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早已是剩男铺天盖地,剩女漫山遍野,全国各地的“剩客”比比皆是,即使没有朝廷的大力号召,很多人都自觉地晚婚晚育,而且不搞同居,堪称一大历史奇观。
曾在少年时上演“砸缸救人”后来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的司马光,在谈到男女婚龄问题时曾说:“男不过三十,女不过二十耳,过此则为失时矣。”按照这个标准,翻开故纸堆朝里面瞧瞧,宋人中“失时矣”的绝非凤毛麟角,那“剩客”大军的场面还真该用浩浩荡荡来形容!
先看看《水浒传》里的108将,这里的“剩客”就不少:“托塔天王”晁盖,乃东溪村首富,又被宋江称兄,起码40岁了,竟未娶老婆,终日里打熬筋骨。80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威名远扬,官职不低,收入也丰,38岁时被高俅陷害蒙冤,发配沧州前他写下“休书”云:“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可见林教头35岁才与林娘子结亲的。另一禁军教头王进,也相貌堂堂,娶个“美眉”自不在话下,但也年过不惑而独身。这些大将虽是虚构,但也能在稀松平常的语言里闪现出当时社会晚婚或不婚者的影子。
若大家嫌弃小说人物不够真实,那我们就来看看史料里的人物故事吧。据《鹤林玉露》记载:宋高宗时,有个叫陈修的七十三岁登科中举,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却未曾有过一妻半妾,实为重量级“斗战剩佛”。高宗怜其可贵精神,乃“出内人施氏嫁之,年三十”,并赏赐了非常丰厚的嫁妆,一时传为美谈。对此时人开玩笑说:“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女史》记载说:“卢校书象,暮年娶妻崔氏,结缡后,微有嫌色。象请赋诗,崔口占曰:‘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太晚,不及卢郎年少时’。”幽默风趣,令人解颐。
其实,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早已是剩男铺天盖地,剩女漫山遍野,全国各地的“剩客”比比皆是,即使没有朝廷的大力号召,很多人都自觉地晚婚晚育,而且不搞同居,堪称一大历史奇观。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应该和宋人大搞科举与提倡禁欲主义有关。
宋朝是我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期,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诞生于宋代的很多诗词更是将读书博取功名赢得远大前途渲染得淋漓尽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代士子直接授官。在唐代,士人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到了宋代,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人比不了的。宋朝为官员升迁制定了一套便利措施,就拿地方官来说,一般做个几年就可申请调往中央,比申请转学还方便。其次,宋代的文官官俸高,接受的赏赐也重。宋朝实行了高薪养廉政策,把公务员的工资拉到了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企及的最高点,而且逢年过节大发福利,碰上三伏数九还有额外的劳保。不仅如此,文官还可以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连宋真宗赵恒都在诗中表达了这层意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最后,宋朝有了高薪待遇,却没有严厉的监督惩罚体系。事实上宋朝的国策还对官员的腐化持纵容态度,即所谓的“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官员犯了法也不会有过重的刑罚。宋太祖时就有“不杀文臣”的条训与崇文抑武的国策,以后的宋代历任统治者都一以贯之,导致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意义上来说,宋朝都堪称文人士大夫如鱼得水的时代。
由此可见在宋朝做文官生活非常安逸,天下的男人自然不能放过,于是耕田的啃书本,磨豆腐的啃书本,开茶馆的也啃书本……当时的宋朝成了读书人的天堂,男人们都把考中科举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那时的口号是“先立业,后成家”,只要考中了进士,便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但是,宋朝的乌纱帽就算再多,也经不起全天下的男人去抢,成功的永远是极少数。加之,宋明理学所提倡的禁欲主义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使得男人们看见书比看见杨贵妃还美,这就造成了许多男子“壮年未娶”,一个个都成了剩男。
至于女孩子,她们以及她们的父母,都觉得如果嫁一个白丁,自己生活苦楚不说,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如果嫁给一个做官的,全家人都可以吃香喝辣,当然挤破了头也要做官太太。这就造成了宋朝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榜下捉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发榜的日子,全国各地的官僚地主带上自家闺女竞相赶到京城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在宋代史籍中,这类记载屡见不鲜,如真宗时,范令孙“登甲科,人以公辅器之”,宰相王旦立即“妻以息女”;仁宗时,翰林学士胥偃初会到欧阳修,便“一见奇之”,认为“子当有名与天下”,待欧阳修“登弟,及以女妻之”;神宗时,蔡卞“登科宰相王安石马上妻以女”。和乌纱帽市场一样,进士女婿市场也是供小于求,货源奇缺,所以能抢到好女婿的也是极少数,抢不到的就只能等到明年了。于是,很多姑娘们也开始不结婚或晚结婚,这样,因为科举功名,中国历史上造就出了一批批的“剩客”大军。
除了科举制度造成人们眼光高的原因外,当时婚嫁费高涨也是“剩客”高产的原因之一。宋朝因为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崇尚奢华的不良风气,“风俗奢靡,日甚一日”。娶妻嫁女是人生中的大事,加上宋朝女子离婚要被判罚入狱,所以从一而终的婚姻比唐朝要多很多,这就迫使婚嫁费一路高涨。其中,仅酒宴费一项就价格不菲。此外,榜下捉婿的盛行造成了一个强势的卖方市场,进士们纷纷“娶妻论财”。如淳熙年间,太学生黄左之登第后,做了汝阳王的女婿,一次就“得奁具五百万”,顿时“花穷薄为富豪”。当时就连宋神宗的弟弟杨王赵颢“有女数人,婚嫁及期,私用不足”,不得不向神宗预借俸料钱。照此一来,不是皇亲国戚的贫民百姓,没有殷实的家底,如何完成儿女的婚姻大事?
