的幼儿园有集中型(12所)、风车型(2所)、串联阶梯型(3所)、树状型(1所)、放射型(1所)、复制型(1所)、综合型(7所)7种类型。
  根据前文幼儿园建筑的相关研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学前教育发展服务的幼儿园建筑应是有形状变化的连贯性整体,本次调查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具有独立主体建筑的“一”型幼儿园属于没有形状变化的建筑设计,即没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一”型幼儿园数量最多,占比达到40.5%。除了“一”型以外,其他9种类型都属于有形状变化的幼儿园建筑设计。以形状变化为基准评价幼儿园建筑形态的话,“L”型是最简单的设计,其他的8种类型如围合型、集中型、风车型、串联阶梯型、树状型、放射型、复制型和综合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其他的元素的设计。
  (二)幼儿园教师的评价结果
  本次问卷针对幼儿园的使用主体教师们进行调查,以1~5级正向评分的方式让教师们报告他们在保教活动中对幼儿园建筑的评价与感受。调查结果显示, “一”型幼儿园与“L”型和围合型幼儿园的评价和感受有明显的差异。
  1. 幼儿园空间的整体布局。
  关于幼儿园建筑形态中体现的幼儿活动室、出入口位置和户外活动场地的整体布局的综合评价与感受,“一”型幼儿园的教师们此项的平均得分为4.1,“L”型的平均得分为4.86,围合型的平均得分为4.41。平均得分最高的是“L”型幼儿园,围合型居中,最低的是“一”型幼儿园。由此可见,“一”型幼儿园空间的整体布局让教师在保教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不方便,教师对其评价最低。这从侧面反映出幼儿建筑形态与幼儿活动室、出入口和户外活动场地等幼儿园重要空间的整体布局有着重要的关系。
  2. 鼓励运动的环境。
  关于幼儿园环境是否鼓励幼儿运动,问卷通过对幼儿进出户外的自由度、活动室到户外的路径和教师组织保教活动的便利性等方面进行提问。三种类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有差异。“一”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29,“L”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73,围合型幼 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47。平均得分最高的是“L”型幼儿园,围合型居中,最低的是“一”型幼儿园。这一结果与幼儿园活动室到户外的行动路径有关。对幼儿园的实地考察发现,“一”型幼儿园以一个出入口为主,消防通道一般不作为日常使用,这有可能导致幼儿从活动室到户外活动场地的路径不方便,因此评价较低。
  3. 保持舒适的环境。
  关于教师对幼儿园建筑造型等外观是否符合幼儿审美、幼儿园室内外是否让幼儿感到舒适等评价中,三种形态的幼儿园有明显的区别。“一”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33,“L”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82,围合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47。平均得分最高的是“L”型幼儿园,围合型居中,最低的是“一”型幼儿园。以上数据表明,“L”型和围合型幼儿园的使用主体教师们关于保持舒适的环境方面的评价均高于“一”型幼儿园。   4. 助长能力的环境。
  关于幼儿园空间设计与建筑环境是否助长幼儿的能力,从是否支持幼儿自主游戏、提供多样化的空间和材料三方面进行评价。三种类型的幼儿园评分有明显的差异,“一”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3.95,“L”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82,围合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53。平均得分最高的是“L”型幼儿园,围合型居中,最低的是“一”型幼儿园。由此可见,“一”型幼儿园的教师们期望“一”型幼儿园支持幼儿自发学习和游戏的设计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5. 鼓励控制感的环境。
  关于幼儿园环境是否鼓励幼儿控制感,从洗手池、便池、楼梯、出入口等是否符合幼儿的身高尺寸,是否设置幼儿隐私空间和幼儿对空间的可预测性三方面进行评价。“一”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62,“L”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9,围合型幼儿园的平均得分为4.35。平均得分最高的是“L”型幼儿园,“一”型居中,最低的是围合型幼儿园。由此可见,“一”型和“L”型幼儿园教师对鼓励幼儿控制感的环境评价高于围合型,表明围合型幼儿园在鼓励幼儿控制感的环境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综上数据显示,幼儿园建筑形态与幼儿园空间整体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L”型和围合型幼儿园得到教师的评价高于没有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型幼儿园。以幼儿对环境的四项基本需求为考核标准的考核中,有以下三种结果。首先,关于鼓励运动的环境、保持舒适的环境和助长能力的环境三项指标中,“L”型和围合型幼儿园的教师评价均高于“一”型幼儿园。其次,关于鼓励控制感的环境指标中,“L”型和“一”型幼儿园的教师评价均高于围合型幼儿园。由此可见,幼儿园建筑形态上没有体现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一”型幼儿园除了鼓励控制感的环境指标外,其他三项指标均低于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L”型和围合型幼儿园;建筑形态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围合型幼儿园,在鼓励控制感的环境设计方面没有被教师们认可,其评价不如“一”型和“L”型幼儿园。最后,“L”型幼儿园在本次调查的5个维度中,每个维度均取得最高的平均分,反映出“L”型幼儿园建筑形态最受教师们的欢迎。
  四、討论
  (一)“一”型幼儿园建筑形态数量占比最高