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任何我们现有的社会现象在历史上大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当然包括“剩男剩女”这一现象,不过其性质较之宋代早已判若云泥了。
曾在少年时上演“砸缸救人”后来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的司马光,在谈到男女婚龄问题时曾说:“男不过三十,女不过二十耳,过此则为失时矣。”按照这个标准,翻开故纸堆朝里面瞧瞧,宋人中“失时矣”的绝非凤毛麟角,那“剩客”大军的场面还真该用浩浩荡荡来形容!
先看看《水浒传》里的108将,这里的“剩客”就不少:“托塔天王”晁盖,乃东溪村首富,又被宋江称兄,起码40岁了,竟未娶老婆,终日里打熬筋骨。80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威名远扬,官职不低,收入也丰,38岁时被高俅陷害蒙冤,发配沧州前他写下“休书”云:“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可见林教头35岁才与林娘子结亲的。另一禁军教头王进,也相貌堂堂,娶个“美眉”自不在话下,但也年过不惑而独身。这些大将虽是虚构,但也能在稀松平常的语言里闪现出当时社会晚婚或不婚者的影子。
若大家嫌弃小说人物不够真实,那我们就来看看史料里的人物故事吧。据《鹤林玉露》记载:宋高宗时,有个叫陈修的七十三岁登科中举,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却未曾有过一妻半妾,实为重量级“斗战剩佛”。高宗怜其可贵精神,乃“出内人施氏嫁之,年三十”,并赏赐了非常丰厚的嫁妆,一时传为美谈。对此时人开玩笑说:“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女史》记载说:“卢校书象,暮年娶妻崔氏,结缡后,微有嫌色。象请赋诗,崔口占曰:‘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太晚,不及卢郎年少时’。”幽默风趣,令人解颐。
其实,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早已是剩男铺天盖地,剩女漫山遍野,全国各地的“剩客”比比皆是,即使没有朝廷的大力号召,很多人都自觉地晚婚晚育,而且不搞同居,堪称一大历史奇观。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应该和宋人大搞科举与提倡禁欲主义有关。
宋朝是我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期,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诞生于宋代的很多诗词更是将读书博取功名赢得远大前途渲染得淋漓尽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代士子直接授官。在唐代,士人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到了宋代,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人比不了的。宋朝为官员升迁制定了一套便利措施,就拿地方官来说,一般做个几年就可申请调往中央,比申请转学还方便。其次,宋代的文官官俸高,接受的赏赐也重。宋朝实行了高薪养廉政策,把公务员的工资拉到了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企及的最高点,而且逢年过节大发福利,碰上三伏数九还有额外的劳保。不仅如此,文官还可以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连宋真宗赵恒都在诗中表达了这层意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最后,宋朝有了高薪待遇,却没有严厉的监督惩罚体系。事实上宋朝的国策还对官员的腐化持纵容态度,即所谓的“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官员犯了法也不会有过重的刑罚。宋太祖时就有“不杀文臣”的条训与崇文抑武的国策,以后的宋代历任统治者都一以贯之,导致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意义上来说,宋朝都堪称文人士大夫如鱼得水的时代。
由此可见在宋朝做文官生活非常安逸,天下的男人自然不能放过,于是耕田的啃书本,磨豆腐的啃书本,开茶馆的也啃书本……当时的宋朝成了读书人的天堂,男人们都把考中科举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那时的口号是“先立业,后成家”,只要考中了进士,便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但是,宋朝的乌纱帽就算再多,也经不起全天下的男人去抢,成功的永远是极少数。加之,宋明理学所提倡的禁欲主义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使得男人们看见书比看见杨贵妃还美,这就造成了许多男子“壮年未娶”,一个个都成了剩男。
至于女孩子,她们以及她们的父母,都觉得如果嫁一个白丁,自己生活苦楚不说,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如果嫁给一个做官的,全家人都可以吃香喝辣,当然挤破了头也要做官太太。这就造成了宋朝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榜下捉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发榜的日子,全国各地的官僚地主带上自家闺女竞相赶到京城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在宋代史籍中,这类记载屡见不鲜,如真宗时,范令孙“登甲科,人以公辅器之”,宰相王旦立即“妻以息女”;仁宗时,翰林学士胥偃初会到欧阳修,便“一见奇之”,认为“子当有名与天下”,待欧阳修“登弟,及以女妻之”;神宗时,蔡卞“登科宰相王安石马上妻以女”。和乌纱帽市场一样,进士女婿市场也是供小于求,货源奇缺,所以能抢到好女婿的也是极少数,抢不到的就只能等到明年了。于是,很多姑娘们也开始不结婚或晚结婚,这样,因为科举功名,中国历史上造就出了一批批的“剩客”大军。
除了科举制度造成人们眼光高的原因外,当时婚嫁费高涨也是“剩客”高产的原因之一。宋朝因为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崇尚奢华的不良风气,“风俗奢靡,日甚一日”。娶妻嫁女是人生中的大事,加上宋朝女子离婚要被判罚入狱,所以从一而终的婚姻比唐朝要多很多,这就迫使婚嫁费一路高涨。其中,仅酒宴费一项就价格不菲。此外,榜下捉婿的盛行造成了一个强势的卖方市场,进士们纷纷“娶妻论财”。如淳熙年间,太学生黄左之登第后,做了汝阳王的女婿,一次就“得奁具五百万”,顿时“花穷薄为富豪”。当时就连宋神宗的弟弟杨王赵颢“有女数人,婚嫁及期,私用不足”,不得不向神宗预借俸料钱。照此一来,不是皇亲国戚的贫民百姓,没有殷实的家底,如何完成儿女的婚姻大事?
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任何我们现有的社会现象在历史上大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当然包括“剩男剩女”这一现象,不过其性质较之宋代早已判若云泥了。