  本研究对深圳市南山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形态主要有“一”型、“L”型、围合型、集中型、风车型、串联阶梯型、树状型、放射型、复制型和综合型10种类型,其中,“一”型幼儿园建筑形态占比最高,达到40.5%。由于目前我国和各地政府关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相关文件中,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开发商和幼儿园使用方等三方面的协商和监督机制,导致了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由开发商单方自行决定的现状。因此,幼儿园多采用单一形状的“一”型幼儿园建筑形态。根据马克·杜德克[29]和奥尔兹[30]等关于幼儿园建筑的学术研究和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指引[31]结果可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的幼儿园建筑应是有形状变化的连贯性整体。“一”型幼儿园形状没有变化,有可能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为幼儿园的保教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幼儿园建筑形态与幼儿园空间的整体布局
  关于幼儿园空间的整体布局,教师们的评价出现异同,平均得分最高的是“L”型幼儿园,围合型居中,最低的是“一”型幼儿园。这反映出幼儿园建筑形态影响了幼儿园空间的整体布局。实地调查验证,“一”型幼儿园的空间整体布局与“L”型和围合型幼儿园有所不同。
  首先,“一”型幼儿园的幼儿活动室并排设计,户外活动场地与幼儿园主体建筑以对折的布局方式,或幼儿园建筑在中间,户外活动场地分散于四周的空间分布方式呈现,因此,户外活动场地比较分散。而“L”型和围合型幼儿园以主体建筑包围着户外活动场地的空间布局为主,幼儿活动室围绕着户外活动场地分布,因此,户外活动场地较集中。由此可见,幼儿园主体建筑的形态影响了幼儿活动室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分布,从而影响了教师对其的评价。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与环境具有相互作用的特征,人们的行动和经验也会被环境改变,[32]好的幼儿园设计能让幼儿产生归属感,[33]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园建筑形态,综合考虑幼儿园空间的整体布局。
  其次,“一”型幼儿园只有一个位于建筑中部的主出入通道作为幼儿的出入口,而“L”型和围合型幼儿园以两个出入通道为主。许多设计师认为出入口不仅仅是门的物理形式,而是建筑的起点,是公共和私人之间、安全与危险之间的对话。[34]幼儿园出入口的设置影响幼儿出去户外活动,分散型的出入口比集中型的出入口更容易让幼儿出去户外自由活动。[35]本次调查的“一”型幼儿园,位于建筑两端的幼儿活动室到户外活动场地的距离过远,造成行动路径不方便,从而影响教师对其的评价。
  (三)幼儿园建筑形态与教师的评价
  以幼儿对环境的四项基本需求为考核标准的考核中,教师的评价出现了两种现象。首先,鼓励运动的环境、保持舒适的环境和助长能力的环境三项考核指标的教师评价结果显示,平均得分最高的是“L”型,围合型居中,最低的是“一”型。由此可见,幼儿园建筑形态体现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特点,教师的评价与之相吻合。其次,鼓励控制感的环境的教师评价结果显示,平均得分最高的是“L”型,“一”型居中,最低的是围合型,由此可见,幼儿园建筑形态虽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师的评价却与之不吻合。这与四项基本需求的具体考核指标有关。
  鼓励运动的环境以幼儿进出户外的自由度、活动室到户外的路径和教师组织保教活动的便利性为考核指标。其中,活动室到户外的路径和教师组织保教活动的便利性受建筑空间的影响;保持舒适的环境包含建筑外观、活动室舒适度和户外舒适度3个具体指标,建筑外观受幼儿园建筑形状的影响;助长能力的环境包括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多样化空间和材料3个指标,多样化的空间与幼儿园建筑形态有关。因此,与幼儿园建筑形态有关的3项考核标准中,没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型幼儿园的教师评价均低于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 “L”型和围合型幼儿园。鼓励控制感的环境包括身高尺寸、隐私空间和可预测性3个具体指标,这3项指标均属于内部装修,不受幼儿园建筑形态的影响,因此,即使幼儿园建筑形态体现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围合型幼儿园,其评价却低于幼儿园建筑形态没有体现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一”型幼儿园。综上,教师的评价验证了幼儿园建筑形态的重要性。   (四)本研究的局限
  幼儿园建筑形态是幼儿园物理环境的一部分,是幼儿园建筑的诸多因素之一。孩子们需要的建筑不是塑造而是服务于他们。由于幼儿较低的视线水平缩小了空间的边界,幼儿与成年人的空间感受有所不同,即使规模和范围相对较小的地方也会使地方感觉很大。[36]有关建筑与教育的关系研究表明,幼儿的审美素养是建立在对环境的欣赏和提高自尊心的基础上的,[37]专为儿童设计的建筑物应将儿童置于所建空间的中心。[38]人体工学是设计空间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它决定了用户的舒适程度。为了使孩子感到舒适,必须将他们放置在提供最佳人体工学布置的空间中。[39]因此,除了幼儿园建筑形态,幼儿园建设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由于研究条件等限制,本研究存在以下两个局限:首先,本研究以幼儿园建筑的形状及其整体空间为主要考察对象,没有涉及声音、采光、门窗等安保系统、色彩、内部装修、家具等方面,因此,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的综合评价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其次,由于在预调查中发现问卷或访谈的形式不适合调查幼儿对幼儿园的评价,因此本研究只调查了幼儿园教师的评价和感受。今后将引入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综合幼儿园各方面因素,调查幼儿对其所在环境的评价和感受,继续探讨幼儿园建筑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
  五、建议
  (一)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监督机制
  根据目前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相关政策及文件和本次调查结果可见,如果没有增加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使用方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建设前期的协商和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机制,房地产开发商单纯为了“交差”而设计出来的幼儿园在理论上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教师们的好评,将有可能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从而进一步将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议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监督机制,增加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使用方和开发商之间的协商和监督机制,让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使用方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前期及建设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权和干预权。
  (二)注重幼儿园建筑空间的整体设计
  幼儿园建筑形态与幼儿活动室、出入口及户外活动场地的整体空间布局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园建筑的形状以及整体空间的布局。幼儿园整体空间的合理布局不仅为幼儿提供一个鼓励运动的环境,还为幼儿提供自主游戏和助长能力的环境。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除了“一”型幼儿园以外,其他类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较高,整体空间的布局合理,因此,规划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时,建议尽量避免采用“一”型幼儿园的建筑形态,多尝试采用其他更加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建筑形态。
  (三)增加室内与户外活动场地的便利通道
  幼儿园出入口是联系室内与户外活动场地的重要通道。本次调查中发现,由于大部分的“一”型幼儿园只有一个位于中间位置的集中型出入通道,因此导致位于建筑两端的幼儿活动室到户外活动場地的路径过远,行动不方便。建议对现存的“一”型幼儿园进行改建或扩建的时候,在幼儿园的建筑两端增加分散型的出入通道,这可以为距离中间通道较远的活动室提供便利通道。
  (四)加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环境设计
  幼儿园建筑设计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影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影响幼儿园开展保教活动。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部分幼儿园的建筑环境没有完全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幼儿身高尺寸等幼儿对环境的特殊需求。因此,建议新建、改建、扩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建设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本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探讨了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筑形态。由于目前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还未健全,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发商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参与权和干涉权,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没有体现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没有充分为学前教育提供服务的现状。另外,从幼儿园的使用主体教师们的评价中,我们发现体现幼儿发展需求的幼儿园能更好地为幼儿游戏和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撑,能更好地支持教师的日常保教活动,而没有体现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幼儿园评价较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为将来新建、改建和扩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提供参考。
  注释:
  ①BIGEMAP卫星定位软件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的软件之一,为测绘、交通、规划、国土、建筑、景观等领域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②本研究中独立主体建筑是指该建筑只为幼儿园提供服务,不和其他商业或住宅等共用。建设在高层建筑的底层或与其他性质的建筑物合用的幼儿园称之为没有独立主体的建筑。
  ③本研究对幼儿园建筑形态的分类参考了范琦(详见参考文献[27])对幼儿园建筑形态的分类。本研究结合南山区幼儿园建筑的特殊形态,将分支式改为树状型、单元复制式改为复制型、围合式中的四面围合和三面围合改为围合型、自由式改为综合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进展情况[EB/OL].(2019-10-11)[2019-12-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606/2019/tqh20191011/sfcl/201910/t20191011_402687.html.
  [2]韩小雨.破解北京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难题[J].北京观察,2009(08):16-18.
  [3]刘钊,黄一坤.新建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沈阳市市民投诉诉求为数据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72-77.
  [4]付欣悦.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9(11):25-126.   [5]李君安,丁浩芮.城市公办幼儿园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01):68-72.
  [6]URIE B.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M]. Cambridge: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1979:10-20.
  [7]张玫英,董卫.丹麦幼儿园设计新趋势[J].世界建筑,2003(03):78-81.
  [8]郭晓君,孟文利,邓海波.适应幼儿教育理念的变化:探讨我国托幼建筑设计新思维[J].工业建筑,2005(S1):57-60.
  [9]薛思雯,苗壮.动态重复与线性展开:对大舍幼儿园设计中传统空间关系的解读[J].建筑师,2011(05):34-37.
  [10]赵虎,李志民.空间环境演变历程下我国幼儿园建筑研究综述:以1957年—2017年的探索与实践为例[J].华中建筑,2018,36(12):9-14.
  [11]沈彬.幼儿园建筑的游戏空间设计研究:在游戏中成长[J].华中建筑,2013(02):28-32.
  [12]庄端.幼儿园的动线设计与儿童成长[J].新建筑,2000(01):65-66.
  [13]MARI M, SUMIO N. On the effects of space of a nursery school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ploratory behavior of children[J]. J. Archit.Plann., AIJ,1998,504(2):119-126.
  [14]NOGUCHI S, KONISHI T, OIKAWA Y, et al. The observation of sound environment at setting childcare scene focused on children’s learning activity[J]. J. Archit.Plann., AIJ,2012,77(2):301-307.
  [15]福山忠雄.教育空間の音環境[J].日本音響学会誌,2004,60(3):135-140.
  [16]SATO M, NISHIDE K, TAKAHASHI T. A study on children and environment through transition of playgroups: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ldren’ways of becoming members[J]. J.Archit.Plann.,AIJ,2004,575(6):29-35.
  [17][35]MIYAMOTO F, NAKAO T. Children’s basic life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in kindergartens[J]. J. Archit. Plann., AIJ,2007,611(6):45-51.
  [18]張嬉卿,仙田満,井上壽,等.幼稚園における半屋外空間に関する研究[J].日本造園学会誌,2003,66(5):437-440.
  [19][25][28][30]OLDS A R. Child care design guide[M]. New York: McGrawHill,2001:8-22.
  [20][26][31]学校施設の在り方に関する調査研究協力者会議.これからの幼稚園施設の在り方について[EB/OL].(2018-03-01)[2020-02-05]. https://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shingi/toushin/__icsFiles/afieldfile/2018/04/16/1402619_002.pdf.
  [21]日本文部科学省.幼稚园设施整备指南[EB/OL]. (2018-03-01)[2020-02-07].https://www.mext.go.jp/content/1402617_001_100005254.pdf.
  [22]乔忠瑞,宋胜彬,郅新凯.光与建筑形态[J].居舍,2019(07):9.
  [23]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1):1-10.
  [24][29]MARK D. Kindergarten architecture: space for the imagination[M]. New York: Architectural Press Routledge,2013:8.
  [27]范琦.关于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类型的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设计学院,2012:56-88.
  [32]ROBERT G.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M]. Boston:Allyn
其他文献
旧工业建筑是城市工业文明的载体,随着现代工业大浪淘沙式地迅猛发展,这一阶段的工业建筑特色的保护与再利用价值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透明性理论引入该领域,并结合实际案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目的探讨青岛市黄岛区适龄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结果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参加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的2000例适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2000例妇女均常规进行免费的
幼儿园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把幼儿培养成为一个内外兼修且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个体。幼儿园课程价值的达成要强调幼儿对课程目标的内化以及外在行为
我们把西沙必利常规应用于子宫切除手术后,能预防或减轻术后腹胀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种类较多的抗生素,其优点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过敏反应较青霉素低,临床疗效及细菌的清除率高,药物毒副作用轻,水溶液性质较青霉素稳定。其作
传统钢琴教学大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弹奏技能,忽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现代钢琴教学注重学生钢琴演奏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采用多维度
本文应用奥曲肽治疗老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EGVB)26例(治疗组),同时应用。方法: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为主治疗22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两组病情相似。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有效21例,有
近年来,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间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及教育理念。EMI教学方式就是在此过程中引入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EMI课堂教学是我国等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翻转课堂的教育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对课程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